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汉月丹心 > 第二十九章 迁都许昌

第二十九章 迁都许昌

    第二十九章 迁都许昌

    公元195年春,洛阳太守府内,曹操端坐在书桌旁,若有所思。

    荀彧迈着沉稳的步伐,恭敬地来到曹操面前,低声禀报道:

    “主公,人已带到。”

    曹操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董昭身上,不禁脱口赞叹:

    “阁下果然如文若所言,肤色仿若天人。

    只是当下洛阳饥荒肆虐,满城百姓皆面露饥色,形容憔悴,而公仁你却面色红润,气息沉稳,不知阁下是如何做到的呢?”

    董昭谦逊地拱手回应:

    “多谢主公夸赞,在下不过是平日里饮食清淡,稍加研习了些养生之道罢了,不足挂齿。”

    二人正交谈间,许褚脚步匆匆,急切地闯入曹操的书房,大声说道:

    “主公,方才探得有一支兵马朝东而去,不知究竟是何人统领,俺已即刻派人前去打探。”

    董昭略作思索,神色笃定地说道:

    “依我推测,那大概是李傕的旧部韩暹以及白波军的杨奉。

    明公您来到洛阳,声威远扬,他们心中有所忌惮,故而匆忙撤离。”

    曹操微微皱眉,面露疑惑:

    “他们为何如此慌张?难道是对我心存疑虑?”

    董昭安抚道:

    “此二人皆是有勇无谋之辈,行事鲁莽,明公不必将他们放在心上,无需为此费神。”

    曹操微微点头,看向许褚,吩咐道:

    “许褚,你先下去吧。”

    待许褚离开后,曹操又将目光转向董昭,问道:

    “公仁,你可知李傕、郭汜二人如今下落何处?”

    董昭自信满满地回答:

    “他们如今失去天子庇佑。犹如丧家之犬,依我看,要不了多久便会被主公一举擒获,实在无需挂怀。

    以主公之雄才大略,此二人不足为患。”

    曹操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

    “公仁所言极是。那对于当下这错综复杂的朝廷局势,公仁又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董昭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明公虽是以义军之名,仗义前来平乱,匡扶汉室,但朝中百官人心各异,想法不一,未必会全然信服于您。

    倘若明公一直留在洛阳,恐怕会生出诸多变故,徒增麻烦。

    依在下之见,当务之急是及时将天子移驾至许昌,此乃上策。

    许昌地势优越,粮草丰足,更利于主公成就大业。”

    曹操面露忧虑之色,轻叹道:

    “但此刻提出迁都,百官定会反感抵触,他们久居洛阳,故土难离,且对迁都之事心存疑虑,这该如何是好?”

    董昭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明公心里应当清楚,若要成就非凡之事,便要有非凡的举措,不能因循守旧。

    我期望明公能早日下定决心,当断则断。此事虽有困难,但并非无法解决。”

    曹操闻言,爽朗大笑:

    “哈哈哈哈哈,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只是如今杨奉带兵离开,不知在何处埋伏,意图不明,且百官皆在洛阳,若仓促迁都,我着实担心会引发哗变,局面失控啊。”

    董昭从容不迫地说道:

    “这并不难解决。

    明公可先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送与杨奉等人,以安抚他们的情绪,稳住他们的军心。

    同时,提醒诸位大臣,让他们知晓京师如今粮食短缺,库存告急,实难久居。

    若将天子车驾迁往许昌,许昌靠近鲁阳这一产粮区,便于转运粮食,如此一来,至少能保证公卿大臣们衣食无忧,有饭可吃。

    如此安排,这些公卿大臣想必都会支持主公迁都之举,毕竟这关乎他们自身的利益。”

    曹操感激不已,诚恳说道:

    “多谢先生指教,若我日后成就大业,实赖先生今日不吝赐教。

    先生之高见,犹如拨云见日,让我茅塞顿开。”

    董昭拱手作揖,恭敬说道:

    “主公乃当世难得的能臣,雄才大略,有勇有谋。

    望主公把握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下就先行告辞了。”

    曹操见荀彧一直未发言,便转头问道:

    “文若为何一言不发?

    我还想听听你的看法。

    此事关系重大,你但说无妨。”

    荀彧诚恳地回答:

    “董先生所言,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实在令人难以反驳。

    迁都许昌,确有诸多益处,可解当下之困局,还望主公深思。”

    曹操点头,说道:

    “好,等会儿你去将众谋士都召集过来,我们秘密商谈一下迁都事宜。

    此事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泄露风声。”

    荀彧领命道:

    “这就去办。”

    会见众人之后,众谋士纷纷建议迁都,至此,曹操终于下定了迁都的决心……

    次日清晨,洛阳城门外,天子和一众文武随军启程。

    曹操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心中却暗自思忖:“

    马上就要出发了……这一路上必定危机四伏,天子乃国之根本,若有任何闪失,一切可就都付诸东流了……

    此次护送天子之行,容不得半点差错。”

    曹操环视诸将,高声说道:

    “想必你们都已得知,韩暹和杨奉刚率其党羽离开了洛阳,他们狼子野心,极有可能在附近设下埋伏,意图对天子车驾不利。

    如今,可有谁愿意主动请缨,去追踪他们的行踪,为我军及时报信,确保天子安全?”

