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行列车的轰鸣声逐渐被窗外渐亮的晨曦所取代时,柳如烟从沉睡中醒来。她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开罗那拥挤的城市景观,而是一片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尼罗河谷风光。
窗外,是无边无际的、翠绿的甘蔗田和椰枣林,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紧紧依偎着宽阔而平静的尼罗河。河面上,几艘FelUCCa帆船正扬起白帆,悠闲地航行。穿着传统长袍的农民,赶着毛驴,走在田埂上。远处,是光秃秃的、被阳光炙烤成土黄色的石灰岩山脉。
这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让柳如-烟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数千年前的古埃及。她能想象,当年的法老和贵族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富饶的土地上。
“我们到了。”陆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火车缓缓驶入卢克索火车站。当他们走出车站时,立刻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比开罗要干燥、炎热得多,阳光也更加灼烈。与开罗的喧嚣和拥挤不同,卢克索的节奏明显要慢下来,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片慵懒而又古老的氛围之中。
他们入住的酒店,位于尼罗河的东岸,正对着宏伟的卢克索神庙。他们选择了一间带有宽敞阳台的房间,从阳台上,不仅可以看到神庙的壮丽景象,还能欣赏到尼罗河对岸,太阳落入帝王谷的绝美日落。
他们的卢克索第一场直播,就在酒店的阳台上,伴随着身后壮丽的神庙背景开启了。
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他们的穿着也更加轻便凉爽。陆沉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和一条白色短裤,显得清爽而又儒雅。柳如烟则穿了一条飘逸的米白色长裙,裙摆上带有埃及风格的蓝色刺绣,头上戴着一顶宽檐的草帽,为她平添了几分优雅的度假气息。
标题充满了对这座古都的敬畏——“尼罗河上的露天博物馆,法老与众神的荣耀归处!‘往后余生’埃及篇第二章,古都底比斯——卢克索!”
【卢克索!终于到了!背景就是卢克索神庙吗?太壮观了!】
【柳总今天这身打扮好美!像个优雅的考古学家!】
【从开罗到卢克索,感觉画风完全变了,从城市探险变成了古文明深度游!】
【期待卡纳克神庙和帝王谷!我已经准备好接受震撼了!】
陆沉对着镜头,脸上洋溢着对历史的崇敬:“各位‘云游’的伙伴们,我们已经沿着尼罗河南下,抵达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首都——底比斯,也就是今天的卢克索。如果说开罗是埃及的现在,那么卢克索,就是这个国家最辉煌的过去。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沉淀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以尼罗河为界,分别探索东岸的‘生者之城’和西岸的‘逝者之城’。”
他们的卢克索之旅,遵循着古埃及人“日出东方为生,日落西方为死”的信仰,第一天,他们将行程全部安排在了尼罗河东岸的“生者之城”。
上午,他们直奔那座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露天神庙”——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
当他们走进神庙时,立刻被其无与伦比的宏大规模所震撼。这里不是一座单一的神庙,而是一个庞大的、由无数神殿、柱廊、方尖碑和雕像组成的建筑群,是历代法老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扩建的结果。
他们首先穿过一条由数十座羊头狮身像守护的“公羊大道”,来到了神庙的第一塔门前。仅仅是这座巨大的塔门,就足以让人感受到法老王权的威严。
而当他们走进神庙的核心——大多柱厅(Great HypOStyle Hall)时,柳如烟彻底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134根巨大的、如同参天石林般的石柱,拔地而起,支撑着早已消失的屋顶。这些石柱高达二十多米,顶端雕刻成纸莎草盛开的形状,柱身上刻满了精美的象形文字和浮雕,讲述着法老们的赫赫战功和对众神的献祭。
柳如烟和陆沉漫步在这片巨大的“石柱森林”中,感觉自己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阳光从石柱的缝隙中投射下来,形成一道道光束,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无比神圣而又充满压迫感的氛围。
“站在这里,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陆沉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法老们建造如此宏伟的神庙,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众神,更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们作为‘神之子’的,无可匹敌的权力和威严。”
