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立刻操控角色?】
【消耗成就点:300000。】
看着眼前闪过的提示,顾易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便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下一瞬——
眼前的画面瞬间破碎,待漆黑落幕,那融入角色之后的视角终是再次展现了出来。
他必须要站出来了。
虽然顾轩的属性在有了洛书协律器之后便会达到惊人的九十点,但这也仅仅只是内政。
而他其他的属性皆是十分普通。
这种属性想要渡过接下来的大劫,显然是不可能的。
——安史之乱。
这是原本历史中,大唐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节点。
它就像一刀斩断了整个大唐。
在此之前,是璀璨的盛唐;
在此之后,盛唐的风华便再难重现。
当然,此次的操控,顾易也并不是为了大唐。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虽然同很多人一样曾经也十分仰慕过盛唐的风采。
但如今经历了这么多之后。
但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他对这一切,早已释然。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万世不易,各种的混乱同样也是历史车轮在向前的证明,这代表的是整个九州文化的跃进。
但至少,他必须要为顾氏做一些什么。
安史之乱太惨了。
按照原本历史的记载来看,安史之乱对九州人口所造成的打击,是整个九州人口的一大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时,大唐一共有五千四百万人口。
然而,仅仅数年之后,到了唐肃宗乾元三年,大唐的人口便已经剩下了不到一千七百万。
诚然,这个数字未必完全准确——毕竟封建时代的人口统计,难免存在隐匿现象。
但隐匿的程度,在玄宗时期与肃宗时期应是大体相当的。
这触目惊心的户籍数字断崖,正是原本历史中安史之乱所造成惨痛伤害的铁证。
而若是放在了如今。
这一切肯定会更加的惨烈。
如今大唐的人口在相继吸收了四方势力之后,人口已经逼近到了一亿大关。
顾氏已然绑定九州兴衰。
无论是单纯的为了顾氏也好,亦或是为了整个九州也罢,顾易都必须要在个时候出手了。
洛阳。
日上三竿,一缕缕的阳光从窗户的缝隙之中透进了房间。
顾易仍是如同上次操控顾烨时那般。
足足适应了片刻之后,才慢慢适应了这与往常完全不同的视角。
他并没有急着去做什么。
至少在顾易看来,如今的安禄山是绝对不会造反的,只因为他还在河北。
——顾氏在河北的根基太深了。
且不说河北之地各个家族与顾氏形成的庞大关系网,虽然这在世人眼中能够说明顾氏的不凡,让那些家族们趋之若鹜。
但顾易却十分明白,顾氏真正强大的是那种在所有最底层百姓心中的根基。
就以那些陪在顾氏子弟身旁的死侍而言。
倘若有一日,真的有人攻入了巨鹿,那整个巨鹿乃至整个河北都将会成为这一类人,这就是顾氏数百年来所经营下的基业。
从记忆中的种种细节来判断。
至少在顾易看来,安禄山是确实要比原本历史之中的他聪明了不少。
这次祭祀巨鹿顾氏先人便应该是他的一次试探。
他这种人,绝对能够看的出来河北之地不是他能擅动的地方,除非能够得到顾氏的支持,如若不然的话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他既然还在河北。
那顾易便能确定至少在短期之内,安禄山绝对不会有其他动作。
顾氏的出现已经让历史发生了改变。
顾易可不会完全相信原本的历史。
当然,顾易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去想着重新扭转李隆基对于顾氏的看法,然后抛弃安禄山来帮助顾氏。
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李隆基就像是一个已经陷进去了的赌徒。
赌徒觉着自己能够翻本赢回来,李隆基觉着自己能够始终掌控一切。
这类人不撞到南墙感受到痛苦之后是绝对不可能会回头的。
他自是不可能会去浪费时间。
顾易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为了将来积蓄筹码,至少在武将层面上,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没办法,顾轩的武力确实太差了。
