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211章 草原人口大幅度下滑

第211章 草原人口大幅度下滑

    “还得是永青侯,一如既往的仗义!”俞大猷大乐,“就说嘛,咱们什么交情,杨彩又算哪根儿葱……”

    “太子正在休息呢,你小点儿声。”胡宗宪瞪了俞大猷一眼,转而找补道,“其实,我们也非是存心为难杨彩,如此,也是实在没了法子。”

    俞大猷悻悻点头:“十二两折中就是六两,我们却给了十两,这已经非常够意思了,他还要告状,你说这人是不是一点也不懂事?”

    李青:“……”

    胡宗宪问:“敢问侯爷带来了多少军需?”

    “军需就是太子!”

    “啊?”

    俞大猷也僵住了,讷讷道:“侯爷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胡宗宪迟疑道:“还望侯爷明言。”

    “这个缺口,从杨彩治下百姓的赋税补上。”李青说道,“明日我会与太子去杨彩那里提前收税。”

    “这主意好。”俞大猷大点其头。

    胡宗宪却是眉头紧皱,担忧道:“如此做,朝廷方面……皇上会如何作想?”

    “我既然这么做,自然不会出现你担忧的问题。”李青没解释,转而问,“这些草原部落你们打算怎么安置?”

    胡宗宪也没再追问,说道:“还是要麻烦杨彩。”

    “让其在河西走廊扎根?”

    “是!”

    李青轻轻颔首道:“虽然河西走廊资源有限,不足以供养这么多人,可却能更好的贯穿关内外,用极少一部分钱粮换取大局上的收获,嗯…,还是划算的。”

    “上报了吗?”

    “还没。”胡宗宪讪笑道,“这不是还没谈拢嘛。”

    俞大猷紧跟着来了句:“就差这一哆嗦了,迟迟没拿下,就是因为答应的这一碗肉迟迟没给上。”

    李青苦笑点头:“平日都给这些草原部落族人吃什么?”

    “薯粉饼,窝窝头,搭配一些野菜……偶尔用咸鱼炖个汤,也就这些了。”胡宗宪道,“朝廷不宽裕,米面只能偶尔吃一顿。”

    “管饱吗?”

    二人对视一眼,沉默下来。

    李青并无不悦,只是问:“不管饱,也没人闹事?”

    俞大猷道:“部落首领的伙食还是可以的,其麾下的小头目也都是管饱的,至于普通人……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顿了顿,“真要顿顿管饱,这些人有了力气,保不齐还要干仗呢。”

    俞大猷还是没有改变固有心态,哼道:“这群蛮子可不是啥善男信女,给口饭吃也就得了,咱自己都不富裕,这就够良心了。”

    这次李青没有纠正俞大猷,不是认可他的观念,而是朝廷确实提供不了更多的经费了。

    胡宗宪说话更有分寸,也更有大局观,为俞大猷找补道:“春秋有云,夷狄如中国则中国之。奈何财力有限,只能勉为其难。草原部落族人抱怨虽有,却也能勉强接受。”

    言罢,给俞大猷打了个眼色。

    俞大猷挠挠头,收敛了一些,叹道:“侯爷啊,说句您不爱听的,俺们现在都成勤俭持家的小媳妇儿了,不怕您笑话,有时候我自己瞧瞧不起自己这个抠搜劲儿。”

    李青好笑点头,温和道:“你们的难处我知道,朝廷知道,皇帝也知道,真要说……是我太心急了,又是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又是全面融合漠北,再加上收取西域……按理说,不该这么急,怎奈,这桩桩件件,势在必行,错过了这个窗口期,未来再想一件件做,其难度之大,其成本之高,也超现在。”

    俞大猷闷声道:“朝廷没钱的事俺们也都知道,说这些也不是抱怨,只是不想被朝中那群人给看扁了,尤其是那个高拱……”

    当初俞大猷进京,可是被高拱气的不轻,事后虽在李青的帮忙下得偿所愿,却也难消心头怒气,一说起他,俞大猷就开始骂娘……

    胡宗宪也不拦着,等他发泄完,才问道:“太子殿下亲至,又没遮掩身份,要不要办一个接风宴,趁着年节期间的喜气,好让将士都知道皇家对士卒的体恤之情?”

    李青苦笑道:“日子拮据至斯,接风宴就不必了,不过可以宣传一下。”

    顿了顿,“明日我们就去杨彩那里了,军需的事你们不要有什么压力,最迟十日,这迟来的年货肯定给你们补上。”

    胡宗宪愁苦的脸总算是有了笑意,拱手道:“如此就有劳永青侯,辛苦太子殿下了。”

    “你们冲锋在前,已足够辛苦了,无需这般……哦对了,上次听志辅说你身子骨不太好,现在……可好转了些?”

