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零九章 暗夜厮杀,运筹千里(今日一更)

第七百零九章 暗夜厮杀,运筹千里(今日一更)

    大非川。

    冷风在漆黑的夜空上方极速的划过。

    空荡荡的军营之中,火把高举。

    丹增扎西勒住缰绳,深深看了吕旦一眼,问道:“你是怎么觉得,眼下这些就一定是陷阱,就因为这座空营,还是说你有什么隐瞒的地方,是西吐谷浑进展不顺,还是曲沟进展不顺?”

    吕旦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其他两个地方的进展都在预料当中。

    “原来你是被唐人给吓到了。”丹增扎西声音一冷,他的手无声的握在了刀柄之上。

    吕旦看到这一幕,眼睛一跳,赶紧拱手道:“末将一切听副相之令,绝不违逆。”

    丹增扎西这才缓缓的松开手,说道:“如今之事,数万大军已经到了大非川,便因为你一个猜疑,就要撤军,你真的当大军行军是儿戏吗?”

    “是末将之错。”吕旦沉沉躬身。

    丹增扎西森冷的眼神依旧在吕旦身上萦绕。

    一时间,吕旦只觉得浑身发麻。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从营外而来,最后在丹增扎西身前停下,马上将领面色凝重的拱手道:“副相,唐人大部朝着兴海的方向去了,另外有三百骑兵朝曲沟方向,应该是求援去了。”

    丹增扎西想了想,开口道:“求援是真的,那些人,怕是还想着要杀回来,毕竟汇合兴海的那五千骑兵,他们就有一万五千骑兵了,应该有胆子和我们搏一搏了。”

    “是!”吕旦拱手,他知道,从战略上来讲,只要那一万五千人还在兴海,那么丹增扎西就不能倾力派人去攻曲沟。

    只要曲沟还在,兰州鄯州的增援就能够顺利抵达。

    一旦曲沟失守,青海南山山口被吐蕃人占领,那么整个东吐谷浑的大局,就彻底的落在吐蕃人的手里了。

    丹增扎西抬头看向吕旦,说道:“你的人今夜还能跟上吧?”

    “跟上?”吕旦惊讶的抬头。

    “今夜我们就要杀到兴海。”丹增扎西淡淡的开口,说道:“明日清晨拿下兴海,然后趁着天亮,越过沙珠玉河,杀往曲沟。”

    沙珠玉河,在整个高原中部,从西往东流入黄河的一条长河。

    “原来他们今夜撤到兴海,也是担心被人在沙珠玉河追上,骑兵一旦落入那样的境地,就麻烦了。”吕旦喃喃的说道。

    “自然。”丹增扎西调转马头,朝向兴海方向,淡漠的说道:“你们的一万骑兵,在大军最左侧,然后一起杀往兴海。”

    “喏!”吕旦立刻拱手。

    很快,吕旦就跟着丹增扎西出了军营,这个时候,看着密密麻麻的吐蕃骑兵,心里大概一数,吕旦就明白,如今在大非川的吐蕃骑兵,起码有三万人。

    吕旦的目光越过大军落在后面的玛积雪山。

    从吐蕃杀到大非川的吐蕃骑兵真的只有三万吗,还是说,有更多的吐蕃骑兵,在飞快地朝着这里赶来?

    ……

    夜色之下,无数的骑兵举着火把,顺着雪山山脚朝着兴海狂奔而去。

    从上往下,隐约能够看到,骑兵大体分为四股。

    最前面的一万骑兵,中间的一万骑兵,还有后面的一万骑兵,密密麻麻的拉开十几公里。

    而在他们的左侧,朝着沙珠玉河方向,是一万吐谷浑骑兵。

    一旦从沙珠玉河方向有任何的袭击而来,第一波遭受攻击的,就是吐谷浑骑兵。

    丹增扎西坐镇中军,然后率领手下骑兵以稳定的速度朝着兴海而去。

    虽然他也巴不得马上就到兴海,但是他必须要为战马留力。

    不然的话,到了兴海,战马却没有了奔跑的力气,那么该死的就是他们了。

    丹增扎西目光越过深沉的黑夜,在草原上奔驰。

    战马比他们更加懂得该如何安全奔跑。

    突然,一片“嗡”的声音从东南方的密林传来。

    丹增扎西惊讶的抬头,就看到一片密密麻麻乌云一片的弩箭从密林之中直接飞出,然后飞快地落下。

    大军最前列的几十匹战马,骤然倒地。

    丹增扎西惊讶的看着又是一波弩箭升空的密林中,他实在没有想到,唐人竟然敢在半途设伏截杀他。

    丹增扎西随即笑了,因为他的手下有三万吐蕃骑兵,还有一万吐谷浑骑兵,在玛积雪山上,还有一万吐蕃骑兵和一万党项骑兵,整整六万人,对兴海的一万五千骑兵,很好,很好。

    “杀!”

