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251章 根在这里

第251章 根在这里

    吃过午饭,姜宁先打个电话,叫人来清理泳池。

    把泳池灌满水。

    然后去了一趟二场。

    今天来了一个客户,大客户。

    正好人在北安,就去见了下。

    二场的模式很简单,三十多万亩的地,种了十几万亩的树,二十万亩的草场,去年好多人还觉的不靠谱在观望,今年都抢着入场,二场的十万亩草场被几家牧业公司包圆了。

    今天来的就是一家牧业公司老板。

    在会议室座谈了下,又下去参观林区。

    林区太大,开车转一圈都得半天。

    几条路上挂车排了好几公里,都是来装木头的。

    四号林区还有一个巨大的加工厂,生产原料的。

    树枝废料太多,扔没地方扔,烧又不能烧,做燃料也卖不出去,毕竟是小众市场,不能和一场抢生意,干脆上了套加工设备,粗加工一下卖给造纸场。

    一年几十万吨废料,也能卖个几千万。

    勉强够给工人发点过节福利。

    转了一圈,一套流程走完已经三点了。

    把人送走,姜宁开车回一场。

    这两年路也修好了,四通八达的。

    从南三门出来,上了一条柏油路,往东跑了三百米,就进了姜华的农场,当初温州老板在这里拿了几块地,后来二场建设时,几块地就被一场和二场夹在中间。

    一场的西北角和二场的西南角几乎连接在一起。

    这几块地被夹在一场的东北角和二场的东南角。

    姜华的农场刚开始建设,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四周刚种了树,还没长起来。

    里面尘土飞扬,几台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

    姜宁路过看了一下,没看到他哥。

    就从南门出去,绕了一圈从西门进了一场。

    去草场的路上,还看到工人们在种树。

    农场的树砍了两年,第一批种下的树还没砍完,差不多砍掉了三分之二,现在二场也种了树,为了销量把价格压的更低,一场已经不种杨树了。

    补种全种的白蜡树,那玩意值钱。

    木材比杨树贵多了,就是长的慢了些。

    松树也种了些,这玩意儿能改善土壤。

    草场的牛比以前更多了,陆陆续续买了一千多头牛,几千只羊,原本自己吃,但农场的牛羊肉品质好,有人要就卖,食堂两天要宰一头牛,好几只羊。

    农场的职工已经没人回家吃饭了。

    家里吃的哪里有农场食堂好。

    猪也养了一千多头,两天宰一头。

    有牛羊肉,还有兔子鸡,猪肉的消耗很小。

    卖的比吃的多,农场的猪肉也十分受欢迎。

    不过猪肉都卖给了新城酒店,农场的牛羊猪不散卖,要买就是一整只一整头,牛和羊整买的挺多,猪这玩意谁买一整头,除了单位和搞餐饮的。

    姜宁到的时候,一头粗壮野实的大黑猪领着几头大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崽子,正在到处溜达啃食,江玉玲的傻子丈夫拿着根鞭子,正在悠哉游哉的放猪。

    到了职工宿舍楼下,七八个人坐着小板凳。

    男人围着小桌子斗地主,女人都在做手工。

    有的在织毛衣,有的纳鞋底。

    草场盖了一栋二层小楼,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

    看到老板的车过来,工人们纷纷起身。

    姜宁下车,笑着说:“你们这日子过的比我还舒服。”

    李富民呵呵了两声:“没啥事干,就打牌消磨时间。”

    姜宁点着头道:“没事做该干嘛干嘛,二舅吃胖了。”

    李富民显然心情很不错:“天天大鱼大肉,吃的好喝的好不胖才怪,现在的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顿顿牛羊肉,鸡肉兔子都不想吃了,以前哪有这样的好生活。”

    姜宁问:“人手够用吗?”

