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67、俄国法律之一瞥

167、俄国法律之一瞥

    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以及完成《审判》这部作品,米哈伊尔在大学里面当然有在认真学习,谈到这个,中间倒是也发生了一些波折。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法学系的一位教授似乎是被那篇《套中人》给刺激到了,总之对于米哈伊尔这位名声已经很是响亮的学生的态度,确实是肉眼可见的不友好。

    别的或许他做不了太多,但在学业上,那是真能为难米哈伊尔一手,因此就在米哈伊尔刚刚来到学校的头两天,这位教授就趁着这个时候直接提问米哈伊尔一些复杂且并不常见的法律条文,准备杀一杀米哈伊尔这位名声响亮的作家的锐气。

    休学了那么久重新回到学校,那些法律条文你还能记住多少?更何况我提问的还是那些老教授都不一定能完全回想起来的东西,所以就算你在文学界是大人物,但是在学校呢?老老实实罚站吧!

    于是就在米哈伊尔刚来学校的那两天,这位教授便直接开始用一种略带嘲讽的语气提问起了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先生,听说你在外面有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还写出了像《套中人》这样充满臆想且非常不公正的作品,那我相信你的学业应该也没落下吧?这样,你听好了,请问我下面所说的这个案例出自我们俄国法律的哪一条文?即”

    当这位教授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在冷眼旁观,甚至略带嘲讽,还有的学生则是在为米哈伊尔鸣不平,但在这年头的俄国,公开跟教师对抗,情节严重者很有可能面临服役乃至流放的惩罚,因此他们有些人也并不敢多说些什么。

    而面对这样的目光,米哈伊尔只是简单回复道:

    “出自治安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嗯?那这个呢?”

    “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

    这么一来一回七八次之后,台上的那位教授便如同见了鬼一样,甚至不自觉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至于米哈伊尔的那些同学,一个个也是眼神呆滞,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正因为是同一个专业,他们才更加明白米哈伊尔的回答的准确度和速度到底有多离谱。

    等问到了最后,连这位教授都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么米哈伊尔先生,请问你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据我所知,有些法律条文甚至都不在课本上。”

    面对这个问题,米哈伊尔言简意赅地回复道:“将《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全部记下来就可以了。”

    这位教授以及围观的同学:“?”

    你是说那套一共十五卷,法律条文总计约四万两千条的《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

    开什么玩笑?!

    此言一出,连这位教授都不敢继续验明真假,只是一脸见了鬼的让米哈伊尔坐下。

    而从此以后,即便从来没有人真正验证过这件事,但是每逢课上的教授以及法学系的哪位学生想知道某条法律条文的话,他们只要开口问询米哈伊尔,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能在圣彼得堡大学有着目前的威望和关注度,那还真不是只靠吹牛逼就能吹出来的,关于他的传闻那是相当多。

    当然了,有些传闻米哈伊尔自己听了都觉得离谱。

    而谈到俄国的法律条文,米哈伊尔只能说有些法律条文整的跟规则怪谈一样。

    尽管在法理上这一时期的俄国似乎承认财产权神圣,但是法律这种东西吧,有些条文那单纯就是让你看看的,纯粹就是就是个面子工程,等想落到实处的时候屁用没有,怎么?你还想争取一下?

    在如今的俄国,老爷们心情好就应付应付你,把你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等你身心俱疲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但凡心情不好,老爷们还跟你废什么话啊?

    而除却贵族和农奴在量刑这一块赤裸裸的不公正以外,其它很多条文可以说是精准打击各种异见分子。

    如公开质疑东正教教义者,处以终身苦役和财产没收。

    周日不参加东正教礼拜者,罚社区劳役1个月。

    用“巫术治病”如用草药替农民疗伤则按“异端罪”判流放。

    像是后来在1850年的时候,奥洛涅茨省一名乡村医者因用传统方剂治疗发热,被教士举报为”施行巫术”,最终流放阿尔汉格尔斯克。

    还有一位画家的判刑则更是抽象,差不多在1849年的时候,画家伊万·索科洛夫受雇修复教堂圣像,仅仅因为圣像颜料脱落便被指控为“故意损毁圣物”,因此按法典第271条判为砍右手和流放,后来经过他的亲人朋友的努力争取,他才终于保下了自己的右手,改判为服二十年劳役。

