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前置条件

第三百四十五章 前置条件

    南极洲。

    极光城。

    2029年12月09日。

    极光城的2区浮岛平台,已经抵达了这里近半个月。

    在此期间,基地长齐铸钢、安保队长林国滨、后勤部部长马飞云,生产部部长萧荣等人,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

    此时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

    而南半球的南极洲,却开始进入极昼的夏天。

    面积已经达到近17万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光伏薄膜,让极光城的用电根本不需要启动核聚变装置。

    随着极光2区的抵达,该区内部配套的大量室内农场,在这半个月期间,进入了生产阶段。

    极光2区的室内农场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粮食农场、蔬菜农场、水果农场、蘑菇农场、专用作物农场。

    其中的蔬菜农场内部。

    生产部部长萧荣正和负责该农场的技术员张孟秋,在考察着其中一个室内种植室。

    通过监控摄像头的画面,萧荣目光有些惊讶:“张技术员,这就是从海陆丰公司引进的超级砧木吗?”

    “…”有些古板的张孟秋面对突然的问话,呆了几秒才回道:“呃…是的。”

    萧荣倒是没有觉得被冒犯了,毕竟很多技术员就是这种性格,他耐心地问道:“听说采用这种超级砧木,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第一批蔬菜水果?”

    有些回过神来的张孟秋,加上是自己的专业,他便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嗯,这个种植室栽培的品种是白玉黄瓜,现在已经嫁接了13天了,再过77天左右,就可以收获第一批白玉黄瓜,之后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再采收一次。”

    “也就是说,明年二月份前后,我们就可以获得第一批自种的蔬菜水果量?”

    张孟秋却摇摇头:“不,我们现在就可以收获一些蔬菜水果了。”

    “哦?这么快?”

    “就这几天,南瓜种植室那边的南瓜藤生长速度太快了,必须进行控苗,可以将一部分南瓜藤采摘作为蔬菜。”

    萧荣一听到南瓜藤,脸上也露出一丝怀念:“原来是南瓜藤,我老家也吃这个,一般是来凉拌或者和鸡蛋一起煎,既然南瓜藤可以吃,那豌豆尖呢?我们应该有种植豌豆吧?”

    “有,就在16室。”

    “看来过几天,我们就不用吃干燥蔬菜和洋葱土豆胡萝卜了。”

    萧荣这些天可是吃洋葱土豆胡萝卜,给吃怕了,除了补给过来那几天有绿叶菜,加上他们自己发的花生芽、黄豆芽之类,其他时间只能吃那些耐储存的蔬菜水果,现在他一听到洋葱土豆胡萝卜,就胃口大失。

    两人在走廊逛了一圈。

    整个2区的面积不大,但对比同样吨位的船舶,其内部面积却大了近3倍左右。

    该浮岛平台一共有60米高,一共有20层,每一层大约6万平方米,相当于每一层的面积为90亩左右,扣除掉隔断墙、走廊、配套区域,每一层可以用来作为种植的面积,大约为75亩左右。

    其中蔬菜农场,占据了3层,合计有225亩室内种植面积。

    为了避免频繁打开种植室,导致里面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因此这些室内农场都配备了专业的农业机器人,替代了很多机械性的人工劳作。

    比如浇水、打叶、摘心、授粉、打药、疏花、采摘这些环节,现在都被各种机器人全面替代了。

    “这就是机械蜜蜂?”萧荣看着一个盒子里面,类似于苍蝇大小的机械小蜜蜂。

    张孟秋点了点头:“是的,这就是机械小蜜蜂。”

    而一旁的机械小蜜蜂操作员,则通过平板电脑,打开遥控程序,激活了眼前这个种植室内部的一盒机械小蜜蜂。

    机械小蜜蜂的小翅膀高频扇动着,然后按照系统监控到的情况,给种植室内的南瓜花进行授粉。

    之所以采用机械小蜜蜂授粉,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机械小蜜蜂不需要穿防护服,或者重新调节室内空气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而且机械小蜜蜂的能耗并不高,国内十几家研究和生产机械小蜜蜂的企业,这几年都蓬勃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室内农场很难通过天然蜜蜂进行授粉。

