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224章 大小王

第224章 大小王

    “孤知道了。”朱翊钧点点头,转而问,“对了胡爱卿,杨彩的指挥同知,朝廷可有批复?”

    胡宗宪:“臣正要禀报,杨彩信中说了此事,说朝廷已然批复,并让臣留下半卫,余下一半由杨彩自行招募,同时,朝廷又拨付了一部宝钞银粮,总价值足有十万两之巨,由杨彩扩大经营。”

    李青讶然道:“钱粮到了?”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这经费不经下官之手。”胡宗宪笑了笑,道,“朝廷既已说了,钱粮自会拨付,也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朱翊钧也有些奇怪,咕哝道:“财政不是一直紧张吗,父皇怎突然阔气起来了?”

    胡宗宪看向别处,假装没听到。

    “咳咳,杨彩信中可还说了什么?”

    “殿下是指……?”

    “比如孤挪用赋税的事。”朱翊钧神色讪讪,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胡宗宪微微摇头,道:“杨彩并未提及此事,殿下若想知道……还是当面问吧。”

    朱翊钧看向李青,试探道:“先生,要不咱去西州府看看?”

    大夏天的,趴在李青背上赶路,可比扇扇子凉快太多了。

    小家伙隔三差五总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李青背着他两头跑,不过,这次更多是心里不踏实。

    李青斜睨了他一眼,朝胡宗宪道:“朝廷接下来对你和俞将军有什么安排?”

    胡宗宪呼了口气,道:“事了,西北宁夏府。”

    “还要辛苦两位爱卿。”朱翊钧插话说。

    胡宗宪忙躬身一礼,道:“殿下言重了,此乃臣分内之事。”

    “这许多年来,两位爱卿之付出,朝廷一直都清楚,父皇也清楚,孤亦然,大明不会亏待了功臣。”

    朱翊钧说道,“人生一世,有人一生默默无闻,悄悄地来,悄悄的走,无人知晓;有人一生轰轰烈烈,名垂青史,受世人铭记、敬仰。胡卿与俞卿都是极出类拔萃之人,自然当得第二种!”

    瞬间,胡宗宪泪光莹然,恭声称是。

    “嗯,孤先去那边儿瞧瞧,胡爱卿该忙忙,不用送了。”小家伙爽朗一笑,率先走下土坡……

    “臣恭送殿下。”

    朱翊钧只是背对着二人摇摇手背……

    只等李青跟上来,小家伙立即原形毕露,一个起跳,整个人挂在李青背上,嘿嘿道:“先生,我又要你加速赶路了!”

    “……你信不信我把你丢出去?”

    “瞧你,我这不也是为了省出时间用在学习上?走啦走啦……”

    ~

    西州知府。

    后堂,杨彩已经换上了从三品的官袍,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啧啧道:“这三品跟四品是不一样,嗯…,要不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呢?”

    “杨知府!”

    一道慵懒却极为清晰的嗓音蓦然响起,杨彩一个激灵,再顾不得欣赏镜中的自己,连忙冲向前堂……

    “臣杨彩,参见太子殿下。”

    朱翊钧见他已经换上了武官官服,不禁诧异道:“钦差已然来过了?”

    “是,五日前到的。”

    “人走了没?”

    “前日就走了。”

    “……好吧。”朱翊钧叹了口气,问,“钦差怎么说?”

    杨彩不明所以。

    “你没也钦差说,本宫挪用此地赋税的事?”

    “呃呵呵……殿下这是哪里话,没经过您的同意,臣岂敢乱说?”杨彩干笑道,“臣要是与钦差说了,也不会传信胡总督,再转告殿下……您说是不?”

    朱翊钧小脸皱巴巴的:“……也就是说,朝廷也还不知道呢,对吧?”

    “呃……是,这不马上就要上交税款了嘛,估摸着再有个十天半月,关内的税官就来了,臣这才急着劳烦殿下……呵呵……殿下勿忧,我大明鼎盛至极,这点赋税对朝廷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何况皇上与殿下父子情深……”

    巴拉巴拉……

    朱翊钧却依旧是苦着小脸儿,花钱的时候有多开心,告家长的时候就有多忐忑。

    大明是鼎盛至极,可朝廷哪里有钱啊?

    李青却是听出了弦外之音,问道:“朝廷拨付款项也到了,对吧?”

    杨彩含笑一拱手,恭维道:“永青侯当真是料事如神,是,现已入西州府库。”

    李青微微颔首,说道:“大明财政收入是不小,可开支更是不小,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杨彩恭声称是,接着,一脸谄媚的瞧向太子殿下。

    “……这就写给你。”

    朱翊钧叹了口气,十分痛快地给开了证明,称杨彩只是听命行事,把挪用赋税的责任全给揽下了……

    末了,还给画了押,并附上随身佩戴的玉佩。

    杨彩珍之又珍地收起,连忙表态道:“太子殿下如此栽培,臣纵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朱翊钧点点头,问:“可有信心?”