    ……

    洛阳,乾元殿。

    数十根灯烛照亮了整个大殿。

    不停的有官员来来回回,不停的将奏本整理送到了秘书监陆敦信的手里,最后送到了坐在御榻上的皇帝手中。

    长孙无忌和李勣坐在大殿左侧,同时仔细的阅读着一份份奏本。

    李承乾面色平静的将手里的奏本放下,看向长孙无忌和李勣道:“安西大都护府奏报,他们选择相信阿史那·弥射,然后统合昆凌都督府诸部突厥,一起杀向五弩失毕部,以诬告反坐,捉拿阿史那·步真。”

    长孙无忌摇摇头,叹声道:“阿史那·步真也真的是蠢,他竟然指望大唐会替他杀掉阿史那·弥射。”

    “不管怎样,有了阿史那步真的弹劾奏本,安西大都护府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拿阿史那步真,一旦突然反抗,必然就是血流成河的下场。”李勣抬头,看向李承乾道:“恭喜陛下,多年以来,诸番布置,总算是要得逞了。”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神色认真的说道:“朕不在乎西突厥这一次究竟会死多少人,朕要的,是之后的府兵体系,要在整个西突厥彻底的建立起来。”

    “以如今的局势,昆陵和蒙池都督府的府兵和当地头人的血仇深了。”长孙无忌拱手,说道:“这一次之后,除了陛下,任何人都想轻易再在西突厥纠集大量骑兵了。”

    “能成最好,接下来是西昌州的战事。”李承乾抬头,说道:“裴行俭已经从安西出兵西吐谷浑了,而西域一旦平定,立刻就能抽调两万骑兵参加吐蕃灭国之战。”

    吐蕃灭国之战。

    这个六个字轻轻的在整个乾元殿中回荡,让所有人的动作不由得一阵停顿。

    李承乾从御案上拿起另外一本奏本,说道:“刘审礼在天水遭到了刺杀,杀了一名领头之人,朕已经让长安找人辨认了,应该很快就能有结果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能够率五百影子军骑兵,悄然越过群山,杀到天水,还能准确的预判代国公会在天水停留的人,怕不是一般人,这样的人就这么死在天水了,可惜啊。”

    “刘审礼是动手快了些,不过看奏本而言,那人明显已经有了死志。”李承乾摇摇头,道:“他都不想活了,其实就算是活着拿下他,恐怕早晚他也会死,没有多少用的,只会耽误我们自己的时间。”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齐齐拱手。

    其实已经如此,人也已经死了,已经没多少再讨论的价值。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随即徐安从殿外快步而入,将一封卷成团的密信放在了李承乾身前。

    “陛下,这是从长安飞鸽传书而来的。”徐安轻轻拱手。

    李承乾满是惊讶,随即打开了卷纸,然而仅仅是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就不由得一变。

    “陛下!”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抬头,脸色惊讶。

    “是赞悉若。”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窦知节曾经去过吐蕃,所以多看了几眼之后,最后还是认出了赞悉若。”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在大唐搅风搅雨的就是赞悉若。”长孙无忌恍然的点头,随即他点头冷笑道:“果然有其父就有其子,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和赞悉若,几乎都是一样擅长阴谋,最后又是一样的死在阴谋之上。”

    李承乾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想了想,他开口道:“赞悉若一死,吐蕃人在大唐所有的布局都彻底完了,英国公回长安吧,连夜走。”

    “是!”李勣立刻站了起来,拱手领命。

    “英国公回到长安之后,所有的军中调遣,就全部托付给国公了。”说完,李承乾跟着说道:“让太子也跟着学学,其他的不说,军中行事每一步的简单,都需要让太子清楚的明白。”

    “臣领旨。”李勣立刻拱手,然后说道:“臣告退。”

    李承乾点点头,李勣这才退身离开。

    ……

    看着李勣的背影消失,长孙无忌这才转身看向李承乾,说道:“如此说来,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陛下的运筹之中了?”

