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九十七章美人计(2/3)

第二百九十七章美人计(2/3)

    “兄长怎么样?”

    见刘备回来,关羽、张飞领着文武上前,问道:“曹操可愿借兵?”

    刘备迟疑了下,说道:“我言借兵一事,曹操并未答应,而是欲嫁长女于我,以便成姻亲之好。”

    “主公答应否?”李严关切问道。

    刘备摇了摇头,说道:“我暂言语婉拒,言容我思量一日。”

    张飞诧异说道:“此乃好事,兄长何故推辞?”

    刘备说道:“曹操城府深沉,今忽然嫁女于我,备恐其中另有玄机!”

    “今唐人已下巴蜀,大敌当前,唇亡齿寒,曹操又安敢设计害我?”张飞说道。

    “曹操把持朝政,操天子如傀儡。若非兄长匡扶汉室,岂能与他互为同盟。今兄长为此疑虑,倒是符合情理。”关羽说道。

    “那不知兄长何意?”张飞摸着脑袋,问道。

    刘备蹙眉微思,看向李严问道:“军师有何想法?”

    “以严之见,主公或能应诺亲事!”李严说道:“大敌为张虞,主公依靠与曹操互盟,方才得以侥幸立业。今主公欲成大业,非借曹操之力不可。”

    顿了顿,李严说道:“但如主公所言,曹操生性多疑,今忽然欲招主公为婿,难免令人生疑。故以严之见,主公不如先应诺婚事。如曹操有不轨之心,不妨再寻他事婉拒,或是拖延婚事。”

    “嗯!”

    “正方之言深合我意!”

    刘备说道:“曹操亲自招婚,我若拒之,则恐令曹操大失颜面。故不如先应诺婚事,再随机应变。如婚事能成,两家结为姻亲,则能齐心御敌!”

    说着,刘备吩咐道:“稍后差人通报曹操,言我答应婚事!”

    “诺!”

    且不说刘备答应曹操提出迎娶其女的婚事,而曹操为了实现‘美人计’专遣夏侯渊为媒人,前往刘备大营,商谈公、私之事。

    大帐内,夏侯渊坐于侧席上,向刘备拱手道:“知皇叔答应亲事,丞相欢喜不已。今遂以渊为媒人,至营帐拜见皇叔。”

    刘备正襟危坐,问道:“不知将军有何赐教?”

    “不敢!”

    夏侯渊说道:“迎娶之事,丞相别无要求,仅言欲在撤军之后,两家尽快成亲,以免耽搁大事。至于借兵西征之事,丞相也一一应诺。”

    “那多谢丞相了!”

    不等刘备高兴,夏侯渊马上说道:“丞相别无吩咐,仅是丞相夫人恐会不同意,或需玄德公前往江东一趟,让丞相夫人满意。”

    “丞相夫人?”

    刘备凝眉问道:“恕备冒昧一问,丁夫人膝下无子,何故言夫人不愿?”

    夏侯渊说道:“丁夫人乃某外妹,其嫁于丞相以来,虽终无所出,但刘氏却生二子一女。因刘氏早故,外妹遂收刘氏子女为己出。故丞相爱女似为庶出,但待比嫡女。”

    “丁夫人欲选适宜子弟为婿,故玄德公若欲迎娶丞相爱女,非亲至金陵,以悦夫人之心!”

    “丞相之言无用?”李严问道。

    “额~”

    夏侯渊苦笑了声,说道:“玄德恐不知渊外妹脾性,外妹性情刚烈,因膝下无子之故,视继子女如己出,更深爱之。莫看丞相为辅国上卿,但却不敢逆外妹逆鳞。”

    “如外妹知爱女嫁于玄德,必因诸事而芥蒂。若外妹不愿嫁女,而丞相欲嫁之,或会与丞相断绝往来。”

    刘备不敢相信问道:“丁夫人果真性烈至此?”

    夏侯渊说道:“实不相瞒,渊之妻与丁夫人同出一族。而玄德公不信,不妨询问翼德。他为夏侯婿,岂会不知某外妹之名?”

