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不应 > 第434章 你不说,那我说

第434章 你不说,那我说

    …

    陈锦秀已与法慧说明了利害,并非是他在无理取闹。

    他此来并非是为了私事,而是事关整个偌大陈国的国事,法慧阻止他的后果便是导致陈王可能做出错误的抉择,从而让整个陈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你无心加害陈国,陈国却因你而灭亡,届时社稷崩塌,百姓流离,处处尸山遍野,民不聊生,这等天大的因果,你担不担得住?”

    陈锦秀字字如雷,说得法慧沉默不已,青灯大师却是没有发话,这件事情与法慧有关,他尊重自己的爱徒,便让他自己来做决定。

    权衡利弊之后,法慧终是在红梅前轻轻叹了口气。

    “太子请在院中稍候,我且先上山与闻施主见见,将此事说与他听些。”

    陈锦秀见法慧退步,也暗自松了口气。

    他与法慧相识其实有不少年头了,并非他今日刻意要让法慧难堪,而是齐王给予他与陈王的那封信上所述内容实在越看越是心惊,越想越是背凉,江月侯代表的是整个燕国,也变相沾了些赵国的意思在里面,如今燕、齐、赵三国之间大势汹汹,暗流涌动,皆在等待逼迫着他陈国做出最后的回应,设身处地,他如今不敢想自己的父亲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偌大陈国,万亿之数,皆系于他的一念之间。

    稍有差池,可能万劫不复。

    走前,陈锦秀嘱咐法慧道:

    “不要将我的身份告诉他。”

    法慧应下,前往了翠竹峰,在那座凉亭中见到了盘坐于地的闻潮生,后者感应到了亭中出现了第二人,于和煦的微风中睁开双眸,对着法慧颔首道:

    “多谢。”

    法慧沉默未回,闻潮生便见他有心事,说道:

    “山下的那名「客人」要来见我?”

    法慧一怔,随后道:

    “慈心已与你说过了么?”

    闻潮生回道:

    “未曾细讲,提过一嘴。”

    法慧浅浅一叹:

    “闻施主慧心通明,山下的那位客人有十分重要的事,小僧先前承应过闻施主,这七日让施主能够安心明悟,而今只怕要食言了。”

    闻潮生缓缓起身,手指越过酒坛,倒了一杯淡茶给自己。

    “叫我潮生就行,我也没有布施你们什么,你我相识于齐国,而今又愿意传道救治阿水,也算朋友了。”

    “至于那位……你让他上来吧,我与他单独聊聊。”

    “不会耽误我太久时间。”

    无论是「并蒂莲」还是如今为阿水强行续命的鬼门针法,都来自于法慧,倘若无他,闻潮生与阿水而今已是死人两个,他自然没有理由让法慧难做;再者,闻潮生如今已经从「弥勒」那里学到了并蒂莲的心法,这门心法非是战斗所用,同样不需要丹海,闻潮生以「永字八解」拆解武学,学习体悟得很快,实际用不了七日,因此有时间招待这个很难拒绝的「客人」。

    得到了闻潮生的同意,陈锦秀很快便来到了这座凉亭之中,在仿佛浸润着翠竹淡香的微风吹拂下坐于闻潮生对面,后者用坛中的美酒招待他,对着他道:

    “找我何事?”

    陈锦秀隔着仅仅一个小圆桌的距离,认真打量眼前这个面色不堪,死气沉沉的年轻人,他虽不知道在闻潮生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却能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确是要死了。

    他不免想到齐王在信中对于闻潮生的描述,一时间心中泛起了嘀咕。

    这人……真有齐王说的那么靠谱?

    沉吟了很短暂的片刻,陈锦秀开口,决定先探探眼前这人,他收敛目中精芒,用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语气说道:

    “你来陈国之后,齐国寄了一封信给陈王。”

    “你猜猜,那封信上写的什么?”

    闻潮生眉头微微一皱,他喝了一口酒,重复着加重了语气:

    “有事说事,无事请回。”

    闻潮生的态度让陈锦秀的眸子眯成了一条线,心想这到底是陈国的地界,你一个从齐国而来的逃难者凭什么这么嚣张,恼火的同时,他也争锋相对道:

    “你一个在齐国活不下去,只能来陈国逃难的倒霉蛋,敢在陈国的土地上跟陈国人这么讲话?”

    “自己得罪了谁,你的心里难道没点数?”

    “你知不知道,如今陈王只需要一句话,你马上就会被五花大绑送回齐国?”

    闻潮生捏着空酒杯,盯着白色瓷杯中的那一抹扭曲倒影,沉默一会儿后开口说道:

    “我以为,你来这里找我,应该真诚一些,但你的表现却让我觉得很没有意思。”

    “既然你不说,那我说。”

    “你听好。”

    “其一,你方才说,那封信是在「我来陈国之后」才到的陈国,并且那封信直接寄给了陈王,所以由此可以判定,那封信是「齐王」寄出的,而非我得罪的「参天殿」,不要问我为何如此武断地确定这一点——我从齐国到陈国走了很长时间,要远比正常的信使慢得多,更何况是在如今这样四国情势紧张的局面下,带着重要信件的信使只会更快,倘若那封信是书院授意发给陈王,应该很早就会发出,并很早就会到,毕竟,他们找陈国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发兵伐赵。”

    “既然信比我慢,那便只能说明这封信一路运送极为谨慎,在躲在藏……既不能让齐国的书院或参天殿知道,还能直接送到陈王的手中,那这封信便只能是来自于齐王之手,而且信中所求一定与书院、参天殿不同。”

    “齐王在齐国一直都是参天殿豢养出来的傀儡,如今战争已被挑动,齐王既然单独给陈王发了一纸书信,想来肯定不是为了抓我这样于大局根本无足轻重的将死之人,而是另有所图,并且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我说的对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