    李富民道:“够用,你看我们都闲的斗地主了,现在牲口都不用再赶了,太阳一落山自己就会回圈舍,我们定期清理圈里的粪便就行,化粪池那边也没多少事。”

    “军哥怎么样,有阵子没见他了。”

    “调乡上去了。”

    姜宁意外:“下乡镇了?”

    李富民笑眯眯点头:“当东营乡长了。”

    姜宁有点惊讶:“军哥可以啊,不声不响就上去了,也不给我打电话说下”

    李富民道:“当个乡长有什么好说的,现在的公家饭不好吃,一不小心就得劳改,我都担心他忍不住拿人好处,哪天被弄去改造,房贷都给他还掉了。”

    姜宁乐了:“二舅还有这觉悟。”

    李富民道:“我有啥觉悟,我是觉的划不来。”

    姜宁点头,又跟其他几个工人聊了聊。

    草场安排了四对夫妻工,负责照看猪牛羊。

    专门问了一下江玉玲的情况,这个女人在农场生活了快两年,现在变化挺大,见了人不再畏畏缩缩的,也能有说有笑了,据说老陆对这个亲戚一直比较关心。

    隔三差五会来农场看看。

    “你做的这是什么?”

    姜宁看着她手里的东西,问:“布鞋吗?”

    江玉玲点头道:“老布鞋。”

    姜宁来了兴致:“听说老布鞋穿着舒服,有做好的吗,给我试试。”

    江玉玲说:“有一双,你等一下我去拿。”

    姜宁点头。

    江玉玲就回了趟屋,拿来一双做好的千层底布鞋。

    还真是千层底布鞋。

    鞋底是用布料粘压,再用细麻绳纳成的,厚度能有一厘米,掰了一下还挺硬,感觉比那些商店里卖的橡胶布鞋结实多了,鞋面是黑条纹面料。

    姜宁试了一下,鞋太小。

    他脚很大,穿不上。

    江玉玲说:“这是39码,你穿多大的鞋,我再给你做一双。”

    姜宁道:“我穿41码的,你要有空就帮我做一双,没空就算了。”

    江玉玲点着头:“有空,我做好了你过来取。”

    姜宁说好,聊了几句对李富民道:“二舅给我挑只羊,下午要烧烤。”

    李富民道:“烤烤的话就那黑头羊吧?”

    姜宁点头:“不要太大,小点的就行。”

    李富民答应着,去给他捉羊。

    姜宁没在这里等着,也跟过去看。

    草场又扩大了,把19号林区也圈了进来。

    夏天热的时候,牛羊可以在树林子里乘凉。

    不用躲回圈里去了。

    李富民和两个工人开着电三轮前面走。

    姜宁开车跟在后面,羊群散开了吃草,不太好捉。

    要是不挑,随便捉一只那很容易。

    挑的话就不容易了,还得慢慢找。

    顺着小路走了一阵,看到了一小群黑头羊。

    停车下去看了一下,羊也不老实,警惕心比较强。

    人一靠近就跑。

    三人围堵,姜宁也帮忙。

    捉住一只半大的羊,李富民摸摸肚子。

    揪着尾巴看了几下,说:“就这个了。”

    姜宁只会吃肉,看不出好烂。

    这方面李富民是专业的,他当然没意见了。

    把羊绑了抬到电三轮上,李富民拉着羊去宰杀。

    姜宁没等,开车出了草场去果园。

    路上给食堂打电话,让食堂给他准备烧烤食材。

    小家伙睡醒后,冯雨和冯雪带着女儿来摘水果。

    姜宁来到樱桃园时,娘三一个水果也没摘。

    正坐树下吃樱桃呢!

    五月是樱桃成熟的季节,一批早熟品种的樱桃已经开始采摘了,大规模种植不比之前的小打小闹,农场建了保鲜库,摘下来直接入库,陆续往外发。

    去年种的果树,结的果不多。

    今年就很多了,一眼望去全是红果果。

    车进不来。

    姜宁把车停在了樱桃园门口,走路进去找半天,才在一棵树下找到娘三,看着边玩边吃的娘三问:“你们这是来摘水果的,还是来吃水果的?”

