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疯狂吗?
在李世民,以及他的那些臣子眼中,肯定是无比疯狂的。
但李承乾却觉得,这样的分封才合理。
因为李世民他们解决不了均田制崩坏后的军队制度,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将盘子做大。
虽然盘子不可能无限做大,但可以延长帝国的寿命,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割掉尾大不掉的藩属国。
就好像后世的约翰牛,殖民了全世界,就算放弃了大部分殖民地,依旧稳居世界列强。
更重要的是,李承乾可以通过对外扩张,建立属于自己的军功集团。
却听李承乾又道:“现在孤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承乾!”
李世民脸色一沉,仿佛快要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咬牙切齿地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陛下不是说了吗?让孤全权负责军队改革,孤不是正在做吗?”李承乾平静而淡漠地反问道。
“你!”
李世民一个箭步冲到他身前,直勾勾地盯着他,道:“朕让你全权负责军队改革,但朕没说你能决断分封!”
“那好,分封的事就由陛下来决断,孤只负责军队改革!”
李承乾依旧十分平静的说道。
但此话一出,却将李世民整不会了。
只见他愣在原地,隔了半晌才疑惑道:“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无论军队改革是否成功,无论陛下是否同意孤提出的分封,孤都不会说什么。”
“但是。”
说到这里,李承乾也从太子宝座上站了起来,越过李世民,面向阶下的文武百官,掷地有声地道:“如果孤以后继承皇位,孤一定会分封全世界,让孤的军队,掠夺全世界的财富和土地,分给孤的臣子。”
“如果一个皇帝不能让自己的臣子名利双收,那肯定是这个皇帝是失职!”
“所以,孤的理想永远不会变,孤要让大唐的子民,遍布全世界,让我华夏民族,亘古长存!”
轰隆!
此言一出,全场轰动!
李世民与他的那帮臣子都懵了。
哪怕是像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尉迟恭这些李二心腹,都被李承乾这番言论打动了。
即使他们不会离开大唐,去海外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他们的子孙可以啊!
如果他们的子孙能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国家,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成就。
比他们在大唐位极人臣,还要殊荣。
现在他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靖会支持李承乾,因为李承乾给的实在太多了。
陛下啊!
我们是忠于您的!
可是
“臣等,赞成太子殿下的改革!”
一阵短暂的挣扎之后,众臣不由纷纷站出来对李承乾的改革表示支持。
就连之前死活反对改革的那些将领,也都偷偷地站到了大殿中央,用身体表达自己的诚实想法。
“你,你们.”
李世民看到这些将领,眼珠子瞪得滚圆,一时竟无言以对。
虽然改革军队的目的达到了,但他却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可是。
他不接受又能怎样?
李承乾这番话一说出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除非他再次废了李承乾,不让李承乾继承皇位,否则,一旦李承乾继承皇位,结果还是一样。
那么,他能再次废了李承乾吗?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几乎不可能。
因为李承乾的羽翼已丰,再加上今日这番言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人们为了利益去不断追逐。
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生生世世的追逐名利,永不停歇。
所以,如果李世民动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相当于断了他们的名利路。
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就算李世民相当于大唐的开国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陛下!”
眼见李世民愣在原地,一言不发,李承乾的声音又再次响了起来,平静道:“大臣们都赞成了,现在该您做决断了!”
“这”
李世民闻言,不禁面露迟疑之色,而后看向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发现他们也在这时看着自己,那眼中的期望,毫不掩饰他们对改革的支持。
可是
就在众臣期盼着李世民能一锤定音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萧瑀,又冷不防地开口道:“陛下!臣记得太子之前还提出了几项改革,不如今日也决断吧!”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有些疑惑的看向萧瑀,道:“萧爱卿指的是什么?”
“回陛下,臣记得太子在科学院提出的改革,有建立军事学院和伤残兵农场的想法。但看中书令念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这两条。”
说着,萧瑀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还有军械研究院,《兵法典》这些,都没有详细的条陈。”
“故而,臣的建议是,改革可以施行,但改革的方向,必须明确,先改革什么,后改革什么,这样才能平稳,安全,顺利的施行改革!”
“这”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大喜。
心想对啊!
