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重光纪年:星槎归墟
卯时三刻,古里国海岸的晨雾尚未散尽。朱瞻膳站在宝船尾楼,望着甲板上忙碌的水手将「重光宝钞」折成纸灯,一盏盏放入海中。春桃抱着一叠刚晾干的宝钞走来,油墨未干的「通商互惠」四字在晨光中泛着星槎洲夜光石的幽蓝——这是她昨夜用古里国矿洞的真石重新调制的颜料,比梅花卫的伪品多了丝温暖的琥珀色。
「小王爷,通事官说古里国百姓想跟着宝船去大明。」春桃将宝钞按国籍分类叠好,突然发现其中一张背面用指甲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救」字,「这些孩子...怕是被梅花卫吓怕了。」
朱瞻膳接过那张宝钞,指腹摩挲着划痕:「去把义庄的名册拿来。」他翻开泛黄的纸页,在「壬十三」的名字旁画了个圈——正是昨夜被救的孩子。名册最后一页贴着张碎纸片,上面用波斯文写着「归墟有眼,星槎无门」,这是从梅花卫杀手身上搜出的密语。
「归墟」二字让他想起《山海经》里的海底黑洞,传说所有沉没的船只都会被吸入那里,成为神灵的祭品。春桃突然指着罗盘:「小王爷,指针在往东南偏!那是星槎洲的方向。」
话音未落,主桅的瞭望手突然敲响铜钟:「前方发现幽灵船!」
朱瞻膳冲上甲板,只见东南方海平面上漂浮着数十艘盖着灰布的商船,船帆上的「建」字旗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春桃摸出袖中从梅花卫杀手那里缴获的磷火珠,珠子在接近幽灵船时竟自动发亮,照亮了船舷上斑驳的「燕」字标记。
「又是梅花卫的嫁祸之计。」朱瞻膳抽出腰间的山河珏,珏身突然发烫,北斗七星的纹路竟与幽灵船桅杆的排列重合,「他们想让古里国以为这些是燕王的船只,借此坐实谋逆罪名。」
春桃将磷火珠浸入海水,珠子遇水后显露出「梅花卫制」的暗纹:「但这些船的吃水线不对,空船不可能沉得这么深。」她抛出牵星板测量,惊觉水下竟有密密麻麻的阴影,「下面有东西在拖着船走!」
朱瞻膳立刻下令放小艇:「带活性炭和重光宝钞,我们下去看看。」
巳时初刻,潜水钟沉入海底。春桃透过牛角质观察窗,看见无数条手腕粗的铁链从幽灵船底延伸到深海,链头拴着刻满梅花纹的石锚。更骇人的是,石锚周围游弋着被毒术改造的「海鬼鱼」,背鳍上插着梅花镖,鱼眼泛着与梅花卫死士相同的青黑色。
「这些鱼...是用孩童的血养的。」春桃攥紧手中的重光镖,镖尖的「民心」二字在幽蓝海水中格外醒目。当她将镖尖凑近石锚时,梅花纹突然渗出黑血,竟与《古里星历》中记载的「血祭航道」如出一辙。
朱瞻膳用山河珏敲击石锚,珏身的北斗光芒竟将黑血逼回纹中,露出底下刻着的「星槎归墟」四个古篆。他突然想起宁国公主在星槎洲留下的手记:「归墟非墟,乃人心之镜。」
「快!把宝钞塞进石锚缝隙!」他大喊着展开一张宝钞,宝钞遇水后迅速膨胀,变成一面发光的盾牌,将游近的海鬼鱼震开。当「通商互惠」的字样映在石锚上时,海底突然传来一阵轰鸣,铁链应声断裂,幽灵船开始缓缓上浮。
未时正刻,宝船医舱。
被救起的幽灵船残骸中,藏着一个暗格,里面装着十二具用蜡油封存的孩童尸体,腰间都系着刻有「癸未」字样的银铃——这是梅花卫分舵的标记。春桃颤抖着解开其中一个孩子的衣襟,发现心口处有个梅花形的烙印,与金陵义庄失踪孩童身上的伤痕完全一致。
「他们用孩子的血喂养毒鱼,再用毒鱼操控幽灵船。」朱瞻膳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更狠的是,这些银铃里装的是磷粉,只要船只靠近,就会触发『太祖显灵』的幻象。」
