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刚刚越过山巅,李明就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启程前往西藏。睡了一整夜后,他的体力已经基本恢复,源力也重新充盈体内,带来一种温暖的能量感。
营地门口,林雪和一名他不认识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候。男子身着普通便装,但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军人的气质。
“李明,这是王教授,”林雪介绍道,“国家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守夜人的高级顾问。他将和我们一起前往拉萨。”
王教授和蔼地微笑,向李明伸出手:“久仰大名,李明同学。你在困难情况下展现的能力和冷静令人印象深刻。”
李明回握他的手,感到一丝熟悉的源力波动—王教授显然也是一名引导者,虽然能量特性与林雪和自己都不同。
“我们的飞机在临汾机场等候,”林雪说明,“那是一架军方特别调配的直升机,将直接送我们到拉萨。路上约四小时。”
旅途平稳无事。直升机内部经过特别改装,比普通军用直升机更加舒适。王教授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一本古籍,偶尔做些笔记;林雪则在检查装备和查看情报;李明则利用这段时间练习控制源力。
他发现自己对水的亲和力确实异常强大。即使是机舱内湿度很低的空气,他也能感知并聚集微量水分,形成小水珠在指尖跳动。更让他惊讶的是,他似乎能够感知远处的水源,就像雷达一样。
“水元素引导者,”王教授注意到他的练习,评论道,“这是罕见而强大的亲和力。深渊文明中,水元素被视为生命之源,也是最难掌控的元素之一。你的天赋相当特殊。”
“每个引导者都有特定的元素亲和力吗?”李明好奇地问。
“是的,虽然有些人可以操控多种元素,但通常都有一种主要亲和力。林雪的是光元素,能够操控光和热能;而我的亲和力在于金属元素。”
“这些亲和力是怎么决定的?”
王教授思考片刻:“部分由基因决定,部分由个人特质和生活经历塑造。有趣的是,亲和力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核心性格。水元素引导者通常适应力强,看似柔软却能穿石击坚,就像水一样。”
这个解释让李明若有所思。的确,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适应力强的人,能在各种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但他从未想过这种特质会与某种神秘能力相连。
直升机开始下降,窗外已是拉萨的景色。布达拉宫巍峨地矗立在高原上,白墙红顶,庄严神圣。李明想到那把隐藏在其下方的金属钥匙,不禁感到一阵期待和不安。
然而,直升机并没有降落在市区或机场,而是继续飞向城外的一片山区。最终,他们降落在一个被高山环绕的隐蔽谷地中。谷中有几栋现代化建筑,周围设有严密的安保措施。
“欢迎来到'朝阳站',”林雪介绍道,“守夜人在西藏的秘密基地之一,专门研究高原地区的深渊现象。”
他们刚下直升机,就有一队人员迎上来。领头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女性,鹰钩鼻,锐利的双眼,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林上尉,王教授,”她简短地点头致意,目光落在李明身上,“这位就是李明?我是何梅,朝阳站站长。”
李明礼貌地问好,注意到何站长的制服与林雪的略有不同,肩章显示她的军衔更高。
“情况有变,”何站长直入主题,“我们需要立即开会,详细分析你们的发现和下一步计划。”