    如果是普通室内农场,采用人工授粉也勉强可以。

    但类似于海陆丰公司搞的超级室内农场,里面采用了高氧高二氧化碳空气,如果再采用人工授粉,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要么农场工人穿着防护服和带着氧气瓶进去工作。

    要么重新调节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这两个方式都不是一个好选择。

    毕竟穿着防护服和防护头盔,工作起来非常不方便;而重新调整室内的各种气体浓度,又加大了种植室的能耗,同时还会干扰农作物的生长进度。

    因此思来想去,还不如全面机械化方便。

    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干那些重复的机械性劳动?

    如果要让农业留得住人,减少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那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手段。

    比如眼前的机械小蜜蜂,可以替代农场工人给蔬菜水果进行人工授粉,其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但是效率却狂飙。

    毕竟人很容易疲惫,机械不容易疲惫。

    高度自动化的机械小蜜蜂,通过高清监控摄像头,加上系统的农业AI分析,可以精确给每一朵雌花进行人工授粉。

    一只机械小蜜蜂一天可以2万朵花进行人工授粉。

    如果让农场工人给同样的农作物进行人工授粉,哪怕是比较好操作的花朵类型,一个农场工人一天可以人工授粉的数量,差不多就是8000朵花。

    看起来,人工队也就比机械队弱一倍多。

    但是实际上,工人又不是铁打的,一天人工授粉8000朵花,劳动强度太高了,不仅仅非常消耗体力,还非常耗费精神,这会严重影响后半部分的人工授粉质量。

    因此很多农场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机械小蜜蜂替代工人的手工授粉。

    这其实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仅仅是几百万亩室内农场,那雇佣农民工进行人工授粉,还勉勉强强可以做得到。

    但如果这个规模扩大到上亿亩呢?

    这个规模的室内农场,如果都要使用农民工进行手工授粉,那至少要雇佣30万名专业授粉农民工,给这上亿亩室内农场全年进行手工授粉。

    可室内农业又不仅仅只有授粉这一个环节,还有其他一系列环节,那岂不是要雇佣几千万名农民工?

    如果规模继续扩大呢?

    现在要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那就是个人产出必须非常庞大,才有可能实现全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比如,一个农场工人人均每年生产1吨粮食,那他的个人产出,只能供应两个人的食品需求。

    可如果一个农场工人人均每年生产10吨粮食,那他的个人产出,就可以供应二十个人的食品需求。

    要养活全国14亿人口,前者就至少需要7亿农场工人,后者则只需要0.7亿农场工人。

    就以海陆丰公司的漠南哲里木分公司为例子,当地的大豆农场工人,在包含行政管理和附属服务人员的前提下,人均每年生产200吨左右的大豆。

    这就意味着,海陆丰公司的大豆农场可以用极少的农场工人,近六七百倍人口的大豆需求。

    只有每一个人的产出都很高,让全社会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的可能性,才会越高。

    现在亚洲联合体的电力非常便宜,各种机械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

    眼前这些机械小蜜蜂,一盒100只的机械小蜜蜂,集中采购的价格是每盒1000块钱,差不多可以使用两三年左右。

    而这样一盒机械小蜜蜂,每天至少给10亩室内农场的蔬菜水果进行授粉,如果遇到花量比较少的蔬菜水果,每天甚至可以授粉几百亩。

    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机器人不断被应用,究其根本,一方面其实是机械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另一方面则是机械的各项性能提升了;最后则是整个亚洲联合体的农场工人待遇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倒逼各个室内农场,不得不使用机械替代人工。

    比如张孟秋这农业技术员,他月薪为1.5万元左右,加上过来南极洲工作的特种补贴,一个月加起来差不多是3.6万元的收入。

    本土普通农场工人的收入,差不多就是6500块钱起步,东南亚稍微低一点,也是每个月4500块钱起步。

    面对不断调整的农场工人工资待遇,如果农场和农业企业不想办法,那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至于不断提升生产力,以后会不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这是有可能的事情。

    但这也不是现在需要太操心的问题。

    为什么?

