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89章 这计划神了!(6.6k超级精彩的一章)

第89章 这计划神了!(6.6k超级精彩的一章)

    杀了胡佛?

    这未免太仁慈了。

    把能够断送胡佛政治生命的照片交到苏俄人手里,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报复。

    你不是喜欢躲在背后这种操纵一切的感觉吗?

    如果你的把柄被苏俄人给掌握了,这种回旋镖,才是对胡佛这种人的致命一击。

    让他夜不能寐,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内心永无安宁。

    至于有了胡佛的帮助,苏俄人能够在阿美莉卡整出什么顶级好活。

    林燃就无从得知了。

    不过当下,在听到V自我介绍的那一瞬间,多勃雷宁的内心都已经悬在了半空中。

    这声音,这语气,这简短介绍所带来的强大自信,多勃雷宁压根没有怀疑这不是V。

    “我有一份关于约翰·埃德加·胡佛的大礼。

    放在1310 Wisconsin Ave NW,乔治城餐厅一楼西侧男厕所最里面的冲水箱上,去晚了也许就被别人拿走了。”

    “先生,先生,先生!”多勃雷宁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挂了,只留下短暂的忙音。

    纽约时代广场街头,寒风呼啸,林燃戴着V的面具站在电话亭把电话放回原位。

    电话亭作为锚就是好啊,这种时候不就发挥作用了。

    至于多勃雷宁的私人电话是怎么来的。

    不是科罗廖夫告诉他的,也不是从后世1995年多勃雷宁出版的个人回忆录《In Confidence》里找到的。

    科罗廖夫没告诉过他,多勃雷宁的个人回忆录里就更没有了。

    苏俄后世解密的公开资料中,都查不到多勃雷宁的私人电话。

    这是燕京宫的龙思凡告诉他的,林燃估计是华国方面告诉他。

    大致意思是,遇到紧急情况,如果要跑,可以想办法联系多勃雷宁,让多勃雷宁提供协助。

    不过林燃不是用来求救的,而是用来给阿美莉卡和苏俄之间添上一点小小作料的。

    在1月寒风中,林燃脸上的V字面具被路过行人注意到。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经过时,小女孩惊讶地指着林燃对母亲大声说道:“麻麻,你看,报纸上的那个面具人好像出现了!”

    还没等母亲反应过来,林燃已经推开门消失在寒风中,母亲顺着女儿指着的方向望去,则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一扇被推开又自动关上的门:“你是不是眼花了。”

    女儿哭喊道:“有怪物!我刚刚明明就看到了面具人。”

    只是短短三分钟时间,充其量只被一个人看到。

    林燃要考虑的是怎么有意思怎么来,多勃雷宁要考虑的就多了去了。

    电话挂断后,他打过去没人接,他几乎是从床上跳起来冲出房门大声吼道:“尤里!赶快给我安排去Occidental Grill的车,现在立刻马上,我要在五分钟之后出发!”

    尤里是一等秘书,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他们的配置分为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文化专员和安全人员。

    其中参赞是高级官僚,一等秘书才是具体办事的。

    尤里立刻起身,拿起电话拨通车队,简洁地传达指令。

    挂断后,他轻声问道:“大使先生,这么晚去餐厅……”

    话未说完,多勃雷宁摆手打断:“事关机密,准备车就好。”多勃雷宁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眉宇间难掩紧张。

    尤里不再多问,迅速执行。

    几分钟后,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停在大使馆门前,引擎声在夜空中低沉回响。

    多勃雷宁戴上帽子,裹紧大衣,走下台阶。

    司机为他打开车门,他沉声吩咐:“去Occidental Grill,越快越好。”

    车子随即沿西北16街疾驰而去,街灯在车窗外飞速掠过,多勃雷宁却无暇顾及。

    他的思绪飞转,试图揣测V先生留下的大礼究竟是什么。

    因为对方提到了埃德加·胡佛,所以多勃雷宁对于所谓大礼隐约有些猜测。

    “该不会是胡佛和克莱德·托尔森的亲密照吧?”

    他内心思忖。

    V的事迹举世皆知,在肯尼迪之死的时候拍下奥斯瓦尔德的开枪视频。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奥斯瓦尔德的录音。

    顺着这个思路,再结合对方指名道姓说是埃德加·胡佛。

    能威胁到埃德加·胡佛的,不就是对方是同性恋的直接证据吗?