他们继续向神庙深处探索,看到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留下的、依然屹立的方尖碑,碑尖直指苍穹。他们还看到了一个被当地人视为能带来好运的圣甲虫雕像,许多游客正围绕着它转圈祈福。
整个上午,他们都沉浸在卡纳克神庙那迷宫般的建筑和厚重的历史之中,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中午,他们在尼罗河畔的一家餐厅,品尝了地道的埃及烤鱼和一种名为“KOShary”的埃及国民美食。这是一种将米饭、通心粉、意大利面、鹰嘴豆和扁豆混合在一起,再淋上特制的番茄酱和炸洋葱的食物,味道奇特却又意外地美味。
下午,他们来到了另一座重要的神庙——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与卡纳克神庙的宏大庄严不同,卢克索神庙显得更加精致和秀美。这座神庙主要由新王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建造。
他们看到了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布满了他本人巨型雕像的庭院,也看到了阿蒙霍特普三世设计的、由优雅的纸莎草束状柱组成的柱廊。
最让柳如烟感到惊奇的是,在这座古埃及神庙的内部,居然还“嵌套”着一座后来的阿布·哈格格清真寺。两种不同文明、不同信仰的建筑,在这里奇妙地共存了数百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他们一直待到傍晚,华灯初上。当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将卢克索神庙的石柱、雕像和浮雕都照亮时,整座神庙呈现出一种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围。
“夜晚的神庙,少了一分威严,多了一分温柔。”柳如烟靠在陆沉的肩头,看着眼前这幅如梦似幻的景象,“感觉众神和法老们,都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卡纳克神庙!大多柱厅!太震撼了!感觉自己像在看一部史诗大片!】
【在石柱森林里,感觉人好渺小啊,对古埃及人肃然起敬!】
【夜晚的卢克索神庙也太美了吧!充满了神秘感!】
第二天,他们跨过尼罗河,前往西岸,去探索那片充满了死亡、陵墓与来世信仰的“逝者之城”。
为了用一种最独特的方式迎接这一天的旅程,他们凌晨四点就起了床,去参加卢克索最负盛名的旅游项目——热气球之旅。
当他们和其他游客一起,挤在一个巨大的篮筐里,伴随着火焰喷射器的轰鸣声,热气球缓缓升空时,柳如烟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天还未完全亮,脚下的大地依然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之中。随着热气球越升越高,东方的天际线开始泛起一抹鱼肚白。很快,一轮红日从尼罗河东岸的群山后喷薄而出,万丈金光瞬间洒满了整个尼罗河谷。
而他们的脚下,就是那片沉睡了数千年的“逝者之城”。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的宏伟阶梯,看到贵族墓群的入口,以及那片荒凉而又神圣的、埋葬了数十位法老的——帝王谷。
数十个五彩斑斓的热气球,和他们一起,漂浮在晨光之中,构成了一幅无比壮丽而又宁静的画卷。
“太美了……这绝对是我一生中见过最美的日出。”柳如烟被眼前这幅景象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感觉自己像一只鹰,在用神的视角,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热气球!在帝王谷上空看日出!这也太浪漫了吧!】
【从空中俯瞰尼罗河西岸,感觉太壮观了!】
【这画面,美得像一首诗。陆总柳总也太会玩了!】
结束了热气-球之旅,他们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复。他们踏上了西岸的土地,首先来到了那座在热气球上就已尽收眼底的,气势磅-礴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这座神殿与山岩峭壁完美地融为一体,三层宽阔的阶梯式平台,显得简洁、宏伟而又充满了现代感。很难想象,这竟是三千五百年前的设计。
陆沉为柳如烟讲述了这位古埃及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法老的故事,她如何以女性之身,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并为自己建造了这座足以媲美男性法老的宏伟祭殿。
他们沿着长长的引道,拾级而上,欣赏着回廊里那些描绘着女王出生、加冕以及远征庞特(PUnt)事迹的精美彩色浮雕。
“一位伟大的女性。”柳如烟站在神殿的最高层,俯瞰着下方的平原,感慨道,“她的勇气和智慧,足以让后世所有的男性汗颜。”
离开女王神殿,他们来到了此行的核心——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
这里是新王国时期法老们的主要埋葬地,为了躲避盗墓贼,他们不再修建引人注目的金字塔,而是选择将陵墓,开凿在这些不为人知的、荒凉的山谷之中。
山谷里一片死寂,只有被太阳炙烤的、滚烫的岩石。但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之下,却隐藏着六十多座装饰华丽的地下宫殿。
