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深渊秘境之源力纪元 > 第一章 平凡的开始

第一章 平凡的开始

    北京,一个初夏的黎明。

    李明在闹钟响起前五分钟就已经醒了。窗外微蓝的天色中,几颗残星还在坚守着夜的最后阵地。他轻手轻脚地起身,尽量不惊动同屋熟睡的室友。

    这是他在考古研究所宿舍的第三个年头。二十七岁,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在读,没有惊天动地的发现,没有学术突破,只有一篇尚未完成的论文和一堆已经堆满桌面的资料。再普通不过的学术生涯。

    “又是一个四点半。”李明看了眼手机,自嘲地笑了笑。

    这个习惯是他从本科时代养成的——每天早起整理思路,然后去跑步。今天也不例外,他换上运动服,戴上耳机,轻轻关上宿舍门,沿着安静的校园小路开始了晨跑。

    李明喜欢这段时间。没有喧嚣,没有会议,没有导师的催促,只有自己和思绪。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夏商时期的玉器工艺,看似传统,但他一直坚信,在那些精美的古代艺术品中隐藏着更多未解之谜。

    “明哥,这么早?”校园保安老张远远地打着招呼。

    “习惯了,”李明挥挥手,“您值了一宿班?”

    “马上交接,”老张笑着点点头,“对了,听说你们要去山西实地考察?”

    “后天出发,”李明放慢脚步,“这次是跟随薛教授,去调查一处新发现的商代墓葬群。”

    “那可得小心点,”老张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我老家就在山西,那边的山里有些地方,挺邪乎的。”

    李明笑了:“张叔,您又来了。二十一世纪了,还信这个?”

    “你们读书人不信这个,但山里的事,有时候科学解释不了。”老张摇摇头,“反正小心点没错。”

    告别老张,李明继续他的晨跑。晨光渐亮,校园里开始有了零星的人影。他跑到人工湖边,在长椅上坐下,望着平静的湖面,思绪却飘得很远。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考古学者,李明一直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但骨子里,他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那些出土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密码,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尘封的故事。正是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让他选择了考古这条路。

    手机振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导师薛教授发来的消息:

    “上午九点开会,讨论山西行的细节。别迟到。”

    简短,不带任何表情符号,典型的薛教授风格。

    李明回复了一个“收到”,站起身来,决定结束今天的晨跑。他需要回去整理资料,为会议做准备。

    回到宿舍,室友王磊已经起床,正在洗漱。

    “哟,运动健将回来了,”王磊打着哈欠调侃道,“今天跑了多少公里?”

    “常规路线,”李明脱下外套,“你今天不是有课吗?起这么早?”

    “别提了,”王磊捧起一杯咖啡,”昨晚熬到两点,修改论文。姜老师太苛刻了,非说我的研究方法有问题。”

    李明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学术圈就这样,熬过去就好了。对了,我九点要开会,你先用浴室。”

    洗漱完毕,李明打开电脑,准备查阅一些关于山西那处墓葬群的资料。根据初步报告,这是一处意外发现的遗址,当地修建水库时偶然发现的。最初的探测显示,墓葬群的规模不大,但埋藏深度和结构形式都比较特殊,很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地方贵族墓。

    正当他专注阅读时,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山西临汾发现疑似远古文字的石碑,专家称可能改写中国文字史。”

    李明点开链接,新闻配图显示的是一块残破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奇特的符号,既不像甲骨文,也不像金文,似乎是一种全然未知的文字系统。

    “这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吗?”李明自言自语。

    文章提到,这块石碑是在墓葬群附近的山洞中发现的,目前已被送往省文物局进行研究。考古队认为,这种文字可能比已知的中国最早文字还要早数千年。

    李明越看越感兴趣。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次考察可能比他想象的更加重要。他迅速保存了这篇报道,决定在会议上向薛教授提起这件事。

    九点整,李明准时到达考古研究所的会议室。薛教授已经在那里等候,身边还坐着几位他不太熟悉的研究员。

    “李明,来得正好,”薛教授招手示意他坐下,“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国家文物局的郑主任,这位是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的林博士。”

    李明礼貌地点头致意,心里却有些疑惑。一个普通的地方墓葬考察,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规格的参与?

