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捋了捋思绪,李世民正色道:
“大兴城虽然城高墙坚,却无险可守,一旦马展领兵赶到,我等选择坚守便是坐以待毙。
一旦城中粮草耗尽,便是我等末日。
现在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在马展赶到知情,放弃大兴城,同时在关中各城布置兵马,拖延时间。
只要我军保全有生力量,不断与之周旋,纵然不敌那马展,也不至于轻易溃败,未必就没有一线生机。”
“放弃大兴城……”
李渊喃喃自语,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在如今的局势下,做出这样的选择,自是合情合理,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是对于李渊来说,却有几分难受。
这里是大隋都城,他好不容易才拿下此处,本想在此成就帝业,建立一个大唐帝国,结果却落得这般局面。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灰溜溜离开这里,李渊的心里怎么可能好受呢?
群臣没有说话,就连李建成也没有开口,他们全部看着李渊,等待李渊的决断。
但从他们畏畏缩缩的目光,就能看出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和李世民一样。
事已至此,投降未必有什么好果子吃。
正面打又打不过,要是不抓紧时间跑了,那他们会是什么结局?
这段时间的经历,不断在李渊脑海中浮现,他横扫关中的场景,就像是幻灯片一般掠过,令他有些眼花缭乱。
随着他思绪微定,眼神也是越发坚定下来。他并没有太多时间犹豫,如果不能尽快考虑清楚,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就这样,李渊沉声道:
“世民说的没错,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办了,可是放弃了大兴,我李家又该何去何从?”
这是李渊担心的另一个问题。
此刻,李建成站出来说道:
“启禀父亲,哪怕没了大兴,我们也可以回太原重整兵马,一切尚有机会。”
“回太原吗?”
李渊有些意动,这毕竟是他根基之地,李家在此经营多年,底蕴深厚。
不过,李世民却不是这般想法,他微微皱眉,正想要开口,却被殿外声响打断。
有士卒匆匆而来,拱手禀报道:
“启禀大王,晋阳城传来急报,朝廷大军在裴仁基率领下,已经杀入太原境内,怕是不久之后,就要杀到晋阳城外了。
晋阳城守军向大王求援。”
这个突来的消息,直接让众人都愣住了,这段时间,李渊的关注一直在潼关战场,却不知道马展已经分兵。
也完全没有料到,隋军的行动如此之快,这才过去多久,就要杀到晋阳了。
方才的李渊,还想着放弃关中后先回太原,此刻只觉得眼前一黑。
这个消息,对李渊的打击太大了。
要知道太原可是李渊老巢,就算丢失关中,他也可以回太原重整旗鼓。
可是现在,关中尚未完全丢失,隋军已经要杀到晋阳了。
这叫他如何是好?
虽然马展不曾亲临太原,但朝廷大军来势汹汹,以晋阳城内守军,如何与之抗衡?
除非李渊立刻回师,凭借李元霸的实力,或许能够击退敌军。
可是这样的话,势必吸引马展的注意,等马展领兵赶到,结局还是一样的。
李建成更是瞠目结舌,喃喃自语道:
“怎么会这样?”
等消化完这个消息,李渊才绝望道:
“好一个马展,难道这天下,就没有我李家的容身之处了吗?”
但就在这时,前方的李世民却是毅然决然的站了起来,斩钉截铁道:
“不,父亲,这天下定有我李家容身之地。既然大隋容不下我们,那我们就去其他地方,一样能够重整旗鼓。”
这才是李世民的真正想法。
从始至终,他都没想过回太原,因为他很清楚,马展不可能放任李家占据太原之地。
如果李渊当真领兵退回太原,等马展扫平关中之后,必然领兵北上。
所以他们能做的,那就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千万不要优柔寡断。
他们的犹豫,只会惹来大祸。
李渊愣了下,眼中浮现诧异之色,他虽然不愿束手就擒,却也没有想过离开大隋疆域,这是他们的固有观念。
离开了汉地,逃往其他地方,那他们岂不是成了蛮夷之辈?
这样的身份转变,令人无法接受。
但不等李渊开口追问,李世民已然是目光灼灼,正色说道:
“现在我李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天下何其辽阔,只要往西去,便可避开马展,找到一处容身之地。
到时候,我李家便可重新聚集兵马,恢复实力,未必没有报仇雪恨的想法。
若是不走,那我们就只有卑躬屈膝,向那马展乞降,让他网开一面,给我李家一条生路。
父亲,请早做决断吧!”
当李世民话音落下,整个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就连呼吸声都显得那么清晰。
李渊的表情很复杂,甚至是有几分挣扎,可是想到李世民描绘的场景,他眼中浮现一抹狠色,咬牙道:
“好,那就走,离开大隋,去其他地方,本王就不信这天下,当真容不下我李家。
不管去往什么地方,终有一日,本王还要杀回来,找马展报仇雪恨。”
他这番话,既是对在场群臣说,也是在告诉自己接下来的目标。
在说完这话后,李渊微微颔首道:
“本王决心已定,那诸位意下如何,可愿随本王西去,寻找容身之地?”
如今的局势下,在场群臣必须做出决断,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为在场大臣,他们都对李渊的性格有所了解,虽然李渊平日里并不算心狠手辣,却也不是什么大度量的人。
要是他们的回答,不能让李渊满意,在离开大隋之前,李渊有得是办法解决他们。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完全离开汉地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们的家族亲人都在大隋,这要是走了,岂不是一无所有?
毕竟真正没有退路的,只是李渊父子,而不是他们这些大臣。
只要他们归附大隋,最多就是失去一些利益,不至于有性命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