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公,刚收到山城方面发来的消息,拟新组建第二集团军适应接下来的部队整编工作”
楚云飞缓缓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他早有预料,也是林蔚此次前来的主要商讨的事情之一。
“关于第七十一军,统帅部也决定将其调往云南,以支持十一集团军的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伤亡惨重的第十四集团军进行撤编,其中第十四军抽调,将会直接隶属于军委会管辖,第九军调往第一战区,
“第三集团军将会在甘肃成立,由李铁军担任总司令.”
原本的第三集团军是老西北军部队,隶属于被枪毙的韩复榘指挥。
在韩复榘死后,交由了孙桐宣代为指挥作战。
曾下辖第六,第十二,第五十五,以及第五十六军。
后来其中的第五十六军(谷良民,前文有些过谷和曹的矛盾。)被裁撤,第二十二师划拨直属序列。
后来几次改编之后,第二十九军划拨进入到了第三集团军,随后解散第三集团军将这些部队全部划拨到了一战区直辖。
也就是第六、第十二,以及第五十一,第二十九四个军。
第三集团军的番号空置出来之后,刚好划拨给了原陕军部队,令其驻扎在甘肃地区。
“第五集团军”
楚云飞沉默了片刻之后,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方立功、钱伯均几人:“关于曾部的安排,山城方面是倾向于保留其建制的。”
“五军那边?”
“用其他的番号吧。”楚云飞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开了口。
曾万钟及其麾下的官兵们在抗战的时候是出了力的,而且在数次作战之中表现的都非常好。
现如今曾万钟已经担任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再升其实已经没什么地方可以升了。
“让曾长官去山城养身体,他估摸着也不太乐意.”
方立功此时也是笑着补充道:“听说在龙城郊外,他将家里人接到了这边,垦了几亩地,闲时亦会耕种”
“曾长官年纪在这里,能够急流勇退其实也是好事情.”
楚云飞将手中的文件翻看到了下一页,而后接着阅读。
“伯均,你麾下的部队编制还需要再调整一下..”
钱伯均一怔,疑惑道:“六集还需要调整什么,取销暂编第一旅的建制?”
方立功:“山城方面不会是又想缩减军费开支吧,那应该先淘汰战斗力弱的老弱病残才对”
楚云飞点了点头:“没错,暂编第一旅的人员全部补充进主力部队吧,这样模棱两可的建制以后还是不要搞了。”
“可”
钱伯均欲言又止
暂编旅这样的建制,人员,兵力基本上都是个迷。
他想塞多少人,就塞多少人。
就像是八路军的支队,纵队一样。
有的支队就几百号人,有的支队上万人,甚至几万人。
有的纵队下辖就有三四个师,有的纵队实际上也就四五千人
山城方面既然着重的提了这件事情。
楚云飞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和山城对着干。
毕竟六集团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编制。
下辖:“83、19、预备第十三,预备十四。”
七集团军的作战编制下辖的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老的三十三、三十四军,以及骑兵第一军。”
第十三集团军的编制被阎老西主动申请取消之后。
华北地区一个集团军的作战兵力和建制,就二战区而言,是非常富余的。
制约这几支主力部队持续进攻的,不主要是因为伤亡的缘故,而是因为弹药消耗量过大。
西北制造总局的产能虽然比战前都翻了整整两倍,但同样的。
供应的兵力也从原本的十二万晋军,编成了现如今的四十万作战部队。
接下来,光是部队的换装,整理,移防,以及相应的战术经验总结,军官的技能培训,轮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
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至少需要一整年的时间。
在这一整年的时间里面。
整个华北光复的地区,基本上都要继续建设。
“抗战爆发前,拟定建设一百二十个步兵师,六十个师管区,抗战爆发时,仅仅完成了二十四个师的整理,十二师管区的建设。”
“时至今日,满足当时站立标准的作战部队,充其量不过六十个师,算上各处新建设的师管区以及综合训练中心。”
“抗战打到现在,国民政府尚未完成在1935年便已经定下的陆军整理计划。”
方立功说到这里,略显忧虑:“虽然整体的情况在好转,但就目前的势头来看,我们很难应付在搞定日本人之后的作战.”
“听说,就苏联方面光是坦克部队就有上百万人.我们一整个华北地区的陆军部队数量勉强足够.”
钱伯均目光之中满是忧虑:“即便是我们有崇山峻岭,即便我们能征善战,面对着宛如天堑一般的国力差距,我们又当如何呢?”
