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很开心?
是不是他觉得,你的奸计得逞了?
是不是觉得,这次能拉上很多垫背的,能把咱的大明给搞得一团糟,让咱焦头烂额?”
朱元璋望着胡惟庸,出声相询。
神色显得有些玩味。
胡惟庸闻言,脸上笑容没变,但心头却为之僵了一下。
因为他忽然间发现,这事情好像和自己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朱元璋的反应,有些超出他的预料。
自己的这些心思,朱元璋的家伙居然都知道?
还直接说了出来?
他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你这个杀人不眨眼的人,居然也会觉得杀的多?
你是想要在接下来,饶恕了那些人?从而让我的这些打算都落空。
以此来打我的脸?
不过,也对,你是皇帝嘛!
这天下是你的,你有生杀予夺之权。
你想赦免便赦免,想不让我奸计得逞,便不让我奸计得逞。
谁让你是皇帝来着?”
胡惟庸脸上冷笑之色不变,看着朱元璋。
他意思很明显,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朱元璋进行激将。
从而令朱元璋,在接下来好对哪些人上手。
借助着自己之死,多拉一些垫背的。
让整个大明都跟着多多的流血,把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给你弄的元气大伤!
他也看出来了朱元璋的意思。
朱重八这个要饭花子,居然想要把那些人给赦免了,从而来来对自己进行一定的杀人诛心。
让自己难受。
不遂自己的愿。
这怎么能成?
他必须要进行添油加醋,进行激将。
让朱元璋放弃他这个错误的,大逆不道的想法!
从而在接下来,接着对那些人下杀手。
把这些人该杀都给杀了,该解决的都解决。
如此才最是大快人心。
才能让他称心如意。
如果朱元璋真搞个天下大赦,在自己造反这件事情上,只把自己等少量人处理,大部分的人都留着不动。
那他这次还的确是亏损了。
“不用对我用什么激将法。
你小胡干出来了这等事。
身为咱大明的宰相,都尚且如此。
那咱这里不好好的料理一番又如何?
这些人咱必须要杀,不杀不行。
这个时候都敢造咱的反了,咱若是不好好的杀上一杀,那岂不是让人觉得咱软弱好欺?
岂不是在接下来,弄不好便会有很多人,有样学样,也来造咱的反?“
胡惟庸立刻拱手道:“上位高见!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就是要杀!就是要以儆效尤。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杀的话,今后是个人都想要造上位反。
那这还如何能得了?
的确该杀!
那些和我是同谋的人,我这里都留有书信。
要不要我都给你说出来?”
胡惟庸对着朱元璋进行夸赞。
“这里面的人可多了去了,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邓愈,唐胜宗,冯胜这些人。
都有和我进商议谋反。
都是我的同伙。
天下恨你不死的,不知有多少!”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你这家伙,还真是能掰扯。
小胡,咱知道你心里是咋想的。
就是想要看咱多杀人,看咱的天下大乱,把越多的人牵扯进去,事情就越好。
觉得咱杀人杀的多了,天下就会有怨言。
觉得咱的江山不稳固。
可咱现在告诉你,你这些都想错了。
或者说是咱们两个想一块了。
你小胡做这事儿有两个目的。
能把咱杀了,能取代咱当皇帝自然最好,杀不了咱,就趁势把咱的天下给弄的一塌糊涂。
怎么着你都不亏。
可你小胡想一想,就你小胡有算计,咱就没有想法吗?
你做的事,正中咱的下怀。
咱就是想让你小胡造反。咱就是想要趁着你小胡造反。来好好的杀一杀人。
你觉得咱杀的人多了,天下会乱。
咱告诉你一下,这个天下它乱不了!
相反,只有多杀一些你们这样的货色,多解决一些虫豸,这天下才会更稳当。
你们这些玩意儿,咱杀了之后不仅不会乱,天下反而还会变得更好!