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虽然李承乾那番言论确实具有煽动性,但人的热情是有时间的,等这阵子热情过去了,他们还会跟李承乾一样发疯吗?
况且,众臣只说赞成李承乾的改革,并没有说赞成李承乾的分封。
只要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不都还是自己说了算吗?
哪怕李承乾以后继承皇位,也是自己传给他的皇位,而不是被他逼退位的!
就算他要分封全世界,也跟自己无关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念头通达地露出一抹微笑,旋即看了眼李承乾,又看了眼众臣,点头道:“萧爱卿说的有理,朕也同意太子的改革,但改革的流程,必须定下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将目光落在李靖身上,道:“兵部尚书,如果朕让你做右仆射,你不会觉得委屈吧?”
“这”
李靖微微一愣,旋即下意识看向李承乾,只见李承乾小脸一垮,显然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李二陛下到底想做什么?
不光李承乾与李靖搞不清楚,其余众臣也被李二陛下这操作搞懵了。
李靖不是才被改封为兵部尚书吗?怎么又升官了?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同时,李世民的脸色变得愈发肃然。
却听他沉沉地道:“怎么,兵部尚书不想做右仆射?
“陛下要升老臣的官,老臣哪会觉得委屈?”李靖苦笑着持笏道:“老臣一切都遵从陛下的旨意!”
“呵呵,好,不委屈就好!”
李世民展颜一笑,当即朝房玄龄道:“中书令,传朕旨意,升任兵部尚书李靖为右仆射!改任你,中书令为左仆射。”
“另外。”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目光又扫视众臣,最终将目光落在了侯君集身上,笑道:“改封右武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
“这”
众臣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而长孙无忌则暗暗感慨,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陛下一看到太子起势,就果断出手了。
这么一调动,看似是同意了太子的改革,实则是将改革的权力,收回到了陛下手中。
唉!
这对父子是越来越针尖对麦芒了!
“臣,谢恩陛下!”
侯君集听到自己被改封为兵部尚书,激动得直接就跪了下去,连忙朝李世民叩头谢恩。
而房玄龄与李靖则对视一眼,也跟着跪了下去:“臣等领旨!”
“好了,改革的事就这么定了,散朝吧!”
李世民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然后挥手示意众臣散朝。
然而,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一直沉默的李承乾,忽又高声开口道:“陛下且慢!”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声音,眉头一皱,而后一脸淡漠地看向他,平静道:“太子还有何事?”
“回陛下,孤想起了一事,刚才太子少傅提到的改革,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李承乾躬身说道。
李世民眼睛一眯:“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是军械研究院的院长,残兵农场的负责人,以及军事学院的校长,还没有确定!”
“这些交给吏部就好了,他们会安排合适的人去担任的!”
很明显,李世民并没有将这三个地方当回事。
但李承乾却非常重视。
只见他又郑重其事地道:“回陛下,军械研究院研究的武器,都是我大唐最顶尖的武器,岂能草率任命?还有残兵农场的负责人,如果不安排合适的人,恐怕会弄巧成拙,寒了士兵们的心!”
“这个.”
李世民是当过统帅的,自然清楚李承乾的意思,于是扭头扫视众臣,正色道:“你们可有何时的人选推荐?”
“回陛下,臣愿担任军械研究院的院长!”长孙无忌主动请缨道。
李世民与李承乾同时一愣。
要说大唐谁最让李二信任,恐怕非长孙无忌莫属了。
毕竟长孙无忌追随了他几十年,让他担任军械研究院的院长,好像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这也是长孙无忌自主动请辞右仆射,吏部尚书后,第一次主动求官,李二也不好拒绝。
只见李二哑然一笑,旋即看向李承乾道:“太子以为如何?”
“呃,这个.”
李承乾面露迟疑之色,然后扭头看向长孙无忌。
只见长孙无忌神色一紧,眼神哀切,不由展颜一笑:“让舅舅担任军械研究院的院长,自然是合适的选择。”
“呼”
长孙无忌闻言,顿时暗舒了一口气,同时满心欢喜。
之前与李承乾的隔阂,仿佛在这一瞬间,彻底消失了一般。
却听李世民又道:“那残兵农场的负责人,还有军事学院的校长?”
