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 第530章 大隋的征战永不停歇!

第530章 大隋的征战永不停歇!

    谁都没有想到,当三路隋军杀到长安城下时,李世民只率了三千不到的兵马便敢出城迎战二十几万隋军。

    之所以有三千左右的兵马,是因为李世民本想遣散城中绝大多数兵马,只率领几百名自愿追随自己赴死的亲兵出城迎战隋军,以一场西楚霸王式的冲锋来落幕自己的一生,轰轰烈烈打完大唐的最后一战。

    但没想到还有两千多名跟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兵愿意跟他一起出城迎战隋军,追随李世民慷慨赴死。

    看着眼前的李世民和他身后的三千唐军,秦昇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因为多年以前在虎牢关,他也是仅仅率领三千五百玄甲铁骑就敢直面李密的三十万瓦岗军。

    只是那一战是自己人生辉煌的开始。

    如今李世民这一战却是他人生的落幕。

    虽说自从潼关一别之后,他早就想到他跟李世民会有这么一天,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之时,他的内心还是不由一阵伤感。

    毕竟,李世民是他穿越之后结交的第一个好友,也曾经是这个世上最懂他本事的人。

    此时,李世民也看到了大军之中的秦昇,脸上不仅没有一丝芥蒂,反而策马上前几步,扬声跟秦昇打起了招呼:

    “秦兄,好久不见呀!”

    秦昇没有丝毫犹豫,也跟着策马上前,笑着回话道:

    “是呀,有五六年时间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

    “时间过得可真快,在我的记忆里,总感觉你是刚离开不久?。”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在两军阵前聊起了家常,完全不像是即将兵戎相向的敌人,倒像是久别重逢的挚友。

    两人不知聊了多久,秦昇突然深深看了一眼李世民,很是认真对他说道:

    “世民兄,当初在潼关之时,我曾经跟你说过,若是有朝一日你落到我手里,我一定不会杀你,这份承诺现在依旧有效。”

    “秦兄的好意我心领了。”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很是平静,但说出的话却很是决绝:

    “自是我李世民自有自己的风骨,宁可轰轰烈烈一死,也不愿籍籍无名苟活一世。

    秦兄若是还是认我这个朋友,就请成全我吧。”

    虽然早知道会是如此结果,可真亲耳听到了李世民的拒绝,秦昇心中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是多说无益了。

    李世民似乎看出了秦昇心中的失落,反而豁达一笑道:

    “秦兄,能与你做对手是我李世民生平一大快事,若是再有来世,我还要与你再争天下!”

    见李世民说得豪迈,秦昇唯有点点头,沉声道:

    “好,若是真有来世,你我再来一争高下!”

    说罢,两人最后深深对视了一眼,几乎是同时调转马头,回到了各自军阵之中。

    谁都清楚,此时的转身意味着什么……

    片刻之后,随着阵阵战鼓声和号角声响起,一场实力悬殊的大战就此爆发……

    ……

    隋龙武元年二月,李世民战死在长安城下,三千唐军全部血战到最后一刻,无一人被俘或投降。

    李世民死后,长安城的守将侯君集遵循李世民生前的遗愿,打开城门投降了隋军,使长安城百姓免于战火。

    之后,秦昇不仅将李世民以王侯之礼安葬,还亲自为他攥写了墓志铭。

    长安城的百姓也出于对他的感激和怀念,在他战死的地方为他修建了一座秦王庙,四时香火不绝。

    ……

    就在隋军彻底平定关中,班师回朝之后,鸿胪寺的一名官员骑着快马赶来见秦昇,告诉了他一个惊天噩耗。

    他派去出使倭国的副使秦雄被倭国大臣苏我马子给杀了。

    原来,秦雄自从跟正使裴世清抵达倭国之后,便受到倭国举国上下的欢迎,生怕怠慢了两位来自天朝上邦的使臣。

    裴世清出身名门,又是大隋正使,自然不会失了礼数,以免被倭国人看轻。

    可秦雄不一样,他自从到了倭国之后,便仗着自己天朝使臣的身份,多次对倭国君臣出言不逊,让倭国不少大臣对他很是不满,却又不敢将他怎样,以免惹来大隋的大举讨伐。

    而倭国人的纵容却换来了秦雄的变本加厉,甚至有一次在宴会上公然借着酒意当众调戏倭国权臣圣德太子的爱妾。

    可没想到圣德天子不仅不介意,反而在当天晚上就将那名侍妾送到了秦雄的房间,让她服侍秦雄。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不管秦雄做出了什么出格之事,圣德天子都选择了息事宁人,可谓是卑微到了极点。

