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6章 菜市场

第16章 菜市场

    “哒哒……”

    拖拉机过处卷起尘土,黑黢的排气管喷着呛人的煤油味儿,李哲的驾驶体验并不好。

    可这不妨碍地里干活的乡亲们抻脖子瞧新鲜,眼珠子跟着铁牛转。

    “谁吧铁牛开出来了,不是刘老三呀。”

    “瞅着像老李家二小子!“

    “他娃啥时候学的车把式?“

    车在这个年代属于稀缺物品,驾驶员是技术工种,同样属于香饽饽。

    这么说吧,李哲开着拖拉机转一圈,村里媒婆都得高看一眼。

    “爹,老二真把王铁头说动了!他啥时候学的车把式?”李卫东揉着眼窝子,手背沾着的玉米须蹭到脸上。

    老李也有些懵,“王铁头那倔驴...咋就应承了?”

    “真带劲!”赵铁柱盯着突突响的铁牛,拿脚踢了踢自家马车的木头轱辘。

    李哲将拖拉机停在路边,跳下车,对着李父三人说道,“同志们,村党支部出于对我的信任,已经同意将拖拉机租借给我们使用。

    咱们现在的任务是在天黑前收完玉米,赶明儿早起进城卖鲜玉米。”

    老李问道,“老二,你和王支书也没打过交道呀,他咋就同意将铁牛租给你了?”

    “爹,咱们先干活,回家再说。”

    李卫东拍着拖拉机,满脸羡慕,“明天俺跟你一起进城呗。”

    “你瞎凑啥热闹?老实在家待着。”老李脸上带着不赞成,“柱子,你辛苦一下,得空跟着老二跑一趟。”

    虽说赵铁柱也没进过京城,可人家走南闯北拉过货,比庄稼把式活泛。真要遇上查路的,指定比老大顶用。

    赵铁柱咧嘴笑道,“坐拖拉机辛苦啥,能去京城逛一圈,俺老乐意了。”

    李卫东不乐意,脸耷拉下来。

    李哲一瞅,这不行呀,老大可是壮劳力,还指着他干活呢。

    “哥,我和柱子先打打前站,认认路,以后大棚蔬菜种好了,得天天往京城跑。到时候不光带你去,把嫂子和大丫一起拉到京城,你们一家三口想咋逛咋逛。”

    李卫东笑了,“嘿嘿,回去俺跟你嫂子说,她准高兴。”

    老李轻叹一声,这大儿子跟他年轻时真像,以后……也就这点出息了。

    再瞅瞅老二,觉得顺眼多了,折腾就折腾吧,要是两个儿子一个性子,更愁人了。

    老李抬头看看天,“时候不早了,先干活,回去再唠。”

    四个人掰完玉米,扔进尿素袋子,直接放到拖拉机车斗里,傍晚玉米收完,李哲开着拖拉机返回老宅,将上午掰的玉米也装上拖拉机,等明早,可以直接开着进京城。

    ……

    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公鸡还没打鸣,老李摸黑套上衣服。

    王秀英听到动静,抱怨道,“干啥呀,这才几点了就瞎折腾。”

    老李下了炕,小声道,“俺得起来收拾收拾,一会跟着老二进京城。”

    “不是柱子跟着去吗?你咋也去?”

    “他不是去县城,是开着拖拉机去京城。俺不跟着能放心吗?”

    “也是,俺这一晚上也没睡踏实。”王秀英也从炕上爬起来了。

    “你干啥呀?”

    “干啥?给你俩做饭,还能让你们饿着肚子进城,真是上辈子欠你们的。”

    老李笑了,“嘿嘿,媳妇,还是你好。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京城玩,给你买身新衣服。”

    “你呀,也就会耍嘴皮子。”王秀英不稀罕说他,结婚这么多年了,她总共才去过两三回京城,别说新衣服了,鞋子都没舍得买。这辈子,也就这么着了。

    她就这命,也不想那有的没的了。

    “哒哒哒……”

    吃过早饭,李哲驾驶着拖拉机出了大营村,沿京开公路向北行驶,这个时期的京开公路还是双向两车道,路面也坑洼不平,开了二十分钟就进入了DX区。

    八十年代的DX区属于京城远郊,对于老城区的人来说,他们也属于‘乡下人’,跟李哲他们没太大区别。

    过黄村检查站时,戴大檐帽的同志敲着车斗问:“拉的啥?“

    “自家地里棒子!您瞅这缨子还鲜亮着呢!“李哲递上盖红戳的证明,这是昨天王铁头帮他开的。

    老李抓了一捧玉米,塞给旁边的检查员。

    “赶紧走,别堵道儿!“检查员挥挥手,留下玉米尝个新鲜。

    有惊无险的过了检查站,李哲彻底松了一口气。

    拖拉机经南苑地区进入市区范围,市内以柏油路为主,路口没有信号灯。拖拉机转入广渠门内大街,向西直行至崇文门内大街交汇处,据王支书说,这个路线虽然绕远一些,但可以避开拥堵路段。

    瞅见崇文门菜市场的红砖楼,日头已经升的老高,老李抹了一把额头汗水,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到了肚子里。

    这一路上,老李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不光有各式各样的车辆,还有上班的自行车大军,既激动、又害怕,好在是安全到达了。

    崇文门菜市场周边没有农用车停车区,李哲将车停在菜市场东侧空地。

    他跳下车,活动了一下腿脚,开了一路,屁股都颠麻了。

    “就这儿?“老李瞅着满地烂菜叶子,“老二,咱一会在哪卖玉米?”

    “你们在这看着,我去管理处问问。”李哲向王铁头了解过政策,在政府指定的菜市场内销售自产或批发的农副产品,无需办理营业执照。

    李哲找到菜市场管理办公室,冲着秃顶的办事员笑笑,“叔,给安排个临时摊位呗。”

    秃顶男子眼皮都没抬,“摊位3元,押金一元,管理费五毛。”

    李哲拿出钱,又递给对方两包不带滤嘴的荷花烟,“叔,您帮忙找个位置好点的摊位。”

    “跟我走吧。”秃顶管理员收了烟,语气好了些,领着李哲进了菜市场南门,指着一块犄角旮旯,“就这了。”

    说是摊位,其实连个门板都没有,就是一块空地,位置也不咋好,“叔,能换个敞亮点的地不?”

    秃顶管理员摊摊手,“谁让你们来晚了,我要让其他人跟你换地,人家不得揍你。”

    李哲看了看四周,确实没空地,“成,就这吧。”

    李哲跟父亲两人会和,将拖拉机直接开到临时摊位附近。

    “就这旮沓值3元?”老李觉得有些肉疼,加上租借拖拉机的20元,已经花了二十好几了,能顶村里人近一个月的收入了。

    完了,今天肯定要赔了,原本来京城的欢喜劲也没了。

    现在是上午九点多,市场上买菜的人不少,多是上了年纪的妇女。

    李哲没理会父亲的多愁善感,将尿素袋子里的玉米倒出来,拨开玉米皮,说道,“柱子,把灶台搬下来煮玉米。”

    “好嘞。”

    说是灶台,其实就是个铁架子,上面架一口锅,添柴、点火、烧水、煮玉米。

    “咕嘟咕嘟……”

    水开后,又煮了几分钟,玉米的香味从锅里飘出来,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李哲扯开嗓子,“瞧一瞧,看一看,新摘的嫩玉米,不好吃不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