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08章 武清伯夺冠

第408章 武清伯夺冠

    “号外号外!亩产种粮大赛决战!比赛将在水晶宫博览会现场对决!”

    苏泽为了这次种粮大赛,也是宣扬了很久。

    他让罗万化提前一个月搞了一个专栏,分别介绍了几位“种子选手”。

    首先是使用了“肥田粉”的武清伯李伟。

    肥田粉的效果喜人,加上李伟的精心打理,一直都是夺冠热门。

    其次是英国公张溶了。

    这位也是李伟的老对头了,他家的农庄和李伟的农田临近,英国公一直都瞧不起李伟这个外戚,两人隔三差五就斗气。

    特别是李伟怀疑英国公偷了自己家的红薯土豆种子后,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

    而这一次英国公也有秘密武器。

    他家的种子,是苏翰林搜集的高产冬小麦种子,原本是为了辽东开拓选育的。

    是英国公张溶亲自来到苏泽府上,苏泽才给英国公一袋子种子。

    并且英国公还答应,这一次他所产的小麦种子,全部都会还给苏泽,用来分发给在辽东开拓的百姓。

    除了这两位重量级选手之外,京师城外这些勋贵外戚士绅们也是各展神通。

    罗万化亲自去实地查看后,采访了那些亩产确实高的几户人家,向他们搜集高产的经验,刊登在报纸上。

    这件事甚至还引起了皇帝和内阁的关注。

    农耕从来都是国家之本。

    以往这些勋贵们,在京师斗富,皇帝和阁老们都十分的头疼。

    但是这一次他们斗富,皇帝和阁老却十分欣喜。

    隆庆皇帝知道之后,亲自手书了奖状,送到《乐府新报》的报馆,作为本次大赛优胜的奖励。

    而几位阁老更是连续在报纸上发文,鼓励这种利用新技术种粮的方法。

    罗万化这一次也很会抓热点,他又上书请奏,请求在亩产种粮大赛之后,将这一次优胜种粮大户的经验编纂成一本农书,刊发各地。

    罗万化这个请求得到了皇帝和内阁的赞许,立刻就准奏颁行了。

    今天就是亩产种粮大赛决战和颁奖的日子。

    为了壮大声势,本次颁奖仪式专门定在了水晶宫博览会的会场前。

    由报官的采风使们亲自前往各个参赛农庄,亲眼监督他们收割完毕,然后将收割好的小麦运送到水晶宫前。

    然后再由最新的农用脱粒机进行现场脱粒,最后上秤称量后,现场评定优胜,颁发皇帝手书的奖状。

    七月十日,是旬末休沐的日子。

    由于已经大赛预热了很长时间了,加上去年因为皇帝身体原因,上元灯会今年只是草草举办,京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大型活动了。

    当然,引发京师百姓如此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京师的各大赌档,都给出盘口,而京师很多百姓都下了注。

    据说这一次的种粮大赛的总盘口,已经超过了上一次赌阁老入阁的盘口,成为历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赌盘。

    没办法,谁能入阁这种事情,距离普通百姓太远了,只有对朝政有了解的读书人才会关心。

    但是种粮谁不会啊!

    这些日子《乐府新报》的报道,相当于不停的预热盘口,百姓们拿着报纸分析各家的农技,还有人亲自跑出城考察的,各种消息满天飞,很多百姓都拿出钱来投注。

    赢了就改善伙食,输了就当凑个热闹。

    比赛当天,报馆的采风使们天未亮就出了城。

    在国子监预科读书的孙文启,也还兼着采风使的差事,他和同伴来到了武清伯李伟的田庄。

    武清伯李伟,专门穿上了他那件封伯的礼服,他站在田垄上,指挥着佃农收割麦穗。

    看到几个佃农不小心将麦子落到田里,李伟一直不停的嚷嚷。

    他好几次都要冲到田里亲自收割,但是被管事的拦住。

    要不是身上这套礼服实在是太珍贵,李伟真的就要自己动手了。

    他看了一圈,最后眼神落在自己的儿子李文全身上。

    “你,去田里监督他们。”

    李文全指着自己,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老父。

    爹?你儿子可是执掌近百万银元的董事长,去田里监督佃农割麦子?

