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一十二章 传话,让李五去一趟唐古拉山(第一更)

第七百一十二章 传话,让李五去一趟唐古拉山(第一更)

    洛阳。

    晨光熹微。

    定鼎门大街,百官上值。

    狄仁杰一身绿色官袍,缓缓的骑马行在诸官之中。

    今日并非大朝,所以百官闲散之间,也并不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突然从定鼎门的方向疾驶而来,从众人身边掠过,朝着天津桥而去的同时,高声喊道:“西北大街,西昌州大军破吐蕃九万入侵大军,斩首五万,俘获四万,全战大捷,大捷……”

    高喊声在半空中回荡,不仅是定鼎门大街上的百官,甚至就连还在自家家中洛阳百姓,这个时候,也忍不住的一片哗然。

    一战大胜,破敌九万,斩首五万,俘获四万。

    听起来就像是在梦中一样。

    狄仁杰更是愣着坐在马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

    西昌州大胜了?

    这才过去几天啊?

    十四天?

    狄仁杰十四天前才得皇帝授命,全权查查徐家和武家走私吐蕃铁器案,现在基本案情查清,就差总结。

    而就在九天之前,西突厥叛乱的消息才刚刚传入到长安。

    现在,西昌州的战事就结束了。

    狄仁杰轻声呼吸,混乱的思绪逐渐平静,他抬起头,仔细沉吟。

    若是如此的话,九日之前,西昌州的战事便已经开打了。

    不,十日,甚至还有更多。

    毕竟消息传递除了沿途以外,还有起奏者书写奏本的时间,也不是立刻就能动的,这里面前后起码要耽搁两三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那日皇帝大朝之后三四日间,吐蕃人便已经杀入了西昌州。

    狄仁杰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皇帝那个时候还在处理徐家和武家之事,甚至还有晋王被掠捋之事,甚至他将英国公李勣都叫到了洛阳,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西昌州的事情。

    虽然派了代国公梁建方返回西昌州,但三四日间,梁建方根本回不去西昌州……

    狄仁杰眼神凝重起来,若是照此的话,吐蕃人抓住找个难得的空隙,杀入西昌州,攻破西昌州诸城,甚至将大唐直接赶下高原,这应该是他们能够做到的,这也是他们的根本算计。

    但是,他们败了。

    败得一塌糊涂,九万人折损在了西昌州。

    嘶!

    吐蕃是九万人,那么大唐呢,大唐又是动了多少兵力,才将吐蕃人击败的。

    梁建方。

    代国公梁建方的身影出现在了狄仁杰的脑海中。

    不论中间细节如何,想要统帅西昌州诸部,梁建方这个西昌州都督应该必须要在开战的时候,出现在战场上。

    不,不该是开战时,应该是开战之前的许久,他就应该已经回到了西昌州。

    狄仁杰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寒颤。

    一个精巧细致,迷惑的吐蕃人将九万大军投入西昌州的陷阱,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布局的陷阱,直接埋葬了吐蕃人九万大军。

    梁建方,不,还有很多人,都在悄无声息间潜伏在了西昌州。

    然后吐蕃人一到,迈入陷阱,随后诸部齐发,然后一举覆灭九万吐蕃大军。

    是的,只有这样才是合理的。

    正常而言,九万大军,狄仁杰虽然不知道己方调动了多少人,但绝对在五万以上。

    这样规模的大战,一般起码会在相互厮杀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会有所胜负定论。

    但陷阱,陷阱就不一样了。

    一个不小心踏入陷阱当中,便是十万人,也会在一日夜间死个干干净净。

    就像是十年前的那一战。

    狄仁杰忍不住的抬头,看向皇宫方向,然后身体有些僵硬的低头。

    如今的情况,和当年是何等的相似啊,吐蕃人以为先帝退位,皇帝登基,派了禄东赞和赞悉若来大唐搅乱政局,但最后却被皇帝抓住机会,狠狠的坑了他们一把。

    狄仁杰对如今的战事了解的并不多,但对十年前那一战,他知道的可不少。

    当年虢国公张士贵率数万将士在兰州鄯州伏击吐蕃大军,而卫国公李靖则是率军从沙州翻越祁连山,杀到了伏俟城,夺了东吐谷浑的兵权,最后两者东西夹击,一口气攻破吐蕃人也是近十万大军。