“山地作战以及反坦克战术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探索.关于组建实验性综合作战部队的提案,目前尚未得到统帅部批准,二战区方面也无多余资金”
因为美国方面大力援助无线电设备以及轻型坦克的缘故。
楚云飞很想将其运输一部分到二战区来,以进一步的摸索和训练步坦协同作战。
但很显然,山城方面更想要在缅甸进行这样的训练。
光是将轻型坦克运输到二战区,都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
楚云飞沉思了片刻之后,缓缓叮嘱道:“立功兄,伯均,接下来我说一些关上门来的话.你们一定要牢牢的记在心里面。”
——
华北反攻作战总结会议刚刚落幕。
长治的空气中,还弥漫着胜利的硝烟与将领们激昂的情绪。
然而,一架美军的C-47运输机,却打破了这份属于胜利者的宁静,运输机很快在太原机场上缓缓降落。
舱门打开,走下来的,是中缅印战区美军副总司令,兼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
这位以脾气火爆、性格耿直而著称的美国将军。
此刻的脸上,却带着一种与他性格极不相符的、复杂而纠结的神情。
他此行,是带着罗斯福总统的“祝贺”与“关切”而来。
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份“关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冰冷的政治算计。
此次山西之行,究竟如何。
史迪威自己也不清楚,但他早已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对于山西,他也算是非常熟悉。
“史迪威先生”
“楚参谋长。”史迪威听到声音之后当即换上了一副“营销式”的笑脸。
第二天。
华北联合司令部,作战会议室。
巨大的沙盘上,依旧保留着华北反攻作战结束时的最终态势。
楚云飞亲自站在门口,迎接这位名义上是自己“参谋长”的盟友。
“史迪威先生,欢迎来到山西。”楚云飞伸出手,脸上挂着礼貌而从容的微笑。
“楚,恭喜你。”史迪威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真诚的赞叹:“了不起的胜利!
一场教科书般的、足以载入西点军校史册的战略合击!你和你的部队,打出了最精彩的一仗!我谨代表盟军总部,向你和所有参战的中国将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的祝贺,是发自内心的。
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他无法不为眼前这场辉煌的胜利而感到钦佩。
会议室内,双方落座。
史迪威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方立功等人,最终还是落在了楚云飞的身上。
在经过了最初的寒暄与赞美之后,他终于艰难地,切入了此行的真正主题。
“楚。”史迪威的语气变得有些迟疑,他似乎在组织着措辞,“华盛顿方面,在为你们的胜利感到振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战略上的忧虑。”
楚云飞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吹浮沫,没有说话,只是用平静的目光,示意他继续。
史迪威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尽量委婉的、探讨军事问题的口吻说道:“你们这次的攻势,规模宏大,战果辉煌,但战线也因此被拉得过长。从南口到石家庄,再到冀南,数百公里的战线上,部队已经相当疲惫,后勤补给的压力也骤然增大。
华盛顿的参谋们担心,如果日军此刻从关东军,或是从本土抽调兵力,对你们某一个突出部发起猛烈的反扑,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他看着楚云飞,终于说出了那句最关键的话,“五角大楼和白宫方面一致认为,华北战场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巩固战果’,而不是继续扩大攻势。你们需要时间来休整部队,消化占领区,等待我们后续更多的援助抵达。”
方立功坐在一旁,听到这里,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紧,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的怒意。
他知道,所谓的“战略忧虑”,不过是那份冰冷外交照会内容的口头转述罢了。
而且,即便是心中做足了心理准备,
楚云飞依旧面色平静,他放下茶杯,微笑道:“将军的担忧,很有道理。”
“我军此战,确实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需要休整和休息。”
看到楚云飞似乎“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史迪威心中稍安,他立刻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
“楚,我知道你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你的目标,是彻底打败日本人。”
“而我,以及我身后的美国,也同样如此。”史迪威的语气变得诚恳起来:“所以,我希望,你能将你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战略重心,更多地,放回到我们共同规划的、对整个盟军战略都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去。”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地图的西南角。
“缅甸和暹罗!”
“打通暹罗,新加坡一线,成千上万吨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这才是彻底扭转战局的关键!这才是我们现阶段,最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去完成的战略目标!”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楚云飞,许下了极具诱惑力的承诺。
“只要你同意,将华北的攻势暂缓,将你的指挥重心重新放回远征军。”
“我向你保证,我愿意亲自去斡旋!”
“我会说服伦敦那些顽固的英国佬,让他们全力配合我们在缅甸的反攻计划!我也会向华盛顿申请,将最新、最好的美式装备,优先补充给你的远征军!坦克、重炮、飞机。”
“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我们可以联手,在缅甸暹罗方向,发动一场规模比华北反攻大十倍的战役!”
“我们可以彻底歼灭日军在东南亚的主力,将胜利的旗帜,一直插到马六甲去!”
史迪威的这番话,充满了诱惑力。
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中国将领而言,这都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然而,楚云飞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挂着那副礼貌而从容的微笑。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了史迪威的身边,同样看向那副巨大的地图。
楚云飞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你说的很对,这确实关乎胜利,也至关重要。”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但是,史迪威先生,您是否想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什么是真正的胜利?”
楚云飞的手指,没有指向暹罗,而是从山西开始,划过河北,覆盖了整个华北大地。
“收复我们自己的国土,将侵略者从我们的家园里彻底赶出去,让我们的百姓,不再遭受奴役和屠戮。”
“我想这才是一场战争,最根本的意义。”
“至于援助..”
楚云飞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当然需要。”
他手指指向了苏联方面的援助路线,意思非常明确。
史迪威目光一紧。
果不其然,楚云飞话锋一转:“但援助,应该是为了帮助我们赢得我们自己的战争,而不是让我们为了得到援助,去打一场别人希望我们打的战争。”
“将军,您说对吗?”
史迪威看着楚云飞那双深邃如海、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的眼睛,心中猛地一震。
他突然明白,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将领所思考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胜负。
他心中所谋划的,是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命运。
那不是用多少坦克、多少重炮,就可以收买和交换的。
会议室内的空气,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
史迪威知道。
华盛顿方面可以向中方施压,可以暂停援助。
但他无法改变眼前这个男人,那颗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战的、钢铁般的决心。
楚云飞需要尊重.是的,他和身后的国家,需要美国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