    李承乾低下头,叹息一声道:“西突厥的事情,是从当年灭西突厥就开始的布置,好在吐蕃中计了,朕也恰好可以解决西突厥的问题。”

    长孙无忌轻轻躬身。

    “至于调代国公回朝,那是兵部尚书给朕的提醒。”李承乾的目光看向西昌州方向,然后轻轻笑道:“他如今和苏定方在兴海藏着,若是吐蕃人一个不小心,他们两个带着的一万山地兵,绝对会被吐蕃人一个好看的。”

    “是!”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梁建方的突然回朝,让吐谷浑人彻底暴露了出来。

    “再有就是赞悉若之死。”李承乾摇头,说道:“朕也没有想到真的会有人在代国公返回西昌州的路上去截杀他。

    原本不过是做的一着闲棋,但朕真的没有想到,他会入彀,而且死了,的确是可惜了。”

    赞悉若,论钦陵和禄东赞,这父子三人,是造就吐蕃数百年辉煌的人。

    赞悉若的能力并不是太在禄东赞和赞悉若之下。

    说实话,若是他能为大唐所用,不管是将来攻灭吐蕃,还是说将来用在大唐自己的内政治理上,也都绝对会是一把好手。

    但可惜,父子三人都死在了大唐手中。

    “说实话,朕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赞悉若在朝中兴风作浪。”李承乾抬头,叹声道:“这两年整个后宫,传扬的最多的,无非就是四妃和后宫诸妃的重新排定,此事的风声是朕故意放出去的。”

    长孙无忌点点头,皇帝这一手的确是高招。

    当初安东初定,就是因为后宫要补定贤妃和德妃,所以对于朝中对安东的支援,各家都派了不少人前往安东。

    虽然说安东的利益不少,但是没有皇帝的这一手,世家对安东的布置,绝对会下降一个层次。

    “最后是兰儿做了贤妃,太原王氏和河东柳氏出力不少。”李承乾不由得笑笑。

    太愿王氏这两年对他的支持不小,目的就是要将王幽兰送到四妃的位置上。

    实际上这不仅是太原王氏的事情,河东柳氏,乃至于长孙无忌都在尽力支持。

    所以王幽兰最后做了贤妃,整个关中门阀全都高兴。

    看看皇帝的后宫吧,皇后是正儿八经的武功苏氏出身,在关中也是仅次于几大门阀的大族;贵妃的父亲郑仁泰是秦王府的旧将;淑妃更是魏征的女儿,加上一个和关中紧密联系的太原王家,还有九嫔之首的昭仪苏旖,都是关中自己人。

    “崔家得了一个宰相,卢家得了一个太常寺卿。”李承乾平静的看向长孙无忌,道:“各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杨家和江南士族有些失落,后来朕便借机让他们在逻些动手。”

    当初四妃的事情,因为李承乾没有刻意遮掩的缘故,所以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

    长安百姓,都城子民,他们对八卦扒的比谁都深。

    再加上推波助澜,便是吐蕃人也能够察觉到其中的利益往来,还有仇怨。

    很多事情,从李承乾的角落看来不过是小事,但是在有心人的眼里,稍微借题发挥,立刻就会弄出一堆事情来。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

    这个时候,他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武媚娘和徐慧的事情。

    毕竟在他看来,武媚娘是先帝的嫔妃,如今留在宫中,更多的是给皇后和宫中嫔妃看孩子。

    徐慧也是如此,徐艺已经生了两个皇子,她在身边照料也是正常之事。

    当然,长孙无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有更加要关注的事情。

    抬起头,长孙无忌问道:“陛下,那么晋王的事情……”

    “稚奴……”李承乾想了想,最后索性说道:“稚奴并没有被吐蕃人掳走,他如今就在成都,在益州大都督李道宗手下照料着。”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道:“臣就知道陛下不会让这么一个把柄被吐蕃人拿到的。”

    “朕也是午夜梦回,思索吐蕃人可能会做什么出乎朕所预料的时候,突然将想起了稚奴。”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说道:“所以朕就让人在黔州略做布置,百骑司布置了一批死士。”

    “那么那个‘晋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抬头。

    “他会和文成皇妹见面的,至于剩下的,究竟会有什么人死在他的手里,朕就不知道了。”李承乾平静的摇头。

    一个精心培训的死士,他最好的下场就是拉着最有价值的敌人一块去死。

    “天下事最是不易。”长孙无忌感慨一声。

    “大唐是最不易的。”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说道:“这一次吐蕃人杀入西昌州,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派了多少人来,五万,还是十万,舅舅,这一战还有的打。”

    “是!”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今夜就先到这里吧,舅舅回去早些休息。”李承乾看了一眼殿外,天色已经很深了。

    长孙无忌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开口问道:“敢问陛下,将来事情了解,陛下打算如何安置晋王,黔州如今已经不安全了?”