    如今的这一幕,和当年是何等的相似啊,都是皇帝在西昌州布置陷阱,而吐蕃人一口气踩进了陷阱。

    西昌州的事情不提,当年在长安,是禄东赞和论钦陵在搅乱局面,如今呢,又是谁在洛阳搅乱局面。

    狄仁杰早就明白,之前举告武氏徐氏杨氏苏氏窦氏萧氏张氏,走私铁器到吐蕃的都是吐蕃人的算计,现在看来,这里面皇帝又知晓多少呢,又有几分是皇帝的布局的。

    而真正让皇帝动怒的,是晋王李治被吐蕃人劫掠,也是这件事情,让吐蕃人彻底的没了退路。

    那么在这件事情当中,皇帝又做了多少布局。

    狄仁杰不由得轻叹一声,吐蕃人啊,你们怎么就那么蠢呢,一次又一次的踏入皇帝的陷阱当中。

    你们早就应该明白,皇帝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灭国的一瞬间,他的目光就已经盯向了吐蕃。

    为什么这个时候,你们还不小心翼翼,反而还是一步踏入了他的陷阱当中。

    当年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狄仁杰神色平静下来,这里面的原因恐怕还不止如此。

    大唐的强大,皇帝的算计,甚至吐蕃人的野心都只是其中之一,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吐谷浑人。

    十年前的那一战,是吐谷浑国相素和贵背叛了吐谷浑,率三万吐谷浑骑兵和吐蕃人一起攻伐兰州。

    如今,狄仁杰相信,恐怕还是吐谷浑做了内应。

    吐谷浑配合,吐蕃人的野心,大唐的强大逼的他们不得不投机取巧,随后反而被皇帝一步步的算计。

    当年如此,如今也是如此。

    吐蕃人又一次以同样的方式在皇帝手上吃了大亏。

    一次又一次,以同样的方式,也不反思。

    或许问题不是出在皇帝和吐谷浑人的身上,而是出在了吐蕃人的身上,他们自身太喜欢用这种手段了。

    至于皇帝。

    狄仁杰心里轻轻摇头。

    皇帝虽然如今用了这种手段,不过是因为这种手段得逞了而已,并不意味着皇帝就只会这一种手段。

    皇帝用了十年时间,灭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这种耐心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如今这一次是吐蕃人中计而已,若是吐蕃人没有中计,狄仁杰相信,皇帝也依旧会有足够的耐心的,一步步的攻灭吐蕃。

    只不过是时间用的长一些。

    大不了再来一个十年。

    吐蕃这一次怕是要灭国了。

    狄仁杰轻轻笑笑。

    当然,同样要被灭国的,还有东西吐谷浑。

    狄仁杰忍不住的抬头,看向乾元殿的方向。

    宫殿巍峨,金碧辉煌。

    ……

    乾元殿中,李承乾站在殿门之前,看向天津桥南的整条定鼎门长街。

    无数的官员从皇宫中鱼贯而出,然后神色兴奋的离开皇宫。

    “陛下!”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后,拱手道:“陛下圣谕下达,百官休沐一日,长安洛阳三日免宵禁。”

    “嗯!”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整个洛阳城,平静的说道:“开战之前,需要谨守秘密,如今大战了结,也该让百姓同享欢喜。”

    “是!”长孙无忌拱手,说道:“苏勖回奏,诸事都在妥善处理,唯独有两事,他不好擅专。”

    “什么事?”李承乾平静的回过身。

    长孙无忌躬身,说道:“是党项和吐谷浑的事情。”

    “党项诸州,参战之人,父子家人全部贬为奴隶,然后去修唐蕃商道上的城池,为曾参战之后,分割奴隶残留的财产和牛羊,同时,要开始准备修建道路,以通各地。”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丹陛之上的御榻,说道:“早年因为有吐蕃存在,所以,要将党项诸州的百姓,集中在离松州近的地方居住,现在吐蕃威胁已去,是时候让这些百姓返回故土了,建立城池,修通道路,加强统治。”

    “城池,道路。”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拱手道:“陛下,若是如此,其中花费不小。”

    “不会的。”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舅舅,要派能吏去党项诸州,建立城池修缮道路,未必需要朝中付出太多,只需要告诉百姓,这是为他们好,然后集结百姓一起修建城池建立道路,人心一起用力,反而不需要付出太多。”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陛下所言有理。”

    李承乾笑笑,说道:“当然,好处还是要给的,可以告诉百姓,以此来抵消劳役,同时官府管饭。”

    “管饭?”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抬头,抵消劳役他能认可,但是管饭,会不会就有些过了?

