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皇孙 > 第十八章 重光纪元:海图迷局

第十八章 重光纪元:海图迷局

    第十八章 重光纪元:海图迷局

    子时三刻,午门广场的灯笼突然全部熄灭。百姓们发出惊呼声,却见朱允炆抬手示意,掌心托着的夜明珠照亮了手中的《郑和航海过洋牵星图》。春桃站在城楼之上,将浸过荧光粉的丝绸抛向空中,万千“星斗“自天而降,在夜风中拼出南海诸国的轮廓——这是太祖秘宝中的“天象投影术“,用贝壳粉与磷火草制成的特殊丝绸,能在月光下显形。

    “诸位请看!“朱瞻膳抽出玄铁剑,剑锋点向“星斗“中的爪哇国方位,“梅花卫所谓的'永乐通宝'流通南洋,实则是用掺铅伪币骗取诸国香料。而我大明真正的'重光宝钞'...“他挥剑斩断绳索,数十箱金册从城楼坠下,箱盖翻开,露出里面刻着各国文字的通商契书,“早已随郑和宝船抵达三十六国!“

    契书散落之处,百姓们捡起细看,发现每一页都盖着明皇宫与当地王室的双重印玺,甚至有暹罗国王用象纹签署的“民心通商条约“。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昨夜还在传唱“永乐当立“童谣的孩童,此刻正蹲在地上临摹契书上的狮子国图腾。

    “陛下!“纪纲被押解至台前,虽已重伤却仍目露凶光,“就算你毁了火器库,梅花卫的'星槎洲火种'早已...“

    “星槎洲?“朱允炆冷笑,展开另一卷图纸,“你以为朕不知道,所谓'星槎出海'的密语,指的是梅花卫在星槎洲私铸钱币的矿脉?“图纸上用朱砂圈出的矿坑位置,竟与郑和标注的“危险暗礁区“完全重合,“三日前,朕已命水师在星槎洲布下磁石阵,所有载着伪币的船只,都将被吸入海底。“

    纪纲闻言猛然抬头,眼中闪过惊恐。朱瞻膳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刺青——半朵梅花与燕纹交织,正是梅花卫与燕藩勾结的铁证。更令人心惊的是,当纪纲被按倒时,后颈竟浮现出与春桃伤口相似的青黑色纹路,那是长期服用“梅花醉“毒素的征兆。

    “原来你早就中了梅花卫的毒。“春桃握紧袖口的梅花镖,“所以才会任由王忠控制,成为他们颠覆皇权的棋子。“

    纪纲忽然发出癫狂的笑声:“控制?你们以为首座只有一个?梅花卫的'十六人议会',早就渗透进...“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七窍涌出黑血,竟是提前服下了藏在牙齿中的毒丸。朱瞻膳冲过去时,只来得及抓住他手中紧攥的纸条,上面用指甲刻着“紫荆十六“四个字。

    丑时初刻,皇宫御书房。

    朱允炆对着地图沉思,指尖停在紫荆关的位置。案上摆着从纪纲身上搜出的密信,封口的火漆印不是梅花,而是...五瓣丁香,这是近年来突然兴起的“紫丁香商会“标记,据说掌控着大明七成的香料贸易。

    “紫荆十六,或许指的是紫荆关的十六个暗桩。“朱瞻膳展开《皇明舆图》,发现紫荆关附近标注着“永乐矿场“的字样,却被朱砂划了个大大的叉,“太祖爷曾下令封禁此处铁矿,难道梅花卫...?“

    “不仅是铁矿。“春桃从袖中取出粒晶莹的珠子,正是昨夜在玄武湖打捞到的,“百姓们以为这是'夜明珠',实则是梅花卫用来惑众的磷火珠,遇水即燃,遇血则明。“她将珠子凑近烛火,里面竟浮现出船队航行的画面——那是用西洋镜技术封存的影像,与郑和宝船上的“照海镜“如出一辙。

    朱允炆猛地起身,撞翻了身后的书架。一本《瀛海图志》副本掉落,露出夹在其中的密信,落款竟是“紫丁香商会会长“。信中提到,七月十五中元节,商会将在紫荆关举行“万灯祭“,届时会有“能照亮九幽的神灯“现世。

    “中元节...万灯祭...“朱瞻膳喃喃自语,忽然想起星槎洲之战中,梅花卫曾用“幽冥船“战术,以点燃磷火珠的船只冒充鬼魂船队。他望向窗外逐渐泛白的天空,忽然抓住春桃的手腕:“你说过,王忠的尸身失踪,而梅花卫有'借尸还魂'的秘术...“

    “他们要用纪纲的尸体,在万灯祭上制造'永乐显灵'的假象!“春桃惊呼,“磷火珠需要心头血启动,而玄武湖底的陶瓮...足够点燃上百艘鬼船!“

    寅时三刻,忠勇伯府马厩。

    朱瞻膳翻身上马,腰间挂着重新修复的山河珏,剑鞘里藏着太祖日晷的碎片。春桃递来装满活性炭的锦囊,囊底绣着新学的番文“防火“——这是从波斯商人处学来的避火术。

    “此次前去,怕是要直面梅花卫的'十六人议会'。“朱允炆握着朱瞻膳的手,眼中闪过复杂神色,“若遇到危险...可用这道密旨。“他塞来的羊皮纸上,赫然盖着“如朕亲临“的御玺,却在角落用朱砂写着“勿信白衣“四字。

