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399章 《童年》见刊!

第399章 《童年》见刊!

    “原来远在沙俄的北川老师并没有忘记我这个关门弟子!”

    薰子用力攥紧那迭稿纸,心里暖暖的。

    上次和北川老师面谈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了,自那以后,两人就没再联系过。

    薰子知道这阵子北川老师要忙那本用来打脸诺奖官方的新书,纵使心中想念,也很识趣地没打扰他。

    没想到时间飞逝,北川老师竟然会忙里偷闲,主动给她寄来新书手稿!

    被在意之人也默默在意着的感觉真好!

    薰子心里又甜又暖,开心了好一阵,这才平复下心情,随后翻开那份书稿仔细阅读了起来。

    这是北川老师即将发表的新书,肯定不会毫无意义地邮寄给她。

    虽然北川老师在信里只写了一些对她生活和近况的关心话,然后让她顺便看看这本新书,写写读后感,并没提及文学创作方面的事,但薰子早已把看新书和写读后感当成了北川老师对她的一场考验!

    北川老师曾明确对她说过,他的五个弟子中,惟有还没正式出道的薰子最有可能继承他的衣钵。

    自己可不能让北川老师失望啊!

    怀着这样的心情,收拾好情绪的薰子立即投入到了对《童年》的阅读和研究中。

    北川秀寄给薰子的这一版是纯粹的日语版,不过用的还是翻译腔写法,读起来颇有西方文学的风味,瞬间就勾起了薰子的童年记忆——

    日本人和隔壁不同,因战败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美帝统治驻军时期,所以他们的战后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很深的影响,早期作品里充斥着一股浓郁的翻译腔味。

    包括日本最出圈的漫画作品,不少也是以模仿西方奇幻作品起家,人物间的对白同样满是翻译腔口吻。

    直到千禧年后,日式轻崛起,日轻奇幻才渐渐取代西方奇幻,成为日本文娱界的主力军。

    “这部也太压抑了吧!”

    四月中旬的日本已经进入春季,四处烂漫绽放的樱花宛如和煦的阳光,总能把人心温暖起来。

    但此时迎着台灯白色光芒,聚精会神读着《童年》的薰子浑身发冷,一股股莫名的寒气在向她的身体侵袭。

    《童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所见所闻。

    跟随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的阿廖沙起初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没多久,他便迅速成长了起来。

    在外祖父家,似乎所有人都在互相憎恶着。

    那股绵绵不绝的恨意时刻侵扰着每一个人,且随着外祖父卡希林的小染坊生意越来越差,那股恨意带来的可怕氛围也越来越浓郁。

    因为战败的缘故,日本人对美国和沙俄都有很重的滤镜。

    几十年来,大部分日本人从没去过沙俄,但提及这个昔日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联合体,他们的眼中俱是向往和恐惧。

    今年十九岁的薰子也不例外。

    可看了《童年》,薰子对沙俄的滤镜彻底碎了。

    原来那个号称可以并肩美国的超级大国,竟然有过一段这么黑暗的历史吗?

    在给她的信件里,北川老师还特意提到,现在的沙俄比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没太大区别。

    底层民众的痛苦延续至今,无数的阿廖沙依旧在下诺夫哥罗德重复着他们悲惨的童年人生!

    “沙俄是这样,日本国也是如此,那自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也会不会一样呢?”

    薰子曾经以为国富则民强,一个能汲取全世界营养的国家,它的底层民众应该也可以过得非常舒服。

    现在,她要对这个一直以来自己坚信不已的“真理”产生怀疑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七年的故事。

    地图也从阿廖沙的故乡转换到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小染坊,随后因母亲改嫁,阿廖沙又跟着去了继父家。

    可惜母亲遇人不淑,继父终日打骂她和阿廖沙,不堪受辱的阿廖沙又回到了外祖父家。

    然而这次,外祖父也全面破产了。

    薰子读着阿廖沙这七年的人生经历,只觉得自己曾经在北伊豆的舞女人生仿佛又重演了一遍。

    那时她跟着哥哥、妈妈,在巡回演出艺人团里当小舞女,弹三味线,跳艺妓舞,成天遭受各种骚扰和歧视,与四处颠沛流离的阿廖沙十分相似。

    看着看着,当读到《童年》最后一章,看到为了糊口,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的阿廖沙时,薰子泪流满面。

    因为这段剧情,简直就是她的童年的翻版。

    《童年》的最后,阿廖沙在同学们的身上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他们合伙捡破烂的行为也招致学校的诘难。

    阿廖沙没有选择,只能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便遵循校长的指示,永远离开了学校。

    同一时间,阿廖沙的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后,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和孤苦伶仃的外祖母一起去“人间”谋生。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就叫《在人间》,但从北川老师的描述看,分明就是‘在地狱’啊”

    薰子缓缓合上手稿,心中情绪激荡,一时间难以平复。

    过了好久,她才慢慢从阿廖沙的“童年”里走出来。

    她摊开准备好的信纸,先在抬头处写下了“亲爱的北川老师”,随后笔尖一顿,有种满腹情绪却无从下笔的难受感。

    又憋了好几分钟,薰子把脑袋里有关《童年》的所有想法整理妥当,这才落下了第一排字:“阿廖沙的童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沙俄底层民众的痛苦。

    不知道北川老师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吗?

    那时的我”

    静谧的寝室里只剩下台灯的光芒和“唰唰唰”的钢笔写字声。

    不知不觉中,月上树梢,星满天空.

    “终于画好了!”

    同一时间,宅在家里好多天的伊藤润二放下画笔,长吁了一口气。

    他终于完成了给《环界1:铃》画的黑白插图。

    明天就是《北川文库》的最终面试,能不能成功拿下心仪的岗位,就全看这幅“贞子爬出电视机”图了!