“残兵农场的负责人,孤觉得张缊古担任比较合适,至于军事学院的校长.”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旋即神色一正:“孤当仁不让!”
李世民满脸诧异,不由道:“你要当军事学院的校长?”
“对啊父皇,除了儿臣,你看看在场的众臣,谁比儿臣更合适建学校?”李承乾改口说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想想也是。
这种新奇的学校,确实没人比李承乾更懂。
不过,再新奇也是一学校。
很明显,李世民并未对这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直接大袖一挥:“好!那就让你担任军事学院的校长!”
“儿臣谢父皇!”
李承乾会心一笑。
散朝之后,李承乾并没有马上离开。
因为尉迟恭,程咬金,秦琼,常何,还有李靖,长孙无忌,魏征等这些文武大臣,都将他拦住了。
却听尉迟恭兴趣盎然地说道:“太子殿下的分封,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如果大唐以后真有实力打到海外,我一定要去开开眼界!”
“你不是不熟悉水性吗?你不怕坐船犯晕吗?”程咬金笑着挤兑尉迟恭道。
尉迟恭心情好,也没跟他计较,反而举了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除非那些蛮夷能智比黄盖,否则二十万旱鸭子也能渡江!”
“哈哈哈!”
众人哄然大笑。
程咬金也笑了笑,旋即扭头看向李承乾,又感慨道:“太子殿下的雄心壮志,吾等佩服,但吾等将太子殿下拦下来,也不是商议分封之事。而是对军械研究院,残兵农场,以及军事学院,想要了解更多,能否请太子殿下给我们一个详解?”
“是啊太子殿下,既然改革的事已经确定了,我们得想办法说服那群小崽子啊,不然他们肯定会闹情绪的!”尉迟恭也收敛笑容的正色道。
李承乾闻言,看了眼他们,又看了眼其他人,点头道:“诸位的想法,我都明白。”
“孤的想法是,军械研究院由兵部单独成立一个衙门,然后选一些合适的工匠,军匠,去科学院专门学习军械设计与制造。等学有所成,再回军械研究院,深入研究。”
“可是,这样会不会增大财政开支?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小财政开支.”侯君集忍不住插嘴道。
李承乾眉头微皱,然后冷冷说道:“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军队变得更强,更合理,不是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如果兵部尚书连这都不清楚,那就去请教陛下。”
“这,我”
侯君集被怼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周围的人则互相对视,默然不语。
却听李承乾又正色道:“兵部增加一个衙门,确实会增加军费开支,但军械研究院研究的是军备,如果先进的军备能让军队打胜仗,我觉得花再多的军费也值得。”
“不错!太子殿下这个观点,我也赞成。军队的首要目的是取胜,其他的无足轻重。而且,一场大胜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弥补军备研究的费用。”李靖随声附和道。
其余众将皆深意为然地点头认可。
却听秦琼接口道:“那残兵农场呢?太子殿下有什么安排?”
李承乾想了想,道:“我觉得叫残兵农场不太好,应该叫退伍军人管理局。”
“这个衙门的作用,主要是服务退伍军人的,无论是伤残士兵,还是正常退役的军人,都可以寻求管理局的帮助。”
“而管理局的运作模式,我的建议是分两个板块,一个是屯田,一个是畜牧。”
“屯田比较简单,想必诸位将军都清楚,主要是畜牧。我的建议是开办养殖场。比如我大唐现在最缺的是肉食,可以考虑开办养猪场!因为这个相对容易!”
“啊?”
众人听到李承乾建议退伍军人去养猪,不由一脸错愕。
“太子这是什么建议?怎么能让他们去养猪呢?”程咬金不由得吐槽道。
“是啊太子殿下,他们好歹也是上过战场的勇士,养猪也太丢人了!”常何也有些郁闷的说道。
但李承乾却十分认真地反驳他们道;“你们知道肉食的重要性吗?一个士兵若长期得不到肉食保障,战斗力会逐渐下降,但如果长期补充肉食,就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提高战斗力!”
“我为什么会裁减那二十七万士兵,因为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一群长期营养不合格的士兵,根本无法长时间作战!”