基地内部比外表看起来要大得多,明显经过地下扩建。主控室设备先进,大型显示屏上显示着各种监测数据和地图。几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气氛紧张而专注。
“三天前,北京时间凌晨2点14分,我们的监测网络检测到布达拉宫区域出现了强烈的源力波动,”何站长站在中央显示屏前解释,“这与你们在九龙山发现的时间非常接近。随后,当地监测人员报告了一系列异常现象:水井水位变化、仪器故障、甚至有目击者称看到古老建筑物周围出现了'幻影'。”
显示屏切换到一组照片,展示了布达拉宫周围模糊的光影,形状类似于已经不存在的古代建筑。
“这些是时间残影,”王教授解释,“当界门不稳定时,过去的影像会暂时渗透到现实中。这通常是源力泄漏的征兆。”
“更令人担忧的是,”何站长继续道,“昨天我们的侦察小组在布达拉宫西侧发现了这个。”
屏幕显示了一张照片:一个金属碎片嵌在岩石中,形状和材质与九龙山洞穴中那个沉默守卫极为相似。
“守卫已经在这里活动了,”林雪凝重地说。
“不只是活动,”何站长纠正,“他们在搜寻。根据我们的情报,至少有三个守卫单位在布达拉宫区域被目击,虽然它们使用某种隐形技术避开了普通人的视线。”
这意味着竞赛已经开始—李明和守夜人与沉默守卫正在争夺同一件凭证。
“钥匙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何站长转向李明。
李明回想从晶体核心获取的影像:“布达拉宫下方的一个地下空间,看起来像是一个古老的修行洞窟,被后来的建筑掩盖了。入口处有一个特殊的符文标记,形状像是三角形中有九个小圆。”
王教授立即在平板上画出这个符号,向大家展示:“这是深渊文明中'知识守护者'的标志。这个符号在西藏地区的一些古老遗迹中也有发现,但一直被误认为是佛教符号。”
何站长点头:“我们有布达拉宫的详细地图,包括旅游区之外的区域。但要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搜索地下空间仍然是个挑战。”
“更大的问题是沉默守卫,”林雪指出,“如果他们也在寻找入口,我们很可能会再次遭遇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分成两组行动,”何站长解释了计划,”第一组由林雪带领,包括李明和特战队员孙强,负责寻找凭证;第二组由王教授领导,配合基地技术团队,在外围建立干扰网,减缓守卫的探测和行动。”
她转向李明:“你的源力感知能力对定位入口至关重要。另外,根据记录,只有继承者才能安全取出凭证,其他人触碰可能会触发防御机制。”
这项任务的重量突然压在李明肩上。虽然他在九龙山已经经历了一次危险,但那更多是被动应对;而现在,他将主动深入一个可能有多个守卫巡逻的区域,寻找一件他们同样想要的物品。
“什么时候行动?”他问道,努力保持声音平稳。
“今晚午夜,”何站长回答,“届时人流最少,守卫也倾向于在这个时间段活动。在此之前,你们需要熟悉地形、装备和应急预案。”
会议结束后,李明被带到一个准备区,那里有特制的装备等待他:源力增强服、通讯器、应急医疗包以及一些特殊工具。
林雪在旁边对他进行简短的培训:“这套服装能够增强你的源力控制,同时提供一定的防护。通讯器采用加密频道,即使在强源力场中也能保持信号。记住应急预案:如果我们被分开,立即前往预设的汇合点;如果遭遇无法对抗的守卫,优先撤离而非硬拼。”
正当李明熟悉装备时,一名年轻的士兵走了过来,自我介绍道:“孙强,特种作战小组成员,这次行动的火力支援。”
孙强看起来比李明稍大几岁,身材魁梧,目光锐利。他递给李明一把特制手枪:“源力弹药,对付守卫的有效武器。虽然我希望你用不上它。”
李明接过武器,感到一阵不适。作为一名学者,他从未想过自己会需要使用枪械。
“不习惯?”孙强注意到他的表情,“相信我,面对那些机器,你会希望有一些火力的。我在九龙山的军方报告中读到了关于那个守卫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担忧。”
“它们真的有那么强大吗?”