    伊藤润二将画纸铺平,重新放回画板,然后拉开一个身位仔细欣赏了起来。

    这幅画是根据《环界1:铃》最新连载章内,女鬼贞子出场的场景所作。

    北川老师里的原文描述如下:“

    一张木制的台面上放着一台电视机。

    这是一台有频道旋钮、样式相当古老的十九英寸电视机,兔子耳朵形状的室内天线就放在木橱柜上。

    这不是一出剧中剧,而是电视中的电视。

    画面上的电视机里还没有任何影像。

    这时,似乎被插上了电源,它的频道旋钮旁边的指示灯变红,电视画面也开始不停地晃动,一会儿,恢复了正常,紧接着又晃动起来。

    晃动的间隔越来越短,画面上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字,看上去像是‘贞’字。

    这个‘贞’字时而紊乱,时而扭曲,时而又变成一个‘贝’字,渐渐地消失。

    它消失的方式,就像有人用湿抹布把黑板上的粉笔字擦掉一样。

    而随着“贞”字的消失,电视画面也开始闪烁不止,随后画面一暗,安藤看到电视机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衣,匍匐在地,满头长发挡住全部面容的女子。

    她是山村贞子!

    安藤听到耳边有一个声音这么对他说道!

    他瞪大眼睛,疯狂想要逃离这里,但身体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定住般,怎么也动不了。

    山村贞子开始缓缓朝着电视机外爬来”

    这段剧情里的安藤是男主人公浅川在大学时期的至交好友,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阴差阳错下,安藤也看了那卷恐怖录像带。

    在得知看了录像带就会一周内死亡后,他决定和浅川一起去解开恐怖录像带里潜藏的谜团。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路调查到了山村贞子的老家,把这个拥有超能力却意外被人推入井内杀害的女人给查了出来。

    浅川将贞子的尸骸带出了井底,两人也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

    安藤原以为贞子的诅咒到这一步就结束了。

    没料到在他的预定死亡日那天,正在看电视新闻的他就这么被爬出电视机外的山村贞子给杀了!

    打来“午夜凶铃”的女鬼在既定死亡日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杀人,这就是《环界1:铃》最出圈,也是近期被无数人热议的经典名场面!

    毫无疑问,所有选择给这部画插画的画师,都避不开这个画面。

    但能把它展现到什么程度,就得看画师的功底了。

    伊藤润二很满意自己的作品,看着画作,他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安藤,画里的贞子仿佛随时会爬出来似的。

    “该死.估计上次的‘午夜凶铃’事件后,不久互联网上就又该流行起爬出电视机的贞子这个梗了。”

    伊藤润二看着自己的画作,不寒而栗,心里一边期待《环界2:螺旋》,一边又忍不住腹诽起北川老师。

    明明说好是科幻,怎么就越写越恐怖了呢?

    此时还远在喀山体验着沙俄底层不同风土人情的北川秀,并不知道《环界1:铃》的这个经典名场面已经成了无数日本国民的梦魇。

    对经历过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他来说,山村贞子爬出电视机的名场面也不过如此,大概第一次见的时候心有余悸,后来久而久之,反倒是成了梗和笑料。

    北川秀没记错的话,后世隔壁的一些网络乐子人还用这个梗恶搞了一部微短剧,好像叫什么“人民的贞子”?

    总之他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的本质也是推理和科幻,这在后面的三四部里会愈发明显。

    《环界系列》在他心里的比重不高,主要还是为了开拓新赛道,加快轻和电子阅读的发展速度。

    北川秀目前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文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上。

    喀山之行即将结束,在圣像作坊当学徒工的这段日子,晚上空闲下来后,他就开始手写《在人间》。

    第二部的剧情依旧发生在下诺夫哥罗德市,不过主舞台从外祖父家转移到了鱼龙混杂的市区。

    为了写好《在人间》,北川秀也在下诺夫哥罗德待了几天,把阿廖沙干过的活儿都干了一遍。

    因为这种底层活儿又累工时又长,当学徒的时候他根本无暇写书,所以北川秀只能把经历写成日记,等用的时候再翻出来看。

    此时翻看着这本薄薄的日记,北川秀不敢相信这是他在几天之内写出来的。

    果然,丰富的人生阅历才是文学家们最宝贵的财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真谛原来不是同义句,而是并列句。

    想成为一名能踏入文学殿堂的顶级文学家,既要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就这样,1999年的四月中下旬,北川秀以前所未有的如痴如醉状态写着全新版本的《在人间》。

    这一次,他是基于高尔基的原著和自身的真实经历进行二次创作,从前困扰他许久的一些原著疑问也在写作中得到了解答。

    这是高尔基十岁以后的“在人间”之旅,亦是北川秀来沙俄下诺夫哥罗德后的“在人间”之行!

    1999年4月18日清晨。

    今天的莫斯科寒风凛凛,好像冬日的尾巴又重新回来扫了一遍,让才出门的伊戈尔不得不回家披上一件大衣,然后再蹬着自行车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赶去。

    同一时间,《新世界》的总编阿列克谢则是开着豪车,飞速赶往离家最近的书店,准备第一时间买到连载有《童年》的4月号《新世界》。

    另一边,同样会在今天见刊的叶夫盖尼则是忧心忡忡,一大早就驱车赶往喀山,想躲避《新世界》和《现代人》,以及他的《驱逐》和《童年》之间的无硝烟战争,顺便把采风完毕的北川秀给接回来。

    而在遥远的日本东京,北川秀的《童年》也同样在4月号的《文艺》上见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