咱本身就有想着,要趁着你胡惟庸造反,好好的清理一下这天下。
你也别在这里与咱瞎掰扯,说出这么多话来,想要来迷惑咱,让咱对这个起疑心,对那个起疑心。
想要乱咱心智。
咱告诉你,你小胡还差得远。
咱心里面有杆秤,记着一笔账。
谁该死,谁不该死,谁该罚,谁又该赏,谁是真正的有能力的,谁又是真正为国的。
咱心里面比你清楚。
胡惟庸闻言,心里面一时间很难受。
原来,自己所干的这一切,包括自己在这上面的目的,朱元璋这么个玩意儿,居然都知道了?
都清楚?
他居然是有意借助自己之手,那好好的清理一批人?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自己都被朱元璋所算计?
从头到尾自己都没有赢?
自己自以为得计的诸多东西,全都是朱元璋所想要的?
就连自己所想要的,让众多人陪葬,从而让朱元璋好杀一个血流成河,杀个天下大乱,同样也都在朱元璋的考虑范围之内。
被他给算计的死死的!
这种感觉,是真的很难受。
尤其是对于他这种聪明人而言,更是如此。
这朱元璋,实在是太奸诈了,实在是太过于让人气愤!
这也就是说,他的两重用意,居然都在朱元璋的算计之内,
自己最为得意的,最能让天下大乱,让朱元璋杀个血流成河,让朱元璋为之难受到这些算计,竟然反而成全了朱元璋?
他想要对朱元璋进行杀人诛心。
结果,反被朱元璋进行了一番的杀人诛心?
这种感觉,简直比蓄满全力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面,还要更加的让人为之难受!
看着胡惟庸那随着自己话语的说出,多少遍变得有些勉强的笑容。
朱元璋的心情,在此时一下子变好了很多。
果然,这人的笑容果然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脸上的笑容,就会随之变得旺盛。
不过,单单只是这些还不够,他这边给胡惟庸,准备了更多的惊喜!
这次,都必须送给胡惟庸。
给胡惟庸好好的说道说道,让他好好开心开心。
“小胡,你可是帮了咱大忙了!
咱大明的问题很多,有问题的人。也同样很多。
本来咱还想着,该怎么做,才能比较好的把这些人给解决了。
结果你小胡就出手了。
这下子,咱不必再担忧。
也不必再过多的纠结。
直接就能把很多的事,很多的人,一次性给解决了,来个刮骨疗毒。
没了你们这些包袱,没了你们这些虫豸,大明在接下来将会变得更好。
更加的兴旺。”
“没了我,你很多事都不好做。
想要再找好个如同我这样能办事的宰相,可就没那般多容易。
李善长你不敢用,汪广洋又是个窝囊废,刘伯温身体不好。
除了他们三个,别的人大多又年轻,手段不够。
要么就是精力跟不上你。
有你麻烦的。”
胡惟庸望着朱元璋开口。
他这是还不服,想要找回一些场子来。
想要看到朱元璋难受。
朱元璋闻言,笑容更甚。
“丞相的人选?
还要让别人当丞相?
咱就说你小胡给咱帮了大忙,你还不相信。
你以为你很重要,你以为丞相制度,对咱来说很重要?
咱现在告诉你,你想错了
不论是你,还是丞相制度,对于咱而言,都不重要。
丞相制度,咱早就看它不顺眼了!
早就想要将之给废掉。
但可惜,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和太好的理由,来对丞相制度下手。
可就在咱如此苦恼之时,你小胡就这般贴心的造了反,还闹出了不小的阵仗来。
这不是瞌睡了,你就给咱来送枕头吗?
你小胡造反造的好啊!
造反造的妙!
这不正好帮了咱一个大忙?
咱就说你小胡是个好人,你还不相信。”
胡惟庸闻听朱元璋此言,一下子愣在了当场。
整个人的神色,变得份外的复杂。
乃至于整个人,都目瞪口呆起来。
自己……听到了什么?
朱元璋……朱元璋这个狗贼,他在说什么?
居然……居然要废丞相制度?
自己没听错吧?
这狗贼没有迷糊吧?
怎么会说出,此等话语来?
他居然要废丞相?
居然早就看丞相制度不顺眼了?
这……这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怎敢做出这种事情来?
这可是丞相制度啊!
延续了不下两千年的制度!
