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岛已经世界上最为偏远的地区,但核弹爆炸的动静还是惊呆了世界各国。
“沙皇炸弹”爆炸的威力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它引起的火球直径达到了8公里。
在1000公里外都可以看见如太阳般的闪光,并引发5级地震波,连芬兰都有震感。
同时,它的高温融化了20公里范围内3米深的永冻土层。
引发的电磁脉冲还直接导致阿拉斯加的预警雷达和通信系统瘫痪了20个小时。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爆炸引起的大气扰动,绕着整个地球上空转了三圈才散去。
最让人恐惧的是,这次爆炸还让整个欧亚大陆板块横移了9毫米。
都说人类大自然面前是小虾米,但沙皇炸弹的出现证明了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影响地球正常运转的程度。
听说爆炸发生之后,整个五角大楼都陷入了死寂,而正在白宫中办公的肯尼迪听到消息后,手都抖了好一会。
因为科学家给他分析了这次爆炸的威力。
沙皇炸弹若在纽约上空引爆,足以瞬间蒸发曼哈顿,冲击波将摧毁波士顿到华盛顿的所有城市,放射性尘埃甚至能飘到欧洲。
就这,还是缩减了一半当量的鸽版“沙皇炸弹”,如果是另一颗1亿吨TNT当量的完全体,那结果都无法想象。
尽管此后毛熊家开始转向核弹的小型化研究,但这次试验也彻底改写了核威慑的规则。
它证明了,单一武器是足以摧毁一座大陆的,而M国却没有任何可以防御的手段。
这种大杀器,成就了毛熊的赫赫凶名。孙志伟觉得,咱们家缺的就是这一类东西。
那谁谁不是说过么,有些东西我们可以拿在手里不用,但不能在我们要用的时候手里却没有。
这是一个战略主动权的问题。
如果有必要,孙志伟并不介意再去一趟莫斯科,把仅剩的一枚“沙皇核弹”搞回家。
不过,家里大概率不会同意他去冒险就是了。
毕竟咱们家的DF5号都已经研发成功了,目前已经有了自保的能力,过度的威慑反而容易引发负面反应。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不是说着玩的,连正规军都被要求忍耐了,他能怎么办呢,且忍着吧。
时间很快来到12月份,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到来,各个商家都开始搞起了促销活动。
华盛顿的鉴定店面当然不会搞什么促销,现在的古董都在涨价,他要是降价那不是傻么。
还有鉴定费用,那代表着他的身价,搞降价鉴定那会拉低他的身份,他可不会干。
而矿场的矿开采出来供不应求,自然也是不用搞活动的。
于是,他的产业里能搞活动的也只剩下瑰丽珠宝店了。
珠宝店搞活动就要准备大量的货物,黄金他是不缺的,因为咱家里有金矿啊。
但是他的名下却没有宝石矿和钻石矿,这个成本可就省不下来了。
不过现在钻石和宝石的价格还不是很贵,他只有一家店面,需求数量也就不多,只需要少量进一些货暂时也够用了。
但这也是权宜之计,黄金珠宝行业肯定是要扩大的,他已经在考虑怎么进军钻石和宝石领域了,首先是要有矿。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产出国有四个,分别是南非、毛熊、澳洲和加拿大。
其中储量最大的是澳洲的阿尔盖地区,那里的岩体含钻石量极高。
同时,那里也是粉钻的摇篮,世界上90%的粉钻都源自阿尔盖地区。
毛熊和加拿大的钻石都在靠近北极的冻土圈,当地环境恶劣开采艰难,现在开采还没有形成规模。
很多人都觉得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产地,其实是个误区,南非钻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那里产出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钻石。
比如,戴比尔斯黄钻(428.5克拉1888年)、艾克沙修钻石(失踪995.2克拉1898年)、库里南钻石(3106.75克拉1905年)、尼阿科斯钻石(128.25克拉1954年)、泰勒·波顿钻石(240.80克拉1966)。
早年发现的这些著名钻石都已经有主了,特别是库里南钻石,它已经被分割成了9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
其中最大的那颗库里南一号钻石被命名为:非洲之星,它重530.2克拉,现在被镶嵌在英国王室的权杖上。
第二重的库里南2号钻石,重317.4克拉,被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皇冠上。
正是这些举世瞩目的钻石成就南非钻石的美名,但无论是产量还是矿脉整体品味来比较,南非都不是最好的。
从产量上看,到了21世纪20年代,澳洲年产4000万克拉钻石,产量最高。
从品味上看,南非北部的博茨瓦纳,每年出产全球50%的宝石级钻石,品味最高。
可惜,这些地方的钻石矿基本都被垄断了。
要么被国家垄断,比如毛熊家;要么被资本垄断,比如戴比尔斯公司。
戴比尔斯是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钻石垄断组织,它的总部在伦敦,主导着20世纪全球大多数钻石的勘探、开采、贸易及加工业务。
现在著名的钻石分级标准:4C标准(即重量、净度、色泽和切工),就是该公司于1939年提出。
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但有一句话你肯定听说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句广告语现在还没有出现,它是1999年港岛广告人劳双恩翻译来的。
它的翻译原句就是源自戴比尔斯在1947年推出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
当年一战刚刚结束,经济形势都不太好,钻石行业萧条,为了提振钻石的销售,戴比尔斯将目光放在了唯一看上去比较稳定的就是M国。
1938年戴比尔斯找到费城的广告公司. Ayer,这家公司据说能够依据广泛调研了解M国人对钻石的需求,随后通过营销策略改变他们的态度。
最终出炉的研究表明:在 30年代经济萧条的环境下,美国人认为钻石只是超级富豪专有的奢侈品,他们更喜欢把钱花在汽车和电子用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