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之时,秦王紧紧地握着朱慈烺的手,眼中满是不舍。
“太子殿下,一路保重,下次一定要再来西安府。”
朱慈烺被秦王这番煽情的举动搞的很是别扭,但还是笑着说道:
“秦王叔放心,本宫一定会再来的,也希望秦王叔能继续把西安府经营好,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完,朱慈烺翻身上马,带领几百名亲兵便去和大军汇合了,只留下一阵滚滚的尘土。
秦王站在原地,望着朱慈烺远去的背影,一时间心中颇为感慨。
对于这位打败了农民军、拯救了大明的太子,他现在真是越来越敬佩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家军中的秦王宗室子弟依旧跟随朱慈烺一起回京。
毕竟虽然农民军被打败了,可建奴依旧在北方虎视眈眈,到时候还需要他们再上战场。
还有就是这些朱家军虽在之前与农民军的战斗中积累了些许经验,可那场胜利来得太过轻松,轻松得让人几乎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
没办法,燧发枪的威力实在是恐怖了。
他们基本上只需稳稳地站在原地,机械地扣动扳机,便能将敌人成片地放倒。
这种战斗方式完全摒弃了以往的技巧与谋略,让战争变得简单而直接。
可朱慈烺心里清楚,这便是未来战争的趋势,这些朱家军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天的行程,在紧张与期待中悄然流逝。
这一日,大军终于抵达了潼关城。
夕阳的余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池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城门外,孙传庭早已带领着一众武将等候多时。
当朱慈烺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时,孙传庭赶忙带领着一众武将跪倒在地,然后高声喊道:
“臣孙传庭,携潼关一众守将恭迎太子殿下得胜归来!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快步走上前,亲手将孙传庭扶了起来,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说道:
“都起来吧。”
孙传庭和一众守将这才站起身来。
紧接着,他们的目光都炽热地看向了朱慈烺,眼神中尽是崇拜和敬佩。
毕竟身为武将,谁不渴望追随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
而眼前的朱慈烺,无疑完全符合他们心中对明君的所有幻想。
仅以两千多人的代价,便战胜了二十万农民军,杀敌八万,俘获七万,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战绩啊!
他心中暗自庆幸,庆幸大明有这样一位太子,未来的大明必将在这位太子的带领下走向繁荣昌盛。
简单寒暄了几句后,朱慈烺便在孙传庭的引领下一同进入了潼关城。
这时的潼关城内,与朱慈烺上次来时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之前投降的农民军不在了。
那些农民军大部分都已被运送到了辽东戍边,留下的一些,也都是年龄稍大的,他们被安排在城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清扫街道、搬运货物等。
看着这焕然一新的城池,朱慈烺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欣慰。
随后,朱慈烺便参加了孙传庭为他准备的接风宴。
简单用过餐后,朱慈烺和孙传庭一同来到了潼关的城墙上。
站在城墙之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不由得更加清醒了几分。
朱慈烺极目远眺,目光投向了河南方向。
河南的平原一望无际,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那广袤的土地上,隐隐约约可见一些农民正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弯腰耕种,或挑水灌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过了一会儿,朱慈烺缓缓转过身看向孙传庭问道:
“本宫一路走来,发现陕西的土豆和红薯推广做得还算不错,大片大片的土地都种上了这两种作物,今年想必会是一个好收成,只是不知河南进行得如何?”
孙传庭听到这话,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
“启禀太子殿下,臣有罪!因为河南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由于之前河南是和农民军爆发战争的主战场,因此河南遭受的破坏实在太大了。”
“许多村庄被烧毁,百姓们死的死,逃的逃,人口所剩无几。”
“即便之前被迁移到周边省份的农民大多数都已经回来了,但人口还是少得可怜。”
“之前臣派人统计了一下,如今河南大概只有七十万人,实在无力耕种这么多土地。”
“再加上今年又遭遇了旱灾,因此河南如今的情况还是十分艰难,哪怕是红薯和土豆,也只种了很少的一部分。”
“因为种太多的话,也没有足够的水源灌溉。”
“不过按照臣的估算,要是朝廷再调拨一百万石粮食的话,应该足够河南百姓渡过今年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深知河南之前被农民军破坏得太过严重,如今能有这副样子,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
随后朱慈烺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你能说实话本宫也欣慰,不过如果一味只靠朝廷救济的话似乎也不是办法,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旱灾还要持续多久。”
“而且老百姓可不是有口饭吃就能活下去的,若是没有棉花和燃料用来取暖,怕还是很难撑过这个冬天。”
“因此除了大量种植红薯和赈灾之外,咱们应该从根源上解决旱灾的问题!”
