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同时票证制开始实施。
目的很单纯:控制特价上涨,全理分配物资。
主要还是布票和粮票。
每人每年大约不足一丈半的布票,换算成米将近5米布。
按理说不算特别少,在南方做几身褂子就够穿了。
可北境不够呀。
天太冷。
薄棉袄、棉裤、棉鞋、棉帽子、棉手套,棉被,厚的再来一套,哪里够呀。
可不就是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
农村还好,城镇居民在54年9月只能按年龄、劳动差别、饮食习惯,凭粮票买口粮了。
除了全国通用粮票,其他的都是本地发行本地用。
跨地区不好使。
顾七七能咋办?
只能尽量挑不要票的买,实在需要还得动脑筋先琢磨到票才行。
先去了纺织厂家属院里,假装要找大姨走错了路,然后搭个上一个老太太。
用钱换了好些瑕疵布,棉白布,床单、、被面、毛巾、枕巾、袜子之类的。
都是家属,确实不缺这些,走几家就淘换齐了。
没办法,她空间里没有这么老的布料,也不完全一样,她怕露馅。
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用钱解决吧。
而且以后这些物资只会越来越难买,早买不吃亏。
吃的就不用想了,都要票,就没听说有瑕疵肉的。
趁着还没有大炼钢,顾七七赶紧又买了几把锁头,两个小铁锅和一个小炉子。
买这些工业品是要工业劵。
顾七七手里有陈端寄回来的,可是不够。
她只能又用老办法去钢厂找家属换。
手捏着像纸币模样的工业劵,顾七七的心酸酸的。
这是短缺经济的表现。
再想想现代那些低廉海量的工业制品。
废物系统已经蛐蛐够了。
她要是能两界倒换多好?
要不空间无限大也行啊?
贪心!
终究摆不脱人性中贪婪的影子。
其实,这些工业制品她空间里都有。
可是和这个时代的差距太大,她不敢用。
又买了十个铝饭盒,勺子和铲子,把工业劵花了个干净。
顾七七还用空间里的紧俏物资换到了玻璃票、水泥票。
是的,所谓紧俏物资还是工业品:手表。
玻璃不好拿,干脆直接按尺寸切割好,放到之前偷偷拿出来的小板车装好。
装模作样的走到无人处再收进空间。
水泥也买了几袋。
这已经是极限了。
同样老套路的收进空间,就急匆匆往家赶。
天都黑了,正好趁着四下无人,视线不清。
顾七七拿出自行车,一口气骑到村口一里外才停下。
刚到邻居家门口,她就听到了壮壮嚎啕大哭的声音。
顾七七心疼坏了,如果不是她穿来,想必这孩子也是饿死的命。
张奶奶一直抱着哄,看到顾七七就像看到了救星。
“小梅给孩子喂过奶水了,可还是哭个不停。”
顾七七连忙接过孩子,用另外一只手递给张奶奶一包糕点。
“谢谢张奶奶,太麻烦你了,这是我今天带回来的槽子糕,好入口,你留着自个吃。”
张奶奶笑着接过,可还是埋怨的说了几句。
“七七,太外道了,这次张奶奶就收了,下次可不许了,给孩子喂口奶,不必太破费。”
顾七七并不当真,人家又不欠她的,礼尚往来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不过还是连连道谢,才抱着壮壮回家。
赶快又给壮壮喂了一遍奶,又换了新尿片。
孩子也哭累了,睡着了。
顾七七也饿的不行,趁壮壮刚入睡,赶快吃饭收拾。
然后又趁着夜色捡石头。
多多益善。
除了垒院墙,她打算再垒一个厕所、鸡圈,还得弄几块石板铺院子,制作井台子,反正有的忙呢。
她家院子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口井了。
应该是陈端爹为了清洗猎物方便挖的。
靠近大河,没挖太深就出水了。
就是活儿糙,哪来的井台?