他拿起一枚银铃摇晃,磷粉透过铃身的梅花孔飘出,在阳光下竟组成「燕王谋反」的字样。春桃突然想起古里国祭坛的磷火珠,恍然大悟:「所以每次月食他们都能制造血字,根本不是什么神谕,而是利用磷粉的光学把戏!」
酉时初刻,宝船会议舱。
通事官译完古里国使者带来的密信,声音发颤:「梅花卫在星槎洲归墟设下『万鬼朝宗阵』,用各国孩童的魂魄炼制毒雾,凡悬挂大明旗号的船只都会被引向暗礁。」他推过来一张皱巴巴的海图,上面用骷髅标记着归墟的位置,「更可怕的是,他们抓了各国王室的孩子当『人锚』,只要阵破,孩子们就会被吸入海底。」
春桃猛地站起来,袖中的梅花镖掉在桌上:「我在金陵义庄见过类似的阵法图,梅花卫首座曾说『归墟之眼需要民心之血来封』。」她翻开从幽灵船搜出的《梅花卫密典》,指着其中一页,「这里写着,当年太祖爷封山海时,在归墟留下一支守灵船队,梅花卫想夺了那船队的宝器,用来启动毒雾。」
朱瞻膳摸着海图上「守灵船队」的标记,突然想起山河珏在古里国海岸的反应:「太祖爷当年可能早就料到梅花卫会觊觎归墟,所以才让山河珏与守灵船队共鸣。春桃,你还记得矿洞里的钟乳石星象吗?那应该就是开启船队的钥匙。」
戌时三刻,星槎洲海域。
宝船在归墟外围停住,罗盘指针疯狂旋转,竟画出个梅花形状。朱瞻膳站在船头,将山河珏对准星槎洲方向,珏身突然射出七道光束,分别击中海底七座梅花状礁石。春桃举起牵星板,板面上的刻度与光束角度重合,海底竟缓缓升起一座青铜巨门,门上刻着「星槎归墟,民心为钥」的古篆。
「是守灵船队的入口!」通事官惊呼,「传说只有心怀天下的人才能打开。」
话音未落,海面突然翻涌,无数戴着梅花面具的潜水者从水中跃出,手中的毒镖在月光下泛着蓝光。朱瞻膳挥剑劈开毒镖,却见镖尖的磷火在海面上拼出「建文复辟」的字样——这是梅花卫新的谣言,旨在挑拨大明与藩属国的关系。
春桃抛出活性炭炸弹,却被潜水者用鱼油盾牌挡住。她急中生智,将重光宝钞折成纸鸢抛向空中,宝钞遇风后化作巨型灯笼,照亮了潜水者后颈的青黑色毒纹。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呼:「他们是苏门答腊的渔民!」原来这些潜水者都是被梅花卫毒术控制的平民。
「大家看!」朱瞻膳展开太祖日晷碎片,碎片与山河珏的光芒叠加,在海面上投射出各国孩童的笑脸,「梅花卫用你们的孩子威胁你们,用伪造的神谕欺骗你们,而真正能救孩子的,是我们共同的民心!」
潜水者们望着光影中自家孩子的面容,手中的毒镖纷纷掉落。其中一人扯掉面具,露出满脸泪痕:「他们说如果不服从,就把我的女儿扔进归墟...」他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正是与春桃的梅花镖配套的信物。
子时初刻,归墟巨门内。
朱瞻膳举着发光的宝钞走在青铜廊道,墙壁上刻着太祖爷当年下西洋的盛况,每幅壁画都藏着个梅花机关。春桃数着步数:「第十九幅壁画...」她按下画中孩童手中灯笼的提手,地面裂开,露出通向海底的阶梯,阶梯尽头是停泊着数十艘宝船的密室,每艘船上都插着绣有「明」字的褪色旗帜。
「这是太祖爷的守灵船队。」朱瞻膳抚摸着船头的海马雕像,发现雕像眼中嵌着颗夜光石,与古里国矿洞的石头同源,「梅花卫想夺走船上的『定海石』,用来破坏大明的航海根基。」
春桃突然指着船队中央的主舰:「看!那里有个祭坛。」祭坛上摆着十二个水晶瓶,每个瓶中都装着一缕黑发,瓶身上刻着各国文字的「愿」字——这是当年各国君主为祈求海晏河清献上的王室血脉,却被梅花卫曲解为「血祭」凭证。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瓶子,瓶底刻着「永乐元年」的字样,与朱瞻膳腰间的山河珏竟是同一年铸造。当她将瓶子靠近珏身时,夜光石突然发出彩虹般的光芒,照亮了祭坛后方的石壁,上面用鲜血写着:「归墟之眼,在民心深处」。
