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八章游历观政!

第八章游历观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新岁佳节、一月、二月......

    不经意间,就已经来到了三月末。

    晨曦照耀,金鸡报晓。

    江昭起床洗漱,心中照常默念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功名就在眼前,你已名扬天下,理应勤勤恳恳,拼命攀爬。”

    这是他对自己的谆谆告诫,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沉溺于当下安稳的生活,而要志存高远,向着未来奋勇拼搏,勇攀人生高峰。

    他上一世就是个普通人,猛然的成了腐朽而封建的江氏子,享受了一些不俗的待遇,却是有些担心自己心中自傲自满,因而有了自我告诫的习惯。

    特别是【韩门立雪】的佳话,让他声名响彻天下,一下子就成了“尊师重道、潜心求学”的典范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堆人簇拥。

    这就让他越发谨慎的告诫自我,要稳重行事,不可自骄自傲。

    一句话默念,往往念头通达,一举一动都多了一股清朗干劲,平添一分魄力。

    这是他的日常自我鼓励行为,起床就念。

    相对应的则是一句昏睡时默念的话:知足即可,点到为止,不可轻视大意,你已小有成就,理应低调做事,稳稳当当。

    这却是告诫自我,切不可好高骛远,要活在当下,稳当行事,一步一脚印。

    上一世的他,往往是通过短视频了解一个事物,实在容易将办一件事情的难度美化,江昭担心自己好高骛远,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有了这句话以警醒自我。

    默念两句话,早已是江昭的日常,自我安抚,保持清醒。

    毕竟,欲成大事者,必得清醒!

    洗漱过后,江昭缓缓走出。

    “禾生,那幅画呢?”江昭问道。

    前些日子,韩嘉彦入京参加春闱大试,考得二甲进士功名而归。

    作为一个顶级官二代,尚有凭借自己的学识考得二甲功名的本事,可谓相当不凡,这也意味着韩氏起码有了守成家业之人,非常值得恭贺。

    不过,这段时间韩章忙于起复召回之事,需得低调做事,无意大操大办,便特意遣人喊了江昭,一起丰盛的吃一顿家宴即可。

    老师无意大操大办,学生却怎么着也得适当表示庆贺。

    江氏几代人,也收藏了一些出名的书画,其中有一幅名为《仙山楼阁图》的画作,乃是唐代宗室子李思训的作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尽是盛世气象。

    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很是不俗,适合送人。

    昨日,江昭特意把这幅画取了出来,吩咐禾生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盒子摆放装饰,以便于送人。

    “公子,备着呢!”禾生掏出一个精美的楠木盒,盒身纹理细腻,散发淡淡的木香。

    江昭点头道:“那就走吧。”

    韩家。

    不出意外,韩嘉彦一脸意气风发的出来迎人,二十余年苦读有了回报,换作任何人都难免兴奋一些日子。

    “恭喜恭喜。”江昭满脸的笑意,快步走上前去,送上画作。

    韩嘉彦欣然受了礼,交由亲近小厮看管。

    两人交谈起来,一齐肩并肩,往内走去。

    堂内,韩章正与一个温婉妇人闲话。

    “老师。”江昭上前恭谨行了一礼,又向温婉妇人点了点头:“崔姨娘。”

    那温婉妇人连忙起身回礼,悄然退下。

    前些年,妻子崔氏因病逝去,韩章痛彻心扉,并未再娶。

    偏偏他纳了不少小妾,内宅家务也得有人负责打理,小妾中有一人姓崔,颇受宠爱,性子也温良,也就默许负责管理内宅。

    因此,此崔姨娘非是正妻崔氏,仅是撞了姓氏的小妾而已。

    但,不论再怎么管事,名义上不是妻子,终究上不得台面。

    韩章伸手示意两人落座。

    “昭儿送了几件礼物?”韩章突然问道。

    “啊?”江昭一落座,闻言有些意外,旋即反应过来:“莫非是另有喜事?”

    “聪明。”韩章抚须一笑,有个天资聪颖的弟子,聊天都轻松不少。

    说着,韩章掏出一封密旨,示意爱徒观看。

    江昭心头一振,连忙接过密旨认真研读起来。

    密旨通篇谈论君臣之情,唯留最后一句,让人血液沸腾:

    【京西一路,政事废弛,主官无能;定州为边疆,士卒骄横,军纪松弛,无有王师之风,卿早年治军有方,理民得法,着卿即刻入京,御前一叙。】

    江昭长呼一口气,身子不自觉的热了起来。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啊!

    恩师浅水久居,终是乘风而起!

    自此,仕途通畅,一路乱杀。

    就是不知道,要是自己努努力,以后有没有机会混个“小阁老”的称呼?

    “老师不日将要入京?以官家的意思,怕是要您治政京西路,亦或是定州路。”江昭稳住心态,沉着问道。

    官家的态度非常明朗。

    如今,官家无子,不少人都躁动了起来。

    烟火四起!

    正好,韩章尚在任职地方,官家有意让他辗转各地,当一段时间“灭火队员”,待一切安定,就往上再升,直入京城。

    这往往也是一方封疆大吏入京的流程,需得压服四方,安定山河。

    “正是。”饶是韩章,也不禁脸露欣喜。

    轻舟已过万重山!

    “恭贺恩师,再度起复!”江昭连忙起身,言辞恳切的恭贺。

    韩章一脸的欣喜,抚须长笑。

    过了好一会儿,韩章收敛笑容,严肃的说道:“治政之事,若非实实在在的观看见证,实在难有收获。昭儿,你以后也迟早要走到治政一方的地步。”

    韩章语重心长的说道:“这次让你看信,主要是要问一问你的意见,是否要同为师一起赶赴汴京,再转京西路或是定州,一边学文,一边观政。毕竟,这种治政一方的机会,哪怕是我也不会太多。”

    以韩章的官位,将来若是仕途顺遂,就是执掌六部、再度入阁拜相;若是仕途不顺,就是致仕荣休,要想再次成为封疆大吏治政一方,几乎不太可能。

    让弟子观政,这也是韩章深思熟虑的结果。

    观理政,养格局,拓视野!

    格局和视野高度,必须得切切实实的瞧见过,方才能养出来。

    这两样东西,看似很虚,实在非常重要。

    庙堂之上,不乏一些寒门出身、政斗天资不俗的人,但格局视野的高度几乎都不会太高,往往小家子气,因此而政斗失利,陷入被动。

    养格局、拓视野,绝对是为官的必经之路,无非早晚的事而已。

    当然,要是江昭待在扬州,以江氏的底蕴,视野格局的下限也不会低。

    但不管怎么样,肯定没有观看一方封疆大吏理政养得更好。

    封疆大吏,就是世间治政一方的巅峰,往上就是治政天下的六部、内阁。

    “学生去。”江昭没有任何犹豫,果断答应。

    “好。”韩章欣慰点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