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出更易服侍,看样子非我族类啊!”
李承乾思索片刻,应该吸取了元朝的教训,所以从衣冠下首,社会思想的转变,最直观体现就是衣冠文化更易。
“如今是一家了。”
魏征叹道:“看样子这个政权稳定之后,广施仁政,所以感化了汉人?使得汉夷一家了?”
“这个倒不是,表面和平,私下里矛盾还是有的,汉人忘不了他们入关的屠杀,他们也忘不掉曾经统治汉人的荣耀。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那一堆人总是聚在一起,眼高于顶,极具排外性。不知道后来情况有没有改善,我当时上学的时候这种有这种情况。”
魏征道:“学府重地尚且这般,在民间只怕更厉害吧?”
李承乾轻轻点头,肯定了魏征的话,民间的抵触情绪很厉害,毕竟那帮遗老遗少,时不时在新媒体上作妖。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李承乾道:“怎么说?”
魏征放下茶盏,淡淡开口:“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人心中有怨气,但斗争不是主体,生存才是主体,且生存不需要斗争。一旦哪一天,这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被打破,人心中的怨气就会不受控制,且生存需要斗争的时候,情绪的宣泄就会如黄河决堤。
先代王朝的覆灭也是这个道理,人的不满压抑到了一种程度,秩序被打破之后,就会以生存为名进行各种报复。殿下,就像你,不太喜欢这个王朝,你我交谈,谈到的几乎都只是这个王朝的阴暗,我相信一个王朝能持续下去,不是只有阴暗面,一定有它优秀的一面。”
李承乾沉默片刻,摇摇头:“这个应该不会,从目前来看,华夏人更加厌恶东边那只鸡。”
“殿下,你是经历的太多,所以麻木了,对一切都不那么敏锐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可臣劝你一句,不要轻视人的自相残杀。就像你之前跟我说,文学影视作品的在逐渐淡忘那段历史,那不是淡忘历史,那是另一种形式的消弭仇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就好比陛下会任命突厥人为官,会将公主嫁给突厥人,也会对来降的吐谷浑人予以高官厚禄,鲜卑,羌人中有才华的人,也会留用,也接纳周边国家的人来华求学。是陛下忘记了这些异族人在边疆的作为吗?真的将他们当做自己人了吗?
绝对不是,大唐的皇帝纳一个突厥妃子,生一个孩子继承大统。别说皇帝愿不愿意,朝廷的大臣都会翻天的。这才是现实,说的再明白些,就是把别人的路都堵死了,就容易滋生亡命之徒,所以要留一线生机。这种情况,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之下。没有这个前提,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李承乾沉默良久,那些不是他能担心的事情,也不是该他担心的事情,就算很久之后,真的发生了又能如何?那时他怕早就作古了。
“师傅,您觉得这些门阀大族,将来会不会遭到清算?”
魏征环顾四周,对李承乾道:“那是必然,这些大族很瞧不上的就是庶族出身的将官和士人,终有一日,他们将为这些人毁灭。什么是大族?祖坟一直冒青烟,家谱比城墙都厚。祖坟的青烟能一直稳压进士及第的荣光吗?家谱厚的过五经六艺吗?大族衰落是迟早的事情,真要说一个永世不衰的家族,只有一家?”
李承乾思索片刻,他已经猜出答案了。
“是孔家吗?”
魏征点头道:“无论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门阀大族,还是以五经六艺靠上去的进士,只要治国还以儒法为主,孔家就不会倒下。无论经历多少次战乱,只要新的王朝推崇孔夫子,他就一定会推崇孔家。只要孔家没被杀绝,等待新的王朝建立,孔家很快就能枯木逢春。”
李承乾轻笑,要是玩儿狼人杀的话,魏师傅这波跳预言家。
“我已经吩咐下去了,备了师傅爱吃的东西,待会儿师傅可要多吃些。”
魏征轻笑,他在这里,皇帝能坐得住?不出意外,早朝结束之后,皇帝肯定要过来。
“等一些时候,不急的。”
李承乾顿了一顿,他的钝感力有些厉害,但此刻已经反应过来魏征的眸中的深意。
“陛下,他这是生怕我被带坏了。”
魏征笑道:“自家的孩子再不好,那也是旁人带坏的。何况臣在陛下那里,本身也没什么好印象。要臣说,怕是得国舅坐在这里,才能是殿下你不思进取。”
李承乾轻笑,这个还真未必,皇帝和长孙无忌父子情深,同时觉得褚遂良小鸟依人,魏征妩媚动人,见到马周是暂不见则便思。
魏征话音刚落,外头就有宫人通报,皇帝来了,李承乾起身理了理仪容,同魏征出去接驾。
李世民直接忽略了承乾,上前去扶魏征:“玄成,这些日子你不上边,朕甚是想念。”
李承乾站在一旁,默默的看二人寒暄。
“玄成,朕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让你费心了,你们聊什么呢?这般开心?”
李承乾插嘴:“说学琴的事情,我正想弹琴给师傅听,父亲就来了。”
“正好,朕也一起品鉴。”
李承乾笑而不语,只要能接受《两只老虎》和《小星星》就行,难度再往上的曲子,想都不要想,他还不会。
用过膳,听完琴,李世民三言两语打发走了魏征。
“我决定了,出兵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