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市场里出现强烈的变化讯号,这也直接摆在了俞兴的面前。
他是在碳硅集团开会的时候接到消息,然后就叹了口气,阿里的决策还是很快的。
崔之愚等人瞧见老板这样的表现,还以为是C轮融资出现了变故。
俞兴简单解释了一句便继续这场小范围供应链厂商的会议。
会议室里不仅仅是碳硅集团的人,还有智波公司和孔辉科技的高管,两家一个是做毫米波雷达,一个是做空气悬架,也都是受到俞兴和碳硅集团的推动而加大投资。
然而,即将推向市场的“九州”并没有搭载这两家的产品。
空悬这个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没有要求孔辉科技上手就能完全把品质做上去,但它目前表现出的质量波动就没法进入碳硅集团的供应链。
毫米波雷达嘛,这就有点额外因素。
它属于成本不高但不被国外供应商销售的零件,碳硅集团基于这样的情况便也没什么选择的只能采用国产突破的雷达。
只是,随着智波公司真的被证实存在研究突破和量产可能,再加上博世集团在过山峰引爆的行业危机里损失惨重,又加上碳硅集团采用了博世的线控系统,它就探讨了在华夏进一步开展毫米波雷达业务的可能性。
博世集团占据着全球第一的毫米波雷达市场,但它今年的全年营收能做到500亿美元,这一块提供10亿美元上下营收的占比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虽然之前都是提供给奥迪、大众等品牌,可是,现在不提供给华夏品牌,他们也真要有自己的零件了,那不如就从封锁转为碾压的竞争。
碳硅集团的立场吧,绝对支持智波公司的突破,但考虑到第一款车型上市的稳定性,考虑到更出色的硬件能力,还是把博世集团的前向雷达与后角雷达纳入采购。
一辆“九州”需要1颗77GHz前向雷达和2颗24GHz后角雷达,用于实现自适应巡航、紧急制动等功能,一套下来包括基础算法的采购价是900美元。
临港这边与博世集团进行了密切的沟通,最终拿到方案是,如能采购5万套则是降低7%,如能10万套,那便有16%的折扣。
除此之外,博世集团还有别的收费项目,像目标分类算法是额外的15美元/套,传感器健康监测是10美元/套,数据支持是每年5美元/套。
硬件赚一笔,技术服务还要细水长流赚一笔。
碳硅集团倒是没有使用额外付费项目,而是沿用与智波公司在联合研发上的成果,但这对后者来说……货没卖出去,与之搭配的技术还被使用,又是临时遭遇变化,就格外难受了。
所以,智波公司的总裁苏永强就必须要来有个说法。
他这次代表公司利益,来之前的打算不说声色俱厉,也是要表明严肃态度的。
只是,碰上了做国产空悬的孔辉科技过来,关系更近的苏永强就有点不好当着面说难听话,只能默默聆听俞总对碳硅集团政策的宣讲。
第一款车型的口碑很重要,也需要开源造血才能让整个集团彻底运转起来balabalba……
碳硅集团很难,需要体谅balabala……
理是这个理,也看到孔辉科技的高管点头认可,表示理解,但苏永强心里就一直在吐槽,孔辉科技的空悬还不能量产,自家的毫米波雷达却初步具备量产能力了,他不耽误事,自己这边是真被耽误了,再这么搞下去,公司给你得了。
苏永强保持体面,不想把怒气和委屈展现在外人面前。
然而,等到这场会面结束,他便立即走到要离开的俞总旁边,硬气的说道:“俞总,碳硅集团这样取消采购是违约了的!”