    李文全露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表情,他恨不得直接掏出一千银元给老爹,求他打消这个想法。

    但是李伟性格执拗,而李文全从小都怕这个老爹,只好脱下丝绸外衫,跳进了田里,监督着佃户们收割。

    孙启文看着无边的麦浪,陷入到了恍惚中。

    他是因为家乡灾荒,随父母逃荒到京师的。

    父母死在了逃荒的途中,他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逃荒路上稀疏的农田。

    荒年是很可怕的。

    百姓没吃的,只能逃荒,而更多的百姓逃荒,又会吃光沿途的一切。

    后来在京师乞讨,孙启文唯一的目标就是吃饱饭。

    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愁吃的?

    好像是从自己当上了报童开始。

    紧接着就是一路梦幻的旅程,如今自己成为了国子监预科的学生,每个月不仅仅能吃饱饭,还能读书。

    这是逃荒路上想也不不敢想的美梦啊!

    自己那些小伙伴们,现在也不要挨饿了,京师已经三年没出现过粮价大波动了。

    这些都是老师的功劳!

    看着城外的麦浪,孙启文想起苏泽曾经和他讲过的一句话——“人即政治”。

    政治是由人组成的,更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任何一项政策,最后都会影响到每个一个人。

    每一项进步,最终都会让人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孙启文要去国子监预科的原因,他希望能够通过科举,亲身参与到这场能够改变所有的政治变革中去!

    总共就是一亩地,很快就收割完毕,接下来在孙启文的监察下,这些麦子被装进专门的袋子封存,搬运上了马车,运送向水晶宫。

    博览会会场前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都在此等候结果。

    除了百姓之外,隆庆皇帝还派遣了定国公徐文壁来观礼。

    本来是小胖钧想要来的,但是如今皇帝的身体,太子自然不能离开紫禁城,只能由定国公代劳。

    小胖钧虽然不满,但是这次成熟了很多,只是口头抱怨两句就作罢。

    内阁这边则是内阁首辅高拱亲自来了。

    无论是肥田粉还是高产麦种,这都是对大明非常重要的东西。

    高拱要亲自来查看成果,才能决定要怎么推广这些东西。

    除此之外,京师和农政有关的官员也都来了。

    这些官员们坐在观礼台上,看着马车抵达广场。

    “罗万化!”

    苏泽一声令下,脱粒机动了起来。

    这是用蒸汽机驱动的脱粒机,轰隆隆的蒸汽机喷出白色蒸汽,脱粒机滚动起来。

    采风使们拿着麦穗放入机器中,麦粒就会打出来,鼓风设备又会将杂质吹走,最后饱满的麦粒落进袋子里。

    周围的百姓啧啧称奇,其实脱粒机的原理也很简单,和手工脱粒也差不多。

    而用来筛选麦粒的风机也早就被发明了。

    但是这都是要手动的,效率比较低,这台机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脱粒的速度非常快,这让种过田的百姓都称奇。

    高拱也很感兴趣,这种农机能够大大增加效率,他向苏泽问道:

    “这种机器能量产吗?”

    苏泽点头说道:

    “这本来就是量产的机型了,是范氏煤矿的工匠们制造的。”

    “范氏煤矿的工匠?就是范氏煤矿先用的铁轨运煤和蒸汽机抽水吧?”

    苏泽点头说道:

    “师相,范氏煤矿如今已经研发出能用蒸汽机驱动的矿车了,就是速度上慢一点,说不定什么时候,铁路就不用马拉了。”

    不用马拉的铁路?

    这句话让高拱都懵了。

    房山铁路,普通百姓都称呼马拉轨道车。

    如果连马都不要了,还是马拉轨道车吗?

    但是也对啊,蒸汽机既然能抽水,那驱动车厢前进也不是不可能。

    高拱甚至有些恍惚,这大明怎么变成这样了?

