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三十九章 真正的唐三藏

第三百三十九章 真正的唐三藏

    公元983年,12岁的耶律隆绪登上了契丹王位,其母萧太后临朝称制。赵光义以为此时的契丹内部不稳,于是准备以此时期收复燕云十六州,并在986年以三路大军起兵北伐,曹斌担任东路军主帅。

    当时曹斌的东路军距离幽州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主要负责牵制契丹的主力,然后等待其他两路绕行至幽州的背后形成包围。然而一向精明的曹斌却在此时出了差错。

    他因为手下贪功犯下轻敌之错,对契丹军队发起总攻,结果中了敌方的诱敌深入之计,身后的补给线被契丹切断。

    曹斌眼看战事不利,只能率领部队回撤。

    契丹部队于是立即追击,曹斌的10万大军在这种局面之下,军心大乱,被契丹军队接连重挫之后损失过半。此次北伐也因曹斌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曹斌在回朝之后被以违令之罪贬职。直到997年才被宋真宗找回朝廷,然而他在此时已经67岁。最终于69岁患病去世。

    【绝对称得上名将的一位人物,却在历史中很少被人提及,存在感极低#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这是一位很少被后人提及的隋朝名将,一生骁勇善战,数败叛军,绝境之下又能绝处逢生。他爱民如子,为救济灾民,不惜冒死开仓放粮,成为隋炀帝少有的善待的朝廷大臣之一。

    他更是一位爱惜部将的好领导,为了营救手下,多次身处险境,甚至为此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隋朝末年的第一名将张须陀。

    张须陀出生于公元565年,洪龙军文襄县人,即今天的hen省灵宝市。他的先祖早在三国时期便是吴国官员,他的前三辈也分别在南北朝时期担任过朝廷官员。

    等到张须陀所在的隋朝时期,他更是成了历史上的着名将领,为隋朝平定了数次农民起义。

    根据《隋书》记载,张须陀有勇有谋,性格刚烈,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一位打仗能力非常强悍的武将。

    公元597年,正值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位时期。当时的昆州刺史举兵反隋,张须陀于是随军征讨叛军,并因出色的表现升任官职,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汉王杨谅认为杨广得位不正,于是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南部起兵造反。

    张须陀则跟随隋朝的开国大臣杨素平定叛乱,在镇压杨谅期间又立战功。6年之后,45岁的张须陀已经升任为齐郡通守。

    当时的隋炀帝因为征伐高句丽而大举征兵,青壮男丁被大量征用,从而导致百姓无法耕作,粮食价格飞速上涨,因此多地引发了严重的饥荒。

    张须陀于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有人也许会说,作为地方官员开仓赈灾无可厚非,并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但隋炀帝曾经严令不得开仓放粮。当时的隋炀帝正在征伐高句丽的战场,张须陀若要派人请命,往来时间最少需要一年之久,可是灾情紧急,刻不容缓,张须陀于是决定先斩后奏,冒死放粮。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张须陀绝对是位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当时也做好了临死的准备。但是隋炀帝不但没有责罚,反而予以重赏,这也说明此时的张须陀在隋炀帝的心里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当时的隋朝义军四起,许多地方官吏因为镇压失利而弃城逃跑,甚至有人直接开门迎敌。张须陀则是誓死效忠国家,竭尽全力地维护隋朝的利益。

    公元611年,长白山地区的百姓为了躲避征役,纷纷投靠了长白山的反隋义军。

    义军头领王薄很快拥有了数万之众,并且多次击败了朝廷派出的围剿部队。张须陀于是亲自带兵征讨,王薄听闻之后非常惧怕,率众南下转战其他地区。

    可他就在掉以轻心之际,张须陀居然再次出现,斩首其数千兵士。

    王薄面对张须陀的攻势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带领剩余士兵北渡黄河。而张须陀也没就此罢手,又在临沂斩首5000敌军才停止追击。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起兵造反。

    最后造反失败,杨玄感自杀而亡,隋炀帝随后下令追究了3万多人,其中2万多人遭遇冤死,所有接受过杨玄感救济的百姓全被坑杀。

    可是隋炀帝的大杀特杀使得各地起义越发严重,王薄又连同其他叛军再次起兵。之后张须陀奉命镇压,首先以水军阻断其物资输送,然后亲自率领2万步兵攻击叛军。

    王薄联军又遭重创,兵败溃逃。张须陀所获的战利品不计其数,隋炀帝因此专门命人为他画像。

    张须陀不仅有着出色的用兵能力,他的自身武力其实也非常厉害。

    王薄联军退兵之后,与其联盟的2万叛军又在同年突袭了历城。张须陀因为事出突然没有准备,仅以5名骑兵与叛军作战。虽然最后深陷重围,但他却在深受重伤的情况下一直拖着援兵入城。

    史书记载他身中数创,勇气弥厉。虽然没有明确他的击杀记录,但他既然能以区区几人拖延至援军到来,就足以说明他的武力绝伦。

    我们熟悉的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和罗士信其实曾经也是张须陀的手下。当时北海郡的叛军迅速崛起,张须陀认为只有派出骑兵方能获胜。

    但是这股叛军兵威强盛,张须陀手下没人愿意请命出战。就在众人不敢接口之时,并不出名的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挑选部分精兵向叛军发起突袭。叛军果然如张须陀所料,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大败。

    公元614年11月,张须陀统兵围剿占据在蹲狗山的左才相叛军。左才相在隋军的紧逼之下率众投降。张须陀因此威震东夏,被任命为河南道十二郡的处置讨捕大使。

    这里的河南道并非hen省,而是包括隋朝时期的河南和山东全省,还有河北、山西、江苏以及安徽四省的部分地区,所以张须陀的掌管地区相当广阔,并且有着升降官员的权利。秦琼也在张须陀的手下开始了传奇的人生。