智波公司虽然接受碳硅集团的投资,但仍然是独立运作,两边更是存在合同,按照现在的情况,他拿着合同去法院都没问题。
俞兴微微点头:“我知道,但雷达这一块还是得服从于整体车的利益。”
苏永强刚要反驳这一点就瞧见俞总的眼神,忽然想起他前两年带人来智波公司换总裁的动作,不由得心中一缓,转而斟酌更合适的措辞。
俞兴没注意苏永强的表情,沉吟道:“我们看看什么时候是个合适的时机,到时候让智波公司成为碳硅集团的一部分,博世集团已经改变竞争的方式,他们现在不是封锁,而是要搞倾销了,单打独斗不是好的策略。”
博世给出的雷达价格仍然是比智波公司要贵的,但也仅仅贵了10%,客观来说,博世的一套要6000块,智波的一套要5400,有能力和诉求的车企可能都会选择前者。
此外,博世明显还有更多的价格空间,不论规模效应还是后续收费,它都比智波公司强太多。
俞兴基于这种情况来考虑,认为智波公司下个阶段划归在碳硅集团旗下才能增强战斗力,至于它这几年发展过程中撬动的资金,只要碳硅集团明年销量上去,那都能处理。
实在不好处理,红隼资本要积极承担补充、协调、促进的作用。
苏永强闻言便是一怔,俞总还真要公司啊?
他犹豫好几秒后说道:“俞总,这么说……”
俞兴看着苏永强。
苏永强憋了一会没给出要怎么说的章程。
俞兴拍了拍苏永强的肩膀:“市场在变化,咱们要一起探究最适合的发展之路,我之前去鹏城看比亚迪的新车,那款也是定位在20多万,但只有定速巡航,我让崔之愚牵个线,看看智波公司这部分的产能怎么进行有效的处理。”
说实话,也比较难,比亚迪的唐已经上探到20+万的价位,仍然只选择通过自身传感器来完成的定速巡航,国内其它车企就更难采购智波的毫米波雷达。
而如果把视线从乘用车上挪开,商用车能否纳入考虑?
碳硅集团内部对此已经有简单的讨论,认为商用车更不具备迫切的需求,它们对成本同样敏感。
所以,智波公司想要发展起来,只能降低成本,依赖于中高端车型做出功能的名声,但这又回到它如今要和博世集团进行正面的市场竞争。
俞兴没有把这些剖开了来说,还有事要处理,但崔之愚把内部研判仔细的与苏永强进行了交流,不是智波公司把东西做出来了就能立即大发展,而是需要相互的配合和整体的规划。
苏永强稍微换了换位置来琢磨这件事,虽然仍旧吐槽“整体的规划”,但也不得不承认,智波公司这个阶段确实比较尴尬,这一块还不像碳硅集团这种新能源车企所获得的扶持,国内政策已经让很多风投把目光看了过去,毫米波雷达这种上游供应商仍然是冷板凳。
智波公司既获得碳硅集团的支持,也获得临港这边给出的资金和政策,才能竭尽全力的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苏永强回到自己公司的办公室,愁思许久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次日,他忽然接到碳硅集团的电话。
“苏总,咱们一起去比亚迪和吉利逛逛,看看有没有销路。”
苏永强没想到碳硅的速度这么快,进而又生出更多的期望:“你们和他们联系好了吗?他们有意向吗?”
电话里的声音有点无奈:“苏总……没有意向,也没联系好,本来都不愿意接触的,还是俞总昨天晚上亲自打了电话,咱们才能有机会去聊聊,这个事,咱们就都尽量吧。”
苏永强愁绪再上心头:“那怎么办?”
电话另一端愣了愣:“苏总,你是智波的老板,应该是你说怎么办……”
苏永强理直气壮的说道:“俞总说回头就让碳硅集团收购智波公司,我当然要问怎么办!”
电话里的声音被噎住了,半晌后才说道:“反正咱们先一起跑跑看,就算收购,也不可能让俞总自己来过问啊,你更得承担部门的职责啊。”
苏永强觉得有理,问了几句行程安排之后见对方想要挂电话又忽然喊住:“等等,等等,先别挂,听说碳硅集团有想要快速上市的计划,是不是真的啊?”
