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五年(202)十一月初旬,仲冬季节的拂晓,白霜蒙地,寒冷砭骨。
这样的天气最好是待在火炉旁,亦或者坐在砖石烧制成的床榻上,享受着温暖。
而雒阳城六百余官吏却皆站立在郊外,披着大氅,或者裹紧从匈奴部落购来的裘衣,时不时抖动身体,以抵御北边刮来的侵肌寒风。
在寒风刺骨下,京都附近的黔首百姓也被诏令制止在家中,不用来参与迎接汉家天子的马车。
原本刘备打算让雒阳官吏也不用在郊外相迎,在城边迎即可,但荀攸、郭嘉、卢植等大臣坚持以汉家礼仪不可废,宁愿领众官吏多行十里路,顶着冷飕飕的寒风而迎。
“卢公,眼下寒气袭人,不如先去幄帐内歇息片刻,公为朝堂太傅,倘若为了迎接天子而病倒,天下必将议论纷纷啊!”
头戴高冠的荀攸望了望远处山林呼啸而来的风,有些担忧卢植的身体。
便踱步走到其身旁,恭敬地拱手劝说。
“卢公,公达此言甚善!”郭嘉也看了过来,急忙走近打恭作揖道:“卢公还需多保重身体,康成公在时,最牵挂便是《汉记》顺利编纂完成,卢公继挚友之志,岂能轻易辜负?”
“还望公进幄帐内歇息片刻罢。”
郊外的驰道早就搭建了数十个幄帐,用来存放肉食以及各种器具,剩下的自然可以供人休憩。
“你们啊……”早已两鬓斑白,略微骀背的卢植抬手指着两人,忍不住摇头失笑。
但是也不再拒绝,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身体,是比不过当年了。
现在的背也挺不直,书卷不放在眼前,亦是半个字也看不清了。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老夫已经老了,能多活一岁就多活一岁吧,比不上你们了。”
卢植摇头感叹不已,在旁边随从的搀扶下,步履蹒跚而去。
留下郭嘉与荀攸相视苦笑,他们此刻也不年轻啊,真正年轻的是中书台里天子亲自培养的掾吏。
那些才是日后能代替他们,独当一面的俊才,不过弱冠之年,却比他们更幸运。
抱济世之奇才,遇天下之盛世,如何不让人羡慕。
“公达你猜中书台属吏里,天子日后会最器重何人?”郭嘉开口问道。
“奉孝,攸不领中书台事宜,又如何知晓其中之事?”荀攸没好气说道。
郭嘉正想继续打趣道。
“唏律律……”远处传来一阵马儿嘶鸣声,众人立即知晓,这是天子将要到来之际,信使前来传令。
“走吧公达,以后有机会再和你说。”郭嘉嘴角含笑,把话留在了心里,让荀攸心痒难抓。
“好个郭奉孝,身为朝廷大臣竟还敢如此轻佻,可知攸为御史左仆射,专奏这种放荡之行,如今人赃俱获,看你还有何话说?”
荀攸用手指着郭嘉,忍俊不禁道。
……
赵云率锐冲营先行抵达,接管了雒阳的城防之事,接着领军进入内城的南宫与北宫,亲自巡视各处,然后把守住宫殿宫门等要道。
让许褚巡视雒阳武库、高庙、太仓等地,典韦领士卒前往雒阳城西北处接管建成不久的金墉城,此城五十步一睥睨,百步一楼橹,屋台上置钟,配合鼓声报时,可谓与雒阳为掎角之势,进可攻,退亦可守。
在刘备抵达之时,赵云接管并探明了整座雒阳城的宫禁要处,虎贲骑军则驻扎在周边,辅卒先在雒阳军府登记名录,然后发放财帛,再分批遣返回乡里。
刘备让重臣乘坐其余马车,跟他一同前往南宫议事。
在马车路过各处街道,以及各宫殿门禁时,刘备瞥见各宫殿门额所书写的字,不由对同样在郊外等候多时的蔡琰,笑问道:“我见不少大篆所书之字,笔锋如此熟悉,竟有蔡公遗风,看来必为蔡公之女所书啊。”
听见此话,蔡琰以手行礼,素雅温和一笑,清柔答道:“回禀陛下,为殿门额提书之事,此全非妾之所为,还有钟公所书……”
刘备略微愣住片刻,他还真没怎么看出来大篆所书的字有什么不同。
当年雒阳宫门处有许多字为蔡邕所书,而蔡琰这些年除了钻研音律与赋词外,花费精力最多的便是书法,借着其父留下来的字稿,得到了不少名士的称赞。
言其才华,已然不在班大家之下。
然而就是这样名传天下的才女,却成了他的蔡美人,还为他生育了两女……可惜一直无育子,让她引以为憾。
想到此处,刘备干咳一声,趁着太子去了别的马车里,立即摆手说道:“昭姬,外边天寒快靠近坐坐取暖罢。”
自打建兴三年九月从关中率军出征并州匈奴,为了能一如既往保持中军的军纪,他身为天子仍旧以身作则,带头不置美婢于军伍。
昔日孔子在齐国专心闻韶乐,三月而不知肉味。
而他刘玄德巡视天下,收降匈奴,整顿吏治,教导太子,处理政事,颁布迁惠陵令,如此忙碌至今,已然整整两年不闻肉味。
此刻望见云发丰艳,蛾眉皓齿,又风姿绰约的昭姬带妆跪坐在面前。
若还是没有半点反应,那刘备就得要开始警惕自己内心深处的性取向了。
“陛下,朝堂大臣皆在南宫等候议事,不可因一时私事,而废天下之事,此非明君所为也!”
蔡琰感受到了天子目光逐渐火热,立马劝诫道。
而刘备也醒悟了过来,此刻并非适宜之时,还是等到今夜再说。
明明都忍了那么久,怎么突然就克制不住,究竟是何缘故。
难怪有许多天子心底追求一丢,整个人迅速变了一副模样,不复当年锐意进取之心。
“我当引以为戒……”刘备心中一悸,暗暗思索道。
不怕有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
近年又有不少官员上书欲举荐各处德才兼备,巧慧绝伦,袅娜娉婷之女进宫,来充作宫人。
毕竟天子后宫除皇后外,却只有十三人,比高祖和光武少了许多,这可不利于汉家子嗣枝繁叶茂。
要知道高祖与光武没夭折的子女可有不少,朝堂群臣皆有些担心,此时天子后宫里几乎都有育养子嗣,可仍然是女多而男少,再加上不可测的因素,至少每岁举荐三十人进后宫也极为正常。
但此时刘备却觉得,为了不让他渐渐贪图享乐,还是要严控各地举荐的名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刘备目光瞥向前方的昭姬,心中反思道。
他心中的追求,可不仅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而已,绝不能半道变了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