    杨彩哂然一笑,道:“非是臣自大,昔年关内大地震,情势危急到那般境地,臣都给稳住了大局,如今草原部落早已被大明征服,有求于大明且又被太子殿下折服……臣有十足的信心教化好他们。”

    朱翊钧没好气道:“有自信是好事,可也别盲目自大。”

    “呃…,是,臣明白!”

    “行,你忙你的,孤与永青侯四处走走。”

    “恭送殿下。”

    ……

    十余年的经营,如今的西州都快成了绿洲,成片成片的玉米地,虽不及关内的茂盛,却也给人一种勃勃生机之感。

    李青望着眼前景象,满脸的欣然。

    小家伙却是愁眉不展,本来还以为这一关已经过去了,却不想,父皇还不知情。

    “还愁呢?”

    “先生,父皇真的不会生气吗?”

    李青好笑道:“之前不是与你说了吗,你提前行使权力,你父皇只会开心,因为这证明你有担当。”

    顿了顿,“再不济,不还有我的嘛。”

    闻言,小东西一下子轻松下来,“先生会为我兜底?嘿嘿,先生真好!”

    “……你这个样子就很没有担当!”

    小家伙悻悻道:“我主要是怕那群文官吃饱了撑的,来个小题大做,伤了我们父子的感情。”

    “这你就想多了。”李青失笑道,“你可以说文官坏,但不能说文官菜。”

    “什么意思?”

    “你是太子,是储君,是大明未来的皇帝,亦是群臣政治生命的延伸,人家巴结你还来不及呢,又岂会傻乎乎的得罪你?”

    李青好笑道,“群臣何以热衷早立国本,就是为了提前布局仕途,你是大明的未来,亦是他们的未来,谁会自毁前程?”

    小家伙听的一愣一愣的,讷讷道:“这么说,我岂不是……百无禁忌了?”

    “只要你不来个奉天靖难,还真就是百无禁忌。”

    “不想我竟这么牛……”小家伙小脸儿多云转晴,喜滋滋道,“李青,我也是你政治生命的延伸,对吧?”

    “啪——!”

    “你咋又打我,理由呢?”小东西愤懑。

    “一,直呼我大名;二,分不清大小王。”李青对小孩子还是讲究的,打归打,也会让小家伙知道为什么挨打。

    “你……你怎知我说的不是爱卿的卿?”

    “这很简单啊,你那一脸的嚣张气焰已然说明一切。”

    “我……”朱翊钧心虚,愤愤道,“什么叫分不清大小王?”

    “还不清楚吗?”李青嗤笑道,“是因为我,你这个太子地位才稳如磐石!”

    “……”

    小家伙郁闷了一阵儿,见李先生也不安慰自己,只好自己‘原谅’了李先生,转而问:

    “先生,你说父皇咋突然大方起来了?”

    “你也觉得你父皇抠门啊?”

    朱翊钧:-_-||“是节俭,节俭!”

    顿了顿,“西州府意义重大,尤其是随着草原部落的加入更是不凡,父皇拨付经费我能理解,可如此慷慨……你不觉得奇怪?”

    “没什么可奇怪的。”李青淡淡道,“显然,朝廷暂时不缺钱花了。”

    “暂时不缺钱……为啥啊?”

    “因为李家人去京师了呗。”李青撇嘴道,“大量的财富短期集中释放,带来的经济效益堪称恐怖,经济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赋税亦是极为可观,此外,你父皇还是不够大方,西州府这么重要的枢纽,拨付十万两并不多。”

    “……哪能跟你比啊?你多会花钱!”小家伙趁机揶揄。

    然后,又挨了两巴掌……

    朱翊钧记吃不记打,很快就又乐呵起来,颠颠儿道:“先生,咱们去西域吧?”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去。”

    “还有一个月呢……”小家伙撅起嘴,扮可爱。

    李青却视若无睹,淡淡道:“恃宠而骄,我打轻了,主动点,把脸伸过来。”

    ……

    ~

    金陵。

    永青侯府。

    张居正再次光临。

    不为别的,还是为拉投资。

    皇帝已然尝到了甜头,朝廷亦是形成了路径依赖,既然有钱赚,自然要大赚特赚……

    于是乎,压力都给到了张居正。

    可问题是,李家人只是自信心爆棚,并非是脑子缺根筋,已经去了那么多李家人,即便是大明第一京都,即便随着李家人的注资,市场会急速飙升,却容不下这么多李家人。

    再去,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张居正自己劝不动,只好求助李茂。

    李茂则是心中窝火,只觉朝廷太不礼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