    李承乾微微握紧拳头,然后抬头道:“安置到襄州吧,那里相对安静一些。”

    “是!”长孙无忌稍微松了口气,然后拱手道:“臣告退。”

    “舅舅慢走。”李承乾温和的点头,然后看着长孙无忌离开了乾元殿。

    李承乾这才看向殿中诸人,说道:“分为两班,一班去西偏殿休息,一班值守。”

    “喏!”陆敦信,许敬宗,李义府,裴炎,岑长倩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起身,朝着东偏殿走去,最后从东偏而出。

    ……

    夜色清冷,星月匿影。

    李承乾漫步在宫道之上,朝着贞观殿而去。

    李治的事情,李承乾虽然不舒服,但也没有太过反对长孙无忌。

    李治他其实还是想要让人安置在黔州,毕竟他以李治来钓鱼,是许多人都能看出来的。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不会有人敢在李治的身上打主意。

    相反,长孙无忌其实更多的也还是怕有人在李治的身上打主意,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那么李治恐怕就很难活下去了。

    所以,才想将李治另外迁移一个地方,消息隐秘些,尽量不要让人打扰他,从而让他平静的度过一生。

    暂时先这样吧。

    大业门下,李承乾停下脚步抬起头。

    自从徐家被举告走私铁器到吐蕃开始,武家,萧家,张家,杨家,苏家,还有窦家,牵涉到其中的人,全部都被李承乾下令闭门自守,但不仅宫外如此,宫内也是一样,所有涉事的嫔妃全部都被闭门自守。

    不过等到事情最后查清楚后,几乎所有人都会被接触禁令,除了两个人。

    李承乾侧身,问道:“武婕妤和徐婕妤两边情况如何了?”

    徐安快步上前,拱手道:“回陛下,一切无恙。”

    “嗯!”李承乾点点头。

    武媚娘和徐慧徐艺一样被令闭门自首。

    不过相比于宫外,宫内的饮食需要专人奉送。

    所以有内侍在殿外守卫,禁止暗通消息。

    李承乾抬头道:“秋后,朕要回长安,武婕妤和徐婕妤全都留在洛阳不回长安,挑选好适合的人妥当伺候,勿要出事。”

    “是!”徐安点头躬身应诺,武婕妤的背后是杨家,而徐婕妤是两个皇子的母亲,自然要照料妥当。

    不过不让她们回长安,这里面的事情,就不是徐安该问的。

    李承乾迈步前进,神色平静,同时问道:“对了,狄怀英那边查的怎样了?”

    “应该还需要些时间,差不多等到陛下回长安后,就能够弄清楚了。”徐安稍微停顿,然后沉沉拱手。

    “狄怀英行事,不需要太过操心,唯一需要小心的是武元爽那边。”李承乾迈步走进明亮的贞观殿中,走到了御榻上走下,沉吟道:“赞悉若死了,骆宾王接下来的动作就不好预料了。”

    赞悉若一死,吐蕃人在西昌州的计划会彻底的失败,剩下的,他们除了困守唐古拉山什么都做不了。

    吐蕃人不会再相信骆宾王,李治自然也不会再交给他,未来骆宾王会怎样?

    是强行前往吐蕃,强要李治,还是说杀回到长安,掳走武元爽,还是重新潜藏起来,销声匿迹。

    如果是前两者,骆宾王死定了。

    如果他选最后,李承乾倒是可以放他一把,将来和大食交战,或许他这一颗棋子还能够派上用场。

    李承乾抬头,说道:“派人盯着武元爽,若是有人对他下手,那么连背后的人也一起收拾干净吧。”

    “是!”徐安拱手,然后悄然退入黑暗之中。

    李承乾的目光抬起,看向西昌州方向。

    也不知道那里的战事进行到哪一步了?

    ……

    夜色之下,数万骑兵在草原奔驰。

    山林之中突然射出了无数弩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但区区数十人的死伤,相比于四万骑兵,在丹增扎西的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甚至如果唐人真的试图用山中埋伏的方式,来试图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丹增扎西更不得不如此。

    相比于残酷的攻城战,这样的骑兵对决,更合丹增扎西的口味。

    以四万对一万五,优势在他。

    “呜”的声音联系响起。

    黑夜中,军令快速的传令。

    一大片的骑兵开始向北面而行,避开山上的弩箭打击。

    同时也有大量的骑兵继续冲锋,不过在冲锋的同时,手里的火箭同时闪起,然后直接射入了山林之中。

    火箭落下,火光闪起。

    山林中密密麻麻的唐军身影顿时出现在吐蕃骑兵的眼里。

    轻轻一数,赫然有三四千人之多。

    丹增扎西的眼底,闪起了狰狞的笑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