    仿佛看透了他的想法,薛教授解释道:“这次考察可能比最初设想的更加重要。除了已知的墓葬群外,周边地区近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

    “是关于那块石碑吗?”李明问道,“我刚才看到新闻了。”

    郑主任和林博士交换了一个眼神。

    “不仅仅是石碑,”郑主任开口,声音沉稳,“近期在该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包括地磁异常、当地居民报告的奇怪声音,以及......一些无法用常规科学解释的现象。”

    李明有些吃惊:“什么样的现象?”

    “时间错位,”林博士接过话题,“有当地村民报告说,他们在某个山洞附近活动时,会感觉时间流速变慢或变快。更奇怪的是,我们的初步调查确实发现了空间-时间异常的证据。”

    李明几乎要笑出来,但看到所有人严肃的表情,他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薛教授最终开口,“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李明的心砰砰直跳,不知道教授是否相信自己的话。他小心地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看到郑主任和林博士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有一件事可能与此相关,”郑主任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文件夹,“前天晚上,临汾地区有居民报告看到山区上空出现不明光源,持续约3分钟。当地气象站的记录显示,那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磁场出现了罕见的扰动。”

    他将一张照片放在桌上—一张模糊的夜景照,远处山脉上空有一道蓝色光柱直冲云霄。

    “我们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某种能量释放现象,”林博士补充道,“与你提到的'时间错位'可能存在关联。”

    李明感到一丝不安:“所以这次考察,不只是为了研究墓葬群?”

    “是的,”薛教授坦率承认,”墓葬群考察是对外公开的任务,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调查这些异常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林博士和郑主任的参与。”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讨论了考察的具体安排、安全措施和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最后,薛教授宣布会议结束,但单独留下了李明。

    “李明,”等其他人离开后,薛教授语气变得更加私人化,“我认为你是个优秀的学生,坚实的学术基础,开放的思维方式,所以我推荐你加入这个项目。但我必须确认一点—你是否准备好面对可能颠覆你所学知识的发现?”

    李明思考片刻,然后坚定地点头:“教授,我选择考古学是因为渴望了解真相,无论它多么不符合常规。如果那里真的有什么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现象,我想亲眼见证。”

    薛教授满意地笑了:“好。明天准备出发吧。对了,这本书可能对你有帮助。”

    他递给李明一本看起来相当古老的书,封面上只有四个字:《异境考古》。

    “这是...?”

    “一些前辈的实地笔记和观察,”薛教授解释,“关于一些'官方记录'之外的发现。读完后记得归还,这是仅存的几本之一。”

    回到宿舍,李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书。它看起来像是一本手写日记的复印装订本,内容从1950年代一直延续到近期。作者似乎是多位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记录了他们在全国各地遇到的无法用常规科学解释的现象:石壁上会变化的符文,在某些地点失效的现代仪器,偶尔出现的“时间气泡”...

    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界门”的记载—据说是连接不同世界或维度的通道,通常隐藏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古墓、山洞或湖底。

    “界门...”李明轻声念出这个词,心中既有怀疑也有莫名的熟悉感。

    他继续阅读,直到深夜。书中的最后一篇记录来自五年前,描述了在山西某地下洞穴中发现的”光壁”—一面能够显示另一个世界影像的石壁。记录戛然而止,没有提及后续发展,但页边有人手写的一行小字:“参见临汾档案,最高机密”。

    李明合上书,感到思绪万千。如果这些记录是真实的,那么人类的历史和世界的本质可能远比他在教科书上学到的要复杂得多。

    次日清晨,李明早早起床,完成了行前准备。当他拎着行李走向集合地点时,看到一辆军绿色的越野车已经等在那里,车旁站着几位陌生面孔,林博士也在其中。

    “李明,”林博士向他点头致意,“准备好探索未知了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李明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答:”是的,我准备好了。”

    他不知道这次考察将把他带向何方,但内心某处,他感到自己正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惊奇、危险或彻底改变认知的发现—他都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越野车启动,驶离校园,向远方的山脉进发。李明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校园,心中默默告别了过去平凡的生活。

    一场超出想象的冒险,就此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