    “舅舅,管饭这件事情,朕以为,不仅要在党项诸州要推广开,甚至整个天下也全部都要推广开。”李承乾见长孙无忌要说些什么,直接摆手道:“舅舅,朕不是在和你商量,这件事情将来是必须要行的。”

    长孙无忌嘴角微微一抽,拱手道:“是!”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朕何尝不知道舅舅心中担忧,但天下事,若是不趁着盛世之时去做,那么将来一旦灾变,那么便立刻就是无数百姓揭竿而起的天下乱事……秦末,汉末,甚至是隋末,舅舅自己亲眼见到还少吗?”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拱手道:“陛下远虑,陛下仁德。”

    李承乾转过身,再度看向宫外洛阳城散布的官廨民居,轻声道:“其实,这些劳役所需,每个州县基本都够,之所以平常这部分需要百姓自带,便是因为这部分钱财,最后会落入一干官吏的手里,成了他们手中的财富。”

    “是!”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如此也是为了官吏效力,才不得不成为默许陈规。”

    “但这笔钱是不该归他们的。”李承乾收回目光,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若是以前,倒也罢了,朕不会怎么在意,但是如今,天下盛世,州县积存越来越多,若是不管,他们贪渎会越来越多的,还不如用之于天下百姓。”

    长孙无忌有些恍然过来。

    这些年,因为皇帝的苦心经营,隐田之事渐少,天下百姓的每年剩粮,都有不少,官府收税基本也能收满,存余颇多。

    这些东西,地方如果存的多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地方官吏一起私下分掉。

    眼下还好,将来一旦遇到天下灾年,这些人还要分,甚至还会因为分的不够而不满,最后欺压百姓,那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了。

    “陛下贤明。”长孙无忌不由得一身冷汗。

    李承乾笑笑,说道:“朕也知道,其实有不少州县实在贫困,是真的负担不起,所以一切也不需要太急,慢慢的推广开便可以了,先从富裕的州县推开,然后让各地州衙禀奏可以如此而行的地方各县,如此,分别而行,更能有利。”

    “陛下所虑周全。”长孙无忌也是彻底服气了。

    “当然,若是一地明明富庶,可地方刺史上奏却有一半地方县廨难行刺史。”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那么舅舅,这样的官,以朕看,应该直接免掉了。”

    “臣领旨。”长孙无忌凛然拱手。

    “用个十年时间,将此事慢慢的推广开就可以了。”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若是五年后,大唐能灭吐蕃就更好了。”

    “是!”长孙无忌稍微退开一步拱手。

    李承乾从长孙无忌身侧走过,然后走上丹陛,在御榻上坐下,看向长孙无忌道:“党项诸州的事情,一点点推磨开就是,但是东西吐谷浑的事情,却最是棘手。”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拱手,说道:“陛下可是担心百姓安抚之事,臣以为不必太过担心,多年以来,大唐彻底掌控了东西吐谷浑的政权和军权,对东西吐谷浑的掌握极深,安置百姓并不难。”

    李承乾低头,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如今在攻灭吐蕃的关键时刻,要分神前面治理东西吐谷浑,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长孙无忌眉眼一跳,随即拱手道:“陛下所虑极是。”

    长孙无忌只看到了吞并东西吐谷浑之后的开疆扩土,却忽略了东西吐谷浑要从大唐的属国完全转化为大唐的州县,这里面可能会发生的剧烈的人心动荡,这里面需要消耗的人力彩礼,也不是简单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的。

    李承乾抬起头,思虑许久,他终于说道:“这样吧,西吐谷浑灭国,西吐谷浑国王因反叛直接斩首,其国领土全部归入大唐。”

    “是!”长孙无忌拱手,听李承乾下言。

    “立海西州,以驸马都尉唐善识为海西州刺史,治理地方。”李承乾直接将整个西吐谷浑纳入大唐领地。

    唐善识是唐俭五子,是皇帝的妹妹豫章公主的驸马。

    “东吐谷浑反叛大唐,剥脱其除王都伏俟城外的所有城池,归入大唐,立海北州,以光禄少卿魏叔玉为海北州刺史。”李承乾直接定下了整个基调。

    海西州和海北州,以及西昌州,三个大唐州,将整个伏俟城全部都围了起来。

    东吐谷浑只剩下一个都城伏俟城,作为他们介入大唐和吐蕃之战的惩罚。

    看着长孙无忌缓缓点头,李承乾轻叹一声道:“毕竟是有弘化公主在里面,朕也不好做的太决绝,留着他们也好,反而能向天下诸番昭示,大唐没有主动吞并属国的想法。”

    “是!”长孙无忌有些明白了过来。

    唐善识是豫章公主驸马,魏叔玉不仅是魏征的长子,同样也是淑妃的兄长,他们两个在高原上,能最大程度的对伏俟城进行压制,让东吐谷浑没法从任何方面给大唐造成威胁。

    最关键的,是吐谷浑王国依旧存在。

    东吐谷浑和西吐谷浑都是慕容伏允的后人,实际上都是一整个吐谷浑王国的一部分。

    虽然说从外面而言,人们习惯称呼东吐谷浑和西吐谷浑,但实际上他们都自称自己才是吐谷浑王国的唯一正统,至于对方,不过是伪朝罢了。

    “陛下!”长孙无忌抬头,拱手道:“斩首西吐谷浑国王,让慕容诺曷钵去监斩吧。”