包括顾氏子弟如今这一代,属性也难以大任。
虽然顾易能感觉的出来自己在统筹大局上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战场本就是瞬息万变,涉及到了战阵之事,他需要做好准备。
也好在顾氏辉煌了数代。
且在这数代之间,无论是哪一任皇帝都给了顾氏绝对的信任,这先天就给了他很大的优势。
能让顾易去拉拢许多人。
而顾易如今第一个想到的目标——便是还停留在洛阳城中的高仙芝与封常清。
没错,他们二人如今都在洛阳且与顾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他仍是被夫蒙灵察所举荐。
但夫蒙灵察曾追随过顾氏子弟,包括后来高仙芝封常清展现了才能之后,顾氏也给了他们不少的帮助。
而他们停留在洛阳的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自是因为怛罗斯之战,葛逻禄的突然反叛,导致了高仙芝的战败。
虽然其中的发展并未与原本历史完全相同,但高仙芝同样也被李隆基治罪,解除了其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至于封常清同样也是如此。
二人皆是有真本事的,尤其是封常清这个常常被当做高仙芝背景板的家伙,其如今的治军风采颇类顾氏。
甚至比原本历史之中的他都要强上不少。
而高仙芝亦然。
虽然他仍是免不了“贪婪”的性格,但这种事顾易以往还会在意一些,如今却是完全看开了。
人性亦然,谁能幸免?
去纠结一个人的品行,让所有人去当圣人,才是最为愚蠢的。
就这么想着,顾易也是直接操控着顾轩直奔高府而去。
虽然顾氏的影响力在这朝堂之上衰弱了不少,但以顾氏的名字想要去见哪个大臣却同样也不是什么难事。
高府,庭院深深。
高仙芝一身劲装,正于院中习练枪法。
虽然他如今被困在了洛阳之内,但高仙芝却仍是十分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战场,因为李隆基极为西苑开疆拓土。
顾易甚至都觉着他的这一点远远超出了原本的历史。
虽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种行为渐渐停了下来,但李隆基这种人,只要不死那便是不可能闲得住的。
“将军,”府中老管家悄步近前,躬身禀道:“府门来报,顾氏少公子顾轩递帖求见。”
闻言,高仙芝瞬间一愣。
“顾氏少公子?”
他手中长枪一收,枪尖指地,眉头微蹙,略作沉吟,方才忆起顾轩其人。
他与顾氏的联系并没有太多。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因为现在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对于顾氏的态度,没人会去想着在这种时候去触怒皇帝。
纵有些许往来,也多是与家主顾豪等长辈,于顾轩这等年轻一辈,自是印象模糊。
“将军,”管家见状,低声补了一句:“顾公子特让小人转禀,此行意欲拜会将军,并请封大夫一同相见。”
高仙芝目光一凝,眉头锁得更紧。
他沉默片刻,手中长枪递给侍立一旁的亲兵,沉声吩咐:“引至书房奉茶。”
“即刻遣人,请封大夫过府一叙。”
顾氏突然找他一定是有什么大事。
让顾轩这个小辈出面,很有可能是顾豪不想太过于被人察觉到,高仙芝本能的便想到了这些。
端坐在书房之内。
不多时,顾轩步履沉稳,步入书房。
未待顾易意念微动,顾轩已从容躬身,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揖礼,气度端方,尽显世家底蕴:
“晚辈顾轩,拜见高将军。”
高仙芝端坐主位,目光如炬,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位顾氏俊彦,见他举止合度,风仪清朗,不由得微微颔首,面上露出一丝赞许:
“常闻顾氏少郎君风仪峻整,颇有先祖遗风。”
他声音浑厚,语气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疏离:
“今日一见,方知世人诚不我欺。”
——辞气虽和,意实疏离。
顾易瞬间便洞察了高仙芝这份刻意维持的客套,真正数落的长辈见到后辈是绝对不可能说出这种话的。
不过他倒也并未不悦。
且不说高仙芝了。
纵使整个青史,又有多少人能够抗住一个实权皇帝的喜恶,去对待一个和自己关联不大的人?