寅时正刻,归墟核心区。
梅花卫首座的余孽——那个戴着人皮面具的白衣人竟在此处,他脚下跪着数十个被锁链捆住的孩子,其中就有「壬十三」。此人手中握着从守灵船队偷来的「定海石」,石头上的梅花纹正与他后颈的毒纹共鸣。
「珏中人,你来得正好。」他狞笑着踢开脚边的孩子,「太祖爷的守灵船队本该为建文皇帝殉葬,你们却想用来通商?简直是对神灵的亵渎!」
朱瞻膳注意到他手中的定海石有裂痕,显然是强行启动的后果:「你根本不懂太祖爷的心意。这些船队不是为了守护某个人,而是为了守护天下百姓的出海之路。」
白衣人突然将定海石砸向祭坛,海底顿时裂开一道缝隙,黑色的毒雾从缝隙中涌出,雾中隐约可见无数孩童的虚影。春桃迅速抛出重光宝钞,宝钞在空中展开成一道光墙,将毒雾挡在外面。但她发现,光墙正在被毒雾慢慢侵蚀——因为宝钞用的是古里国的夜光石,缺少大明民心的力量。
「小王爷,需要更多人的信念!」春桃喊道,「就像在古里国那样!」
朱瞻膳立刻明白,他转身面对被绑的孩子们,大声说:「孩子们,还记得你们在义庄画的画吗?还记得你们对未来的愿望吗?现在,把那些愿望告诉大海,告诉太祖爷!」
「我想回家!」「我想读书!」「我想让爹爹的商船平安!」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暖流。朱瞻膳感到山河珏在腰间震动,珏身竟浮现出孩子们的手印。他将珏举过头顶,大喊:「太祖爷,这是您的子民们的心愿,请您听听他们的声音!」
奇迹发生了。守灵船队的海马雕像同时发出光芒,光芒汇聚成一条光带,缠绕在定海石的裂痕上。白衣人惊恐地看着自己的毒纹被光芒驱散,惨叫着跌入归墟缝隙。而那些被他控制的孩童虚影,竟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山河珏中。
卯时初刻,海面重现平静。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归墟入口,朱瞻膳抱着获救的孩子们回到宝船。春桃将十二个水晶瓶重新封好,瓶中的黑发已变成金色——那是民心之光的颜色。通事官捧着新刻的海图跑来:「小王爷,毒雾散了!罗盘指针指向了真正的星槎洲航道!」
朱瞻膳望向远处的星槎洲,那里不再是阴森的暗礁群,而是露出了翠绿的岛屿轮廓。他摸了摸山河珏,此刻珏身不再冰冷,而是像抱着一团温暖的阳光。春桃递来一张新印的重光宝钞,背面不知何时被孩子们画满了笑脸。
「小王爷,你说太祖爷在天之灵会看见吗?」春桃轻声问。
「他一直在看。」朱瞻膳展开宝钞,让阳光穿过上面的「民心通商」字样,「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辰时三刻,宝船再次起航。这次,船头挂的不再是威严的龙旗,而是孩子们用彩线绣的「重光」旗号。当船队经过古里国海岸时,岸上的百姓纷纷举起自制的宝钞,与船上的灯光遥相呼应,形成一条横跨大海的光带。
在光带的尽头,星槎洲的灯塔亮了起来,那是用梅花卫的磷火珠改造的「民心灯塔」,每闪一次,就会在夜空中拼出不同国家的「和平」字样。朱瞻膳知道,这只是开始,在重光纪年里,还会有更多的光芒被点亮,驱散所有的阴谋与迷信。
这一日,宝船的日志上多了这样一段话:「归墟非墟,乃人心之镜。当千万民心聚为光芒,再深的黑洞也会被照亮。所谓天命,从来不是一人一物的独辉,而是万光同耀,海晏河清。」
(第二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