    冯雨说:“有区别吗?我们吃饱了再摘啊!”

    姜宁道:“这玩意吃多了胃会反酸,可不能多吃。”

    冯雨说:“我胃不酸。”

    冯雪也摇着头,表示自己也不酸。

    姜宁无话可说,也摘着些樱桃吃。

    小家伙穿着个饭兜,兜兜里装着樱桃。

    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小嘴巴吃的发红,嘴角还挂着红色的汁液。

    吃了一些樱桃,又摘了一些。

    然后去摘杏子。

    西北冬季漫长,暖春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才到,果树一般也是三月底四月初开花,五月底能吃的水果不多,只有早熟的樱桃和杏子,其他的要等到六月以后才陆续上市。

    摘了一些杏子回到别墅,已经过了四点半。

    先去看看泳池,水已经放满。

    水面上没有漂浮物,清理的很干净。

    试了一下水温,能有二十六七度。

    马上进入六月,太阳很给力,一下午就晒热了。

    姜宁刚把烧烤炉搬出来,食堂的人送来了食材。

    都是处理好的,直接烤就行。

    姜宁还专用看了一下羊肉串,咬不动的筋啊皮啊什么的都剔干净了,三肥夹两瘦,串的整整齐齐,还有六个凉菜一大份凉皮,一盘子拉面。

    这是担心他吃不饱。

    把烧烤炉搬到泳池边上。

    再把桌子和椅子搬出来,最后搬了一把大号遮阳伞撑开。

    小家伙蹲在泳池边,急的想玩水。

    冯雨和冯雪拦着不让玩,小家伙就哭。

    边哭边叫妈妈。

    冯雨那个无奈,只得给她脱光了,套上泳圈放水里。

    小家伙这才不哭了,开心的在水里扑腾着。

    姜宁又取来了烤烧专用木柴,把火生起来。

    看看时间,已经五点十分了。

    冯雨问他:“你给门卫交待了没?”

    “忘了。”

    姜宁一拍脑袋,赶紧拿过手机打电话。

    外面的车可进不来农场,不然乱套了。

    老陆要来秘书也得提前给农场打电话,不然门岗不让进。

    他刚打完电话不久,沈立明一家子就到了。

    门岗过去看了一下,就让进去了。

    进了南门,一路上大树参天,阳光照不到路上。

    路面有些阴暗,一股清凉扑面吹进了车里。

    盛夏的酷暑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后座的女儿先喊了一声:“妈妈,好凉啊!”

    张欣答应一声:“农场树多,所以凉。”

    她女儿问:“那咱们学校为什么不多种点树啊,上体育课操场上快热死人了。”

    张欣说:“种树要花钱,学钱没有钱。”

    女儿执着地问:“学校为什么没有钱?”

    张欣有点无奈:“没有钱就是没有钱,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女儿哦了一声,不问了。

    张欣看着林子里成堆的兔子,说:“好久没见过姜老板了,我怎么有点压力?”

    沈立明道:“别说你了,我都有压力,姜老板现在的段位太高,听说在外面的事业比老家还要大的多,不但全世界买地,在非洲还有金矿。”

    张欣惊讶:“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沈立明道:“应该不假,县里传出的消息。”

    张欣惊叹:“真是了不得啊!”

    沈立明点头道:“能跑到外面搞事业的哪有简单的,普通人连国门都出不去,更不要说非洲那种地方,听说非洲天天在打仗,没点能耐那种地方活都活不下去。”

    张欣猜测:“听说有钱人都在跑,姜宁是不是也快了?”

    沈立明道:“不太清楚,没听说他转移资产。”

    张欣就问:“那外面买地的钱哪来的?”