    卢明月也是一位农民起义英雄,其队伍经过一年多的辗转,各地已经发展到了10万多人。其中还包括很多隋朝的归附军队,所以卢明月的这支队伍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积累的物资也是非常的充足。

    公元614年12月,卢明月的10万大军屯驻东阿。张须陀率领1万兵马进行征讨,但是此战打得非常艰难,双方于是陷入了十几天的相持状态。

    这样的局面对于张须陀军非常不利,因为他的军队已经出现了粮草用尽的问题。更糟糕的是张须陀的军队多数为步兵,而卢明月的军队有半数骑兵。张须陀在机动方面完全处于劣势,所以他面临着进无可进、退不能退的危险局面。

    没办法,此时的张须陀只能使出险招,他派秦琼带领千名精兵隐蔽在树林之内,然后自带兵马,假装溃逃,诱敌追击。卢明月军果然上当,带领大量兵马进行追击。

    秦琼立刻攻入叛军营寨放火,卢明月发现中计之后立即回救。结果又被张须陀折返夹击,卢明月仅以数百骑兵突围。

    公元616年,曾经跟随杨玄感造反的李密加入了瓦岗寨。瓦岗寨的首领翟让,在李密的建议下夺取了隋朝粮仓,从而迅速壮大了实力。隋炀帝于是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领万余精锐讨伐瓦岗寨。

    其实翟让本人非常惧怕张须陀,以他的能力完全不是张须陀的对手。但是此时的瓦岗寨已经有了李密。

    张须陀因为翟让的接连后退而紧追不舍,却没想到李密已经布置了千余伏兵,结果突然遭遇了瓦岗军的前后夹击,损失惨重。

    他本人经过一番拼杀之后得以突围,但是他的部下依然处在围攻之内。张须陀为了营救部下先后4次冲入险境,结果在最后一次被李密和翟让等人斩杀。

    张须陀一死,让隋炀帝失去了最后一层护甲,他的手下再无可以镇压叛军的将领。所以隋炀帝在两年之后被政变处死。

    【历史上真实的西天取经,全程长达五万里,孙悟空也确实有原型#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在《西游记》中软弱慈悲,无比磨叽,其文学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印象之中。然而,历史中的玄奘却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硬汉。

    19年间历经110国,全部行程长达5万里,其成就更是响彻西域各国。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玄奘法师在取经之路上都经历了哪些故事,以及孙悟空在历史中是否存在原型。

    玄奘本名陈袆,是洛阳缑氏人,即今天的河南偃师缑氏镇。很多人通过《西游记》以为他是唐朝人,其实他于公元602年出生在隋朝,并且在隋朝的统治期间生活了17年。

    之后他经历了隋末大乱的改朝换代,所以陈袆的一生跨越了两大王朝,经历过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还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高宗李治这6位皇帝的统治。

    颍川陈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但陈袆出生之后已经家道中落,并且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两次人生悲剧:他在5岁时失去了母亲,又在10岁失去了父亲。

    由于当时的隋朝盛行佛教,13岁的陈袆为了生存便与哥哥到洛阳的净土寺出家为僧,法名玄奘。

    其间,玄奘就像神童一样展现出了极高的悟性,并在隋朝灭亡之后将近10年的国内游学中,25岁时已经通晓汉传佛教的多派学说。

    而且他在精研佛法的同时还学习了梵语,这对他将来的成就至关重要。

    不同学派对佛法的不同理解开始让他感到困惑,他对真相的渴望越发强烈,于是决定去往佛教的发源地求得真经,也就是古印度的天竺国。

    然而,当时的大唐刚刚建立,国政不稳,再加上李世民正在准备与突厥的军事行动,所以严令百姓不得出国。玄奘因此没有拿到出国所需的过所,滞留长安三年。

    一心求法的玄奘决定采取偷渡的方式前往天竺。他走到河西走廊的凉州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传经活动,颇受当地僧众的欢迎,但也有人举报他意图出国。因此,他被当地都督责令返回。

    幸亏得到了一位僧人的帮助,才得以出城。

    玉门关位于疏勒河畔,被称为西晋之金猴,是西出的必经之路。玄奘经过与官兵的一番周旋,来到了疏勒河东南50里的瓜州。他在此地又停留了一个多月,进行传经。

    但是由凉州发出的逮捕令也紧跟到达。好在有位官吏是虔诚的佛教徒,玄奘通过此人的帮助再次顺利出城。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那么真正的历史中是否存在孙悟空这个人物呢?

    在敦煌的一个洞窟中曾经存留了一幅玄奘取经图,图中有个类似于猴子的人物,而在他旁边则是一位正在行礼的和尚。

    而玄奘走出瓜州之后,曾在敦煌附近借宿于一家寺庙,其中有位名叫石盘陀的胡人对他非常敬重。石盘陀因此把玄奘拜为师父。

    经过学者考证,石盘陀就是取经途中的人猴,所以他被认为是孙悟空的历史原型。

    玄奘在石盘陀的护送之下绕过了玉门关。当时的沙漠中有5座烽火台,玄奘需要每过一座就要进行补给。但石盘陀却在此时突然变卦,并试图加害于他。玄奘最终只能孤身上路。

    当他准备通过第5座烽火台时,有人告诉他可以绕过此地到达伊吾国,并且途中还有野马泉进行补给。

    玄奘于是进入了长达800里的莫贺延碛沙漠。根据《三藏法师传》记载,莫贺延碛长800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这段记载中的沙河也许就是《西游记》中的流沙河。

    在这遥无边际的沙漠中,只有一人一马在艰难地行走着。水是他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用品,然而玄奘最后的水囊却不慎跌落,导致他在5天4夜之内滴水未进,最终虚弱地倒在沙漠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