    东汉社会下,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其嫁娶联姻对象首选是门第相近、乡里优先。在此之外,常有与邻县邻郡联姻,仍不脱‘同乡’这一概念。

    如张虞娶王霁时,王宏之所以答应,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邻郡子弟,纵不及同郡温氏来得近,但至少有同乡这层泛化关系。

    至于为何优先与乡里嫁娶,大部分看重各族资源互补,强强联合确保家族昌盛。

    因此,沛郡中曹氏与夏侯氏关系紧密不说,另与曹氏同县的丁氏因常年优先与曹、夏侯两家联姻。

    如曹操、曹嵩父子两代人都与丁氏联姻,即便丁夫人无己出,依为正妻;丁夫人既是夏侯渊所娶妻子的族姐,又是夏侯渊的表妹。故三家关系之复杂,超乎常人所想象。

    历史上,丁冲与曹操交好,年少一同住行。在曹操割据兖州时,丁冲在内部亲自主导汉献帝招曹操勤王事件。事成之后,丁冲被封为侯,升任司隶校尉。

    丁冲之子丁仪、丁廙,深受曹操喜爱,在为长女招婿之时,将丁仪与夏侯楙纳入联姻对象。而二人之所以被杀,无非是因参与夺嫡中,得罪了曹丕其人。

    丁氏另一脉丁斐、丁谧父子,因丁谧效忠曹爽,在政斗中站错队,被司马懿灭了三族。

    陈寿在《三国志》中忽略丁氏,并非丁氏不予千石粮给陈寿,而是丁氏在魏晋两次政治大动乱中,无一例外站错队,故作为曹氏集团中最重要的丁氏子弟事迹被抹去许多,无法详细记载。

    见刘备看向自己,张飞如实说道:“夏侯将军所言属实,丁夫人性烈,诸亲内外尽知。兄长迎娶其女,若不得夫人钟意,恐兄长迎娶不易!”

    “玄德公勿疑!”

    夏侯渊说道:“丞相言,大敌当前,同舟共济。两家结亲,盟上加亲,互无疑虑,唐人不敢小觑东南。公如至金陵,或能顺道拜谒陛下。”

    刘备考虑一番,问道:“不知借兵一事如何?”

    夏侯渊笑道:“公若不弃,渊愿领兵万人以助使君西征。”

    “有劳妙才奔波了!”刘备喜声道。

    “奉命行事!”

    夏侯渊说道:“况玄德公与曹、夏侯二族有姻亲之故,既为亲友,何须这般客气!”

    互相寒暄一番,夏侯渊在刘备送别下回到曹营,向曹操汇报交谈情况

    及夏侯渊离开,刘备召集亲信,问道:“曹操求亲联约之意不假,况我今下又有求于曹操。故是役西征之后,我当东使江东,与之结姻亲之好,共力抗敌!”

    “主公如若东行,不知以何人督守荆南?”简雍问道。

    “我若离之,由云长督守荆南,正方督荆州诸郡钱粮。此番一去,无非拜谒妇人,前后所费时间不超两月。”刘备说道。

    “诺!”

    约好婚事后,刘备、曹操二人因蜀中陷落之故,遂放弃攻打江陵。而曹操以夏侯惇告急之故,撤兵回国,独留夏侯渊率兵万人资助刘备西征。

    曹操从江陵撤兵属于是无奈之事,除了巴蜀陷落,江陵久攻不下之故,则是淮南出了问题。

    曹操让夏侯惇守寿春,张辽奉命率兵征讨淮南,以分荆州大敌之力。时袁尚、袁熙北上袭扰徐州,张辽率兵东进,于海西大破二袁,先斩袁熙。又追击百里,在淮浦斩杀袁尚。二袁首级遂被张辽送至长安。

    剿灭二袁,张辽率兵南下渡河,趁着夏侯惇避战不出之际,遣骑深入劫掠淮南,迁民安置于淮北。夏侯惇见张辽兵马四散出击,于是欲率兵突袭张辽。

    营寨受袭,张辽临危不惧,指挥兵马击退夏侯惇,又暗发骑卒追击,夏侯惇兵败而走。至此,其退守寿春,任凭城外唐军如何诱敌,皆不敢出城。

    寿春危急,二袁被斩,自然遣送军情于曹操!

    曹操担忧淮南,无意停留太久,需率兵尽快赶回。而刘备急于西征,担忧独自留于北岸,与曹军一并撤离。

    见曹、刘各有率兵撤离之意,郦嵩收到张虞的书信,采纳贾诩之计,挑选精锐,招募先登。令吕布、黄忠为将,令二将率骑挑之,屡示必攻之势。

    两军夜遁而走,唐骑追至沙口,受汉军阻击。及郦嵩率大军至,奋战之下终破汉军,斩获三千人,收曹、刘二军辎重而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