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渡玄光催发,岩层遇着玄光纷纷化去,四周瞬间被荆雨清理出了一块儿真空球形区域。
他看向岩壁上星星点点的玉质矿石,随意抠了一块儿下来,放在嘴里尝了尝,只是嚼巴了几下便吞入腹中。
“还真是灵石……且是难得一见的【玉灵石】。”
天地间的灵石自然也有各类属性,一般而言,修仙界流通的大多是任意修士都能够使用的【无属性灵石】。
这种灵石没有特殊属性,其内蕴含的灵气最为温和均平,泛用性最广,且产量最大,深受修士喜爱。
不过泛用性广意味着不够专精,若有特殊要求,便需要特殊属性的灵石。
其中最为常见的自然还是五行灵石,其余类似【风灵石】、【雷灵石】、【冰灵石】都是五行衍化而来。
这【玉灵石】算是土系灵石的一个小分支,在现世并不常见,只有修与玉石相关的功法或神通才能用到,想不到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儿好大的矿脉。
“不过这灵石品质倒是一般,只是寻常的下品灵石而已,连一丝中品的边都没摸到。”荆雨嘀咕道。
一般像这种外围全是下品质量的灵石矿脉,基本上价值不会太高,可能深处才有中品灵石的痕迹,顶多接近中心的位置能挖出几块上品灵石,对荆雨如今的身家而言可谓聊胜于无。
其实在各大仙洲的无尽地底,这种自然形成的灵石矿脉不在少数,但之所以无人问津,也是因为开采成本的缘故。
练气筑基的低修无法深入此地进行常规挖掘,而元婴真君虽然能够遁入太虚深入地底,可想要将这一整片灵石矿脉全部开采完毕,也是费时费力。
有这闲暇时间,或许元婴真君在某个蛮荒地界或洞天秘境中随意得到一株灵药或一件法宝,其价值也可抵了这一片灵石矿脉了。
荆雨自然也不可能将这整片矿脉悉数挖完,只是继续深入这一片矿脉,打算将矿脉核心中品相最好的一片区域开采完毕,便即收手离开。
他继续催动【苦渡玄光】向内里探去,却忽地好似触到了什么,轻咦出声。
“这是?”
还未行至矿脉中心,荆雨便碰到了一堵墙壁,这墙壁似金非金、似石非石,好像是一种特殊的灵材,但明显不是土石类材料,苦渡玄光一时间竟穿之不透。
好在苦渡玄光不仅仅是对土石有奇效,其本身也是一门极高明的法光类神通,在不断消磨之下,这未知材质的墙壁也被荆雨融出了一个大洞。
穿过被【苦渡玄光】融出的孔洞,荆雨只觉一股极为精纯浓郁的灵机扑面而来,眼前竟豁然开朗。
一面高逾百丈的青玉璧矗立眼前,璧面刻满佛门梵文,字迹以玉灵石髓镶嵌,在幽暗中泛出青白色微光。
玉璧底部被矿脉包裹,裸露的灵石矿脉如树根般盘绕,形成天然阶梯。
阶梯两侧立有十二尊青玉罗汉像,或怒目持杵,或低眉诵经,雕像表面覆盖一层晶莹的灵石结晶体,仿佛青玉凝结的袈裟。
荆雨望着眼前的一切,愣愣发呆:“浮屠仙洲的地底数万里竟然有一个地宫?”
他上前看向那十二尊青玉罗汉像,心中了然:
“原来如此!”
这十二尊青玉罗汉并非雕塑,而是十二道【灵脉】显化而成的物件!
荆雨瞬间就明白过来,这地宫之外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片灵石矿脉,很可能就是积年累月之下,地宫中逸散而出的灵气造就。
“足足十二道灵脉,被放在了此处,是为了充实地宫中的灵机?”
荆雨立时便猜到了这青玉罗汉像的作用,应当是有高修故意放在此处,为了让地宫里的灵气浓度达到修行的标准。
有这十二道品相上佳的灵脉固定于此,此地宫的灵机之浓郁,已然到达了元婴道场的程度,足以供给化神之下的修士日常修行了。
荆雨对着青玉罗汉像啧啧称奇,却也不急着收取,反而走向那青玉璧。
青玉璧上刻着佛门梵文,荆雨博览群书,学识在元婴真君中都算得渊博,自然懂一些梵文,粗略扫了一遍,面色变得古怪起来:
“这是一篇檄文?”
而且这檄文的内容也让他有些惊讶。
因为这是一篇针对【神鼎仙朝】的檄文!
其大意是神鼎仙皇荒淫无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致使天下修士百姓苦不堪言。
我佛门众弟子自当高举义旗,推翻这无道仙朝,重振佛门荣光。
“还是佛门对神鼎仙朝的檄文……”荆雨心里有些嘀咕:“这地宫究竟在此地埋了多少年了?”
须知方今距离神鼎仙朝统治仙洲界的【中古时代】可是已经十余万年了!
他忽地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他如今所处的地底深度实在太深,哪怕是元婴修士,若不精通土遁,都可谓寸步难行,究竟是何等的大神通者才能在如此之深的地底挖掘建造出这样一座大气磅礴的地宫?
或许当年修建地宫的修士并不是在这个深度修建的。
而是经过十余万年之后,许是地脉变动,导致这地宫慢慢沉降到了这里。
若非荆雨为了躲避萧观影可能的追杀,或许再也没有人会发现这一处地宫。
荆雨感叹了一番岁月的威能,越过这玉璧,向地宫深处的主殿走去。
进入主殿,视野更为开阔,主殿大厅的穹顶之上悬下了一桩舍利明灯,也不知这明灯是何等材质,历经十余万年,竟然还一直亮着。
主殿大厅通向不同的偏殿,有放置书籍玉简的【藏经阁】,也有供弟子闭关的【禅心窟】,以及供弟子修习术法神通的【演法台】、存放丹药的【丹鼎院】等等……
荆雨先走入了【藏经阁】中,很快便看到了一排排书架,其中存放着数以万计的玉简,或许是因为每一排书架都做了特殊的保护禁制,以至于这些玉简尽皆完好无损。
荆雨随意拿起了书架中的一些玉简观看了一遍,顿时明白了此地宫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