电话另一端有点无奈的说道:“说什么的都有,不知道,或许吧。”
苏永强结束通话,再重新考虑碳硅集团有可能收购智波公司这件事,忽然觉得也不错,要是单凭自己和公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市,如能搭上碳硅集团这辆快车,没准很快就是上市公司的一员了。
当然,搭不搭,这件事本身也大概身不由己。
……
碳硅集团既要冲刺市场,也要考虑未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智波公司和孔辉科技只是众多工作里的两件。
俞兴认为加强研发或联合研发的投入其实是一条不得不选的道路。
归根结底,像博世集团这种早就享誉全球的T1供应商,它没法更加紧密的和碳硅集团走在一起,连数据融合的软件接口开发都要收费,未来必然还要以此来瓜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更大价值。
既然如此,只要碳硅集团能够初步站稳脚跟,那就不如从“不得不选”变为“积极主动”,至于这种战略姿态的成本,股市显然很适合承担。
只是,碳硅集团的种种规划都还得落实在春节之后的市场表现。
俞兴在听说阿里“乐音”的动作之后上手试玩了几天这款与微博合作的短视频软件,觉得虽然大家界面趋同,但信息内容的推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他询问吕海颖等人对此的看法,发现大家都很淡定。
吕海颖更是认为“乐音”从微博的导流未必是好事,像之前独家内置在微博的“秒拍”,它的发展就是寄生于很多明星名人的流量,内容也受制于用户群体的表现。
也就是,“乐音”+“微博”很可能变成更大号的“秒拍”,而不是阿里想要的那种全形式短视频平台。
创造内容的用户群体属性过于单一,产出的内容也就无法吸引更广泛的潜在群体。
俞兴觉得这种分析颇具道理,抖音自上线以来就在默默发展,尽可能的寻求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广泛用户群体,现在也确实获得更多的内容。
抖音目前就是在筹备更大的用户基数,然后做微信、微聊、微视都做过的春节裂变活动。
业界现在对于春节活动都有着比较常规的感受,也知道抖音要干什么,普遍觉得可能又是一次“微视”式的起落表现,企鹅上次解散微视就是因为春节活动后的日活用户规模下降太多。
冲日活容易,但如何留日活成为大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十月的最后一天,俞兴刚见完宁德时代过来的高管,还能瞧见对方离去的车影,身边便冒出崔之愚的声音。
“俞总,有件事需要你拿主意。”崔之愚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下个月你和我一起去羊城车展转转呗。”俞兴笑着先说了句行程的安排,然后才问道,“什么事是你崔总不能决定的?”
碳硅集团的很多日常事务都是崔之愚这位副总裁来处理。
崔之愚没有跟着开玩笑,脸色仍旧严肃:“俞总,内审那边找我说了个疑似的问题,供应链那边的梅鸿志和充电模块供应商的供应商存在持股关系,这个……”
他没有把话说完,已经瞧见俞总脸上的笑意敛去了。
俞兴沉默几秒:“车还没开始卖呢,这就开始吃了?是不是有点太急切了?”
崔之愚没有说话。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俞兴淡淡的说道,“出事的供应商也换掉,不至于这么一家就能影响到我们新车销售的进度吧?”
崔之愚立即答道:“那不至于。”
随即,他又犹豫道:“嗯,梅总监是内推进来的,他是……”
俞兴看向崔之愚,没听到名字就直接说道:“要是还有牵连问题就一起严肃处理,不至于是你推的吧?”
崔之愚摇头:“是IDG那边推的。”
俞兴点点头:“这样啊,查清之后直接通知那边,我相信熊总、章总他们不至于因为这种事生气,倒是还能当个典型,再怎么样,也等咱们把车卖出成绩再弄好处啊。”
他转了转念头,又说道:“先确定供应链的稳妥,再查查看,既然有一位,没准类似的还有好几位,查完看情况,该清退清退,该法办法办,等这波查完,我们再发一批C轮过后的期权。”
俞兴听着崔之愚的应声,沉吟片刻还是叹了口气:“我不是吝啬的人,咱们还有很多肉可以吃,还有很多事业可以开拓,你多注意咱们内部的情绪。”
崔之愚再次应声,内部剔除害群之马,老板又发冲刺期权,内部绝不会出现他所担忧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