一张门票,可以任选三座陵墓进行参观。在向导的建议下,他们选择了装饰最华丽的拉美西斯四世墓、保存最完好的塞提一世墓的复制品,以及最为著名的、改变了整个埃及考古史的——图坦卡蒙墓。
当他们沿着陡峭的阶梯,走入一座座陵墓的内部时,立刻被墙壁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鲜艳的壁画所震撼。这些壁画,历经三千多年,依然鲜艳如初。上面描绘着各种神明、法老以及《亡灵书》中的场景,引导着法老的灵魂,通过重重考验,最终获得永生。
“这些陵墓,根本不是为活人准备的。”陆沉轻声说,“它们是法老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家’,是帮助他们获得永生的‘魔法书’。墙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神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后,他们来到了图坦卡蒙的陵墓(KV62)。这座陵墓,是帝王谷里最小、也最简陋的一座,但它却是唯一一个,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基本未被盗掘过的法老墓。
当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1922年打开这座陵墓时,里面出土的五千余件宝藏,震惊了全世界。
他们走下狭窄的阶梯,进入了那个小小的墓室。墙上的壁画略显仓促,但墓室中央,依然安放着这位少年法老的外层石棺。而他的木乃伊,在经过科学研究后,也已经重新安放回了这个他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家。
站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柳如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在场感。她想起了在开罗博物馆看到的黄金面具和宝座,再联想到这个简陋的墓室,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少年法老命运的同情。
在卢克索的最后一天,他们选择了一种更悠闲的方式,来结束这段震撼心灵的旅程。
他们租了一辆马车,在卢克索的东岸市区穿行,感受着这座城市混杂着古老与现代的独特市井气息。他们还去了一家莎草纸画店,在老板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一下这种古老纸张的制作过程。
傍晚,他们回到了酒店的阳台上,静静地欣赏着尼罗河的日落。太阳缓缓地沉入西岸帝王谷的山峦之后,将整片天空染成了梦幻般的紫色和粉色。东岸的神庙,也亮起了柔和的灯光。
陆沉从房间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卢克索的礼物。
那是一个小巧的、长方形的首饰盒,盒子本身就是用镶嵌着贝壳的木头制作的,充满了埃及风情。柳如烟打开盒子,发现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圣甲虫形状的青金石戒指。
圣甲虫的造型惟妙惟肖,深邃的蓝色青金石,在灯光下散发着神秘的光泽,上面还用金色的线条,勾勒出翅膀的纹理。
“圣甲虫,在古埃及语里,名为‘Khepri’,意为‘形成’或‘转变’。”陆沉将戒指轻轻地戴在柳如烟的手指上,柔声说道,“古埃及人看到圣甲虫推动粪球,就如同太阳神推动着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它象征着重生、复活和创造力。它是古埃及最重要的护身符之一。”
“我们在卢克索,看到了生者之城的宏伟,也探寻了逝者之城的神秘。这一切,都围绕着古埃及人对‘永生’的信仰。我希望这枚圣甲虫戒指,能为你带来好运和庇护,也提醒我们,每一次的结束,都孕育着新的开始,每一次的日落,都预示着新的日出。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不断重生和转变的旅程。”
柳如烟抚摸着手指上那枚冰凉而又充满力量的戒指,心中充满了感动。这份礼物,完美地概括了他们卢克索之行的所有感悟。
当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从卢克索机场,乘坐内陆航班,飞往更南方的阿斯旺,去探寻努比亚文化和阿布辛贝神庙的奇迹时,他们的心中,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古埃及文明的浩瀚长河之中。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在卢克索的总结动态。配图是那张在热气球上,两人迎着日出,俯瞰帝王谷的壮丽照片。
文字充满了对这座古都的赞美与敬畏:
“卢克索,一座将生与死、神与人、宏伟与精致完美融合的城市。在这里,我们行走在卡纳克的石柱森林,迷失在帝王谷的地下迷宫。我们明白了,一个文明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建造了多高的神殿,更在于它构建了多深邃的,关于生命与永恒的信仰。告别底比斯,我们将继续溯源而上,去探寻尼罗河上游更古老、更神秘的传奇。下一站,阿斯旺!努比亚的色彩,我们来了!”
飞机起飞,将那片被尼罗河分割为生死两岸的古老土地,留在身后。他们的前方,是菲莱神庙的水上神话,是未完成的方尖碑的千年遗憾,更是拉美西斯二世留给世人最震撼的,关于爱情与权力的不朽宣言。故事,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愈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