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天灾迟早要爆发。
这点万历早就心里有数了。
他也早就做好了应对天灾的准备。
所以,天灾爆发的时候他并不慌。
不过,赈灾并非一句话。
这么严重的灾情也不是召集内阁和六部七卿随便安排一下就能解决了。
内阁和六部七卿那也只能确定大方向,具体赈灾事宜还得安排人负责才行。
秦翼明就被他派去奴儿干都司负责修建房舍和开挖水渠去了,不过,光是有房舍和水渠还不够。
他回来当天便派飞龙船去奴儿干都司接北王朱常溆和张元德回京了。
飞龙船那真不是一般的快,四天不到北王朱常洵和张元德便接过来了。
五月十二丁未,下午酉时许,北王朱常洵和张元德刚赶回京城不久,他便将太子朱常洵、成国公朱应祯、定国公徐文壁、英国公张元功,还有宋应星、俞咨皋等一起招至军机殿中。
他召集大家围着桌上硕大的大明疆域图看了一阵,这才郑重道:“这次西北大旱,我们得全力赈灾,受灾严重的灾民我们都得迁徙到奴儿干都司去才行。
而且,我们还得保证他们过去了有地方住,有足够的东西吃,有田地耕种,过冬的时候不挨冻。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今年他们就得种出足够的粮食来才行,要不然,朝廷还得负担他们最少一年半的口粮。
现在都已经五月中旬了,再过五六天朕就要派水师舰船把灾民往三江平原拉了,那边的一切都要提前准备了。
朕已经派翼明带着上百万守备营将士去那边修建房舍,开挖水渠了,还有口粮问题和田地耕种的问题必须解决,过冬的煤炭也要给他们准备好。”
众人闻言,那都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灾民可不光是拉过去就行了,也不光是有地方住有田地种就行了,这田地可不是说种就能种出来的。
而且灾民过去了也得有东西吃才行,哪怕灾民过去就能耕种,那最少也要半年之后才能收获粮食,这半年的口粮还得有专人负责。
这个交给谁来负责呢?
万历细细扫视了一圈,随即又郑重道:“溆儿,灾民的口粮问题父皇准备交给你来负责。
这次你做得很不错,能给灾民捐出如此多的熏肉和粉条来赈灾,父皇很欣慰,藩王就当如此,国家有难,能出钱的就要出钱,能出力的就要出力。
你都捐了这么多的熏肉和粉条了,接下来这些迁徙灾民的口粮就不用你掏钱了。
这钱内库来出,你只需准备足够的粮食、肉食、粉条和瓜果蔬菜,然后调集舰船及时送到三江平原就行了。”
呃,其实捐赠的熏肉和粉条我就没有掏钱。
北王朱常溆憨厚道:“父皇,这捐赠的熏肉和粉条其实不是儿臣掏钱买的。
母后说了,这钱内库来出,这两年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税赋都用来全力赈灾,不用上缴国库,内库会将这些税赋垫付给国库。
所以,儿臣并没有掏什么钱,儿臣还有钱,只是这两年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税赋收入都花得不剩一成了。”
皇后真是贤良淑德啊。
她这就是在为分封的皇子树立贤王的形象。
万历微微点头道:“那行,就这么办吧,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今年的税赋也不用上缴国库了,还是由内库垫付,你只管全力赈灾。”
北王朱常溆闻言,连连点头道:“儿臣明白。”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耕种的问题。
这会儿徐光启和宋应星都不在,谁来负责呢?
万历又缓缓扫视了一圈,随即郑重道:“元德,你组织开荒屯田的经验最丰富,这次灾民在三江平原耕种的问题就交给你来负责。
你回去之后赶紧准备种子和肥料等,灾民迁徙过去立马就要开始耕种,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现在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张元德闻言,小心道:“万岁爷,这会儿松辽平原都已经开始耕种了,三江平原那也得赶紧培育种苗了。
如果等灾民迁徙过去再开始培育种苗,那就错过农时了,今年到了冰封的时候都不一定能收获。”
这会儿就得开始培育种苗了吗?
万历闻言,不由满脸凝重道:“元德,你的意思,我们现在就得召集人手去帮迁徙过去的灾民培育种苗是吧?”