孙传庭听到这话,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
但老天不下雨他又有什么办法?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旱灾的问题,怕是只有重修水利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微微一愣,然后看向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莫不是要在河南一带修建水利?”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便将自己的大概想法说了出来。
他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围绕着黄河修建水利。
然后在一些合适的地方修建堤坝,形成水库。
再修建水渠,将水库水引至更远的干旱区域。
不过朱慈烺到底不是很了解这方面,所以也只能说个大概。
孙传庭听着朱慈烺的讲述,当下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他自然也是知道黄河对于河南的重要性的,要是真能按照朱慈烺的办法修建水利,那么必将大大缓解河南当地的旱灾。
于是乎,孙传庭说道:
“殿下思虑周全,臣也觉得这件事可行,有了充足的水源,就可以扩大耕地面积,种植更多的庄稼,百姓们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而且确保发生洪灾时百姓不会受灾,对河南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过.这可能需要很大一笔银子!”
朱慈烺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自古以来,治理黄河修建水利哪有不花钱的?你且放心,眼下的朝廷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孙传庭听到这话,一时间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因为要是不缺钱的话,那还真没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就这样,关于以工赈灾、在河南修建水利工程这件事情,朱慈烺和孙传庭也算是不谋而合了。
不过当然,这件事情还得回到京城之后再和内阁以及工部商议才行,之后工部还要派遣水利专家到河南考察,确定修建的方法。
估摸着等到真正开工最起码也要半年之后了。
修建完成更是遥遥无期。
不过好在朱慈烺有的是时间!
而他只要在这期间不断向河南、陕北一带持续运送粮食救灾,就可以让这里的百姓都活下去。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然后似有所指的说道:
“本宫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儿,不久之前本宫还在汉中的时候,收到了一封郑芝龙的来信。”
“信中说他在七月份的时候又从海外运了一批大米到大明,等到今年十一月份的时候还会再运来一批大米。”
“这两批大米加起来大概有一千五百多万石,而且价格低廉,只用了不到八百万两银子。”
“当然,实际的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主要是人工运输比较贵,但是郑芝龙自己承担了人工和运输,所以咱们大明只需要出一个买米的成本费就可以了。”
“到时候河南和陕西需要多少粮食,朝廷都可以拨付!”
孙传庭听到这话,心中自然也是无比高兴,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这就代表着今年朝廷能够拨付给陕西河南的粮食远远不止一两百万石那么少。
考虑到陕西河南刚刚稳定下来,正是需要安抚的时候,估计最少也能拨付三百万石以上!
如此一来,今年陕西河南当你的百姓总算是不会再饿肚子了。
想到这里,他赶忙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伴随着海外大量的粮食运到大明,就可以让更多百姓吃饱饭了。”
说到这里,孙传庭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怎么感觉朱慈烺刚才说的这句话好像有别的意思呢?
下一秒,他抬头看向朱慈烺,结果发现此时此刻朱慈烺也在微笑着看着他,眼神中颇有深意。
一瞬间,孙传庭的大脑飞速运转了起来。
和其他武将不一样,他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心思细腻,比那些纯粹的武将可要聪明多了。
只是一瞬间,他的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念头:
该不会这位太子殿下想要解除海禁吧?
若非如此的话,他也不会一个劲地在自己面前说什么从海外运粮了,直接说朝廷有粮不就行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小心翼翼地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您可是打算解除海禁?”
朱慈烺听到这话,赞赏地看了他一眼,眼中流露出对孙传庭的认可,然后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本宫确实有这个意思,要是加上去年的话,这两年大明通过郑芝龙从海外买来的大米已经超过了三千万石。”
“正是有了这些粮食,大明才能有如今这副模样,你不觉得解除海禁势在必行吗?”
孙传庭听到这话,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但片刻之后他还是直言说道:
“太子殿下,臣斗胆直言,解除海禁对大明而言确实是一件幸事。”
“因为这样大明就可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事情只怕朝中的大臣们不会同意,一来是朝廷历来禁海,此举怕是有违祖制。”
“二来.”
话说到这里,孙传庭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在犹豫着是否要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朱慈烺看在眼里,替他说道:
“二来是南方的诸多士绅以及勋贵都在进行海上贸易走私,解除海禁会侵犯他们的利益,导致他们全力反对,甚至公然对抗朝廷,如此一来可能会造成新的内乱,你想说的是这些对吗?”
孙传庭眼神中闪过一丝骇然之色,似乎没有想到朱慈烺居然也知道这件事情。
随后他只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臣顾虑的正是这些,那些士绅和勋贵在南方势力庞大,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会不择手段地阻止解除海禁。”
“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然而朱慈烺对此却是毫不在乎,只见他冷笑着说道:
“这种事情没什么好顾虑的,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在国家利益面前,其他的所有利益都不值一提。”
“这些人要是乖乖服从还好,本宫也会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继续做他们的生意,只需要按时缴税即可。”
“但他们要是不听话,甚至连税也不愿意缴的话,那么本宫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总而言之,本宫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损害国家的利益,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的百姓,牺牲他们这一部分人是可以的。”
孙传庭听到这话,只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
不得不说,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处事的手段似乎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随后他也不再反对,只是躬身说道:
“殿下圣明!若是需要用到臣的地方,臣必鞠躬尽瘁!”
朱慈烺笑了笑,然后将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