太危险。
如今墙根底下里外全都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
这里太偏僻,她家根本没有什么客人,如果有人问起就说之前囤在后院的全移出来了。
顾七七一直忙到了后半夜才算弄好。
青石板对她来说可不难,她空间里有工具,特地走到很远的地方打磨出轮廓就行。
第二天一大早,顾七七又去找村长留下一百块钱买材料。
“太多了,够用了。”村长一下子收这么多钱,心有点不安。
“叔,别撕巴了,多退少补,还得找村里人帮忙呢。
我年纪小不懂这些,工钱多少,叔你就看着办,直接给大家伙发了吧。”
按理说现在不讲究雇工,都是换工,可她一个刚嫁过来的女人跟谁换?
只能用钱换,具体如何操作就靠村长了。
“行,我今天就去帮你买材料,顺道都带回来。”村长看顾七七真不差钱的样子也不推辞。
“麻烦叔了,今天晚上叔和婶就去我家尝尝我的手艺吧。”
李叔直接拒绝:“不用,都不是外人。”
顾七七却神秘的轻声道:“李叔,给你准备了好酒,带我李婶一起来吧。”
果然,村长听到酒迟疑了。
顾七七再接再厉:“你不喝,就浪费了,我可是特地为您老买的。”
“行,谢谢七七了,太破费了。”李叔难得有些不好意思。
“叔,你们可是陈端最亲近的长辈,怎么能叫破费,晚上早点来。”
到了下午,砖瓦陆陆续续都到了。
顾七七开火用大锅炒了四个菜,一个大丰收,一个豆角干炖肉,一个白菜豆腐,一个肉沫茄子干,还给李叔烫了三两白酒。
虽然北境人都能喝,可顾七七不能真让村长喝醉了,再说也伤身。
李婶帮着抱着壮壮,看到这么一桌子肉菜直呼:“太过了,七七,太过了。”
李叔既高兴顾七七的热情,又心疼买肉钱,连呼:“七七呀,以后不能这样了,过日子还是要节省着过。”
顾七七也不顶嘴,笑着点头应是。
这一顿可谓是宾主尽欢。
第二天一早,又有送砖瓦陆续送来。
意外之喜的是,还有几袋水泥。
顾七七早就把她空间里的水泥、玻璃放到西屋了。
村长看了一圈也觉得差不多可以开工了。
“七七啊,你想把新房盖到哪儿呀?”
顾七七早就想好了,还拿出一份简易图纸递给村长。
“叔,我这院子大,我想盖在中间偏后的位置,这样前院更大,种菜更方便,后院就稍小点,盖个仓房、厕所、鸡窝就行。”
村长早就看过了,这个小土房确实不行了。
“也行,那你还想盖一个柴房吗?”
“要的,柴房就用石头贴墙根垒一个大点的就行。房子就按图纸的样子来就行,其它的也都标了位置,叔你也给参谋、参谋,看合理不?”
李叔还真仔细看了一会。
“行,就按你画的来,我看挺好。”
没想到顾七七这孩子还是个内秀的,图画得不错,考虑问题也周到。
“叔,就是有一个事儿,我这个房子地基能不能打高点,毕竟靠着大河不远,我怕涨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早做打算。
“行,你考虑的仔细,比平常高出一米怎么样?”
“我看行,叔你看着办吧。材料送完了吗?钱够不够?”砖房已经够惹眼了,其他要求她就不提了。
“将将够了,就是玻璃没买着。”村长一脸遗憾,他没能力呀。
“叔?不用发愁了,玻璃我找陈端战友帮着买到了。”
李叔一脸惊喜:“真的?运气不错。行,今天下午就开工吧。”
顾七七比李叔还急。
“好,我这情况就不供饭了,叔你给大家伙说一下,然后多给大家点钱,别亏着大家伙。”说着,不由分说的又塞给李叔五十块钱。
村长头一次感觉钱烫手,刚想往外推。
就被顾七七话头阻止了。
“叔,先用着,多退少补,还得买些石灰、粘土之类的。”
村长一想反正他行得正,不会贪了孩子一毛钱,就直接揣进上衣兜里。
就这样,顾七七只帮大家烧烧开水,其它事宜全由李叔接管。
开工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