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等了几天,陆川的命令就到了。
陆川的态度很明确,接受刘琮投降,但是刘琮和那些造丨反的将领都要押送回京城接受审判,而夏侯惇要暂时留在掸国,稳定局面。
至于那些参加造丨反的士兵,全部关押起来,等候发落。
虽然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盲从的,单纯地听了那些将领的命令才会跟着一起造丨反的,但造丨反就是造丨反,做了错事就必须要受到惩罚,要不然就太没有规矩了。
先把他们关押起来,等处理完刘琮和那些将领,再对这些士兵进行发落。
夏侯惇将陆川的命令明确地告诉了那名使者,让使者完完整整地转达给刘琮,如果刘琮接受这样的条件,那就赶紧准备投降,如果不接受,那大家就摆开阵仗,好好打一场。
使者听到夏侯惇这么说,连连点头,表示他一定会一字不落地转告给刘琮,让夏侯惇等他的好消息。
夏侯惇冷哼一声,让人将使者丢了出去。
要不是陆川同意接受刘琮的投降,按照夏侯惇的脾气,肯定是先把这名使者砍了,然后再率领大军将刘琮彻底灭掉。
使者从夏侯惇那里逃出来,不敢有片刻逗留,用最快的速度回去,将陆川的条件告诉了刘琮。
刘琮听到陆川愿意接受他的投降,心里高兴极了。
在他看来,只要陆川接受了他的投降,那他的性命和九族就算是保住了。
虽然这次之后他会失去很多东西,但只要能保住性命就是好事。
所以他当即把身边的将领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他想要投降的意思,结果那些将领反而闹腾起来了。
当初要造丨反的是刘琮,现在要投降的也是刘琮,那他们算什么?
当初刘琮为了说服他们一起造丨反,真的是花费了许多口舌,还许诺了大量的好处,所以这些将领就听到心里去了,认为跟着刘琮造丨反是有前途的。
结果那股神秘力量离开之后,刘琮就被打回了原形,根本没有勇气,也没有资格和大陆王朝对抗,所以他们这些傻乎乎跟着一起造丨反的将领就变成了天字一号大傻瓜?
要知道这些将领几乎都是把身家性命拿出来跟着刘琮造丨反的,如今刘琮却要投降,那他们之前的付出算什么?
于是这些将领一起出手,将刘琮控制起来,非常明确地表示他们要和大陆王朝对抗到底!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刘琮拉拢的将领几乎都是掸国本地人,他们只听说过大陆王朝的强盛,但是大陆王朝究竟有多强盛,大陆王朝的军队究竟有多厉害,他们是没有一个明确概念的。
当初的掸国国王就是主动投降,所以大陆王朝的军队一直没什么机会在掸国大展身手。
要是换成从大陆王朝调任过来的将领,他们是绝对不会跟着刘琮一起造丨反的。
这些将领一起动手,控制刘琮之后快速集结军队,摆开阵势要和夏侯惇决一死战。
夏侯惇放走使者之后也觉得刘琮没有反抗的必要,所以就等着刘琮主动投降,然后将刘琮等人押送回去。
结果等了几天,没有等到刘琮主动投降,反而等来了刘琮率领一万多军队的正面进攻。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夏侯惇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高兴起来。
这可是你们自找的,须怪不得我!
于是夏侯惇亲自领兵迎战,一万步兵为中军,稳住阵型,五千骑兵为侧翼,防止敌人进攻,夏侯惇亲自率领五千骑兵正面冲锋。
这些年夏侯惇虽然在冀州过得很不错,但却没有外出征战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正面冲锋的机会,他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反观刘琮那边,情况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万多军队听起来不少,但实际上这些军队都是乌合之众,只能摆出来最基本的阵型,却无法在战斗中变换阵型。
更重要的是,刘琮已经被这些将领控制了,而这些将领又没有推举出来一个领袖,导致这些将领之间谁都不服谁,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
毕竟掸国是被大陆王朝实际控制的,这些掸国将领的地位都不高,自然没有谁能够压服众人,成为领袖。
如果不是大陆王朝在掸国的驻军数量不多,而且大多分散在各地郡县维持地方稳定,无法聚集在一起,单凭大陆王朝在掸国的驻军就能轻易将这一万多军队给灭掉。
如今这些将领看到夏侯惇这么快就带领五千骑兵发起了冲锋,心里一惊,急忙下令让前面的步兵稳住阵型,一定要挡住夏侯惇的冲击。
但是用一群乌合之众抵挡夏侯惇的精锐骑兵冲锋,怎么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夏侯惇带领的五千骑兵披挂整齐,气势高昂,只是一次冲撞就将敌人那一万多军队从中间撕开了,还顺带着杀死了两名将领。
但是在夏侯惇的视角中,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两名将领,因为对方真的太弱鸡了。
从敌人那一万多军队中冲出来之后,夏侯惇果断调头,准备进行第二次冲锋。
直到这个时候,这些掸国将领才意识到他们和大陆王朝军队之间的实力差距究竟有多明显,才明白刘琮为什么这么快就变脸,要主动投降。
不抓紧时间投降,一旦上了战场,他们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但是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好像已经有点晚了。
夏侯惇已经完成了调头,带领五千骑兵再一次冲了过来。
那些掸国将领全都慌了,甚至已经有人开始逃跑了。
既然他们完全不是夏侯惇的对手,那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
趁着他们这一万大军还没有彻底乱起来,赶紧逃命去吧。
一名将领逃跑,其他将领就开始学着一起逃跑。
刘琮看着这些掸国将领逃跑,心里都快要哭出来了。
他以为这些将领多少能有点本事,要不然他们怎么敢和大陆王朝正面对抗?
但是真正动手之后刘琮才明白这些将领全都是草包,甚至还不如他。
就算是让他来指挥这场战斗,他都知道要加强中军的防守,绝对不能让夏侯惇轻易将阵型撕开。
可这些将领都做了什么?
他们只是让一万多军队排开就完事了。
这踏马也叫打仗?
刘琮是真的无语了。
如今那些将领逃跑,丢下他一个人不管了,那他能做什么?
当然是下令所有士兵放弃武器投降了。
其实这些士兵在夏侯惇第一次冲锋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不对,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一次冲锋就能把一万多大军撕开的战斗。
仅仅一次冲锋他们就知道夏侯惇绝对是一员猛将,根本不是他们能抵挡的,所以在那些掸国将领逃跑,刘琮下令放下武器投降的时候,这些士兵没有任何犹豫,果断放下武器投降,生怕慢一点就会被夏侯惇砍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