    “劳侯爷挂念,下官还好。”胡宗宪轻笑道,“太远了不敢说,再为国为君尽两三年的绵薄之力,还是可以的。”

    “两三年……”李青又瞧向俞大猷,俞大猷也是一头花白头发,只是体魄优于胡宗宪许多。

    俞大猷明白永青侯的期许,干笑道:“下官大抵能多干两年,可下官这性子侯爷也清楚,不是不愿,实在是没能力担当大任啊。”

    顿了顿,“其实,小戚是接替胡总督的最佳人选!”

    李青微微摇头:“他有他的任务。”

    胡宗宪问道:“下官之后……侯爷可有人选?”

    “暂时还没有。”李青捏了捏眉心,随即笑道,“不用忧心,若实在没有人选,我来接手就是了。”

    闻言,胡宗宪松弛下来,这件国策推行了这么久,为此他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自然不希望末了来个虎头蛇尾。

    如永青侯亲自下场,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李青舒了口气,问:“论对草原诸多部落的了解,当属你们最清楚,时下,草原大致还有多少人无意投向大明?”

    胡宗宪斟酌着说:“当不下百万众。”

    “一字打头?”

    “是。”

    李青诧然道:“这么少?”

    “资源有限,气候恶劣,婴儿夭折率太高了。”胡宗宪说道,“即便大明不推行融合之国策,草原人口也一样会大幅度下滑。”

    李青微微点头,突然问:“现存的草原部落,最大的一支可是姓和?”

    “是!”

    胡宗宪道,“虽然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这支草原部落拥有一定数目的可耕作之地,实力称得上强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耕地,故才愈发本分,这许多年来,并无一丝骚扰。”

    早在洪武时期,甚至大明立国之前,大明的军事实力就吊打草原。

    朝廷最大的困扰从来不是正面作战,一直都是找到人,如今和尚有了庙,自然不足为惧。

    对方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此,从来不敢龇牙。

    “可有表达过朝廷的善意?”

    “自是有的,只是对方并不情愿,只愿向大明称臣纳贡,不想一整个融入大明。”胡宗宪笑了笑,“下官以为这也不打紧,等融合事宜进行的差不多了,就不是他们愿不愿意的事了。”

    李青也笑了……

    接着,又为胡宗宪、俞大猷,各自瞧了下身体,开了张药方。

    一番下来,已是日暮降临。

    这一日的疾行,又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信息,李青多少也有些疲倦,把小家伙往里挤了挤,自己也躺进了被窝……

    次日,

    李青幽幽转醒,小东西却还在呼呼大睡,多日来没睡过囫囵觉的他,似要一次性给全补回来。

    李青没有立时叫醒他,先去洗漱了下,又吩咐人准备早食……

    直至早膳送来,李青才叫他起床——

    “醒醒,吃饭了。”

    小东西皱了皱小眉头,继续呼呼大睡。

    李青清了清嗓子,道:“老板,来两大碗皮薄馅大的馄饨,要放两份量的胡椒……”

    “天亮了吗?”

    小家伙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瞧着周围景物愣了阵儿,方才想起自己已然到了关外……

    人一清醒,小东西的肚子便咕咕叫个不停。

    “真有馄饨吗?”

    “没有,骗你的。”李青催促道,“抓紧时间吃饭,吃饱喝足好上路。”

    “……说的跟断头饭一样。”朱翊钧满脸无语,随即只觉浑身酸疼,胳膊都抬不起来,“先生你帮我穿衣服吧,我哪哪都疼。”

    “事儿可真多……”李青为他穿衣服。

    朱翊钧一边享受着衣来伸手,一边问:“杨彩呢。”

    “马上就到!”

    小家伙有些难为情道:“先生,要不一会儿还是你来说吧?”

    “拉不下脸?”

    “是有一点儿。”朱翊钧默默道,“昨日刚说了不为难他,今日又……我不想出尔反尔。”

    “合着好人全是你们姓朱的,恶人都是我李青呗?”

    小东西谄笑道:“反正你名声在外,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我什么名声?”

    “没品……咳咳,自然是威风凛凛,霸气逼人……”小东西一连说了好多好听的,末了,撒娇道,“在家里你怎么都行,出门在外,你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嘛。”

    李青咂摸咂摸嘴,总觉得这话听着怪怪的……

    还没细想,外面便传来了杨彩激动的声音——

    “下官杨彩,求见太子殿下,永青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