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浩浩荡荡北上的秦晋大军,这下子不仅日本人懵逼了,就是南京也愣住了,两边唯一的想法就是重新确认一遍,这秦晋这几年到底是在闽中发展还是南洋扩土去了,不然他凭什么可以突然在南洋调动几百万人的力量北上参战。
这已经不是正常战争的范畴了。
这种动辄出动百万大军的战争,纵观古今也特么的没几场啊。
而且,参战三方的兵力都过百万的,这种战斗更是举世瞩目!
秦晋倒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北上了。
可是对于南京和日本,说实话,两家都有点不信知道该怎么打了。
而且对于动辄指挥百万大军的帅才,其实三方都没有。
秦晋对于海上那两百万人,除了简单的按照原来的286个纵队根据区域划分指定作战任务和目标外,其他的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秦晋没有能力把这286个纵队,260万海上游击队编外成员一一系统纳入具体指挥。
更不可能在102集团军中重新给他们指定指挥官。
秦晋始终相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拿命拼的事,就该由拿命拼的人自己去做主。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战斗力最大化和伤亡最小化。
毕竟事关自己的荣耀和生死,他们再怎么打,他们始终不会傻到自己上杆子送人头!
作为指挥官,秦晋从来不会小看任何个体的智慧,只要把责任和奖赏具体落实到位,那他们就会把这件事情想尽一切办法落实到位。
在秦晋看来,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最重要的是学会合理的放权。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三个臭裨将,还顶个诸葛亮呢!
何况还是事关他们生命和前途,只要他们没有太多的约束,那他们中就有点子王自动更新。
而秦晋需要死死抓住了,就是那286个纵队指挥官。
对此,秦晋特意派出286个军事参谋辅佐和1250名内卫作为贴身侍卫保护那286个纵队指挥官。
9月26日,秦晋再次抵达宁波,这一次,伊藤美诚主动将他的海军指挥司令部撤到了海上伊丸号航母上。
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前几天还将秦晋逼的片板不能下水的日军海军,如今居然全部撤出了闽浙沿海一线。
当然不是说日军多有礼貌,而是他们知道再不撤,他们日本海军可能会面对将近300万海陆两军的全面对阵。
而此刻别说伊藤美诚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是东京大本营都前所未有的慌乱!
毕竟要是真的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战争,不仅他们日本会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就光他们为了这场战争所投入的资源和欠下的外债就不是他们说停下就能停下的。
可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的局面,别说南京的近两百万抵抗军民,就光光秦晋手下,就有近三百万抵抗军民。
而且这可不是那挑个箩筐扁担就算的军民大团结。
这次起码可是人人有枪,队队有船,营连有炮的军事化武装力量。
日本能一次出动150万海陆空武装力量,其实已经是层层加码后现有军力的极限了,可是如今秦晋这货突然来了个超级加倍,这就有点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毕竟梭哈需要勇气,更需要面对流言和蜚语!
经过短暂的慌乱和紧急商议后,日本东京大本营决定陪他梭哈!
在东京高层推演中,秦晋手里的能战之精锐绝对不会超过30万,甚至都可能不到20万。
至于那什么劳子260万海上游击队,完全就是拉起渔民当军队凑数的唬人玩意儿。
在职业军人眼中,没有经过血与火考验的,就不能算老兵,没有在大战役,大会战中摸爬滚打几场,那都不算精锐!
毕竟如果仅仅只说战斗和战斗经验,两村村民武斗也可以算是战斗经验。
可任何一支军队是不会认为他们是可以纳入军队范畴的精锐之士!
南洋什么地方,有过了解的都知道,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开着军舰溜达一圈,就划下了好大几片殖民地的玩意儿,这个地方出来的乌合之众什么时候能够称之为军队和嫡系精锐了?
所以在大本营看来,这就是一群三百万人的普通老百姓,是而老百姓就约等于牛羊。
三百万头畜生,不过是千几送肉罢了。
27日,东京方面正式作出回应表示:
“大日本帝国的军人如虎似狼,不会因为对面有100万头羊而停止大东亚共荣,更不会因为这100万头羊变成了500万头就有任何改变。
帝国军人,向来是羊群越大,胃口越大,牛马越多,战斗力越强!
不过为了应对支那羊群变牛群的趋势,大本营将抽调50万海陆兵力对华中,华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抢滩登陆,以此分散华夏部队的过多集中化和单一战场严重同质化。”
当天下午,伊藤美诚果然命令日本海军再次进入杭州湾。
不曾想正好撞到秦晋的部队正在渡海向北部战区转移兵力!
双方没有任何解释,一遭遇就是最猛烈的炮火打击。
一时间整个杭州湾内外海炮火连天,伤亡连连。
秦晋已经抵达舟山,面对鬼子的突然回马枪,秦晋果断命令42支海上游击纵队和一支潜艇模块旅编队,一支海基火箭发射支队出海正面硬刚。
42支海上游击纵队共计2900余艘冲锋艇和炮艇以星罗棋布的满铺海的策略直接从舟山往杭州湾外海而去。
潜艇模块旅编队则隐蔽在这群小船的下方缓缓前进。
至于海基火箭发射支队则只北出20海里作为战略支援点随时准备逮大鱼!
两边突然的火力全开,直接把南京和上海吓了一跳,他们没有想到两边居然都如此刚猛,这种数百万级别的战斗居然就这么连个提前宣言都没有就干上了。
而且面对日军在华中,华南沿海一带的海上抢滩登陆,一想到东南这边还有秦晋这个愣头青顶着。
于是索性直接将还在路上去上海的部队全部调头北上,一路沿长江淮河一线北上徐州,一路取道红统区跨过陕晋直插山东地区。
同时抽调上海部分兵力北上江苏南通,镇江一线,防止日军突然避开上海直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