    满宠闻言,立刻出列,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

    “主公,就让我去吧。

    恰好我的同乡好友徐晃还在韩暹军中。

    徐晃此人,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

    若我能寻到他,定将其引荐给主公,为您效力。”

    曹操面露欣喜之色,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点头道:

    “好!若你能为我带来如此可靠的人才,立下此等大功,必有重赏!

    我曹操向来赏罚分明,绝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满宠感激地说道:

    “谢主公!”言罢,他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骏马嘶鸣一声,疾驰而去,很快消失在军阵之外,只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

    曹操看着满宠远去的背影,大声下令:

    “其余人等,随我出发!务必保持警惕,不可懈怠,全力保护天子车驾!”

    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进,队伍绵延数里。

    不知不觉已至中午,烈日高悬,酷热难耐。

    此时,远处传来满宠的呼喊声:

    “主公!我们回来了!”

    众人望去,只见徐晃紧跟在满宠身后,二人策马而来。

    徐晃身姿矫健,气宇轩昂。他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恭敬行礼道:

    “末将徐晃,拜见大人。”

    曹操打量着徐晃,目光中透着审视与欣赏,问道:

    “你便是徐晃?”

    徐晃挺胸抬头,朗声道:

    “正是在下,徐晃,字公明,此前曾追随杨奉将军保护献帝东归。

    一路上历经艰险,只为护圣上周全。”

    曹操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点头说道:

    “快起来,能弃暗投明,转投我军,实属难得,值得称赞。

    我曹操帐下,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徐晃谢道:

    “谢大人。大人,韩暹和杨奉已发觉我离开,必定恼羞成怒,此地不宜久留,恐有危险。

    他们定会派人截杀,我们需尽快赶路。”

    曹操果断下令:

    “上马!我们继续前进。

    加快速度,务必尽快摆脱危险。”

    众人刚前行不久,突然,前方道路上尘土飞扬,出现了韩暹和杨奉的人马,双方就这样迎面撞了个正着。

    韩暹立马横刀在路口,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

    “大胆曹操,竟敢胆大包天,私自劫走圣上,你这是谋逆大罪,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面色冷峻,义正言辞地回应:

    “我乃奉诏迁都,乃是为了汉室江山着想,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尔等休要在此胡搅蛮缠,挡我去路,否则休怪我无情!”

    杨奉根本不听曹操辩解,挥舞着手中长枪,声嘶力竭地大声吼道:

    “废话休说!众将士听令,给我杀上去,取曹操首级,抢回陛下!

    今日定要让曹操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曹操冷笑一声,高声下令:

    “哼,不自量力之徒!左右将士,听令,给我拿下这二人!

    让他们知道,与我曹操作对,绝没有好下场!”

    话音刚落,夏侯惇与曹仁率领着装备精良的虎豹骑,如猛虎下山般朝着韩暹和杨奉那面黄肌瘦的军队左右两侧迅猛突击。

    虎豹骑将士们盔甲鲜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手中刀枪林立,喊杀声震天。

    而韩暹和杨奉的军队本就因为洛阳饥荒,面黄肌瘦,士气低落,面对如此精锐之师,瞬间阵脚大乱,毫无抵抗之力,很快便溃败下来。

    曹操见敌军已乱,乘胜追击,大声喊道:

    “全军追击,一个都不要放跑了他们!

    务必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徐晃得令,立刻率领一队轻骑兵如疾风般追去,一边追击一边大声呼喊:

    “大胆贼子,还不快快下马投降,以免受皮肉之苦!

    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杨奉回头见是徐晃,气得咬牙切齿,大骂道:

    “徐晃!你这背主求荣的无耻之徒,还有何颜面在此教训我!

    你背叛主公,天理难容!”

    韩暹见局势危急,深知再战下去必无生机,赶忙对杨奉说道:

    “没时间了……咱们先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再找曹操算账!”

    杨奉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恨恨地说道:

    “徐晃!咱们走着瞧!驾!”说罢,与韩暹一同策马逃窜。

    曹操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不屑地说道:

    “两个无名小辈,不足为惧。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随后,他转头看向大军,高声下令:

    “继续前进!加快速度,早日抵达许昌!不可有丝毫懈怠!”