    沈立明道:“人家在非洲有金矿,他本来就在非洲发了财,有啥奇怪的。”

    张欣释然,多少还有点羡慕:“农场待遇太好了,我们学校不少新去的老师都羡慕。”

    沈立明道:“那肯定啊,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就三千来块钱,也没有别的,人家食堂打杂的一年到手都有十几万,公积金交的不比我们少,顿顿牛羊肉,吃的全是好东西,我这个乡长吃的都没人家工人吃的好,除了没编制,其他都比单位上班强。”

    张欣问道:“你们后勤不是在农场采购吗?”

    沈立明道:“采购啥啊,最多买点肉和菜,面粉和油都买不到,就种了那点麦子,刚够人家自己吃的,最多给机关食堂匀出一点,各乡镇局委办都没得买。”

    张欣就道:“最近听说有人想给姜宁建议在二场划块地种麦子,你听说了没?”

    沈立明道:“估计没戏,种麦子效益太差,县里也不会同意的。”

    张欣不知道说什么,民以食为天。

    可粮食却没有人愿意种。

    但凡有别的选择就没人去种麦子。

    宁可担风险种经济作物,也不愿意种粮食。

    挣不到钱是最大的问题。

    七拐八绕一阵,终于看到了别墅。

    开进院子停下,打开后厢下车取东西。

    一个精品茶叶礼盒,两瓶酒。

    姜宁听到动静,和冯雨从后面过来了,老远就招呼。

    “叔叔阿姨好!”

    张欣的女儿一直都很有礼貌,当用爸爸妈妈教,就主动打招呼。

    沈立明看了眼儿子。

    儿子跟姐姐学:“叔叔阿姨好。”

    “好好好!”

    姜宁笑着摸摸脑瓜:“两个小家伙最有礼貌了。”

    冯雨也招呼了一下。

    姜宁看了看两人手里的东西,挺诧异:“你拿东西干嘛?”

    沈立明笑着说:“空着手咋好意思来。”

    姜宁无语,这事儿搞的。

    张欣则夸冯雨:“好久不见,越来越漂亮了。”

    冯雨笑着回应:“张姐也越来越像领导了。”

    张欣笑眯眯道:“啥领导啊,我就一干活的。”

    说了几句,放下东西穿过客厅去后面。

    冯雪没去前面,在泳池边看娃呢!

    小家伙还在泳池里玩水。

    张欣跟冯雪打了声招呼,姜老板的八卦她自然也听说了,私下了沈立明没少猜测,见了冯雪多少有些好奇,姐夫俩共侍一夫,不知道这一家平时怎么相处的。

    单纯就是好奇。

    又看看泳池里的小家伙,稀奇的不行:“都会游泳了啊,小家伙真可爱。”

    冯雨说:“特爱玩水,一见到水就急。”

    张欣笑着说:“挺好的,好多小孩子很怕水,洗澡都是个大麻烦,放不到澡盆里。喜欢玩水好啊,至少洗澡不头疼,一边玩一边就给洗了。”

    冯雨也笑着说:“洗澡确实比较省事,就是时间比较长,洗完还不出来。”

    三个女人在泳池边说话。

    张欣的一对儿女也站在妈妈旁边,好奇的看着套着泳圈在泳池里扑腾的小不点。

    姜宁招呼沈立明在遮阳伞下坐下,给开了一瓶啤酒。

    天气太热,喝啤酒饮料就行。

    到不用泡茶了。

    然后扒拉了个炉子,等明火熄灭就烤肉。

    沈立明问:“哪天回来的?”

    姜宁想了一下:“周二。”

    “陆老板要走了你知道不?”

    “知道,你干的咋样,怎么愁眉苦脸的?”

