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犹豫了好久,刘禅最终还是决定先不说。
他观察了这么久,岳飞除了出征不写出师表这一点之外,其他方面跟相父简直是如出一辙。
他宁肯把自己给难为死,也不愿意给自己添一点儿的负担。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俩都不愿意过于消耗民力。
迁都不是个小事儿!
为了保证粮草而迁都,在他俩的眼里,绝对属于浪费民力的行为。
所以,他俩任何一个站在这里,都不能同意这事儿。
哪怕运粮路线真的出了问题,他们也绝对不会同意。
既然如此,那就先别商量了。
打仗朕不懂,但保障后勤朕可是专业的。
具体朕是怎么保障的,你们不要管。
你们就看朕能不能把足够的粮草,准时给你们运到前线就行了。
心里这么想着,他便认真的看向了赵鼎。
“这件事不用和岳爱卿商量,前线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不要因为迁都这件小事儿,让他分心。”
听到刘禅说迁都这件小事儿,赵鼎的嘴差点儿没撇到天上去。
而秦桧这会儿,脑瓜子因为调整运转,已经快着火了。
我今天来这儿是干嘛来了?
哦对,首要目标是挑拨一下儿官家和岳飞的关系。
就算不能完全实现,至少要在他俩之间种下怀疑的种子。
至于第二个目标嘛,则是希望能促成岳飞撤军。
可是现在,他早就把这两个目标给扔到了九霄云外。
相比于刘禅所说的迁都,他那两个小目标,真是不掉也罢。
迁都那是随便就能决定的事吗?
京城可不仅仅一座城,他还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什么叫经济中心?
大量权贵的经济利益所在地。
什么叫政治中心?
大量权贵的关系网所在地。
现在你为了给岳飞保障粮草这样一件芝麻大的事儿,就要把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经济利益以及经营的关系网全都归零。
然后,陪你跑到一个陌生的新地方重新开始?
挡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秦桧可不认为他的官家不懂。
要是连这个都不懂,他也坐不上他屁股下面那把代表着九五至尊的椅子。
可他既然懂,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当秦桧向着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之时,他的心简直像在滴血一般。
到了这会儿,他终于算是明白了,什么官家被岳飞所迫。
狗屁!
他就是和岳飞看对眼了,他为岳飞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
虽然他不明白他俩为什么会突然看对眼儿了。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就算再不想承认,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宁愿得罪所有人,也一定要急吼吼的迁都呢?
因为,在他心里,所有人的经济利益、人际关系等等实实在在的损失,都比不过一丝岳飞粮草不济的可能性。
仅仅是一丝可能性而已,就毫不犹豫的牺牲所有人实实在在的利益。
甚至,包括他自己的。
这种程度的恩宠,别说是他自己了,想遍了历史上的人物,也没发现有谁有过这种待遇。
呃,不对。
有一个人!
诸葛孔明!
官家这是把岳飞当成他的诸葛孔明了?
这他娘的!
还真是.......让人羡慕.......个蛋啊!
羡慕有什么用?
阻止他这个疯狂的想法才有用!
想到这里,他马上就要劝谏。
可是,刚一张嘴,他就把想说的话又给咽了下去。
不行!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此时的我,在官家心里,恐怕连岳飞的一根腿毛都不上。
那我劝谏他会听吗?
听个蛋蛋!
他不听怎么办?
要想杀死一个人,最锋利的武器,便是他最爱的那个人。
你不是最宠岳飞吗?
好啊,那就用岳飞来攻击你的防线。
嘿嘿嘿!
心里冷笑一声之后,他便一脸担忧的问道:
“官家,臣觉得还是和元帅商量一下儿吧。
迁都这么大的事儿,您要是瞒着元帅,日后元帅知道了,臣恐怕你们之间会生了嫌隙啊。”
秦桧这话说完了之后,赵鼎的心里比看到秦桧穿女装还要吃惊。
他这是转了性了?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便被他给甩到了爪哇国去。
他连鸟都没有,转不转性的有什么区别嘛!
他之所以会这么劝,完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看透的秦桧的想法之后,赵鼎瞬间觉得俩人今天似乎可以合作一把。
只不过,一想到要和秦桧合作,他心里比吃了荤价的素菜还要恶心。
但是,为了拦下疯狂的官家,荤价的素菜也不是不能挰着鼻子吃一次。
想到这里,他便打算顺着秦桧的话接着劝一劝。
可是,刚准备开口,他突然意识到了不对。
秦桧这老小子,心是真特么的黑。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忘了给人挖坑呢。
什么叫将来岳飞知道了,两人之间会有嫌隙?
岳飞现在虽然是有宋以来最受宠、权力最大的元帅,但人家干过恃宠而骄,以下犯上的事情吗?
没有!
甚至赵鼎敢绝对的肯定,如果官家现在真的一道圣旨要求岳飞自裁,岳飞绝对会毫不迟疑的自尽以报君上。
这便是岳飞这个人的本质,跟他手中有多少权力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岳飞,会因为官家没和他商量迁都的事儿,而生出嫌隙吗?
会个蛋蛋!
如果岳飞事后知道了,他肯定会拼命的劝谏。
但是,假如劝谏不成,他会无奈的接受事实,而不会因此生出嫌隙,更不会怀恨在心。
想到这些,赵鼎不由的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
这老阴货,说着为你好的话,行的却是挑拨离间的事儿。
这小阴招使得,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看来,自己还是要更加警惕一点儿啊。
心里想着这个,他便认真的措辞道:
“官家,您与元帅君臣相知,早已是天下共知的佳话。
就算您不与元帅商量,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嫌隙。
但是,臣以为元帅一定不会希望,您为了保证他的粮草而兴师动众的迁都。
官家您曾经无数次说过,绝对不会干涉元帅打仗之事。
可是,万一他要是真知道您要迁都,情急之下突然从前线跑回来劝谏。
到那个时候,您不是还是间接的影响了元帅的行军布阵?
所以,臣还是觉得,迁都之事您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