    虽然这件事没有公之于众,但作为苏俄大使,多勃雷宁可是对胡佛和克莱德·托尔森的关系早有耳闻。

    准确来说,从1962年到华盛顿接过前任大使班的那一天他就从对方口中听说了。

    不过没人看过证据。

    车子停在Occidental Grill门前,餐厅的霓虹招牌已熄灭,玻璃门紧闭,透出微弱的灯光。

    多勃雷宁下车,环顾四周,街道空无一人。他走到门前,轻敲玻璃。片刻后,一个倦容的中年男子走来开门,疑惑地打量着他。

    “我们已经打烊了,大使先生有什么事情你明天再来吧。”经理开口道。

    多勃雷宁说:“抱歉,我前几天忘了东西在这,我需要立刻去取,这东西很重要。”他的语气低沉而威严。

    身后全是斯拉夫壮汉,经理知道这帮毛子不好惹。

    虽然双方冷战,但带了这么多人,还有外交豁免权的毛子,指不定就把他给怎么样了。

    夜班经理只得开门放对方进来。

    多勃雷宁在V说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多勃雷宁用手拿着信封,感受到它的分量,心中涌起莫名的紧张。

    他离开时点头致谢,转身回到车内前,又回头问夜班经理:“先生,今天晚上有可疑的人来吗?”

    他手里紧紧握着信封。

    夜班经理摇头道:“没有。”

    多勃雷宁还是不死心,又多问了两句:“最近呢?最近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

    夜班经理还是摇头:“我不知道,你最好问我们的经理,而不是我。”

    些许有些失望,不过也不意外。

    毕竟现在全球数得上号的机构都在找V。

    不仅阿美莉卡在找,苏俄也在找,英格兰也在找,甚至包括Israel都在找V。

    大家除了知道对方的面具和极少数的体态特征外一无所获。

    多勃雷宁也不指望对方会有如此明显的破绽。

    他猜测应该就是今晚该餐厅的客人中的一位,最后走的嫌疑最大。

    至于夜班经理,他想了想,倒是没有感受出对方有V的气势。

    多勃雷宁回到车上后,吩咐司机:“回大使馆。”

    车子在夜色中疾驰,他凝视着手中的信封,期待着信封里到底有什么。

    因为这些照片,在苏俄手里,能直接把胡佛变成傀儡。

    这么说吧,这些照片能够让胡佛和托尔森不但要离开BI,还得离开华盛顿,找不到任何一个公职。

    连以往华盛顿高官们喜欢的把戏-政商旋转门,对他们来说都闭上了。

    因为现在是1964年。

    同性恋在60年代被广泛视为道德败坏和心理疾病。

    1952年,阿美莉卡精神病学会(APA)将同性恋列为精神障碍,这一分类直到1973年才被移除。

    公众对同性恋的偏见极为强烈,尤其是在保守的冷战文化中,同性恋者被认为容易被敲诈,从而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这种观念在政府和敏感机构中尤为普遍。

    更别说50年代联邦就搞过所谓的“薰衣草恐慌”,数千名联邦雇员因被怀疑是同性恋而被解雇。

    胡佛本人就是这一运动的关键推动者,通过BI的“性变态者计划”,调查和清除政府中的同性恋者。

    一旦这些照片流传出去,胡佛不但会被视为是同性恋,是精神疾病,不具备在白宫任职的资格,更会被认为是极端的虚伪。

    从政治生命,甚至是个人生命都将不复存在。

    多勃雷宁看到之后,又怎么可能笑的不开心呢。

    多勃雷宁一刻都不想耽误,直接拨通了与莫斯科方面,安德烈·葛罗米柯的安全线路:

    多勃雷宁:“部长同志,我获得了关于胡佛的高度敏感情报,照片证据,无可辩驳。我该如何处理?”

    葛罗米柯在电话那头,手上的烟灰一点一点滴在桌子上,片刻后声音才响起:“这至关重要,阿纳托利。

    使用邮袋,不要冒险,你亲自监督。”

    多勃雷宁:“明白了,明天一早准备好。”

    葛罗米柯补充道:“连夜复制一份,原稿寄回莫斯科。”

    多勃雷宁说:“这是自然。”

    他将一等秘书尤里召到办公室。

    多勃雷宁:“尤里,准备明天的外交邮袋,飞往莫斯科。我有文件,最高优先级。我会亲自密封。”

    外交邮袋是指外交机构用于跨国传递官方文件、物品或通信的特殊包裹。

    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7条,外交邮袋享有外交豁免权,不受东道国的搜查、扣押或任何形式的干涉。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主要还是反应时间过短,联邦压根反应不过来。

    而且此时双方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肯尼迪才死,阿美莉卡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V和肯尼迪之死的真相。

    对于苏俄这边的防范也有所减弱。

    做这个工作,想不敏感都不行。

    尤里也是如此。

    从今天晚上多勃雷宁匆匆忙忙跑到高档餐厅开始,那家高档餐厅他们宴请的时候也时常去。

    到现在突然的命令。

    尤里知道事情很不寻常。

    多勃雷宁获得的资料至关重要。

    他连忙点头道:“是,长官。我会安排车辆和信使。还有其他指示吗?”