    此举也惹来了倭国不少臣民的非议,认为圣德太子对隋朝来的使臣太过卑躬屈膝,然圣德太子却依旧我行我素。

    只是没想到在几个月前,圣德太子突然得了重病不治身亡,出身倭国豪族苏我氏的苏我马子执掌了倭国的大权。

    苏我马子早就对秦雄的所作所为早就很是不满,执掌大权没多久便以秦雄侮辱推古天皇为由将他处死。

    他也知道此举极有可能会引来隋朝的惩罚,因此他一面派使者将秦雄的尸身送回中原,同时将秦雄在倭国的所作所为上报大隋朝廷,说明秦雄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们倭国。

    与此同时,他也命倭国兵马尤其是水师积极整兵备战,随时应对来自中原的讨伐。

    当秦昇听完秦雄之死的前因后果,什么都没说,只是命人叫来来护儿之子来整,问他是否愿率大隋水师讨伐倭国,为惨死在倭国的使臣报仇。

    来整听说小小的倭国竟然敢杀他们大隋的使臣,一时间也是怒不可遏,当即慷慨领命。

    但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低声问秦昇道:

    “殿下,击败倭军之后,倭国的君臣和百姓该放如何处置?”

    秦昇淡淡一笑,说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话:

    “我听闻漠北的游牧民族在击败敌对部落之后,都会将这个部落中高过车轮的男子一律杀掉,以彻底消除这个部落再崛起的可能。”

    来整闻言忍不住愣了一下,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一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

    秦昇点了点头,随后出了帅帐,好巧不巧外面刚好就立着一个运粮车的轮子。

    秦昇路过轮子的时候,似乎是不小心碰了一下,轮子顿时就平躺在了地上。

    来整将一切看在眼里,眼神似乎若有所思……

    ……

    龙武十三年,十六岁的少年天子秦恪正式亲政。

    齐王秦昇则辞掉了朝中一切官职,潇洒带着四位妻妾云游四海去了。

    当他旧地重游,回到长安城这座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城池之时,杨翎突然提起感业寺的观世音菩萨很是灵验,不如一起去上炷香。

    秦昇自然乐得满足自己妻子这个小小的心愿,当天下午就带着四女来到了感业寺。

    但他却没有注意到,当他跟四位妻妾一齐焚香祷告之时,旁边的一名尼姑却一直深深低着头在敲木鱼,根本不敢与秦昇他们对视。

    直到秦昇几人离开观世音堂之后,那名尼姑才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泪水渐渐模糊了她的双眼……

    ……

    龙武二十年二月,少年天子秦恪为了纪念中兴大隋的一众功臣,命画师在洛阳紫微宫的武成殿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等身画像,供自己常去缅怀这些重振大隋江山的有功之臣,称之为“兴隋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分别是——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

    太尉、越国公褚遂良;

    司徒、蒲国公薛收;

    司徒、鲁国公马周;

    司空、杞国公温彦博;

    太尉、平国公祖君彦;

    司徒、荀国公郭嘉;

    开府仪同三司、冀州都督、晋国公张辽;

    特进、陈国公高顺;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特进、卫国公李靖;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𪟝;

    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辅国大将军、绛国公裴行俨;

    左羽林大将军、历国公罗士信;

    右翊卫大将军、燕国公罗成;

    云州都督、辽国公张金树;

    开府仪同三司、潞国公薛万钧;

    右武卫大将军、安国公薛万彻;