从先秦之时,就有太宰等相应的职务,来进行辅政。
如很出名的伊尹。
可以说几乎,这丞相制度,是和王权一并产生。
有王就必须有类似丞相之人来做事儿。
离不开。
结果现在,朱元璋他……竟然说出此话来?
这让他如何不感到吃惊。
“你疯了?丞相制度你也敢废除?”
“咱没疯,咱清醒的很,咱就是要废了丞相制度。”
朱元璋的回答斩钉截铁。
“李善长当了丞相不老实,带着百官与咱对抗。
杨宪在中书省,手握大权,也还同样是很不老实。
你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也一样如此。
都敢对咱造反了。
咱思来想去,这真的只是因为选拔上来的人都不行?
并不是。
真正的根子,就在这丞相的制度上面。
尤其是中书省和丞相加在一起之后,更是如此。
中书省太能集权了,中书省的丞相,手中握着的权力更大。
有权好办事,可是也太容易与皇权进行对抗了。
元朝人就是爱瞎鸡搞,啥球玩意儿不懂。
好好的三省六部制,愣是给搞成这个样子。
有着这套制度在,咱就算是把你胡惟庸给杀了,再提拔上来别的人,那别的人就会老老实实的?
就不会如同你胡惟庸一样了?
李善长,杨宪,包括你胡惟庸,莫非是从一开始之时,就心里面有着诸多大逆不道的想法。
想要干出这般多的破事来吗?
不是,是手里面掌握的权力大。
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容易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来。
所以,为了以绝后患,将这中书省,连同丞相制度给一并废除了才是最好不过!”
胡惟庸要死了,还这般不老实,要对自己进行杀人诛心,那自己自是不能客气的。
也要好好的来诛一诛他的心才行!
“哈哈……”
“哈哈哈哈哈……”
胡惟庸愣了一阵之后,笑出声来。
“你会被累死的!你绝对会被累死的!
没有中书省,没有丞相,天下之间那般多的政务,就靠着你来做。
你能做的完?
你做不完的!
把你累死也做不完!
把你那儿子加上,也同样不行!”
朱元璋闻言笑道:“你说的对,确实很累,但你以为咱就没有相应的办法了吗?
咱这边儿,完全可以再设立出来一个机构。
这个机构,名字咱都取好了,就叫内阁。
内阁这里负责协助处理政务,但只能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拟好票之后,送到咱这里来。
由咱这个皇帝来决断。
提的意见好了,咱就采用。
提的意见不好了,咱就驳回去,让他们接着去提。
或者咱直接把解决事情的办法,给提出来。
若事无巨细都让咱做,自是不可能。
有了内阁就不一样了。
咱这里可以把决策权留在手中。
可以提拔四五个人同入内阁。
让他们位卑职重,相互制衡……”
朱元璋把自己大明后面出现的内阁制度,给说了出来。
只不过,和后世所常见的内阁制度,有一定的不同。
后面时,因为后世子孙太懒,或者有些着实无能。
所以把权力下放了一部分,给太监。
搞出来了一套内廷制度,与外廷相制约。
如秉笔,掌印太监等等。
这点在他这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他来掌握批红,用印的这些权力也就够了。
决策权不必劳烦那些太监们代劳。
当然,若是发展个百十年之后,后面的子孙,如果再搞出那一套,他也没什么办法。
但至少在他这里,想让司礼监这些来分权是不可能的。
胡惟庸听了朱元璋所说这话,一时之间禁不住瞪大了眼睛。
不是……朱元璋居然已经想好了相对应的办法?
内阁?
听起来的确是很好用。
需要处理事儿,但是却又没有宰相的权力,只有提意见的权力。
朱元璋这家伙,到底是如何想的?
有着这样一套制度在,废了丞相之后,这天下还真乱不了!
朱元璋父子,也不会被累死!
朱元璋将胡惟庸的反应收入眼中,一时间只觉身心很是愉悦。
心情很不错。
于是,他决定再给胡惟庸加一把火。
“小胡,咱这里还有一个消息,是关于你儿子胡天赐的,你要不要听一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