    多勃雷宁回答道:“不透露细节。

    确保它上飞机就行。”

    信使出发时,多勃雷宁提醒道:“邮袋要随身携带,直到上飞机。不要停留,不要绕道。”

    司机:“是,大使同志。”

    第二天清晨,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从大使馆地下车库驶出,外交邮袋锁在司机旁边的公文包里。

    多勃雷宁站在阴影中,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清晰可见,直到汽车消失在雾中。

    他很清楚,一旦信封成功抵达莫斯科,这将成为一件无声的武器。

    几小时后,邮袋被送上苏俄航班,免受美国当局的检查。

    几天后,它抵达莫斯科,葛罗米柯和KGB官员在克里姆林宫的安全房间里查看照片。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安全会议室内,核心成员们都齐聚一堂。

    会议室庄严肃穆,气氛紧张。

    一张长条的沉重木桌占据着中央位置,桌上摆放着国旗和散落的文件。

    桌子的核心位置放着埃德加·胡佛的照片。

    窗户紧闭,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昏暗的灯光在房间里投下长长的阴影。

    尼基塔的声音划破寂静: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抓住一个重大机遇。

    多勃雷宁从华盛顿送来了胡佛的照片

    这些照片可能会重塑我们与阿美莉卡的关系。

    葛罗米柯同志,请向我们汇报。”

    葛罗米柯清了清嗓子,打开文件:“根据多勃雷宁的报告,这些照片显示胡佛与其副手克莱德·托尔森有不正当的亲密关系。它们是确凿的证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对胡佛施压。”

    谢米恰斯内身体前倾,语气谨慎:“作为BI局长,胡佛掌握着大量机密和对应行动的控制权。

    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些照片,我们可以迫使他屈服。

    或者至少在关键问题上让他保持沉默。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

    谢米恰斯内,和胡佛差不多,胡佛在阿美莉卡什么位置,他在苏俄就什么位置。

    尼基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如此,但必须谨慎行事。胡佛很狡猾;他不会轻易屈服。我们需要一个周密的策略。”

    列昂尼德插话道:“不,他必须妥协。

    在当前形势下,他不妥协,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照片放出来,他就完了!”

    葛罗米柯沉思道:“一个更微妙的方法或许更好。我们可以通过秘密渠道向胡佛本人暗示我们拥有这些照片,告诉他我们有可能要公开,是否公开取决于他的态度。”

    谢米恰斯内点头表示同意:“是的,我们可以要求他提供情报以及我们的行动视而不见。”

    尼基塔皱起眉头,权衡着这个想法:“但我们必须让他相信我们的决心,证明如果他不合作,我们真的会公布这些照片。”

    葛罗米柯补充道:“多勃雷宁可以在华盛顿安排一次秘密会面,让胡佛亲眼看到这些证据。”

    尼基塔转向谢米恰斯内:“谢米恰斯内,你会如何执行这个计划?”

    谢米恰斯内回答:“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可靠的中间人,一个胡佛信任的人,来传递我们的信息。

    或许是他在BI内部的某个人,或者一个共同的‘朋友’。

    我们可以通过暗示让他知道我们掌握了他的秘密,但不会直接威胁。让他自己推断出合作的必要性。”

    尼基塔点头:“不错。让恐惧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越是害怕,合作的动机就越强烈。”

    葛罗米柯补充道:“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勃雷宁继续与美国政府保持正常的接触,掩盖我们的真实意图。”

    谢列平插话:“但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胡佛的反击。他可能会试图销毁证据,或者对我们采取报复行动。”

    尼基塔坚定地说:“如果他敢,我们就公开这些照片。但这将是最后的手段。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听话的胡佛,而不是一个被摧毁的胡佛。”

    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继续,克里姆林宫正在精心策划着如何利用这一意外的收获,以便在冷战中占据上风。

    “所以我们到底要交换什么,需要谢米恰斯内局长提前想好。”葛罗米柯提醒道。

    谢米恰斯内不假思索道:“条件很容易提。

    针对所有正在调查的我们的人,胡佛都得提前通知我们,我们好安排他们撤退,这方面的情报需要有一个充分的,完整的共享。

    另外就是关于打击他们内部的各种运动,胡佛得减轻力度,至于减轻的标准是什么,这点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程度。”

    尼基塔打断道:“我有一个想法,既然胡佛能够监听总统,那我们能不能让他继续监听白宫?

    把监听的消息同步给我们?”

    尼克松能搞出水门事件,我苏俄为什么不能监听阿美莉卡。

    谢米恰斯内迟疑道:“这恐怕有点难。

    您前面也提到了,我们要的是听话的胡佛,而不是被摧毁的胡佛。

    这样的任务有点太难为胡佛了。

    他有可能和我们不妥协,死抗到底,宁愿接受自己政治生命终结,也不妥协。

    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为谢米恰斯内和胡佛的角色类似,所以他才能深刻理解胡佛所想。

    什么时候会妥协,什么时候会强硬。

    像这种监听白宫,谢米恰斯内觉得自己如果是胡佛肯定是不敢干的。

    在座若有所思。

    大家还是很信服谢米恰斯内的观点的,毕竟他就是干这行的。

    尼基塔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句:“同性恋真害人!”

