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陈登:早知不吃生鱼片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陈登:早知不吃生鱼片了

    刘备瞧见似懂非懂的太子刘永,不自觉地走下台阶用手轻轻摸了他的发髻。

    “阿翁如今贵为天子,身系千万生民,不可轻言生死之事,怎么还像做大王时一般?”刘永有些气鼓鼓地抬头,露出齐整的白牙,生气说道。

    阿翁在平原就常不拘礼节,带着他去荀尚书令家中蹭饭,还特意挑人家吃饭的时候过去。

    临走叮嘱他翌日清晨,就去寻荀恽、荀俣、荀诜、荀玄四人一起玩耍,不过是想把他放到荀家多待数日,怕他留在府邸捣乱。

    刘永鼓着脸没多久,便被刘备用手逗笑了。

    “以阿翁的身体状况,估计还能再撑二三十年,有时间教你怎么做好天子……”

    刘备见他小脸挂着几分担忧,几分气鼓鼓,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温和笑道。

    只要到时别在私底议论,天下岂有数十年太子,让父子二人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

    好在汉家用儒家忠孝理治天下,此刻也没后世的天子和太子争权夺利之事,不用担心道德底线下滑。

    刘备内心暗想道。

    ……

    就在汉军大破三郡乌桓,消息传至京畿雒阳时,雒阳城中也发生了一件事牵动群臣之心。

    御史台左仆射的荀攸与中书令的郭嘉,还有太傅卢植,听到消息皱起眉头,皆赶去了城外的官吏府邸。

    前广陵太守陈登病情加重,华元化与张仲景亲自诊治得出推断,陈登此前生食鱼片过多,哪怕停止不再食用,服用汤药去虫,也只能缓解不能根除。

    虫入腹十数,游走肠胃之间,已经到了用汤药无法驱虫的地步,为今之计只能刳割肠道,让其饮麻沸散,待到不省人事,再剖开肠道清洗,将虫从肠胃取出,缝补涂以膏药止血。

    不然陈元龙只剩下三年之寿,那时虫食尽五脏,良医也将无力回天。

    但这样也有不小的风险,倘若伤口并发感染,即便没了虫,华佗也救不活陈登。

    在太医官署的诸多名医争论,却又束手无策之时。

    病榻上的陈元龙清醒过来,听到华佗给出的建议,顿时面色惨白如纸。

    华佗说刳割肠道无痛楚,不代表醒过来就不痛,而且不可食肉饮酒,就算米饭也要慢慢嚼咽,人亦将躺在床榻数月不动,以免肠胃流血不止,或者伤口感染。

    陈登听见华佗将各种后果如实相告,手下意识地揪紧衣袍,连手指关节都微微发白。

    他不过是喜欢吃一些生鱼脍罢了,怎会遭如此病祸……

    当年在徐州就已听天子劝说,终生不再食鱼脍,怎么还有虫生于腹中?

    “华太医,问除去剖开肠道以外,就真再无治疗法了吗?”

    “军中士卒每逢创伤,且可以饮麻沸散止痛,而登却不能再用麻沸散,持续数月之痛,岂常人可忍耐,请诸位太医再为我另寻他法吧。”

    “若能恩同再造,陈登必以重金酬谢!”

    陈登从床榻上坐起身,用一副毫无血色的模样,对着华佗等众多医者,拱手伏拜道。

    自己在心底一阵长吁短叹,后悔不已。

    “诸位医术不下于扁鹊,不如回去翻阅典籍,仔细查找一番,或许有其他治法,也不一定。”

    亲耳听闻陈元龙要剖腹刮肠才能治好病,郭嘉立马感觉头皮一凉,他也是时常身体不适,才让天子下令送来雒阳调养身体。

    陈登平时看起来比他还要壮硕,却仍然复发虫病,想起自己早年经常在河边饮用生水,垂钓后也懒得生起火烤熟,也是如同陈登一般生食,不会也得了虫病吧?

    郭嘉越想越觉得有几分后怕,虫食五脏的剧痛,可比斩首痛苦多了。

    即便有救,可听到剖肠胃之痛,郭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挨了那么久的疼痛,万一到最后伤口感染,以至于无药可医,还不如当初直接死了好过。

    否则白白忍受了剧痛,还是得死。

    “郭尚书令言之有理,治腹虫之事还需多翻阅典籍,此刻朝廷撰修《汉记》多少医者拿出了宗族的珍藏,想以此留名青史中,或许再过数月,此事便有转机。”

    “我在另开驱虫汤药,可暂时缓解陈太守之痛,数月过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须发皆白的张仲景出声拱手说道,三言两语便化解了在场所有人的忧虑。

    他好歹做过一段时间的长沙太守,比华佗更懂得察言观色。

    此刻不仅是陈登眼里失去了光彩,声音也变得微弱无力,就连在场的荀攸、郭嘉、卢植等朝廷大臣,也是眉间有着隐藏的愁绪。

    陈氏作为天子最器重的徐州士族之首,陈登更是难得的心腹之臣,若陈元龙不幸身故,不单对徐州的士族和豪族有影响,就连对汉家的迁陵令也会多出几分波澜。

    如今关东的豪族犹如置于炭火之上,稍有风吹草动,就很有可能各地骚乱,天子与朝堂大臣们都在用军府作为施压,在许以利益,小心翼翼地更改前汉制度。

    而华佗却只用医者之心,直言快语的告知陈登,不知道此话传出去,徐州郡县亲近陈氏的豪族,也定会暗潮涌动。

    陈珪虽为九卿却岁数颇大,说不准哪一天就溘然长逝,下邳陈氏唯有陈登得陛下看重,如今也不过四旬,至少还能在朝中任职一二十年的光景。

    因此各家默认下邳陈氏为徐州宗族之首,至于糜氏纵使也为朝堂大臣,却因出身的缘故,不在徐州士族和豪族考虑范围内。

    如今只有陈氏才能帮助朝廷压住徐州豪族举族迁徙到关中或雒阳。

    在张仲景说完,荀攸立即笑着说道:“张公此言在理,治病之事也在于遇得一良机,逢时机成熟,顷刻间便可药到病除。”

    “元龙毋虑,天下广大,必有良方,何况你忌口多年,病症减轻不少,必可一剂而除。”

    “今日事还望诸位勿要复言道出,以免贼人为祸。”

    荀攸对张公点头称善,安抚了陈登的情绪,又提醒了太医官署的众医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