    “工作不好干啊,想做点事太难了。”

    “扶正就好了。”

    “难,没人没资源,只能熬资历。”

    “慢慢熬,你才三十几,岁数也不大,老陆手里不好干,换个老板就好了。”

    沈立明笑了笑,没接这个话题。

    这话姜宁能说,他可不能乱说。

    聊了几句,冯雨过来说了个事。

    沈立明连忙说:“不玩了,玩什么水,也不闲麻烦。”

    “没啥麻烦的。”

    姜宁说着拿过手机,打给了刘金亮:“你安排个人去买两套泳装送到农场来,女孩子九岁的,男孩子六岁,不要买小了。”

    刘金亮答应了一声。

    姜宁也没多说,就挂了电话。

    张欣的一对儿女看到小家伙玩水玩的欢乐,眼热的不行。

    也想下水,但别墅没有儿童泳装。

    只能让人买了送来。

    这时烤炉里的明火熄灭,姜宁拿了把羊肉串开始烤。

    沈立明也拿了个小凳子,过来坐旁边。

    一边烤一边聊。

    沈立明问:“外面上学一年得多少钱?”

    姜宁想了半天:“没算过账,问这个干嘛,也想送出去?”

    沈立明摇头道:“现在管的太紧,出不去,再说也没那么多钱。”

    姜宁道:“老家其实也挺好。”

    沈立明问:“你女儿后年也该上幼儿园了。”

    “差不多。”

    “在哪上?”

    “送出去。”

    “你不说老家挺好的嘛!”

    姜宁笑道:“是挺好的,我热爱这片土地,也希望老家能变的更好,但子女的教育不是小事,得从小抓起。”

    沈立明问:“什么时候移民?”

    姜宁道:“不移民,要移早走了。”

    “真不走?”

    “不走。”

    沈立明不理解:“你事业大部分在外面,怎么不走?”

    姜宁道:“老家毕竟是老家,事业可以在外面,但根在这里。”

    沈立明挺意外,显然没料到是这个答案。

    烤肉快烤好时,一辆车开了进来。

    在后面看不到,只能听到关车门的声音。

    姜宁喊了一声:“后面。”

    很快,一位酒店的员工拿着两套儿童泳装送过来。

    沈立明表示了一下感谢,要给钱。

    酒店员工没要,送完东西就走了。

    冯雨过来拿了泳装,和张欣带着孩子回屋,换上泳装出来下了水。

    三个女人站在泳池边上,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孩子在水里happy。

    冯雨问:“张姐,朱玉梅老师找对象了没?”

    张欣说:“没有,你问这个干嘛?”

    冯雨说:“姜宁大姨家的表哥回来了,让我给介绍对象,我就给问问。”

    张欣问:“人干嘛的,多大岁数?”

    冯雨道:“三十三了,安排到农场上班了。”

    张欣边想边说:“三十三到也不算是太大,比朱老师大四岁,也还行,不过这个岁数难免会被人挑剔,你要真想给介绍,回头我给你约一下朱老师。”

    冯雨忙道:“这怎么能麻烦张姐,我自己约吧!”

    张欣道:“这有什么麻烦的,你和朱玉梅也不熟,我帮你约。”

    冯雨想了想道:“那麻烦张姐了。”

    张欣道:“不麻烦,不过你也知道,朱玉梅老师择偶的标准一直挺高,要不这样,你先要个照片发给我,我给朱老师看看,看看人家能不能相中,能相中再说。”

    冯雨觉的这样挺好。

    当初给她介绍姜宁,就是先要了照片给她看。

    觉的人还行能看的过眼,才线下见面。

    于是去找姜宁,让姜宁要照片。

    姜宁就给陈刚打电话:“给我发张你的照片。”

    陈刚问:“要我照片干嘛?”

    姜宁道:“给你介绍对象,记的发一张你觉的最好的。”

    陈刚问:“介绍的干嘛的?”

    姜宁道:“你别问,先把照片发过来。”

    说完挂了。

    过了一阵,陈刚发来了照片。

    该说不说,陈刚长相还是能过的去的。

    只要好好打扮一下,也能算得上英俊潇洒。

    姜宁看着照片啧啧两声,转发给冯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