    在座都当没听到。

    就当下,LGBT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属于异端。

    在苏俄,这也是禁忌话题,属于堕落的象征,与他们提倡的道德格格不入。

    葛罗米柯举手道:“我觉得尼基塔同志的提议很有创造力。

    谈判谈判,并不是我们提出来的要求对方就一定要答应。

    谈判的艺术,体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对方无法答应的条件,然后再缓慢后退。

    监听白宫,胡佛觉得不同意,我们提出之后,他会挣扎,会抗拒,会在思想斗争之后拒绝。

    这点我不否认,谢米恰斯内所说的很有可能发生。

    但他在纠结的过程中,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退一步呢?

    我们让他不监听白宫,改监听议员。

    他会不会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了?觉得我们退了一步?

    监听议员总可以吧?”

    这事,尼克松也干了。

    葛罗米柯让在座各位若有所思,他继续道:“监听议员可以的话,我们未必不能变成控制阿美莉卡总统。

    我们寻找那种有足够有潜力的参议员和众议员,让胡佛配合我们对他们进行监听,抓住他们的把柄。

    监听的数量足够多,这些有潜力的议员中,总会出现总统候选人。

    而一旦我们掌握把柄的议员成为了总统候选人,那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在阿美莉卡的资源,帮助他成为总统。

    我们的帮助最好要有证据。

    类似实际上是我们控制的企业家给他捐款,给他提供帮助,帮他宣传。

    然后我们还有他的录音,这些能够充分证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然后再依靠这些威胁对方,让对方妥协。

    这个计划一年不行,三年不行,也许五年十年都不行,但更久呢?

    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呢?

    别忘了我们掌握的照片不仅仅是胡佛的,同时还是托尔森的。

    胡佛能够在BI干四十年,他还能一直干下去,而他走了,托尔森也能接任。

    和胡佛比起来,托尔森更好拿捏,我们甚至能够通过托尔森提前知道下一位局长是谁,然后提前让他成为我们的傀儡。

    以胡佛的照片为契机,一个绵延数十年的计划,以BI为锚点,慢慢发展我们的势力,在华盛顿议员中间编织一张大网!”

    葛罗米柯的声音充满了诱惑力,在这间秘密会议室里响起的时候,像极了电影里的阴谋反派角色。

    但很显然,他的提议充满了想象力,光是想想,就能让在座各位内心感到兴奋、紧张和期待。

    林燃估计怎么都想不到,只是给了克里姆林宫一份照片,对方能想出这种玩法来。

    他要是知道,估计会猜测老T不会就是你们这计划结出来的硕果吧。

    尼基塔带头鼓掌:“葛罗米柯同志的提议非常好,也许教授是错的,冷战的胜负不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奇点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谁先攻破对方内部的堡垒来决定的。”

    大家小节奏、快频率的鼓掌结束后,葛罗米柯说道:“这都是尼基塔同志的功劳。

    如果不是您的创造性建议,我也想不到这些。”

    葛罗米柯能在这位置上坐二十八年,情商可不是盖的。

    “我赞同葛罗米柯同志的提议,不仅有创造力,而且很有可行性,以及最后的效果一定比我之前提的那些要好得多。”谢米恰斯内表示赞同。

    尼基塔都这样说了,谢米恰斯内想不赞同也不行啊。

    尼基塔听谢米恰斯内说完后,他声音严厉的补充道:“谢米恰斯内同志,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对KGB内部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调查,确定我们的队伍里没有一个同性恋的存在!”

    在座各位想想他们要对阿美莉卡做的事情,再想想要是他们也冒出这样一位角色,大家都有和尼基塔之前同样的想法:同性恋害死人。

    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列昂尼德说道:“整个谈判非常复杂。

    我提议负责谈判的同志需要有充分的经验,足够的随机应变,有着足够的智慧。”

    尼基塔听完后点头道:“列昂尼德同志说的没错,人选上一定要慎重。”

    葛罗米柯说:“我提议就由多勃雷宁同志负责谈。”

    在座众人交头接耳后,同意了葛罗米柯的这一提议。

    然后葛罗米柯接着说:“我们最好让胡佛慢慢接受我们的提议,先从一个开始监听,然后是两个、三个,慢慢增加。”

    尼基塔点头:“所以你们有什么好的人选吗?比如教授?”

    谢米恰斯内摇头道:“教授平时在红石基地,而且他的安保等级超出我们想象的高,这风险太大。盯着教授的人太多。

    我倒是有一个好的人选,弗雷德,弗雷德·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