    马蹄声惊醒了晨雾中的金陵城。朱瞻膳回望城楼,看见“日月重光“的灯笼已被换成“天下归心“,可灯笼穗子上的梅花结却未完全摘除——这或许就是太祖所说的“试金石“,提醒后世子孙,永远不要低估暗处的威胁。

    巳时初刻,紫荆关古道。

    队伍行至险峻处,春桃忽然勒马:“小王爷,前方商队的马车...车轮痕迹不对。“她指着路面上深浅不一的车辙,“普通商队载的是香料,车轮印该偏浅,可这些...像是装着铁器。“

    朱瞻膳示意众人隐蔽,用千里镜观察商队。为首的马车挂着紫丁香商会的旗帜,车帘掀开处,露出个戴面纱的女子,她手中把玩的不是香料袋,而是...梅花镖。更诡异的是,每辆马车的轮毂上都刻着“癸“字,与玄武湖底的陶瓮编号一致。

    “是梅花卫的'香车阵'。“他握紧剑柄,“用香料掩盖火器气味,车轮刻字对应分舵编号。春桃,你带十人绕后截断退路,我从正面...“

    话音未落,山道两侧突然滚下巨石。朱瞻膳挥剑劈碎迎面而来的石块,却见商队马车同时打开,露出里面架着的床弩——弩箭上绑着的不是普通箭矢,而是装满磷火珠的陶罐。

    “散开!“他大喊着策马冲向马车,玄铁剑划出弧线,砍断床弩的弓弦。磷火陶罐坠地炸开,蓝色火焰瞬间蔓延,却在接触到春桃抛出的活性炭时渐渐熄灭。面纱女子冷笑一声,抛出手中梅花镖,镖尖竟射出细丝,将朱瞻膳的坐骑绊倒。

    就在他落马的瞬间,瞥见女子面纱下的脖颈——那里有与纪纲相同的青黑色毒纹,而她左耳垂的珍珠坠子,正是宁国公主府的样式。更惊人的是,她腰间挂着的玉佩,竟与朱允炆的并蒂莲佩出自同一匠人之手。

    “你是...宁国公主?“朱瞻膳惊道。

    “忠勇伯好眼力。“女子摘下面纱,果然是失踪数月的宁国公主,“可惜太晚了。你以为毁了王忠、纪纲,就能瓦解梅花卫?'十六人议会'里,可有半数是你们朱家宗亲。“

    她挥手示意,山道尽头突然出现数百辆马车,车身上都贴着“永乐通宝兑换处“的告示。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手中捧着的不仅是假币,还有...农具改造成的兵器。朱瞻膳这才惊觉,所谓“万灯祭“,竟是梅花卫煽动民变的幌子,用“兑换真币“为诱饵,将各地乱民聚于紫荆关。

    “看见这些人了吗?“宁国公主踢开脚边的磷火罐,“他们都是被你们'建文通宝'断了生计的商人、矿徒。太祖爷说'民心为基',可你们的'基',是踩在我们这些勋贵的骨头上!“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马蹄声打断。春桃带着玄甲卫从后方杀来,手中挥舞着绘有“通商免税“的黄旗——那是朱允炆连夜赶制的安民旗,凡持旗者可在三年内免缴商税。乱民们看见黄旗,手中的农具渐渐下垂,有人认出春桃腰间的梅花镖装饰,惊呼:“她是杀了绣娘的女英雄!“

    “宁国公主!“朱瞻膳趁机起身,将太祖日晷碎片抛向空中,“你以为用磷火和伪币就能蛊惑人心?看看天上!“

    日晷碎片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照在乱民们手中的“永乐通宝“上,钱币边缘竟显露出“伪“字暗记——这是朱允炆昨日紧急颁布的辨伪方法。人群中爆发一阵骚动,有百姓捡起石块砸向梅花卫的马车,高喊:“骗钱的贼子!还我血汗钱!“

    宁国公主脸色铁青,抽出袖中长剑刺向朱瞻膳。两人剑锋相交时,朱瞻膳忽然闻到她身上的熏香——正是春桃提过的梅花渍。他迅速后退,甩出腰间的山河珏,珏身的北斗纹路与日晷碎片的光芒重叠,在宁国公主脚下投出牢笼般的星象阴影。

    “这是...太祖的'困龙阵'?“她惊恐地看着逐渐缩小的光圈,“你怎么会...“

    “因为真正的'珏中人',从来不是靠血脉,而是靠民心。“朱瞻膳捡起她掉落的珍珠坠子,发现里面藏着梅花卫的密令,“七月十五,不过是你们最后的挣扎。而我大明的'重光纪元',才刚刚开始。“

    申时正刻,紫荆关城楼。

    朱允炆望着山下被押送的乱民,手中的《郑和航海图》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春桃递来凉茶,茶水中漂浮着几片紫荆花瓣,忽然让她想起纪纲临死前的“紫荆十六“。

