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下一步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下一步

    “领导,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坚决服从组织的命令,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认真工作,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李言诚今后的工作去向问题并不是他能决定的,市里这位段主任说的也照样不算,是要经过上边上会讨论并表决的。

    不过,段主任却有建议的权力,而且他的建议分量还很重。

    面对领导这样的询问,李言诚不可能表现出特别激动的神色,好像自己对那个岗位十分感兴趣。

    只能说一些官面上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对于他是怎么回答的那个问题,段主任并不在意,他也清楚这位李局长不可能立马就点头,只是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这个突发奇想的提议貌似很不错。

    因为现在的监委主任明年就要退居二线的缘故,段主任一直都在思考接任人选。

    目前在职的几位副主任年纪都偏大,观念比较陈旧,国内现在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阶段,受这几年涌进来的国外思想影响,很多人都处于一个迷茫期。

    电视上,开始出现国外的影视剧,最早的是七九年底前南斯的电视剧“巧入敌后”,这是我国引入的首部译制剧,紧随其后的就是八零年引进的老丑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小日子的“姿三四郎”。

    早期引进的电视剧都是以励志、科幻为主,其中时尚的装扮很是博得关注。

    广播里、报纸杂志中,也有了描写国外的文章,有的是译文,有的是笔者出国后的真实见闻,还有的是居心叵测之人坐在自家炕头抓着头发,挠着屁股,瞎编乱造出来的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国外景象。

    这一切种种都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拉开了出国留学这股热潮的大幕。

    监委的监督和纠正工作任重而道远,一个头脑清楚,不墨守成规,但也不激进的一把手至关重要。

    之前在考虑下一任监委主任人选时,段主任并没有将李言诚纳入其中,刚才随口那么一说,也只是对其从八零年上任副局长,到现在的局长这段时期内,所作的“丰功伟绩”的调侃而已。

    可调侃过后段主任却越琢磨越感觉,似乎眼前这位李局长似乎要更胜任监委主任一职。

    首先,这位不害怕得罪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别人应该更害怕得罪他才对。

    其次,眼前的李局长绝对会是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典范,因为人家不缺钱,不但不缺,还多到用不完,几乎可以永远不用担心他会不会被金钱拉下水。

    最后就是,在这个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的迷茫期内,段主任觉得他需要一个强势之人来镇住那些心里已经开始有想法,想打其他算盘的家伙。

    而李言诚恰恰就是一个强势之人,但他的强势并不是体现在表面的话说和工作作风上。

    有些人强势是体现在工作中,喜欢大权独揽,说一不二,要求下属必须无条件遵从他在工作中的所有指令。

    还有些人的强势体现在背景关系上,这种人其实更应该说其是嚣张跋扈。

    李言诚不同,他在工作中奉行的始终是人尽其用,从来不会对副职的分管工作过多的插手,有工作就是安排下去,然后听汇报,觉得有问题会指出来,但会认真听取副职的意见,而不是必须按照我说的来。

    他的强势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强势,这源自于他的工作履历,这十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打交道,面对这种人,首先在气势上就不能输,必须要能压制住他们,审讯期间更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要掌握主动权。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现在这种由内而外的强势,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

    再加上他那独特的审讯技能,相信凡是知道的人没人愿意面对,所以,段主任越想越觉得眼前这位李局长简直就是监委主任的不二人选,再合适不过了。

    “你的意见我明白了。”

    听到李言诚如此说,段主任就知道自己手下这位公安局局长对于去监委工作并没有抵触心理,这样就好。

    “言诚同志,罗总对你下一步有没有什么具体安排?”

    “没有,我这位岳父对我的工作并不会过多插手。”

    “那就好,回头我会跟罗总沟通一下,听取他的意见,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也不用考虑太多,一定要做好眼前的工作,否则,什么都是虚的。”

    “我明白。”

    李言诚放在下边的手轻轻握了握,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这事儿基本上就成了。

    今年三月他当上市局局长后,罗老就和他沟通过,二人交谈的主题就是关于他的下一步,从公安系统跳出去,这是翁婿二人经过交谈后达成的共识。

    因为李言诚要兼顾那些老同志的身体调理工作,所以基本上不可能离开四九城,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余地就小了很多。

    监委主任这个职务当然也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也是罗老非常属意的一个岗位,但难度非常大。

    李言诚也没想到,今天竟然能有如此意外的收获,当然,不到最终的任命文件下来,这其中的变数依然还有很多,他也不会将这件事情就看成是板上钉钉,当前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手头的工作,和保证今年国庆的平安度过,不出任何岔子。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段主任在说完那番话后也没再继续那个话题,而是谈起了市公安局通过盗枪案牵扯出来的某些人违法乱纪的事情。

    就在二人交谈期间,监委的车主任过来了。

    “言诚局长,我都不知道是该感谢你还是怎么着,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显得我们监委的工作没有做扎实,每次都需要你们公安局给我们提供线索才行。”

    一进门,车主任就和李言诚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都是一家人,车主任您这样说就是见外了,咱们不分你我。”

    “哈哈哈,好,咱们是一家人。”

    从车主任对李言诚的态度就能看出来,这是将其放在了一个对等的位置来交流,而不像他还是副局长的时候,很明显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

    稍事寒暄后分边坐下,车主任开口问道:“主任,刚才在电话里您也没说太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还是让言诚局长说吧,他讲的比较清楚。”

