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比落雁峡更加猛烈、更加密集的爆炸声,如同连环霹雳,在海寇人群中炸响!
火光冲天,烟尘弥漫,狂暴的冲击波和无数破片,如同无形的绞肉机,瞬间将成百上千的海寇吞噬撕碎!
海寇冲锋的浪潮,猛地一滞!
惨叫声甚至压过了爆炸的余音!
仅仅一轮炮击,海寇前锋便已损失惨重,阵型大乱!
“这...这不可能!”刀疤目瞪欲裂,几乎从马背上栽下去!
他身边的文士更是面无人色,浑身抖如筛糠。
城头上,则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神器!果然是神器!”杨钊激动得老泪纵横。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炮兵!换霰弹!自由轰击靠近之敌!”
“火铳兵!第一列!上前!”
“瞄准!”
随着李千户冷静的命令,三列火铳兵中的第一列,整齐上前一步,平举起了手中的燧发火铳。
此时,一些悍不畏死,或者被后面人推搡着冲过炮火覆盖区的海寇,已经进入了百步之内!
他们面目扭曲,嚎叫着冲来,试图近身搏杀。
“放!”
砰!砰!砰!砰——!
第一排五百支火铳,同时喷吐出火焰和白烟!
密集的铅弹如同骤雨般泼洒而出!
冲在最前面的海寇,像割草一样齐刷刷倒下一片!
如此近的距离,燧发火铳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穿着皮甲还是锁甲,在铅弹面前都如同纸糊,中者非死即残!
更何况大部分海寇,连甲都没有!
若不是杨钊拿不准东镇军府大军的忠心。
这些海寇都不会有围困海州城的机会!
“第一列后退装填!第二列上前!”
“瞄准!”
“放!”
砰!砰!砰!砰——!
第二排齐射接踵而至!
刚刚鼓起勇气冲上来的海寇,再次被成片撂倒!
“第二列后退装填!第三列上前!”
“瞄准!”
“放!”
第三排齐射!
如同机械般精准,如同浪潮般连绵不绝的排枪射击,彻底打懵了海寇!
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
尚未接敌,就在远处被恐怖的雷霆轰炸。
好不容易冲近,又遭遇如此密集如此致命,几乎毫无间断的弹雨!
这根本不是战斗,这是屠杀!
“撤!撤退!所有人撤退!”
“不打了!咱们回海上!”刀疤脸上闪过惧色,直接下令后撤。
不,不是后撤,而是逃跑!
其实他本来就是受庆王之命,上海州来捣乱的。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的就是吸引太子视线,让太子无暇他顾。
他可不想为了这种事,送命!
甚至,让所有海寇都死在这里!
这些海寇,可不全都是他的人。
除了部分来自于其他寨子的,剩余的大多数,都是属于海仙岛岛主的人马。
若是都死在了这里。
海仙岛岛主必定不会放过他!
到时候地上海里,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了!
兵败如山倒。
大军迅速败退。
刀疤还没来得及放狠话,就被溃退的人潮裹挟着、践踏着向后涌去。
“炮兵,延伸轰击!打乱敌军后方阵型!”秦夜的命令适时下达。
轰!轰!轰!
红衣大炮再次发出怒吼,开花弹越过溃逃的前军,砸入后方尚未完全混乱的海寇本阵,引发更大的骚乱和伤亡。
“太子宫卫!两翼包抄,追击溃敌!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秦夜拔出龙影宝剑,向前一挥。
“杀——!”
憋了一股劲的五千太子宫卫如同两柄出鞘的利剑,从左右两翼呼啸而出,追杀溃逃的海寇。
他们士气如虹,刀锋所向,海寇如同被收割的稻草般倒下。
大部分海寇早已丧胆,见到宫卫骑兵追来,直接跪地请降,少数顽抗者瞬间被淹没。
城头上,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守军将士看着城外不可一世的海寇在太子援军面前土崩瓦解,激动得热泪盈眶,用力捶打着城垛。
“开城门!随本国公出城,迎接太子殿下,协助剿寇!”杨钊须发皆张,激动得声音发颤。
这一刻,他心中对秦夜那点残存的疑虑和小心思彻底烟消云散,只剩下劫后余生的狂喜和深深的敬畏。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杨钊亲自率领着城中的守军冲杀出来。
与太子宫卫一起,清剿残敌,收拢俘虏。
战场上的喧嚣逐渐平息,只剩下伤者的呻吟和士兵们收拢战利品的吆喝声。
秦夜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缓缓穿过战场,来到海州城下。
杨钊早已带领一众将领跪伏在道旁。
“罪臣杨钊,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若非殿下及时率天兵来援,海州危矣,罪臣万死难赎!”
秦夜翻身下马,亲手将杨钊扶起:“安国公坚守孤城,力抗强敌,有功于社稷,何罪之有?”
“快快请起,诸位将军请起。”
他目光扫过杨钊身后那些面带疲惫却眼神兴奋的东镇军府将领,语气沉静:“海寇虽溃,然隐患未除。”
“整顿军务,清点战果,安抚百姓,诸多事宜,还需安国公与诸位用心。”
“臣等必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众人齐声应道。
“......”
入夜,海州城,原东镇军府大都督府,如今已成为秦夜的行辕。
大堂之内灯火通明,气氛却不同于白日的激战,带着肃杀与凝重。
战果与损失已经初步统计出来。
此战,阵斩海寇上万。
缴获兵甲、粮草无数。
而那所谓的三万海寇,经过初步审讯,发现是由多股势力拼凑而成。
但主力乃是纵横东海多年的巨寇海阎王刀疤及其麾下。
其余则是被其裹挟或利诱而来的中小股海寇以及部分来历不明的亡命之徒。
大乾军方面,太子宫卫轻伤百余人,无人阵亡。
神机营无一人伤亡。
海州守军伤亡较大,阵亡两千余,伤者逾四千。
听着王缺的禀报,杨钊以及一众东镇军府将领面露愧色。
同样是面对海寇,太子殿下带来的新军近乎无损,而他们却损失如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