    除了这些之外,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法律条文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基本上将思想异见等同于暴力叛乱,你在这一时期的俄国杀个人通常也就判八到十年的苦役,但倘若你敢批评沙皇的政策,那么就要以“危害国家稳定罪”论处,最低刑期为流放西伯利亚十年。

    当过一阵子处理这些事务的官员的赫尔岑在后来便怒斥:“这部法典用法律条文证明,专制本身即是最大的荒唐。”

    仅仅从法律这个角度来看,多半也就能猜出俄国整体的环境在尼古拉一世的带领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也就难怪俄国在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会输的那么难看。

    早期的时候还能靠着庞大的领土和人口当耗材充充门面,等这些耗材压根比不过别的国家总体的进步之后,很多事情那就非常明显了。

    而在学习这些玩意的过程中,米哈伊尔无疑是对有些东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至于的进度那自然是越来越快。

    今天的话,当米哈伊尔再次坐到了自己熟悉的位置上后,除了偶尔听听课以外,米哈伊尔更多的还是在思考某些东西,还不时地在纸上写写画画。

    尽管米哈伊尔看上去就不是很专心的样子,但是法学系的教授们对此权当看不见,只是继续讲自己的课。

    面对这种极为特殊且马上就要毕业的学生,还多管他干什么?

    真发生了什么冲突,还不一定怎么样呢,更何况有些教授凭心而论,他们其实还挺喜欢这个极具才华并且还十分谦虚的学生.

    至于米哈伊尔的那些同学,平日里大多数人当然是正常听课,但像今天的话,有些人的目光还是忍不住看向了米哈伊尔,然后跟自己的同伴猜测道:

    “我看米哈伊尔先生肯定又在思索什么大计划了,真想参与进去啊。”

    “别做梦了,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掺和得了的吗?”

    “不知道等毕业了之后他究竟会去哪里,万一他被分配到了我所在的省份,我一定劝说我的父母将我的妹妹嫁给他。”

    “你疯了?这怎么可能?”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且难道你看不出来吗?米哈伊尔先生的未来绝对不可限量。”

    对于这些谈论,米哈伊尔并不知晓,但倘若他听到了,确实也要把手一摊,好了,我不装了,前半部分确实是在思考一些大事以及一些可能性。

    不过到了后半段的时候,米哈伊尔还是思考起了这次给娜佳的回信要写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那次罗斯托普钦娜夫人的文学沙龙之后,米哈伊尔当天晚上就写起了信,把那些可能不太好在沙龙上说的话给统统写了上去。

    等到收到了许多贵族夫人和小姐的来信后,虽然在这年头确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米哈伊尔思考了一番,还是将这件事写到了信里面,结果还不等他寄出去,娜佳的又一封信就先过来了。

    在这封信中,她在说了一大堆别的事情之后,这才似乎是有些不经意间地提到了这件事:

    “那天我跟很多人都聊了一阵,而她们很多人似乎都想写信跟你表达她们对那首诗的看法,那确实是很好的一首诗,可说的地方也有很多,因此你应该会收到不少人的信”

    写到这里,一下子就多了不少涂鸦,还能看得到类似什么“不错”、“好好交流”之类的字眼,但写到最后,这位姑娘还是这样写到:

    “她们有些人不是好人,最好不要跟她们有过多的交流,有的人只想利用你.”

    对于这件事米哈伊尔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不可能指望遇到的都是好人,而且他现在确实也有了被利用的价值,不过从娜佳这里看到这种似乎纠结了好一阵的描述,米哈伊尔的心情肯定还是有点奇妙的。

    对此米哈伊尔当然是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回信。

    就当米哈伊尔开始自己波澜不惊的大学生活的时候,远在巴黎的屠格涅夫,基本上也已经做起了回俄国的打算,而像这次的话,他肯定不会像之前那么草率,而是真的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