    “好,我来向二位领导做个详细的汇报。”

    车主任虽然只是京市组织这边的副主任兼监委主任,但行政级别却为正职,比李言诚的级别高半级,所以说是领导倒也没错。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李言诚从盗枪案开始说起,一直讲到抓获主犯,又从其言谈中发现还有别的没有爆出来的案件,经过审讯人员的进一步挖掘,这才挖出来了某些人这两年所做的违法乱纪事情的线索。

    听完事情的整个过程后,车主任沉吟片刻后扭头看向段主任说道:“主任,我的意思是在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的起步阶段,对这种违法乱纪之人必须从严处理,也可以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以儆效尤,让那些心里打着小算盘的人能够投鼠忌器,有所收敛。”

    车主任没有说模棱两可的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语气中杀气腾腾。

    这位老将老而弥坚,对待组织内的违法乱纪之人从不手软。

    段主任闻言新闻的笑了笑:“车主任你来之前我跟言诚局长才说过,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这两位的意见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无非就是工作怎么部署的问题了,这就涉及到专业了。

    到了这时,段主任没有再留李言诚和车主任在他这里商讨下边的工作,玩笑般的将二人请走,身为京市的“班长”,他每天的工作都被排的满满当当,这场汇报本就是临时增加的,刚才秘书都进来了几次,一看就是有其他事情,他自然不可能再耽误时间。

    从段主任那里离开后,车主任就请李言诚来到他在组织这边的办公室,并打电话叫来了他手下的一位副主任,接下来的工作将由这位副主任带队配合市公安局。

    ……

    七月二十六日晚上十点多钟,一趟通往南方的火车在鸣了一声喇叭后,从郑市火车站缓缓开出。

    刚接班的四十岁乘警孙大朋,将自己的行李在乘警专用的休息室内放好,然后坐定,等待着火车驶出市区后,起身走出乘警室,先过去跟这趟列车的列车长打了个招呼,随即就开始自己当班后的第一次例行巡查工作。

    郑市是南下北上的所有列车都要经过的一个重要站点,在这里上来下去的人不少,正是因为这样,尽管已经快十一点钟了,车厢里仍是乱糟糟的,大人的喊声,小孩的吵闹声,汇集成了一道不一样的“交响乐”。

    很多刚在郑市上来的人行李还没放到行李架上,车厢过道内塞的满满当当,孙大朋需要不停的喊着“让一让,让一让”,才能艰难的向前移动着。

    “嘿,这是谁家小孩,抱下来,那是放行李的地方,不是床,也不担心一会儿孩子不见了。”

    看到站在过道中的一名乘客身旁放着三个补满了补丁,又装满了不知道什么东西的蛇皮袋子挡住路,孙大朋要求他赶紧将袋子放到行李架上,至于为什么不说让塞到座位下面,因为没办法塞,每排座椅下面都躺的有人。

    那名乘客却说行李架上也没地方了,孙大朋只能抬头看向两侧的行李架,想帮着找地方放行李,刚转过头就看到那边有个看上去两三岁的小孩此时正躺在行李架上睡觉呢,他便急忙开口大声喊道。

    火车上乱糟糟的,不但有偷东西的小偷,同样也有偷小孩的,这孩子的家长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在这么乱的地方竟然敢让那么小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随着孙大朋的呵斥,坐在前边一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急忙起身将行李架上的孩子抱了下去。

    而原本睡着的孩子被这么一抱给惊醒了,哇的一下就哭了出来。

    见状,孙大朋走到了抱孩子的那个男人所坐的座位旁。

    那个男人在把孩子从行李架上抱下来后就交给了坐在里边的年轻女人,孙大朋走过来后,看到的就是那个年轻女人正将孩子打横抱在怀里,一边轻轻拍着,嘴里还哼着儿歌哄孩子。

    将孩子抱下来的那个年轻男人看到公安走过来,还以为是要处罚他,有些惶恐的站了起来。

    “公安同志,对……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以后再不把孩子往行李架上放了。”

    “是你们的孩子吗?”

    孙大朋没管年轻男人说什么,偏过头看向已经抬起头看过来的女人自顾自的问道。

    “呃……”

    年轻男女都是一愣,对视了一眼后,男人才反应过来公安问的是什么意思,急忙点头说道:“公安同志,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两口子,哦对了,我这里有介绍信。”

    一边着急的解释着,年轻男人从始终都斜挎在胸前的包里掏出了街道办的介绍信和户口簿,看完介绍信和户口簿,孙大朋又跟附近的人询问了一下,确定孩子就是这小两口的后,他才将手中的东西还给年轻男人。

    “包你都知道要放到胸前看好,害怕丢东西,怎么孩子就那么放心的放到行李架上让睡觉呢,出门在外,千万不敢让孩子离开视线。”

    “是是是,公安同志您说的对,是我做错了。”接过介绍信和户口簿的年轻男人忙不迭的回着话。

    这对年轻男女的介绍信上写的目的地是经济区,孙大朋知道,和这两年众多往那边赶的人一样,这小两口应该也是没工作,想去那边碰碰运气。

    “二线关”目前还正在建设中,这时候去经济区还不用办理证件,等到明年,也就是八五年,“二线关”建好之后,内地的人再过去就需要办理证件了。

    办理那个证件还要政审,派出所还要核查,手续十分繁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