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于我们有了好材料的,不止这位老同志,还有已经用上了新材料,但是却又发现了更新的材料的同志们。
京城,导研院,负责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导弹的同志,拿着GAP推进剂的测试结果,一脸的便秘。
“你说这事儿咋整?眼看半主动雷达中程地空/舰空导弹快要打定型试验了,又来了这玩意儿!”说话的是负责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导弹的总师。
另外一位同志看向他:“怎么,给你新推进剂你还不乐意上了?”
“乐意啊,可是来来来,我们的副总师同志,你自己说,改还是不改?要改的话,那现在这个半主动中程防空弹就需要大改,同样的射程,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弹体,而且你看这种新推进剂的参数和测试结果,毫无疑问原有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没法用的,还得重新设计,这都不是放大缩小能解决问题的了。”
副总师看了看GAP推进剂的测试结果,虽然高兴,但是脸上便秘的表情其实比总师没好到哪里去。
东西太好了,不知道咋用了,这事儿整得。
在他们的努力下,以及高振东适时的在研制过程中施以援手,在重大技术难题上加以指导,到今天,半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总算是快要出成果了。
就在大家紧锣密鼓兴高采烈的准备打定型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了更新的推进剂!
这就意味着射程的提升,或者弹体的减小,弹重的减轻,发射装置的改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几乎就将前期的工作推翻了至少一半。
众所周知,防空导弹这东西,就靠两样核心打天下——火箭发动机、导引头。
前者决定打多远,后者决定打多准。
当然,还有气动外形、弹道规划、控制系统等重要领域,但是前两者几乎是决定性的。
例如靠气动外形、弹道规划硬生生撑出来的著名“散步弹”巴拉克-8,射程看起来倒是好看,就是那个速度……这么说吧,在它的大部分飞行段里,八爷就算是在它前方1000米开始拼了老命跑的话,这货估计都很难追上。
至于末端机动性这些,如有。打打轰炸机运输机什么的还行,打别的目标就算了,高速、高机动目标都不是它能对付的,也就在石油湾欺负欺负周围的弱鸡。
所以,此时导研院的同志们就陷入了两难。
用?动静太大,而且影响进度。
不用?不用谁甘心?总师甘心?副总师甘心?其他同志甘心?
“那要不……我们向上汇报吧,请防工委和部队的同志组织个会议,这事儿的确是不好办。”
“行,我们汇报,一定要拿出个章程来。要不然太可惜了,我不甘心!”
两人倒是没有什么不爽的表情,毕竟这是件大喜事,产生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应该叫“待决策事项”,对于他们来说这件事情又不是任务没完成的丢脸,而是想要找到一条更好的路,仅此而已。
这件事情他们决定不了,甚至都没法和高振东商量后直接定,涉及到的面有点广,哪怕主意依然是高振东拿,但是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同在京城,防工委。
“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那边有报告打过来了。”防工委总工拿着一份材料,来到了领导办公室。
“噢?他们有好消息?”领导笑道。
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可以说是防空的中坚力量,在远程防区外弹药远没有成熟和泛滥的此时,这东西基本上能威胁所有空中作战飞机。
对于防工委来说,这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在防空领域,说是“一号工程”也不为过,领导自然是非常关心。
这种装备不但陆地上能用,海上也是能用的!
空中就算了,把中远程防空弹改吧改吧就放到飞机上用的不多,首先飞机得大,而且技术还要弱,飞机小了装不下,技术强了就不愿这么改了,专业的中程空空弹不香么?