    “陛下,“她指着地图上的紫荆关标记,“或许'十六'不是指暗桩,而是...十六座藏着磷火珠的灯塔。“

    朱允炆脸色一变,迅速展开《皇明边防图》,果然看见紫荆关沿线标注着十六座“望海楼“,本是用于观测倭寇的灯塔,此刻却被梅花卫改造成了火药库。他望向远处浓烟滚滚的山道,忽然抓住春桃的手腕:“快传旨给忠勇伯,望海楼里的磷火珠与海水接触会引发连环爆炸,必须在子时前...“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剧烈震动。最近的望海楼方向腾起蓝焰,竟是宁国公主的残余势力点燃了灯塔。朱瞻膳在山下看见冲天火光,立刻明白这是梅花卫的“玉石俱焚“之计——用灯塔爆炸制造天谴假象,同时阻断官军支援。

    “春桃!带百姓退到安全区!“他挥舞玄铁剑,砍断封锁山道的铁链,“我去炸掉剩下的望海楼!“

    “不行!磷火珠爆炸时会产生毒烟!“春桃拉住他,却看见他从怀中掏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的正是王忠的心头血——那日在太医院,他偷偷保留了一小瓶,只为今日。

    “太祖爷说'民心为盾',那我就用这血做矛。“朱瞻膳将心头血涂在剑刃上,“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子时初刻必须在关前点燃'重光灯塔',用真正的天象...破他们的妖术。“

    酉时三刻,望海楼底层。

    朱瞻膳踩着燃烧的木板向上攀爬,每一层都堆满了装着磷火珠的木箱,箱盖上用梵文写着“勿近水火“。他忽然想起《瀛海图志》里的记载:“西洋磷火,遇油则狂,遇蜜则止。“摸向腰间的水囊,却发现早已在混战中遗失,只剩下春桃给的活性炭锦囊。

    “只能赌一把了。“他扯碎锦囊,将炭粉撒在木箱上。奇迹般地,磷火珠的蓝光开始变弱,竟形成了一条安全通道。他迅速冲上顶楼,看见中央石台上摆着巨大的磷火盆,盆中漂浮着纪纲的尸体,其心口插着的正是宁国公主的珍珠坠子。

    “原来'借尸还魂'是要用首座的血激活...“他握紧剑柄,却在触碰到磷火盆的瞬间,感到山河珏剧烈震动。珏身的并蒂莲纹路与盆底的梅花浮雕重合,竟露出暗格中的铜钥匙——与奉先殿暗格的钥匙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春桃在关前点燃了“重光灯塔“。特制的鲸油火把照亮夜空,火光中浮现出用阿拉伯文、梵文、爪哇文写的“民心相通“,与朱瞻膳在望海楼看到的磷火盆暗格形成星象共鸣。纪纲的尸体突然发出诡异的嘶鸣,皮肤下的磷火珠透出青光,却在看见灯塔光芒的瞬间,逐渐凝固成普通尸体的模样。

    “原来真正的'日月重光',是让不同的光彼此照亮。“朱瞻膳将钥匙插入磷火盆,转动的瞬间,所有木箱上的梵文都变成了汉字“见光则明“。他猛地抽出剑,将纪纲的尸体挑落火海,与此同时,十六座望海楼的磷火珠同步熄灭,只留下重光灯塔的暖黄光芒,照亮了紫荆关的每一张面孔。

    亥时正刻,关前广场。

    百姓们围着篝火,听春桃讲述郑和宝船的故事。她拿出从望海楼带出的磷火珠,此刻珠子里的船队影像已变成了“建文通宝“与各国货币等价交换的画面。朱瞻膳站在城楼上,望着朱允炆正在给受伤的百姓包扎,忽然明白太祖金册上“民心“二字的真正含义——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让百姓成为光芒的一部分。

    “小王爷,“春桃递来温热的粥,“陛下说,等平定了梅花卫,要派你做郑和下西洋的副使。“

    他接过粥碗,看见碗底刻着“十六“字样——这是工匠特意留下的记号,纪念这场持续十六日的金陵惊变。远处的星空渐渐清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重光灯塔“的方向,与山河珏的纹路完美重合。

    “春桃,你看。“他指着天际,“太祖爷的'日月重光',不是让某个人的光芒覆盖天下,而是让每颗星星都能发光。“

    子时初刻,中元节的月亮升起。朱允炆登上城楼,展开最新的通商诏书,诏书上用三十六种文字写着“凡日月所照,皆可自由贸易“。当第一缕月光落在山河珏上时,珏身竟浮现出所有参与平定梅花卫之乱的百姓名字——原来太祖的秘宝,从来不是机关或火器,而是将民心刻入天命的智慧。

    宁国公主被押解着经过篝火旁,忽然看见一个孩童正在用磷火珠的余烬画画,画纸上是艘插着“建文“旗帜的宝船,船头站着的不是皇帝或将军,而是无数拿着农具、香料、书本的百姓。她忽然流下眼泪,终于明白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