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战争大楼会议室。
坐在长桌前的政要们一个个眉头紧锁小声议论。
尤其是海军大臣贝尔福和乔治首相,他们凑在一起拿着军需大臣发放的地图一脸不悦。
这时军需大臣推门进来,他感受到会议室的气氛后颇有些得意:“你们是等我吗?”
说着自顾自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乔治首相扬了扬手中的地图,怒目相向语带不满:“你不打算解释一下?”
军需大臣装糊涂:“解释什么?”
“这个!”乔治首相将手中的文件往军需大臣方向一甩,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文件却无力的飘落在桌面上。
“你并没有跟我们说起过这个计划。”乔治首相说:“你让我们别无选择!”
原来,这个进攻埃姆登港的作战计划是军需大臣自作主张,右翼执政党内部没达成统一意见。
“有区别吗?”军需大臣气定神闲的回答:
“首相阁下,如果不是这个计划,您认为我们该怎么应付左翼的质问?”
“像他们说的那样降低谈判要求与德国达成和解直到德国人同意?”
“上帝,我们都知道这样下去我们拿不到一美元的赔款!”
政要们沉默了。
他们知道自己中了军需大臣的圈套:丢出一个作战计划出来压住左翼,又用左翼的责难压住右翼,从而实现他提倡的武力解决问题的诉求。
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没人能提出更好的方案。
海军大臣贝尔福恼羞成怒。
一直以来军需大臣手握大权左右着英国的政策,现在就连海军要做什么也由他决定。
“这说起来轻松,军需大臣阁下。”贝尔福声音带着警告:
“可您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您是军需大臣不是海军大臣,你不知道现在皇家海军的状况。”
“请注意您的职责范围,你不应该插手海军的事务……”
军需大臣淡淡的打断了贝尔福,他只说了两个字:“是吗?”
贝尔福面色一沉,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难道不是?”
军需大臣笑了笑,语带嘲讽:
“你的意思是我说的不对?英国皇家海军不是世界第一?”
“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我记得我辞职时她还是世界最强海军!”
军需大臣在阴阳贝尔福,暗讽海军在他手里没了战斗力。
贝尔福气得脸色发白:“您忘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了?军需大臣阁下!”
“达达尼尔海峡有什么问题?”军需大臣开始他的狡辩:“海军已获得全面胜利,她甚至成功掩护陆军登陆,但陆军没把握住战机没能成功突破!”
贝尔福无语,事情似乎真像军需大臣说的那样,但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事实。
被噎了一会儿,贝尔福决定不与军需大臣一般见识:
“好吧,既然您这么说,我们就假装这是您的胜利。”
“现在,你认为自己这个计划可行吗?”
“这个所谓的进攻埃姆登港计划,完全忽略了夏尔已经在英吉利海峡部署了战机和鱼雷战机!”
“不,我没有忽略。”军需大臣平静的摇了摇头:“但你们似乎忘了,我们没有与夏尔开战。”
乔治首相大声反问:
“但有开战的可能,而且是很有可能。”
“一个常识是,我们只有比夏尔强大才能把军舰开到埃姆登港威慑夏尔。”
“如果他们只是夏尔‘鱼雷飞机’的靶子,如果它们随时都会被夏尔炸沉,我们的军舰在那做什么?向夏尔撒娇要糖吃吗?”
政要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实力是威慑的后盾,没有实力谈威慑就是笑话。
如果夏尔随时能摧毁进驻埃姆登港的英国军舰,夏尔又怎么可能会屈服?埃姆登港当然也不可能成为英国的前进基地。
所以,只有那些不明就里的左翼议员才相信这个,才会上军需大臣的当。
军需大臣等了一会儿,朝后方招了招手,秘书马上给政要们发下准备好的文件。
军需大臣起身介绍道:
“先生们,这是我军研发的新型战机,型号‘.5a’。”
“我们已经生产了200架,知道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吗?”
“222公里,时速222公里!”
会议室的政要们听到这个数据时全都愣住了。
法兰西“骆驼”战斗机时速190公里,“鹬”式时速195公里,英国居然生产一款战斗机能达到222公里?
(上图为英国“.5a”战斗机,时速222公里,1917年4月服役,机枪为1挺同步1挺顶部。史上这款战斗机与“骆驼”形成互补,“骆驼”更适合缠斗,“.5a”更适合高速追击和俯冲攻击)
贝尔福盯着图片看了一会儿,面带不屑:“所以,你打算用这款战机与夏尔争夺制空权?”
军需大臣反问:“不然呢?”
贝尔福摇头:“您似乎忘了夏尔还有一款全金属战机,它已经用在战场上打败了德国人的新型战机。”
“不,我没忘。”海军大臣回答:
“这款战机被法兰西称作‘珍妮A’型,据我所知它最高时速245公里。”
“首先,245公里对222公里不存在太大的差距,我们的战机依旧有一战之力。”
“其次,我们拥有数量优势,而夏尔的‘珍妮A’型据说现在只有20几架。”
政要们听到这,想法已出现了变化。
200多架对夏尔的20架,的确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
接着军需大臣又补充道: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夏尔的轰炸机,先生们!”
“夏尔的‘鱼雷飞机’最高时速只有150公里左右,它在进攻我方军舰时还要降低速度,并且低空直线飞行。”
“你们认为在这情况下,它们还能对我军军舰构成威胁吗?”
政要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敌人的“鱼雷飞机”无法逼近军舰,法兰西的制空权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战机打出的机枪子弹对军舰不过就是挠痒!
贝尔福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被军需大臣力压一头:军需大臣与军工和科研单位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