完美符合的,大约最著名的就是大伊的F-14在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弹打光之后,用“霍克”地空导弹往F-14上面挂。
总工听见领导的问话,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都是好消息,但是结合到一起,暂时不那么好。”
“什么意思?你打什么哑谜?”不过应该总的来说是好消息。
总工把导研院的报告往领导手上一递:“你自己看看吧。”
领导一路浏览下来,嘴角都笑咧了:“哈哈哈,导研院又被高振东给坑了,被他这么坑的同志可不老少。”
“嗯,你看到了吧,现在的导研院啊,就是猴子吃姜——吃着辣口、丢了又香。”总工也笑了起来。
振东同志这种坑法,不妨多来一点。
领导大手一挥:“通知他们,我们批准他们的要求,开会!叫他们做好准备。对了,这个事情的罪魁祸首可别忘记了。”
按说这种事情都不用提醒,高振东是绝不能缺席这种会议的,但是领导就是想说一句,没别的原因,就是觉得说起来很有趣。
当导研院的同志在防工委的会议室看见高振东的时候,笑着“抱怨”道:“高委员啊,又要麻烦你,本来都快定型了,没想到来了个新东西,还是要听取一下你的意见啊。”
高振东一脸懵逼的看着他,有什么麻烦的,这个麻烦就是我带来的,你不知道?
不过转念一想,他有可能真不知道,GAP推进剂的密级比普通固体推进剂要高得多,知道这东西是自己搞出来的同志,不多。
这很正常,一硝二磺三木炭,加不加白糖同样是推进剂,但是这种推进剂甚至小孩儿都知道。
高振东憋着笑:“啊,不麻烦,不麻烦,都是应该做的工作嘛。”
虽然搞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的,不是搞空空弹的那帮熟人,但是高振东和他们依然是熟悉的,开个玩笑不打紧。
听着他们两人的对话,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差点憋不住笑出声来。
罪魁祸首就在眼前,你还搁这儿客气呢。
陆装局、空装局和海装局的同志都来了,这玩意对他们来说都有用,肯定得来,甚至连空装局开玩笑说这叫“打探敌情”。
这玩笑就开大了,别看地空导弹是地面上用的,可是到了中程导弹这个射程级别,现在是属于空军编制,陆装局的到来,反而是有点以防万一也需要听取他们意见的意思。
例如击落RB-57、U-2的S-75导弹部队,现在是归属空军的编制。
“嗯,都来齐了,开始吧。”
随着防工委总工的一句话,这个名为“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进度协调会”的会议,算是正式开始。
导研院的同志很快就把情况介绍了一遍,当然,里面有很多内容做了模糊处理,而有的地方他们是不得不模糊,比如GAP推进剂,他们自己都只知道这东西叫做“超高能推进剂”。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这种推进剂会带来射程的巨大提升,同时又会带来进度上的相当的延误,这件事情,我们导研院不太好决定,只好请各位领导专家替我们出出主意……”
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复杂,汇报起来很快,海装局和空装局的同志很快就听明白了。
“射程有巨大提升?多巨大?”一位海装局的同志问道,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同样,空装那边也一样,反倒是陆装局的同志非常淡定,射程越远,那这事儿离他们也就越远。
“保守估计,50%。”这个数据导研院是算过的。
两个装备局的同志差点跳了起来:“多少?一半?推迟!推迟!推迟!就要这个!”
已知条件一:射程≈火力
已知条件二:病人火力不足恐惧症为重度
求:病人选择提升射程的概率为多少?
这道题都不用算,无限接近于100%。
导弹总师提醒道:“如果推迟,那就意味着我们拿到半主动中程防空弹的时间,至少需要推迟一年半到两年。”
一年半?两年?
空装和海装的同志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好像有点……
“这么久?”
“对,因为有很多流程要重新走,很多试验要重新做,很多难题需要现在才开始解决。”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很多难题需要现在才开始解决,这意味着这部分,甚至存在解决不了的风险。
海装局的同志冷静了下来:“现在已经搞出来但还没定型的那种导弹,射程多少?”
“30公里。”
“大小呢?”其他同志不知道海装局为什么要问大小,但是高振东知道。
“比S-75小多了……”导研院的同志报出了一套数据,高振东心里一算,还别说,和施基利、标准-1这些导弹,几乎在同一个数量级,比施基利其实还短一些,看来自己在花旗佬那儿弄来的战术导弹固体推进剂和改进配方,已经被同志们用到了极致。
“嘶……这个……”海装局的同志和导研院一样,陷入了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