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下令大军回撤之时,自己则是率领数十亲兵,快马加鞭赶回了长安城。
这一仗并非等闲,而是关系到整个大唐命运的国运之战。
是以,李世民必须先到长安城,与李渊商议妥当,做出周全的安排。
要知道,李渊父子占据天竺之地,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杀回中原,报仇雪恨。
可他们没有想到,隋军来得如此之快,大战在即,他们别无选择。
若是不能拼尽全力守住这份基业,那接下来,他们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没有人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
同时,这对于李渊父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毕竟隋军远道而来,长途跋涉,至少他们拥有主场的优势,可以以逸待劳。
就算那马展实力强悍,所向披靡,无人是他对手,但到了战场之上,谁又知道最终的结果呢?
还是要打过之后才能知道?
当李世民一路疾驰,带着满面疲惫,看到前方城池的轮廓时,不由得松了口气,不枉他跑了好些天,可算是回来了。
也就是如今李世民还很年轻,才能顶得住这样的奔波。
虽然此刻的李世民,多少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觉,但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回去休息,便是直接进了长安,匆匆向皇宫而去。
在城门巡查的士卒,自然认得李世民的身份,他们连忙让开路来。
过不多时。
李世民便是来到皇宫之外,他有着自行入宫的特权,也无需让人先通禀李渊,便是往皇宫大殿赶去。
当李世民进入大殿之中时,便看见其中坐着的那道身影。
李渊身处龙椅之上,但他的状态显然不太好,虽然他无需向李世民这般奔波,但他在得到消息之后,压力同样不小。
正因为战斗尚未开始,所以他免不了忧心忡忡。
想当初,李渊在大隋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距离占据整个北方,只有一步之遥。
却是因为那马展,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放弃关中,狼狈逃离大隋,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对手,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李渊心中依旧难以忘怀,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魇。
这段时间,李渊已经下令,从大唐各地征调兵马,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虽然当初李渊从大隋逃离之时,带了十余万大军,但仅凭这些兵马想要抗衡马展所率领的大隋精锐,依旧让李渊心中没底。
也幸亏,在李渊占据天竺之地之后,便是在各地征召操练兵马,哪怕这些士卒的战力,无法和跟着李渊至此的精锐相提并论,但总归能发挥一些作用。
就在这时,李渊忽然抬起头来,他有些疑惑的看向前方,他确信自己是听到外面传来的响动。
就在下一刻,一名年轻的男子脚步匆匆地出现在李渊视野之中,接着向他拱手道:
“儿臣拜见父皇!”
来人正是李世民。
当李渊看到李世民的身影骤然出现时,不由得有些错愕,但下一刻,就变成了满面惊喜之色。
实际上,这些天李渊一直在等李世民归来,因为李渊很清楚,如今的李世民可以说是整个大唐的主心骨。
虽然李渊也曾经是一方战将,为大隋戍守边疆,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率众与马展抗衡。
至于李世民,虽然他也曾经败在马展手中,但他的能力却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
包括此番征讨萨珊王朝,也是由李世民亲自领兵。
正因为有他在主持大局,萨珊王朝才会败得一塌涂地,在这短时间内就被大唐覆灭。
可以说,在李渊看到李世民之时,内心瞬间安定了不少,他蓦然站起身来,接着神色振奋得说道:
“世民,你可算是回来了!”
听得李渊之言,李世民没有含糊其辞,他直接拱手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在得到急报之后,便是率领亲兵,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如今我大隋在萨珊王朝的兵马,也在回撤的路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
听到这里,李渊连连点头,他赞叹的说道:
“有世民你回来了,朕就能放心了。”
李渊很清楚,接下来这场大战该如何行动,如何准备,李世民的想法是重中之重。
而他也会遵从李世民的意见。
毕竟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这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大唐陷入绝境之中。
在没有走出造反这一步时,李渊始终心存顾忌,他不敢轻易冒险。
可是现在,随着他成为大唐天子,九五至尊,他真正感受到权力的滋味后,就不可能将这一切放下。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会拼尽全力,取得此战的胜利,这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大唐。
李世民自然明白李渊的意思。
实际上,李渊等人还在大隋的时候,对外征战就倚仗于李世民,更别说现在了。
在短暂思索之后,李世民便是坚定的说道:
“父皇,如今隋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也不知何时便会抵达,儿臣想要趁此机会,召集群臣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既然李世民开口了,李渊自不会拒绝,他欣然应允道:
“好,此事都听你的安排。”
说着,李渊便是招来亲兵,下达命令让群臣尽数入宫议事,他们必须好好商议一下,该如何应对隋军的攻势了。
马展率领大军从中原至此,态度显而易见,恐怕大隋一方,是下定决心要将大唐斩尽杀绝,不留后患了。
在这绝境面前,谁都没有退路,想要保存自身,保障自己的利益,那就必须拼尽全力,取得此战的胜利。
如果他们输了,那他们将会一无所有。
时间过得飞快,而大唐的群臣,也是不断从宫外赶来。
他们聚集在大殿之中,虽然每个人想法各有不同,但从他们的神色间,仍旧能够感受到那份紧张。
虽然李渊只说让他们入宫议事,但他们也能猜到,要商议的是什么。
同时,也有不少大臣注意到,早就出现在大殿中的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