“可是太子殿下,那猪肉也不能吃啊,骚得很,士兵们也不爱吃”程咬金依旧无法理解的说道。
李承乾闻言,不由抬手扶额,摇头叹息:“果然,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太子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魏征眼睛一亮,顿时满脸好奇地追问道。
他们觉得这句话很有深意,以后说不定可以拿来骂李二。
却听李承乾无奈地解释道:“我的意思是,不要拥有刻板印象,也不要对一个事物草率下定义。或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再做评判。”
“比如。”
说到这里,李承乾又抬头看向程咬金,道:“程将军说猪肉骚,难以下咽,那我们要想想,猪肉为什么骚,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阉割?”
“阉割?”
众人忽地感觉胯下一凉,不由神色负责地看向李承乾。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猪阉割后就不骚了?”魏征若有所思地问道。
李承乾笑着点头道:“都没有那玩意儿了,想骚也骚不起来啊!”
“呃,”
魏征嘴角一抽,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口。
而其余众人则瞬间反应了过来,捧腹大笑。
“哈哈哈!”
笑声过后,李承乾看了眼门外的云端,又转移话题道:“说了退伍军人管理局的事,最后再说说军事学院的构想。”
“孤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大将军,必须去军事学院给孤挂一个职位,哪怕不用天天去,一个月也要去一次。给军事学院的学生讲课。”
“当然,孤也不会亏待你们,按你们在朝廷的官职大小,最低一次讲课百贯钱,讲得好,还有额外的奖金,大概二十贯钱!”
“什么!?”
众将闻言,大吃一惊。
一百贯钱讲一次课,这也太划算了吧!
恐怕那些国子监的所有教习加起来,都没有这么高的俸禄吧!
“我我我!太子殿下,我要去讲课!”
程咬金是个财迷,听到这么高的讲课费,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要去挂职。
其余将领也心动不已。
但李承乾接下来的一句话,又泼了他们一盆凉水。
却听李承乾笑着道:
“孤觉得,伟大的目标已经定下了,那为了这个目标,就得培养新型的军事人才。首先,孤将我们的军队分为三种。”
“一,陆军。就是我们常说的,步兵,骑兵,弓兵,车兵,火枪兵,炮兵等等,凡是在陆地上作战的,都被称为陆军。”
“二,空军。这个可能有些抽象,但你们也知道,我大唐现在的热气球是可以载人飞天的。你们可以想象士兵在热气球上作战的场面。而孤将这类在空中作战的士兵,称之为空军。”
“三,海军。顾名思义,就是在海上作战的军队。毕竟我们以后要远征海外,这个军队肯定是不能少的。”
“那么,基于这三种军队,你们讲课的内容大致就清晰了。分别围绕这三种军队,进行战术科目,战后指挥,排兵布阵,后勤补给,联合作战,防御工事等内容教学。”
“这”
众将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特别是程咬金,听到这些教学内容,人都傻了。
而一旁的尉迟恭则满脸嘲讽地捅了捅他,戏谑道:“怎么样,太子殿下的钱不好赚吧”
“哼!”程咬金闷哼一声,却没有回怼回去。
这时,李承乾又一锤定音地道:“好了,我想讲的内容就这么多,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太子府找我,也可以在下次朝会上提出来。”
说完这话,李承乾便笑着离开了大殿。
而众臣在目送他离开之后,又交头接耳的商议了起来。
“太子殿下!”
李承乾刚出宫门,马周就笑着迎了上来。
“哦?马尚书,你怎么还没回去?”
李承乾看到马周,笑着挑了下眉。
却听马周讪笑着道:“有件事,我想跟太子您聊聊。”
“何事?”
“呃,这个.”
李承乾见马周欲言又止的环顾四周,就知道他想的事肯定不能在这里说,于是会心一笑的摆手道:“坐我马车回去吧!”
“谢太子殿下!”
马周恭敬一礼。
很快,君臣俩就坐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太子殿下,臣有一事不明,您为什么会坐视陛下收回军队改革的权力?这好像不符合我们之前的计划啊!”
马周看了眼端坐在马车上的李承乾,忍不住率先开口道。
却听李承乾笑道:“在回答你之前,孤想问你。你知道什么叫‘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