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小队,这里是知海科考站一号气闸舱,我是林峰。”通讯器里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气闸舱内气压已稳定,欢迎你们的到来!”
“林队长,我们到了!”李锐加快脚步,率先走进气闸舱。这是一个圆形的舱室,直径约4米,舱壁上布满了各种仪表和指示灯,此刻所有指示灯都显示为绿色。驻站队长林峰穿着一身蓝色的科考制服,正微笑着站在舱内等候,他的身后站着两名驻站人员,脸上都带着热情的笑容。
“欢迎来到知海!”林峰伸出手,与李锐的航天手套轻轻握了握,“你们的自主对接太成功了,我们在监控室全程观看了直播,都为你们捏了一把汗。”
“多亏了地面的精准指挥和‘星尘’‘云絮’任务打下的基础。”李锐笑着回应,同时按下航天服头盔的解锁按钮。随着“嗤”的一声轻响,头盔缓缓向上打开,露出他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精神饱满的脸庞。新鲜的空气涌入鼻腔,带着科考站内特有的消毒水和金属混合的气味,却让他感到无比亲切——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创造的宜居环境。
张明和刘畅也陆续摘下头盔,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刘畅忍不住环顾四周,眼中满是好奇:“林队长,这座科考站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壮观,简直就像一个小型城市!”
“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林峰笑着介绍道,“从选址到建成,整整用了三年时间,前后有五批建设小队参与施工,光月壤3D打印就用了超过两千吨月壤。现在站内有8名驻站人员,分别负责生命支持、科学实验、设备维护等工作。”
“心月狐,吴刚小队已成功进入知海科考站,身体状况良好,科考站内部环境正常。”李锐对着通讯器汇报,语气中充满了成就感,“感谢地面指挥中心的全程支持,我们在月球上向祖国问好!”
指挥中心的欢呼声透过通讯器传来:“吴刚小队,你们圆满完成了本次载人登月对接任务!这是人类探索月球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请你们好好休整,接下来的科考任务,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李锐望着气闸舱外灯火通明的走廊,远处的实验室里隐约能看到各种先进的科考设备,巨大的舷窗外是深邃的宇宙和蓝色的地球,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知道,他们的到来,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登陆,更是人类迈向深空探索的重要一步。
张明和刘畅正兴奋地与其他驻站人员交流着,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刘畅指着走廊尽头的巨大舷窗,激动地说道:“你们看,从这里能清楚地看到地球!太美了!”
李锐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蓝色的地球悬浮在深邃的宇宙中,云层如同轻纱般覆盖在地表,勾勒出壮丽的轮廓。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月球,我们来了。知海,我们来了。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还将继续延伸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气闸舱的门缓缓关闭,将月面的荒凉与寂静隔绝在外。舱内,来自地球的人们欢聚一堂,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希望。知海月面科学考察站的灯光,如同宇宙中的一颗明珠,照亮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征途,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李锐刚摘下头盔,额角的汗珠便顺着脸颊滑落,他抬手擦了擦,目光却已落在气闸舱壁的任务公告屏上——驻站队长林峰所说的“紧急维护任务”,正以醒目的红色字体显示在屏幕中央:修复科考站西侧太阳能电池阵列三号模块的接线接口,该模块因月尘堆积导致供电效率下降 30%,需在月面白天结束前完成抢修。
“吴刚小队,心月狐已收到知海科考站任务申请,批准你们执行太阳能电池阵列修复任务。”指挥中心的指令适时传来,“作业窗口期剩余 4小时 30分钟,请尽快做好舱外准备,驻站工程师将提供技术支持。”
“吴刚明白!”李锐转身看向张明和刘畅,语气严肃起来,“张明负责主操作,携带工具包与备用接线端子;刘畅担任观测员,记录设备参数与月面环境数据;我负责现场指挥与安全监控。现在开始舱外作业准备,第一步,检查航天服外置系统。”
三人迅速回到转运车旁的装备室,这里整齐摆放着三套升级版舱外航天服。张明拿起银色的工具包,将扳手、剥线钳、备用接线端子逐一清点:“心月狐、林队,工具包清点完毕,含 M5-M8规格扳手各 2把、绝缘剥线钳 1把、镀银接线端子 10个、月尘清理刷 2把,工具状态正常。”
刘畅则将便携式环境监测仪与航天服数据接口连接,屏幕上立即跳出航天服各项参数:“吴刚 03号航天服(刘畅)自检:氧气循环系统流量 5L/min,温控 22℃,电池剩余电量 98%,通讯信号强度 95dB,辐射屏蔽层完好,无破损。”
李锐一边穿戴航天服,一边核对清单:“吴刚 01号航天服(李锐)自检正常,安全绳长度 15米,锁扣功能完好,应急供氧装置压力 25MPa。吴刚 02号(张明)请汇报航天服状态。”
“吴刚 02号航天服自检正常,外置照明系统亮度调节正常,手套触觉反馈灵敏度 80%,符合精细操作要求。”张明扣上头盔,面罩内的防雾涂层自动激活,清晰映出他眼前的设备清单。
驻站工程师王磊推着设备车走来,车上放着太阳能电池阵列的结构图:“李队,三号模块位于阵列西侧第 8层,接口处月尘堆积厚度约 5毫米,需先用压缩空气吹尘器清理,再检查接线端子氧化情况。这是模块电路图,已同步到你们的头盔显示屏。”
“收到,电路图已加载。”李锐点头,对着通讯器汇报,“心月狐、林队,舱外作业准备阶段完成,航天服、工具、技术资料均就绪,请求进入气闸舱减压程序。”
“准许进入气闸舱,减压程序启动。”林峰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气闸舱初始气压 101.3kPa,将分三阶段减压:第一阶段降至 50kPa,停留 5分钟;第二阶段降至 10kPa,停留 8分钟;第三阶段降至 0.5kPa,停留 3分钟,最终与月面气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