“根据我们的分析,那只是一个侦察单位,战斗能力较弱。真正的战斗单位...据说一个就能摧毁一支装甲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凭证,在事情失控前阻止他们。”
这段对话让李明更加紧张,但也强化了任务的紧迫性。他不是为了个人荣誉或好奇心而战,而是为了防止一场可能的灾难。
下午,李明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基地为他安排了一个简单但舒适的房间。他躺在床上,尝试平静心绪,思考着即将面临的挑战。
突然,他注意到床头柜上有一个他没见过的小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古旧的笔记本和一张纸条:
“这是我祖父的日记,他曾是第一批发现布达拉宫下秘密空间的探险者之一。也许对你有所帮助。—林雪”
李明好奇地翻开笔记本,发现内页是一个老人的详细记录,描述了1956年一次秘密考察的经历。根据记录,探险队在布达拉宫下发现了一个预示佛教传入前的古老洞窟群,洞窟中有不符合当时任何已知文明的符文和装置。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段描述:
“第七天,我们进入最深的洞窟。墙上的符文在烛光下竟然发出淡淡的蓝光,仿佛活物一般。洞窟中央有一个石台,台上嵌着一把金属器物,形似钥匙。丁教授尝试取出它,却被一股无形力量弹开,昏迷三天。离开时,我绘制了详细地图,但总感觉某些转弯和路径在回忆中变得模糊,仿佛那地方本身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
笔记最后附有一张手绘地图,标注了从布达拉宫西侧一个隐蔽入口到达那个神秘的洞窟的路线。这无疑将对今晚的任务有巨大帮助。
李明感动于林雪的体贴,同时也更加确信她是可以信任的。无论守夜人作为组织有何议程,至少林雪本人似乎真心希望帮助他完成任务,阻止沉默守卫的威胁。
傍晚时分,基地食堂提供了丰盛的晚餐,但李明胃口不佳,只吃了一些高能量食物作为行动前的准备。
九点整,行动小组集合完毕。除了李明、林雪和孙强外,还有两名技术人员负责监控和通讯支援。何站长亲自为他们做最后的任务简报。
“根据最新情报,至少有两个守卫单位仍在布达拉宫区域活动。为减少可能的冲突,我们安排了调离行动,尝试将他们引向假目标。”
显示屏上显示了行动路线:他们将使用隐形直升机靠近布达拉宫西侧,然后徒步前往李明祖父笔记中标记的秘密入口。预计全程需要约三小时,如果顺利的话。
“记住,”何站长最后强调,“凭证是主要目标,但你们的安全更重要。如果情况恶化,立即撤退。我们失去了太多优秀的人员,不能再冒险了。”
这句话让李明猜测守夜人可能之前有过与守卫交锋的惨痛经历。
十一点三十分,行动开始。小组乘坐一架经过特殊处理的直升机,表面覆盖了某种能够吸收雷达和源力波动的材料,使其几乎隐形。直升机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山坡上悄然降落,队员们迅速下机,直升机立即离开。
夜晚的拉萨寒冷而静谧。布达拉宫在月光下如同一座沉睡的巨兽,威严而神秘。小组启用了夜视设备,沿着预定路线谨慎前进。
“源力读数正常,”一名技术人员小声报告,”暂时没有检测到守卫活动。”
他们找到了笔记中描述的入口—一个被岩石和灌木巧妙掩盖的小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弯腰通过。
“我先进去,”林雪决定,“李明跟在我后面,孙强断后。其他人在外面警戒,保持通讯畅通。”
林雪点亮一个特制的光源,钻入洞中。李明深吸一口气,跟了进去。洞道比想象的要窄,他不得不半蹲着前进。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的尘土气息,混合着某种金属的味道—源力的痕迹。
走了约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宽,他们来到一个小型洞厅。洞壁上刻满了符文,正如笔记中描述的那样,在光源照射下泛着微弱的蓝光。
“这些符文...”林雪轻声道,“它们是活的。”
李明感到玉佩在口袋中变热,似乎对周围环境有所反应。他取出玉佩,发现它也开始发光,符文与墙上的图案呼应着。
“这里曾经是一个深渊前哨站,”李明突然意识到,不确定这知识从何而来,“用于监测高原地区的源力流动。后来被遗弃,又被当地人发现并改造成修行场所。”
林雪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这些?”
“我...不确定,”李明诚实地回答,”这些信息突然就在我脑海中出现了,像是记忆,但不是我的记忆。”
“血脉记忆,”林雪轻声说,“继承者特有的能力。随着你与深渊接触越多,这些记忆会越来越清晰。”
他们继续前进,通道开始向下倾斜,空气变得更加潮湿。源力的浓度也在增加,李明能感觉到它如同微小的电流般流过皮肤。
通讯器突然传来警报声:“警告,检测到源力异常波动!可能有守卫接近你们的位置!”