    大军继续浩浩荡荡地朝着许昌方向进发。

    当曹操大军距离许昌仅二十里之遥时……

    曹仁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赶到曹操跟前,禀报道:

    “主公,前方探马来报,韩暹、杨奉二人竟在附近公然劫掠百姓!

    百姓们叫苦连天,四处奔逃。”

    听闻此言,刘协猛地掀开马车窗帘,满脸怒容,眼中燃烧着怒火,大声说道:

    “朕绝不允许他们如此胡作非为!

    简直是丧心病狂,不顾百姓死活!”

    曹操赶忙安抚道:

    “陛下放心,这等区区小贼,不足为惧。

    我定会派人将他们绳之以法,还百姓一个公道。”

    东方勇上前一步,拱手请命:

    “怎能让这两个逆贼搅扰陛下圣心,此事便交由我来处理吧。

    我定不辱使命,将他们就地正法,以解陛下之忧。”

    言罢,东方勇即刻率领一队轻骑兵,朝着韩暹、杨奉所在之处疾驰而去。

    不多时,东方勇便已杀到韩暹、杨奉面前。

    他勒住缰绳,骏马前蹄扬起,嘶鸣一声。

    东方勇大声呵斥道:

    “天子封你们为将军,赐予你们荣华富贵,你们不思报效皇恩,为何反倒劫掠无辜百姓,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你们的良心何在?”

    韩暹见东方勇前来,恶狠狠地吼道:

    “来得正好!

    老子正憋了一肚子气没处撒呢!你这是自寻死路!”

    杨奉也跟着叫嚷起来:

    “哼,就给我一个车骑将军这般如同小喽啰一样的官职,就想打发我?没门!

    我为汉室出生入死,却落得如此小官,实在不公!”

    东方勇闻言,怒极反笑:

    “什么?你竟然说车骑将军是小喽啰一样的官职?

    如此大逆不道,不知天高地厚!

    那就休怪我无情,今天便送你们二人上路!

    让你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话音未落,东方勇催马向前,手中长刀寒光一闪。

    仅仅一个回合的照面,韩暹和杨奉便毫无招架之力,双双被东方勇斩落于马下。

    东方勇看着二人的尸体,冷哼一声:

    “哼,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无度,终有此报!”

    刘协的銮驾顺利抵达许昌后,众人即刻着手大兴土木。

    一时间,许昌城内一片繁忙景象。

    工匠们忙碌于盖起宫室殿宇,一砖一瓦皆精心雕琢,使其气势恢宏,尽显皇家威严;修立宗庙社稷,祭祀天地祖宗,传承汉室香火;搭建省台司院衙门,规整政务之所,以便日后朝廷正常运转;同时,加固城郭府库,增修防御工事,确保许昌的安全与稳定。

    待一切事宜准备就绪,汉帝刘协为彰显恩宠与嘉奖,加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

    此后,朝中功赏罪罚等所有重大事务,皆交由曹操全权处置。

    曹操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权。

    刘协端坐于朝堂之上,神情庄重,目光威严地说道:

    “此番迁都,可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一路上险象环生,多亏曹大人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将士们英勇奋战,舍生忘死,朕方能幸免于难,转危为安。

    曹操,朕特封你为司空,掌管朝中功罪赏罚大小诸事,望你尽心竭力,辅佐汉室,匡扶天下。”

    曹操赶忙跪地谢恩,言辞恳切,声如洪钟: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陛下重托。

    臣愿为汉室江山,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刘协微微点头,接着宣布:

    “参与护送车驾的诸位文武大臣,皆封列侯,以表朕对诸位功绩的认可与嘉奖。

    你们皆是汉室的栋梁之材,朕感激不尽。”

    曹操自信满满地回应:

    “陛下但请放心,一切交给臣,臣必妥善办理。

    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将朝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保汉室江山稳固。”

    因成功护送汉帝抵达许昌,东方勇功勋卓著,遂被封为列侯。

    与此同时,位于邺城的郡守府,也依照列侯规制,大兴土木,被精心修缮。工匠们日夜赶工,将其打造得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气派非凡的侯府。亭台楼阁,雕梁画栋。

    曹操对东方勇的功绩极为赞赏,为表嘉奖,直接将邺城赐予东方勇,作为他的食邑,以彰其功。

    蔡文姬见陈宫之女成为东方勇的妾室,内心并未泛起恼怒之意。

    她心里清楚,陈宫亦是一心忠于汉室之人。陈宫之所以这么做,皆是因为目睹东方勇将汉朝天子护佑周全,历经千难万险,始终不离不弃。陈宫出于对东方勇忠义之举的感佩,才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以表心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