    李承乾一愣,缓缓点头道:“就如此吧。”

    “是!”长孙无忌松了口气,如此一来,虽然疆域有所变化,但吐谷浑正统合一,人心犹在,这样大唐在治理海西州和海北州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就能够将难题全部都扔到伏俟城去。

    如今的伏俟城其他各城全部都归入大唐,只要吐蕃一灭,吐谷浑就再也无法对大唐构成威胁了。

    “海西州和海北州,全部归入到西昌州都督府。”李承乾身上凝重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西昌州的一切都好处置,苏毗和羊同平灭不难,真正麻烦的是吐蕃,是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如同一道屏障一样,牢牢的将所有试图攻入吐蕃的力量全部都挡了下来。

    想要杀入唐古拉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这也不过是大唐灭亡吐蕃必经之路上的一道关卡而已。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从苏毗有条小路可杀入吐蕃,虽然不好走,但足够牵制吐蕃的一部分军力;另外,西突厥从大雪山也可以杀入吐蕃,同样可以牵扯投吐蕃的一部分军力;至于唐古拉山道上的那些关卡,恐怕还是得一关关的闯。”

    李承乾面色凝重的点头,说道:“让兵部寻访这些年来返吐蕃的商旅,看看他们对于吐蕃的那些关卡有没有什么看法。”

    “是!”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还有,明年等到苏毗和昌都全部被灭之后,让阎立本去趟唐古拉山,让他从他的角度上还好好的看一看,吐蕃人的关卡有什么破绽。”李承乾抬头,眼神冷峻:“若这些关卡是用大唐之法修建的,那么想必阎立本必能找出这其中的破绽,若不是,那么其中破绽更多。”

    吐蕃的建筑技术,也就那么回事。

    但更多的,还是依靠文成公主这些年带到吐蕃去的工匠,他们所提供的建筑技术。

    或许这些建筑技术和吐蕃的建筑技术结合之后,能够有些独到的地方,但在阎立本的眼底,恐怕还是会有无数破绽。

    更别说当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时候,李承乾就已经做过手脚。

    当年他虽然没能阻止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但在他的警示和主持下,大唐对文成公主的陪嫁原本没有前一世那么的丰厚。

    甚至就连工匠的层次也低了许多。

    毕竟在那个时候,李承乾已经开始编写《考工志》,大唐真正顶级的工匠,全部都在李承乾的手里。

    去吐蕃的工匠,技术能力差了不止一筹,他们修建出来的关卡,必然会有所破绽。

    二十年前的布局,竟然在今天彻底的展开。

    而这一切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没有任何人知道。

    “阎立本是建筑大家。”长孙无忌抬头,拱手道:“此事必然能行。”

    “朕也希望如此。”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唐古拉山破了以后,其他的再说,破逻些也是一件难事。”

    “是!”长孙无忌神色凝重的拱手,吐蕃可比东岛三国要难多了。

    起码东岛三国乱归乱,但实际上一切都掌握在大唐的手里,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但吐蕃不一样。

    吐蕃自从松赞立国以来,内外贤臣层出不穷,松赞也是一代雄主。

    多年以来,即便是松赞已经病逝许久,但是吐蕃对吐谷浑的影响依旧巨大,轻易就能煽动吐谷浑王室反唐。

    这份手段,东岛三国可没有。

    面对吐蕃,任何一个时候的不谨慎,都有可能会导致一切功亏一篑。

    “今年的秋收,舅舅在督促之下,让天下各州府县,必须严格抓紧。”李承乾抬头,道:“这两年抓紧一些,过了这两年,只要吐蕃一破,天下就能彻底的安稳了。”

    “臣领旨。”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告诉狄仁杰一声,朕后日见他,那件事情也该了结了。”李承乾起身,笑着说道:“舅舅也回去休息吧,军前大胜,而也都该歇歇了。”

    “是!”长孙无忌躬身,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迈步走下丹陛,然后朝着殿外而去。

    ……

    秋光明媚,秋风清爽。

    李承乾坐在御辇上,看着前方的贞观殿,侧身道:“传话,让李五陪同阎立本一起去一趟唐古拉山,仔细看看,吐蕃人的那些关卡,究竟有没有什么可趁之机。”

    徐安神色一肃,凛然拱手:“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