林雪立即做出决定:“加快速度。如果守卫已经发现这个地方,我们必须抢先找到凭证。”
他们几乎是小跑着前进,很快来到笔记中描述的最深处洞窟。洞窟呈圆形,直径约二十米,顶部悬挂着蓝色晶体,提供微弱的光线。中央确实有一个石台,台面上凹陷处嵌着一把金属钥匙,外观古朴而精致。
“就是它!”李明快步走向石台。
就在此时,洞窟另一侧的墙壁突然炸裂,碎石四溅。一个沉默守卫走了进来,比九龙山那个更大,装甲更厚重,武器系统也更加复杂。它的光学传感器立即锁定了三人,特别是正接近石台的李明。
“小心!”孙强大喊,同时拔出源力手枪,向守卫射击。
能量弹击中守卫的护盾,造成了轻微干扰,但没有实质性伤害。守卫抬起武器臂,对准李明。
林雪迅速反应,双手聚集光元素,发射出一道刺眼的能量束,直击守卫的光学系统。守卫被暂时干扰,射击偏离了目标。
“取钥匙!快!”林雪喊道,继续发动攻击,为李明争取时间。
李明冲向石台,伸手去拿那把钥匙。当他的指尖接触到金属表面时,一股强烈的能量波动从钥匙传来,但不是排斥,而是某种认可。钥匙轻易地从石台上脱离,落入他的手中。
瞬间,整个洞窟亮起了蓝光,墙上的符文全部活跃起来,形成复杂的能量网络。守卫似乎受到了影响,动作变得迟缓,但仍在调整系统适应这种变化。
“撤退,现在!”林雪命令道。
三人向来时的通道跑去,但守卫已经恢复行动能力,发射了一连串能量脉冲。其中一道击中通道顶部,引发小型坍塌,几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另一条路!”李明喊道,突然想起笔记中提到的另一个出口。他不确定这记忆是来自笔记还是血脉,但此刻顾不得多想。
他引导队伍向洞窟另一侧跑去,那里有一个狭小的岔道。守卫紧随其后,但由于体型原因,无法立即进入窄道。这为他们争取了宝贵的几分钟。
新通道比主通道更加崎岖,但李明凭借着某种直觉准确地选择每一个分叉口。在他手中,那把金属钥匙也开始发光,似乎在回应他的引导。
“通讯中断,”孙强报告道,尝试联系外部支援,“我们深入地下太多了。”
“继续前进,”林雪坚定地说,“李明似乎知道路线。”
又过了约十分钟的狂奔,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另一个出口。然而就在他们松了一口气的瞬间,通道中传来震动声。守卫可能找到了另一条路,或者直接打通了墙壁。
“它追上来了!”孙强警告,转身准备断后。
“不行,你不是它的对手,”林雪拉住他,“我们一起跑,一起出去!”
三人加速冲向出口,身后的震动声越来越近。当他们终于冲出洞口时,发现自己身处布达拉宫下方的一个隐蔽角落,周围是废弃的古老建筑。
“直升机!”林雪立即呼叫支援,这次终于恢复了通讯,“紧急撤离!重复,紧急撤离!”
通讯器传来确认声:“收到,两分钟后到达你们位置。”
就在此时,守卫破墙而出,全副武装地站在他们面前。它没有立即攻击,而是发出一系列机械音,似乎在传达某种信息。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李明发现自己竟然能理解这些声音。
“归还凭证,继承者,”它说,“这是最后警告。深渊必须永远封闭,防止历史重演。”
“它在...说话?”孙强惊讶地问。
李明点头:”它警告我归还钥匙。它们认为重新开启深渊会带来灾难。”
“不要相信它,”林雪警告,”守卫的程序可能已经损坏或被扭曲。它们不再服务于原始目的。”
守卫似乎理解了他们的对话,武器系统开始充能:“最后机会,归还凭证,或者毁灭。”
就在这危急时刻,天空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守卫抬头,似乎在评估新的威胁。这短暂的分神给了林雪机会,她集中全部源力,发动了一次强力攻击,形成一道刺眼的光墙,暂时阻断了守卫的视线和行动。
“跑!”她喊道,声音因极度消耗而显得虚弱。
直升机悬停在附近,放下绳梯。三人迅速攀上,守卫已经突破光墙,开始射击,但为时已晚。直升机迅速升空,转向基地方向飞去。
在飞机上,李明第一次有机会仔细观察那把金属钥匙。它约二十厘米长,由某种未知金属制成,表面刻满了与玉佩相似的符文。当他将两件物品靠近时,它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能量共振。
“两件凭证已经找到,还有五件,”林雪虚弱地微笑,源力消耗让她十分疲惫,“这是个好的开始。”
李明点头,但内心充满疑问。守卫为什么能说话?为什么它如此坚定地认为深渊应该永远封闭?这场冲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随着直升机飞向安全地带,他望向窗外的夜空,意识到这次胜利可能只是一个更大、更危险战役的开始。而他,一个曾经普通的考古学生,现在站在这场未知战争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