    答案就在于亚洲联合体的24亿人口。

    如果每个人年均消费200公斤主粮、100公斤肉类、500公斤蔬菜水果。

    24亿人口每年就需要4.8亿吨主粮、2.4亿吨肉类、12亿吨蔬菜水果。

    再加上植物油、蔗糖、豆丝、烟草、纸张之类的农副产品。

    整个亚洲联合体至少还需要维持1亿人左右的农业直接从业者,大约2亿左右农业间接从业者。

    更何况,亚洲联合体的农产品可不仅仅供应内部,还可能要供应其他友好地区。

    这些农业从业者生产的农产品越多,那社会供应的物资就越庞大。

    与其担心产能过剩。

    还不如全面推动50岁退休、每周双休、工作日工作六小时之类。

    就比如极光城的农场工人们,他们就一天工作六个小时,每周双休,还可以每年组团去澳洲、南美洲旅游。

    未来本土如果真的出现产能过剩,那就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劳动力人口的规模。

    毕竟将退休年龄调低到50岁,再推动全民15年义务教育,那就意味着劳动年龄将变成21岁到49岁,一生只工作28年左右。

    那亚洲联合体的青壮年劳动力,一下子将减少超过三分之一。

    如果再加上各种超长产假和年假、节假日放假。

    产能过剩根本不足为虑。

    通过这种方式人为减少劳动人口,同样可以控制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转变成为正面影响。

    毕竟我们要创造的未来,不是一个越发达,就越不幸福的世界。

    人类的未来应该是科技越发达、生产力越高,幸福就越高的世界。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这个未来世界,只能叫赛博朋克。

    或许极光城的工作人员,不清楚什么是未来世界,但他们此时此刻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未来,只是身处其中,他们并没有察觉到而已。

    萧荣逛了一圈农场后,他回到1区的办公室,遇到了从南极洲内陆回来的科考队队长汤廉新

    “阿荣,你这边的情况如何?”

    “咦?你们回来了?”看到老同学,萧荣还挺高兴:“晚上吃一顿?”

    汤廉新指了指手表:“晚上?现在是凌晨了…”

    反应过来的萧荣拍了拍额头:“呃?你瞧我这记性,在南极洲这边,我都快分不清昼夜了。”

    “你在这边分不清,我去南极洲内陆更分不清,极光城内部还有模拟昼夜的系统,我们在冰原上,那真是一片白茫茫。”

    “这一次考察的情况如何?”

    汤廉新笑着坐下来:“还可以,我这一次主要是实地考察那些被光伏薄膜笼罩的区域,发现了一些情况,有好有坏。”

    “那你用不用回去写报告?”

    “不差这一两个小时。”

    “那倒也是。”

    “我跟你说,这一次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光伏薄膜的覆盖,导致一部分冰盖厚度增加了,但不好的地方,则是南极洲的内陆冰盖比往年同期变冷了不少,我进去的时候,遇到了好几场大暴雪。”

    萧荣叹息道:“也不知道这种改变是好是坏。”

    “别乱想,至少可以压制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汤廉新无所谓的回道,紧接着他又想起来一件事:

    “对了,阿荣,前几天我不是发了一份邮件回来?这么基地长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你是说澳洲的凯西站科考队人员,打算过来参观的事情?”

    “是呀!”

    “这件事有点复杂,由于我们这边有不少需要保密的东西,基地长这几天也在和上面沟通,至于结果如何,那就看上面的想法吧!”

    汤廉新也想起来了极光城的情况,毕竟这里有可控核聚变装置,如果随便允许外来人员参观,一旦出现泄密情况,将非常麻烦。

    萧荣拍了拍他肩膀:“走吧!别想太多,我们去吃早餐吧!”

    “也好,我都一个多月没有吃一口真正热乎的东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