高仙芝对此浑不在意,抬手虚引,示意顾轩落座,随即开门见山:
“少郎君今日亲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
他目光锐利,单刀直入:
“可是奉了太傅钧谕?”
顾易心念微动,立时操控顾轩坦然颔首:“正是家父有要事,欲与将军商谈。”
扯虎皮这种事是必须要做的。
顾氏经营了数百年的声望本就是为家族子弟所用的,顾易可不会蠢到去放弃这个机会。
顾豪身为顾氏家主,又是当朝太傅。
其实在某些层面之上,他便已经代表了顾氏。
果然,高仙芝神色骤然一凛!
他甚至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紧闭的房门,确认无虞后,方才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态度与方才判若云泥:
“太傅有何吩咐?高某洗耳恭听!”
——与对顾轩的态度完全不同!
在顾轩面前他是长辈。
但在顾豪面前,他必须要正式。
“且待封大夫前来,再议不迟。”顾易操控下的顾轩语气沉稳,言毕便敛目端坐,面沉似水,再无多言。
越是这般讳莫如深,高仙芝心中那根弦便绷得越紧。
他虽不知具体何事,但顾氏太傅以如此隐秘方式传递的消息,分量可想而知。
他腰背挺得笔直,神情愈发凝重,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几分。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悄然流逝。
终于,脚步声由远及近。
封常清风尘仆仆,推门而入。
目光甫一触及端坐的高仙芝与面沉如水的顾轩,这位心思敏锐的儒将瞬间便捕捉到了书房内异乎寻常的凝重气氛。
顾轩正欲起身行礼。
“少郎君且慢!”封常清动作更快,反手已轻轻掩上房门,随即疾步上前,一把扶住顾轩手臂,语气恳切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敬意:
“顾氏于封某有提携再造之恩!”
“少郎君乃顾氏嫡长,封某岂敢受此一礼?”
“遑论今日!”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但饶是如此顾轩却还是给他行了个标准的晚辈礼。
封常清对此亦是无奈,只好坐在了一旁。
而随后,顾易才再次操控起了顾轩,看着眼前的高仙芝与封常清二人,认真说道:“不知二位将军,可愿信我顾氏?”
——这突兀的问题瞬间让两人皱起了眉头。
顾氏这是要做什么?
高仙芝不由的看向了封常清,而封常清同样也是如此。
两人皆是看出了对方疑惑,默契的没有开口。
顾易并未等待回应,操纵着顾轩,神色愈发肃然,沉声道:“若我顾氏断定天下将乱,二位将军可信?”
——轰隆隆!
宛若一道惊雷在整个房间之内炸响。
伴随着话音刚刚落下,高仙芝与封常清两人的表情几乎齐齐瞬间大变!
下一刻,他们猛地就想到了顾氏所持的太宗遗诏。
难不成是因为陛下的态度。
顾氏要造反行废立之事了?
若是换做了其他家族,他们二人绝对会立刻确定此事。
但这可是顾氏啊!
从后汉至今,顾氏到底放弃了多少次做皇帝的机会他们又岂能不知?
如今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少郎君此言何意?”封常清紧紧皱着眉头,沉声问道。
顾易没有犹豫,就这样看着二人,认真和他们说起了御史台打探到的河北近况。
“二位将军有所不知,安禄山近日来种种所为,桩桩件件,皆露反相!”
“其拥三镇精兵,甲胄、马匹、粮秣之丰,远超边镇所需,更逾朝廷规制!”
“其麾下胡将日增,汉将日削。”
“.”
“再看朝堂!杨国忠与安禄山势同水火,屡进谗言,言其必反。”
“而圣人溺于贵妃,又惑于禄山巧言令色,对其深信不疑,反责杨相构陷。”
“此等局势,岂非火上浇油?”
