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392章 民间教育之资源均衡

第392章 民间教育之资源均衡

    第392章 民间教育之资源均衡

    门外侍卫焦急的声音传入耳中,林诗雅眉头微蹙,一股不安感涌上心头。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房门,只见侍卫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大人,城镇学堂的刘校长派人来了,说是……说是要和您商议一些关于乡村私塾的事情。”

    林诗雅心中冷笑,这个刘校长果然按捺不住了。

    她不动声色地挥退侍卫,独自一人回到书案前。

    她点亮烛台,微弱的火光映照着她平静的面容,她仔细分析着刘校长的意图。

    此人定是不甘心被她夺了风头,想要借机打压乡村私塾,从而保住他在城镇的地位。

    “既如此,我就看看你到底耍什么把戏。”林诗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立刻唤来贴身侍女,吩咐她去通知新选拔的乡村教师,做好准备,明日一早随她前往城镇。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城镇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热闹。

    林诗雅带着新教师们来到城镇学堂门口。

    此时,学堂外已聚集了不少人,他们议论纷纷,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与不屑。

    “你看,那些就是从乡下新来的先生?”

    “听说他们连字都认不全,能教什么啊?”

    “唉,我看这教育资源均衡,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这些声音自然是出自刘校长之手,他早已安排人在城镇散布谣言,说乡村私塾的新教师水平低下,根本无法教书育人,以此来动摇家长们的信心。

    刘校长听到动静,也从学堂里走了出来,他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语气阴阳怪气,“哎呦,林大人,您怎么来了?莫非是来视察我们学堂的工作?”

    林诗雅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冷声道:“刘校长,你散布谣言,诋毁乡村教师,可真是好大的胆子!”

    刘校长脸色一变,狡辩道:“林大人,您这话从何说起?我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那些乡村教师,他们……”

    林诗雅打断了他的话,她朝身后挥了挥手,示意新教师们上前。

    只见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和学生作品,摆放在众人眼前。

    有学生稚嫩但工整的字迹,有生动有趣的绘画,还有详实的算术题。

    “各位乡亲,”林诗雅提高声音,“这些都是我们乡村私塾的成果,你们可以亲眼看看,我们的老师们是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围观的家长们纷纷凑上前去,仔细观看,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他们议论的声音也逐渐小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期待。

    刘校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自己散布的谣言已经被林诗雅轻而易举地击破了,他多年经营的声望,正在一点一点瓦解。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我看不一定……”一个老妇人从人群中走出来,面带犹豫之色。

    林诗雅转头看向她,眼神锐利

    老妇人颤巍巍地指着其中一幅字画,“这画上的鸟儿,羽毛颜色鲜艳得不像话,我家孙儿在城镇学堂里见过画师作画,鸟儿的羽毛哪有这么鲜亮的?怕不是…怕不是为了好看,故意画错的吧?”她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人群中又开始窃窃私语,怀疑的种子再次播撒开来。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住内心的烦躁。

    她明白,这只是刘校长诡计的冰山一角,要想真正扭转局面,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

    接下来的几天,林诗雅四处奔走,亲自到那些对乡村教育抱有怀疑态度的家庭进行解释,她不厌其烦地讲解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教育改革的成果。

    烈日下,她奔波于乡间小路,汗水浸透了衣衫;夜晚,昏暗的油灯下,她还在不知疲倦地修改教案,嗓子也变得沙哑。

    压力如影随形,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邀请城镇的家长们亲自到乡村私塾参观。

    破旧的私塾经过修缮,焕然一新,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琅琅的读书声在山间回荡。

    新来的老师们虽然经验不足,但他们充满热情,认真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家长们亲眼看到乡村教育的新气象,之前的疑虑逐渐消散。

    一个原本坚决反对送孩子去乡村私塾的屠夫,看到自己儿子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林诗雅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林大人,之前是我目光短浅,错怪了你,也错过了孩子的好机会。”越来越多的家长改变了态度,他们开始意识到,乡村私塾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而是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林诗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疲惫的身躯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压抑的氛围也一扫而空。

    她站在私塾的院子里,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玩耍,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稚嫩的脸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光。

    远处,刘校长阴沉着脸站在人群外,他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肉里……

    他低声对身边的人说道:“这…这不可能……”刘校长散布的谣言不攻自破,他在城镇苦心经营多年的威望轰然倒塌。

    家长们纷纷指责他的自私和短视,曾经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如今荡然无存,他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人投来的鄙夷目光,如同针扎一般刺痛他的内心。

    他颓然地回到家中,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着他失落的叹息。

    林诗雅的计划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乡村私塾焕发出新的生机。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琅琅的读书声在山间回荡,如同欢快的乐章。

    看到这一切,林诗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仿佛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她站在山坡上,远眺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如同为她披上了一件金色的霞衣。

    晚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的喜悦。

    此刻,千里之外的皇宫中,慕容复正在为林诗雅准备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御花园中,灯火辉煌,珍馐美馔摆满了长长的桌子,香气四溢。

    慕容复身着龙袍,站在花园中央,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远方,仿佛能看到林诗雅的身影。

    他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玉佩,那是林诗雅送给他的礼物,温润的触感让他倍感安心。

    当林诗雅风尘仆仆地回到京城时,慕容复早已在宫门口等候多时。

    看到她疲惫的身影,他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辛苦你了。”林诗雅靠在他的胸膛,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庆功宴上,慕容复温柔地为她布菜,体贴入微。

    林诗雅感受到他的爱意,心中满是甜蜜。

    她端起酒杯,向慕容复敬酒,“谢谢你,一直支持我。”慕容复温柔一笑,“傻瓜,这是我应该做的。”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浓情蜜意。

    宴会结束后,慕容复拉着林诗雅的手,漫步在月光下的御花园中。

    “你知道吗,我一直都很担心你。”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如同夜空中最动听的旋律。

    “我知道。”林诗雅轻轻地靠在他的肩头,感受着他身上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慕容复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深情地望着林诗雅,“诗雅,嫁给我吧。”

    林诗雅微微一愣,随即羞涩地低下头,“我……”

    刘校长面色铁青,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衣襟上,晕染出一片深色。

    他紧咬着牙关,僵硬地点了点头,“我…我同意分享部分资源给乡村私塾。”周围响起一片哗然,有赞叹林诗雅的,有指责刘校长之前的行径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潮水般涌入刘校长的耳中,让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感觉喉咙里像是卡了一块石头,让他呼吸都变得困难。

    看着刘校长灰败的背影,林诗雅心中并没有想象中的畅快,反而涌起一丝淡淡的无奈。

    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她。

    但她并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众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各位乡亲父老,教育资源均衡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向林诗雅投来敬佩的目光。她站在那里,沐浴在阳光下,如同一位真正的英雄。

    傍晚时分,林诗雅回到家中,疲惫地躺在床上。

    她闭上眼睛,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微笑。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满足,仿佛卸下了肩上沉重的担子。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侍女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神色慌张,“大人,礼部教育司张大人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说是十万火急!”林诗雅心中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信中,张大人以一种近乎命令的口吻要求林诗雅立刻停止乡村教育改革,并限期三日内将所有新教师遣散。

    信的末尾,赫然盖着礼部的大印。

    林诗雅紧紧地攥着手中的信,指关节泛白,信纸在她手中发出“咔咔”的声响。

    她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寒光。

    “张大人…你究竟想干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