    越州都督、吴国公杜伏威。

    至于中兴大隋的第一人秦昇不在上面,是因为在他去世之后,秦恪便正式追封他为世祖,谥号武帝,从此是君非臣了。

    ……

    龙武二年,来整率大隋水师远征倭国,交战一年多,灭之,运回白银和女子孩童无数。

    龙武三年,百济吞并新罗,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趁百济伤亡惨重之际,一举出兵灭了百济,完全统一了高丽半岛,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隋派徐世勣和来护儿水路并进,交战一年多,灭之,之后拒绝了新罗复国之请,将半岛纳入大隋疆土。

    龙武六年,杜伏威率军南下林邑,灭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建立的王氏林邑,建立了日南府和九真府,并将特产于林邑的占城稻引种到中原,大大提高了中原水稻的产量,使江南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龙武十三年,李靖率军杀入吐蕃,攻破国都逻些城俘虏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彻底解除了吐蕃对河西走廊的威胁。

    龙武十九年,苏烈率军远征西突厥,最终擒杀了西突厥可汗,将西域和河中大部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龙武二十三年,大隋和大食为了争夺对河中的统治权,在亘罗斯爆发了一场大战。

    此战最终以隋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只是隋军的统帅并非是李靖苏烈徐世勣这些威名赫赫的老将,而是年轻的裴行俭。

    其他将领也是一个比一个年轻,有秦琼之子秦怀道、程咬金之子程处嗣和程处亮、徐世勣之子徐震、苏烈之子苏庆杰等,不过还是单雄信之子单道真最为显眼。

    他十七岁就主动投了军,因功一步步累升到了郎将,与秦怀道等人官职相当,总算是没有丢他父亲的脸。

    不过在同样年轻的裴行俭面前,他们都自动矮了半个头。

    倒不是因为裴行俭官职比他们都高,也不是因为裴行俭是当今天子的少年密友,而是裴行俭的哥哥裴行俨跟他们的父亲都以兄弟相称,裴行俭自然比他们高了一辈。

    程处亮继承了他父亲大大咧咧的性格,趁着打扫战场的间隙,凑到裴行俭跟前道:

    “守约,如今就连大食人都败给了我们大隋,带我们一鼓作气灭了大食,再南下吞并天竺,整个天下应该都是我大隋的疆土了吧。”

    裴行俭笑了笑,随后从怀中摸出一份地图,当着程处亮的面缓缓展开。

    其他年轻小将也纷纷凑了上来,想看看这到底是一幅什么地图。

    裴行俭在地图上笑着跟他们比划道:

    “这是齐王当年送我的天下疆域图,他说大食的西面还有一个拜占庭帝国,再往西还有一个法兰克王国。

    总之,这个天下比我们想象得多,齐王甚至说如果将来我们大隋能造出在海上航行几年的大船,一路往东或者往南甚至还能找到新的大陆呢,就是不知道谁将来能完成如此壮举!”

    “原来天下竟然如此之大!”

    听了裴行俭的话,再看看眼前这幅手绘出来的天下疆域图,一众年轻小将不由一阵感慨。

    此时,裴行俭拔出剑,指着西面的方向道:

    “如今我们的父辈已经老去,隋军衣钵已经传到我等手中,你们可愿意追随我继续向西,一起去看看西面的尽头是不是真的也是一片汪洋!”

    “彩!”

    年轻的声音一时间此起彼伏,象征的大隋的征战永不停歇……

    (全书完)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之前连续扑了四本,看人家写隋唐悔婚流都火了,就跟风写了一本,为了跟他们区分开还把时间线延后了,不过随着剧情往后,很多读者眼中的毒点就开始慢慢暴露出来了。

    比如说为什么书中李世民比李秀宁小,好好的一个穿越者为什么要去给李家姐弟当舔狗,为什么开局不灭李家满门,为什么召唤三国人物,为什么刚被李家坑了转头就去投奔杨广,为什么要跪舔杨广,为什么要给红拂女当舔狗,为什么一百多章了主角还是只有几千兵马诸如此类等等。

    不过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前期没有安排主角跟李二来一场势均力敌的正面对掏,到后期再想安排双方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还有就是除了女一的丹阳公主,另外三条感情线都太生硬了。

    总之,希望这本书的全部毒点和遗憾,都在下一本书能够找补回来吧。

    各位,我们下本书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