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 第九百六十七章 黄雀在后

第九百六十七章 黄雀在后

    里希特霍芬的想法很简单。

    集中德军所有“福克”,将敌机一批批引诱进埋伏圈围歼。

    不管是“骆驼”也好,“鹬”式也罢。

    它们的性能不如“福克”,如果数量再不如“福克”,德军就能毫无压力的获得胜利。

    而且是大胜。

    里希特霍芬希望是全歼,也就是一架都不让敌机逃走。

    因为如果能做到这样,法军就始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他们的飞机还会一批接着一批被引诱到陷阱。

    次数一多,“福克”的数量弱势就被拉平了。

    (注:这战术就是“以集中打分散”,并且利用这时期战机没有电台不能实时将危险和情报反馈回指挥部)

    “战斗准备!”里希特霍芬举手朝队友下达了命令,并迅速将战机拉升到5000米高度等待敌人进入陷阱。

    距离越来越近。

    里希特霍芬翻转战机,倒挂在飞机上举起小望远镜观察着下方。

    红色三翼机的后方跟着三十几架法军战机,其中应该有几架是“鹬”式。

    (“鹬”式与“骆驼”太像了,远距就连里希特霍芬都无法分辩)

    是个好的开始,里希特霍芬心想,50架“福克”围歼三十几架“骆驼”和“鹬”式,数量恰到好处。

    他改为正常姿态等了一会儿,然后举起手让部下做好准备,接着手掌往前一挥,率先驾驶战机朝敌方机群俯冲。

    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表却在下降,4000米,3000米……

    眼看里希特霍芬的机群就要斜插进敌方机群大开杀戒,头顶忽然掠过几道黑影。

    黑影的速度之快让里希特霍芬心下一惊。

    那是什么?

    它一定不是飞机,因为地球上没有这么快的飞机!

    否则,他以为的最先进战机“福克”,在它面前就像是老鹰爪子下的小鸡!

    然而,事实却让里希特霍芬深感绝望。

    因为“黑影”响起了机枪声,在头顶上发出一阵像撕裂布匹的“哒哒哒”声。

    枪声过后,一架架“福克”被打得空中解体,有的怪啸着栽往地面,有的半个机翼被削断,在空中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似的翻滚挣扎。

    接着“嗖”的一声双方错身而过。

    由于速度太快,里希特霍芬甚至没看清它的样子。

    里希特霍芬不顾一切的拉起战机调头,在机身翻滚的瞬间他总算看清了目标:

    那是一款从未见过的单翼战机。

    该死,是夏尔发明的新型战机!

    它全身封闭金属机身,在阳光的照射下释放着刺眼的光泽,令人心生恐惧。

    最让里希特霍芬吃惊的,是它的机翼往下伸展出一个弧度,像倒立的海鸥翅膀,又像是死神的镰刀。

    初时里希特霍芬还以为它是在倒飞。

    他们为什么把飞机做成这样的形状?

    为什么要用全金属机身?

    它的发动机动力已强大到足够支持了吗?

    ……

    一系列的疑问在里希特霍芬脑海里蹦了出来,每一个都能让他震撼,最终结合在一起最终化为沮丧、无力,还有绝望。

    这是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争!

    德国已经落后了,远远落后了,连法军的车尾灯都看不见。

    可笑的是,德国认为的最先进战机,在敌人眼里只是个靶子。

    眼前他看到的,简直就不应该是地球有的东西!

    ……

    这是法军最先研制的战斗机。

    有了运输机的技术基础又有“倒鸥形机翼”的成功,发展出轰炸机和战斗机就没有太大困难。

    只不过它产量不大,原因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尤其“倒鸥形机翼”这种不规则机翼生产难度大,一个月只能生产10架。

    试飞过战机的卡特在战前会议向夏尔报告了有可能的难处:

    “我们的新型战斗机对敌人的战斗机有碾压性的优势,这一点不用怀疑。”

    “但问题是它数量不足。”

    “如果德国人有新型战机并且是木制,其产量肯定会比我们多得多!”

    夏尔问卡特:“你打算怎么打这一仗?”

    卡特考虑了一会儿,回答:

    “我认为,我们应该要用‘骆驼’和‘鹬’式为诱饵,引诱德国人的飞机围攻。”

    “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用新型战机将敌人最强大的力量摧毁。”

    “一旦我们做到了,‘骆驼’和‘鹬’式就将再次占据数量和质量优势。”

    夏尔同意了卡特这个作战方案。

    于是就出现了杜塞尔空战戏剧化的一幕:敌我双方都在引诱对方,互相认为对方上当,然后最强战机狠狠的撞在一起!

    ……

    吃亏的显然是德军战机。

    法军这款被命名为“珍妮A型”的战斗机最高时速达245公里,与德军的“福克”已存在代差。

    它们在德军机群周围盘旋,时不时调转机头冲进机群中开火,每次穿插总有几架“福克”被击毁。

    而德军战机毫无还手之力。

    速度差太多了,他们从后追着目标试图吊着敌机机尾开火,但只跟一会儿就发现距离越来越远,还没来得急瞄准敌机就已逃出射程之外,接着消失不见了。

    这不是一场战斗,根本就是一次屠杀。

    里希特霍芬凭借自己过硬的操控,接连两次用假动作躲过敌机的追捕。

    很明显,敌人飞行员接手这款飞机不久没有多少飞行经验,因此战术动作还显生疏。

    于是,里希特霍芬决定像之前一样,朝地面俯冲再突然拉高,将速度更快的敌机“甩”向地面……

    然而,在他俯冲时一回头,却发现敌机根本没跟上来。

    下一秒里希特霍芬就明白了。

    敌机没必要跟,两者的速度差距太大了,它不需要担心里希特霍芬逃走。

    “福克”不可能一直保持俯冲,它总有平飞或拉起的时候。

    这时,它就将成为敌机的目标。

    里希特霍芬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操控着飞机从俯冲中改出,然后抬头望向高处,静静的等待自己命运的来临。

    不一会儿,阳光中俯冲下一架战机,带着刺耳尖锐的马达声,还有螺旋桨高速旋转的“呜呜”声。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