张元德连连点头道:“是的,种苗培育最少需要二十余天,如果等灾民迁徙过去再开始培育种苗那真来不及了。”
那上哪儿调集人手去培育种苗呢?
守备营将士好像都来不及调派了,因为他带回来的一百万守备营将士都已经调去那边修建房舍开挖水渠了。
剩下的一百万守备营将士有二十万在北美西都司,二十万在东洋都司,另外六十万则在修建京城通往金陵的铁路。
这会儿那六十万守备营将士都修到南直隶去了,而且散得很开,根本就不是几天时间能集结起来拉到奴儿干都司去的。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现在奴儿干都司的屯卫军户都在耕种自家的田地是吧,他们什么时候能耕种完?”
张元德还是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他们都在耕种自家的田地,要完全耕种完,那得到月底。”
奴儿干都司的屯卫军户是不能抽调了,他们总不能自家的地不种,跑去帮灾民培育种苗。
辽东镇的将士那也不能抽调,这会儿人家自己肯定都在忙着育苗耕地,根本就没空。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那辽东都司的屯卫军户呢,他们的田地耕种完没?”
张元德回想道:“这个微臣坐船过来的时候看了看,他们早就开始插秧了,有的都已经插完了,还没插完的那也没剩多少了。”
那就调辽东都司屯卫军户过去。
万历闻言,缓缓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元德,你明天一早就坐飞龙船去辽东都司,调集屯卫军户过去培育种苗。
记住,不分男女,只要愿意去的就给他们一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你看一亿亩地需要多少人手培育种苗,就招多少人过去。”
还给工钱啊?
张元德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又小心问道:“万岁爷,要不种子也跟他们收购吧,我们让他们直接带上种子就行了,省得还要去买。”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个你看着办就行了,总之,不要在乎钱,你只需要考虑怎么让迁徙过去的灾民今年把粮食种出来就行。”
张元德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又想了想,随即细细交待道:“元功,还有油盐酱醋什么的,你来负责,灾民需要用多少,你就调集多少运送过去。
这次就不要收钱了,就当万盛堂各大商号捐赠的吧。”
张元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就是水师舰船的调派了。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克迈,不带护甲和火炮的威远战舰开进松辽大运河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好像有点问题。
俞咨皋细细解释道:“万岁爷,这次我们拉守备营将士去三江平原用的就是不带护甲和火炮的威远战舰。
末将根据威远战舰的吃水深度算过了,每艘威远战舰搭载一千人马又或一千石粮穿过松辽大运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这次随行的飞龙船已经回报,果然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满载肯定不行,松辽大运河的水深不够,如果威远战舰满载那十有八九会搁浅。”
这个当时就没有想到。
那时候他们就没考虑这么巨大的远洋舰船会走内河水道。
问题,不带护甲和火炮的威远战舰就是他们现在的主要运力,如果每艘威远战舰只能搭载千人左右,那就浪费了他们大半的运力了。
万历细细想了想,又问道:“辽河水道没有问题吧,威远战舰满载也能过吧?”
俞咨皋连连点头道:“辽河水道没有问题,威远战舰满载都能通行。”
那就分成三段转运。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你把四千余艘飞梭船全部调集到黄河水道去接迁徙的灾民。
威远战舰则在海河口码头等着,飞梭船接到灾民之后里面就往海河口码头运,灾民到了海河口码头就上威远战舰,每艘战舰装满三千人就往辽河水道拉。
松辽大运河到三江平原一段,你安排一千艘飞龙船去转运,威远战舰把灾民送到庆云卫就返航。
总之,你要尽快,那边培育种苗的时间也就二十余天,种苗培育好之前你一定要将迁徙的灾民全拉到三江平原。”
俞咨皋闻言,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万历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应桢、文壁,你们号召公侯勋贵捐点钱。
奴儿干都司那边可是比西北冷得多,虽然那边有暖气,但灾民也不可能整个冬天都不出门。
公侯勋贵捐的钱就用来给迁徙过去的灾民买羊皮袄吧,别让他们冬天出门的时候冻着了。”
这可不是一点钱,毕竟迁徙过去的灾民最少有数百万之巨。
不过,这会儿公侯勋贵都有钱,而且大明的公侯勋贵也不是一般的多,每人捐个几百上千两应该就差不多了。
成国公朱应祯和定国公徐文壁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