“安禄山手握重兵,雄踞河北,内有圣眷难测之忧,外有杨相步步紧逼之患,其心焉能不生异志?”
声声话语之音响彻整个书房。
顾易丝毫没有胡说,完全按照顾氏打探的种种状况来说着当前的状况。
这瞬间便安了两人的心,不过两人的表情却亦是愈发严肃。
他们十分明白——
顾氏要想打探出这些消息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这些一定是就是真的!
直至顾轩话音落下后,两人仍是久久难言,就这样紧紧的盯着顾轩,陷入了沉思。
“太傅何不谏于陛下?”
良久之后,高仙芝才再次发问。
“陛下不见家父。”顾易十分自然的开口,语气稍微一顿后释然一笑,“就算见了,在事情发生之前也绝对不会相信这些。”
“两位将军可别忘了,安禄山何以走到了今日。”
此话一出,两人瞬间便明白了顾轩此话的意思。
李隆基身为皇帝。
是不可能轻易打自己的脸的。
若是承认了这一切,岂不是告诉天下人他识人不明?
李隆基如此自傲之人又怎么可能承认?
书房之内瞬间再次陷入死寂。
高仙芝与封常清两人的表情皆是十分的复杂,一边是因为相信顾轩口中之言所生出的担忧一边是对于李隆基的复杂感情。
两人得了太多次的赏赐。
这叫君恩。
他们本能的便怀疑顾氏如今这样做可能是想着借用太宗皇帝遗诏来行废立之事。
顾易自然是看出了两人的担忧。
他这段时间以来的成长可不是吹出来的,瞬间便洞悉了他们的想法,旋即再次拱手说道:“二位将军放心,顾氏从不会行谋反之事。”
“此举——”
“只为救天下。”
“救天下”三字,重逾千钧,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使命感,狠狠砸在两人心头。
封常清紧绷的下颌线明显松弛了,眼中锐利的审视化作了深沉的思量。
他身体微微前倾,紧紧盯着顾轩的眼睛,沉声问道:“太傅.究竟意欲何为?”
“想让我与高帅如何做?”
“忠君报国罢了。”
顾轩笑了笑,旋即再次朝着两人拱手,问道:“不知两位将军可想着再次踏出这洛阳城?”
“踏出洛阳城!”
这五个字,如同一道闷雷,骤然在高仙芝与封常清的脑海中炸响!
瞬间,无论是高仙芝也好亦或是封常清也罢。
两人的表情皆是齐齐一凝。
又怎么可能不想呢?
困守洛阳,远离疆场,对这两位曾叱咤风云的名将而言,无异于被拔去了爪牙的猛虎,折断了翅膀的雄鹰!
这洛阳城,于他们,是牢笼!
更别说顾易如今已经向他们表明了来日的危机了。
看着两人的眼神变化,顾易的心也是瞬间一安。
——大义,束缚不了所有人。
顾易自是不可能去拿什么天下苍生来胁迫这些人,必须要给出他们切实的利益。
这就是政治铁律。
顾氏如今虽然影响力差了许多,但让这二人出洛阳再掌军权,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这亦是顾易的依仗之一!
片刻之后,两人皆是不出顾易所料,给出了自己的决定。
声声窃窃私语声再次响起。
直至正午时分,顾轩这才走出了高府回到了冠军侯府。
顾豪并没有在府内。
顾易原本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随着一阵阵慌乱的声音响起,顾轩冲了出去之后,他才发现这一点。
——顾豪又去求见李隆基了。
并且就这样跪在皇宫之外,从清晨跪到了正午,终是体力不支倒了下去。
看着眼前脸色苍白气若游丝的顾豪。
顾易不由得便操控着顾轩看向了皇宫方向,似隔着道道宫墙看到了正在与杨贵妃嘻嘻玩乐的李隆基。.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