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执法办案理论知识 > 第三章 判断题

第三章 判断题

    判断题(共 100 题)

    1.《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暂行办法》在没有明确立法目的、 适用范围、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对投诉举报的受理范围、处理权 限、处理程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X)

    2.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 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 决该争议的行为。( )

    3.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

    4.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 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

    5.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反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 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的,按 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

    6.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 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X)

    7.投诉人为两人以上,基于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投诉同一经营者的,可不经投诉人同意,按共同投诉处理。( X)

    8.对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两个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 门均有处理权限的,由先收到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 )

    9.检定、检验、检测、鉴定所需时间均计算在调解期限内。 ( )

    10.以投诉举报形式进行咨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信访、纪检监察检举控告等活动的,不适用本办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告知通过相应途径提出。( )

    11.对已经接收的举报,举报人要求撤销的,不影响投诉举 报承办机构对举报的调查处理。( )

    12.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行政约谈、经营者经行政约谈后仍拒不整改或者前款情形已经较为严重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行政约谈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

    13.投诉举报承办机构在处理投诉中需要 ODR 单位协助的, 由投诉举报人跟踪办理进展情况。( X)

    14.对正在办理的投诉举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进行随机抽样回访,了解核实投诉举报承办机构反馈结果的真实性,对办理工作进行评估。( X)

    15.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全国 12315 平台的 投诉举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平台生成统计数据 基础上, 开展动态分析和综合研判,按照规定和程序发布消费警示。( )

    16.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人员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 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不准发表与党和国家关于市场监管 决策 部署不一致的言论、文章等。( )

    17.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本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在工作中可以发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决 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 )

    18.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中央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 拉关系、谋私利。( )

    19.投诉处理工作人员是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的近亲属或者 有其他利害关系,可以不予回避。( X)

    20.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人员可以擅自对外提供全国 12315 平 台上的投诉举报及相关信息。( X)

    21.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举报人信息和举报办 理情况予以保密,对投诉举报中获悉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予以 保护。( )

    22.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坚持以人为本、执 法 民的宗旨,坚持依法行政、高效务实的原则。( )

    23.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

    24.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全国 12315 平台、12315 热线等方式,依法接收投诉举报。( )

    25.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纪律监督。(X )

    26.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加强本地区 12315 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投诉举报管理机制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27.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 12315 “五进”体系建设,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有序运行。( )

    28.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 X)

    29.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 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合并处理。( X)

    30.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只能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热线电话进行。( X)

    31.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处理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的投诉。( )

    32.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由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本行政机关收到的投诉的,可以报请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

    33.对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两个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均有处理权限的,由两个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处理。( X)

    34.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已经受理或者处理过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

    3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同意,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投诉,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36.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对调解人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继续调解,并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 X)

    37.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或者被投诉人明确拒绝调解的,应当终止调解。

    38.自投诉受理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继续进行调解。( X)

    39.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调解中发现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X)

    40.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调解可以免除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X)

    41.举报人应当提供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线索,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42.对广告主自行发布违法互联网广告的举报,由广告主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

    43.收到举报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具备处理权限的,应当告知举报人直接向有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 )

    44.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接收投诉举报的工作机构, 应当及时将投诉举报分送有处理权限的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同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机构处理。( X)

    45.《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施行后,原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1 号公布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 管理办法》同时有效。( X)

    46.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 权限和期限,由委托人签名。( )

    47.对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的投诉,由其实际经营地或者平台经营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

    48.对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两个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均有处理权限的,由先收到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 )

    49.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投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 益受到被投诉人侵害之日起超过两年的,投诉不予受理。( X)

    50.鼓励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平等协商,自行和解。( )

    51.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52.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 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

    53.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可以不标明其真实名 称或标记。( X)

    54.农民购买、使用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执行。( )

    55.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 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

    56.除消费者协会外,其他消费者组织可以从事商品经营和— 577 — 营利性服务。( X)

    57.消费者在展销会上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X)

    58.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 强制交易行为。( )

    59.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 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 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

    60.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按照商业惯例不 必主动出具发票的,即使消费者索要发票,经营者也可以不出具 发票。( X)

    6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所有商品和 服务纠纷的举证责任实行倒置。( X)

    6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无理 由退货“不是“无条件退货”。( )

    63.消费者退货的商品无需完好。(X )

    64.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经消费者同意。 ( )

    65.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造成 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 任。( X)

    66.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

    67.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 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X)

    68.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 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 偿。( )

    69.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经营者 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如果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 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

    70.经营者和消费者不得对退货运费问题进行约定。( X)

    71.经营者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对提供的缺陷商品或 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或者服务等措施,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

    72.从事房屋租赁、家政服务等中介服务的经营者不得提供 虚假信息或者采取欺骗、恶意串通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 )

    73.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市场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

    74.市场监督管理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包庇经营者侵害消 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

    7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对经营者 予以行政处罚的,无需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 X)

    76.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循自愿、平 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

    77.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 和财产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没有强制 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消费者无权要求该商品和 服务具备安全性。( X)

    78.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 别和挑选。( )

    79.消费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购买商品的, 无权退货。(X )

    80.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不享有其人格尊 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X)

    81.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 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 )

    82.消费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权利,对经营者 的投诉、举报应当真实、主观。( X)

    83.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通知、声明、 店堂告示等方式,明示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责任等 内容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责 任等与明示内容一致。( )

    84.经营者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不需要经过消费者允许。 ( X)

    85.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 的主页面等显著位置,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便于识别、查询。 ( )

    86.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必明码标价。( X)

    87.非营利性教育培训服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 地址、联系方式、相关资质证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 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等信息。( X)

    88.商品交易市场经营者和柜台、场地出租者,应当核验场内经营者、承租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件等资料,保存复印件, 并向查询上述情况的消费者提供真实信息。( )

    89.经营者以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为条件,向消费 者提供奖励或赠予的,不对奖品、赠品或者奖励、赠与的服务承 担修理、更换以及造成损害的赔偿等责任。( X)

    90.经营者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商品或者服务,给消费者造成 损失,消费者向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的,保险公司应当先行予以 赔偿。( X)

    9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 和公平交易权。( )

    92.经营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只要不造成 实际损害。( X)

    9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消费者因购买、使 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和生产者要求赔偿。( )

    94.消费者在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后,应当在 60 天内向经 营者提出异议。( X)

    95.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侵犯消费者的人 格尊严权。( )

    96.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发票或收据。 ( )

    97.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X)

    98.提供假冒伪劣产品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99.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遇到欺诈行为,可以向平台投诉、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

    100.经营者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应当遵循及时处理、公正 处理、公开透明和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原则。(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