    也亏着使用了新式脱粒机,各家的麦穗被分离出麦粒,一袋袋的小麦被扎起来,放在各家的面前。

    空气里弥漫着新麦的清香,更多的是凝重的期待。

    这时候,又有小吏搬来官秤,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称量时刻了!

    武清伯李伟的脸色有些难看。

    装袋之后,自己家的小麦要比英国公少一袋!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虽然每一代的麦子重量有差异,但是袋数才是决定性的。

    不过好消息是,他们两家的小麦数量是一骑绝尘的领先,从袋数上算,亩产要比其他家多四成!

    这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要知道,粮食的产量是很大的。

    在这个很大的基数上,如果增产四成是什么概念?

    李伟已经后悔了,为什么不在自家田庄所有的土地上都用肥田粉?

    这样一来,今年收成不就要增产四成了?

    因为袋数最多,英国公张溶脸上满是得色。

    他还故意看了一眼武清伯李伟,一直等到对方的脸色铁青才把目光移开。

    还好自己用了苏翰林的高产麦种!

    张溶同样的后悔,为什么自己不多种一点,还答应苏泽将麦种豆交给辽东开拓。

    这下自家的农庄,还需要一季育种,一季播种,才能收获高产小麦。

    一斗斗麦粒过了官秤,斤两分毫不差地记录在案。

    每一次称重,小吏都会大声呼喊出重量。

    其他选手很快就被淘汰出局,最后剩下的就是武清伯和英国公家了。

    两家的重量追的很紧,罗万化还故意让两家轮流称重,后方的黑板上累积着两家的总重量,每一次报数都会让周围的百姓欢呼一声,大家都各自盯着自己下注的一方。

    秤砣落定,武清伯李伟家的麦田,亩产硬是压过了英国公一头!

    这下子老伯爷脸上的褶子笑开了花。

    但是英国公的脸色十分难看。

    如果不是定国公和高拱在场,张溶又是全程监督的,他都要痛斥黑幕了!

    但是随着一些投注失败的百姓开始喧闹起来,张溶也有了胆气,他冲过抢过麦子,开始检查两家的麦子。

    张溶很快发现了问题。

    相比之下,李伟家的麦子更加饱满,每一袋的重量更大,所以自己领先一袋,最后总重量却落后了。

    张溶确定没有问题,露出沮丧的表情,自己还是输了。

    他也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不用肥田粉?

    如果高产的麦种,加上肥田粉,那亩产多高!?

    张溶想到了这点,沮丧的表情一扫而空!

    英国公可是与国同休的国公,土地可要比武清伯这个外戚多多了!

    如果自家的土地,都能用上新麦种和肥田粉,那田庄一年能增产多少!?

    和这些增长的粮食相比,一千银元又算什么!

    英国公也放弃抵抗,最后定国公徐文壁宣布了获胜结果。

    在众人欢呼中,武清伯李伟,颤巍巍上前领了皇帝手书的奖状和沉甸甸一千银元。

    这头名,是他日夜守护、狠下“肥田粉”的本钱硬拼出来的。

    紧接着,罗万化又宣布,朝廷会在城内的东宫店铺中,上架销售肥田粉。

    肥田粉会以惠农价格出售,但是需要按照自己地契限量购买,因为产量有限,所有每日售完为止。

    也为了方便城外百姓购买,各村镇的巡所边上也会开设专门的农技商店,出售肥田粉。

    除此之外,英国公家的高产耐寒麦种,要优先供应辽东开拓,不过罗万化也宣布,等到明年辽东收获之后,会在农技商店出售这样的麦种。

    京师百姓纷纷欢呼起来,高呼皇帝万岁。

    人群中的何心隐看向高台,他身边的弟子何素心脸色难看。

    这一次《乐府新报》大出风头,销量又要大涨了。

    有苏泽这个外援,《乐府新报》总能整出一些引发关注的大活,这一次亩产大赛搞得这么隆重,想不关注都难。

    但是何素心也承认,亩产大赛却还办得好。

    推广了肥田粉,新种子,还总结了种田的经验。

    这些种粮大户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这包含了施肥、看护、除虫等多个方面,如果能推广开,大明的粮食产量可以提升不少。

    今年的夏种,就这样开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