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13章 多了一份收入

第一卷 第13章 多了一份收入

    “师傅,您喝点水。”

    给老师傅面前放了杯水,李干也端起茶缸喝了一大口茶,心满意足了。

    这位老师傅虽然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但起码非常安静地听他讲完了,让李干有种为人师的成就感。

    洪海涛慢慢回过神来,问道,“985厂设计所能做到你说的这种总线技术吗?”

    李干认真想了想,肯定地点头,“能,从易到难,以我们当前的技术实力,搞出初代版本的总线技术没有问题的。”

    总线技术最难的方面是信号传输,而不是电路、油路这些物理层面的传输。

    先把信号传输放到一边,搞一个简化版本的总线技术出来,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

    洪海涛问,“你有没有跟宋总提过这项技术?”

    闻言,李干怔了一下。

    洪海涛站起来,笑道,“认识一下,我是军代处总代表洪海涛,咱俩都是军人。”

    李干连忙放下茶缸,立正敬礼,“首长好!”

    洪海涛拉了拉李干的手,反客为主道,“坐,坐坐坐,坐下说。”

    李干坐下,腰板挺直,两手放两膝。

    洪海涛笑眯眯地说,“你的每一份试飞报告我都看了,很厉害。你一个月的飞行时间远远超过了一线部队飞行员一年的飞行时间,这一点让我震惊。”

    “明人不说暗话,小李,你想不想到我们军代处来?我们缺少专业人员,尤其是你这种人才。”

    李干微微愣了一下,回答道,“首长,我喜欢开飞机,对我来说,开飞机就是命。”

    洪海涛笑着摆了摆手,道,“我不是让你离开试飞队,你到我们军代处来,你还是试飞员。来兼个军代表,怎么样?”

    “兼职?”李干又是一愣。

    洪海涛说,“没错,你的本事我领教了,完全符合条件。兼个军代表,专门负责验收。你本身就是试飞员,对飞机的情况最了解,顺带手的事。”

    李干斟酌着说,“如果不影响飞行的话,我很愿意。只是……”

    “不会影响你在试飞队的工作,只是什么?”洪海涛笑呵呵地问。

    李干略显尴尬一笑,低声问,“首长,兼职的话,有工资开的吗?”

    洪海涛怔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手指点着李干说,“你小子,倒是个真性情。有,有的,按级别开,你是正排级吧?我们军代处最低都是正连,按正连给你开工资,满意了吧?”

    李干猛地站起来,眉飞色舞道,“谢谢首长!”

    多一份正连级的工资,这种好事上哪去找,那可是一百二十多块钱啊!

    军代处规格高啊,总代表正师级,就那么十来个手下,全是干部,大部分是团级干部。

    洪海涛说的是一点没错,他们军代处的文书级别是最低的,那也是正连级。

    “不飞行的时候,得过来军代处干活啊,可不能吃空饷。”洪海涛开玩笑道。

    李干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尽职尽责。”

    洪海涛道,“我交给你个任务,你把刚才提到的总线技术,和宋总谈一谈,尽快搞出来。符合立项条件就立项,我报上去申请经费。”

    “是!”

    李干想不到,安安静静看个书还有这际遇。

    军代处啊,是拥有代表空军对985厂进行指导的单位,说句不好听的,厂子的命脉就掌握在军代处手里,因为厂子最大的用户是空军。

    洪海涛这么一表态,说明三代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总线技术,启动研究的障碍全都消失了!

    当前的军工厂没有自筹资金研发这一说,事实上,当前的国企依然是按指令生产那一套,上级下达多少生产任务,就执行多少生产任务。

    军工厂特殊的地方在于,国家部委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决定性的话语权——部队。

    可见,洪海涛几乎手握985厂所有项目的生杀大权。

    当天下午,李干在军代处办公室填了一些表和材料后,文书马上就把一本新鲜出炉的证件交到了李干手里。

    里面的职务一栏用楷体工工整整地写着四个字——军事代表。这名头,是相当的唬人。

    李干美滋滋,他也成了极少见的有两本证件的军队干部,另一本是他的军官证。

    次日,李干放大招了。

    他走进了101飞机设计所的总工办公室里。

    101飞机设计所是985厂下属单位,换言之,985厂是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厂子。

    宋文忠的办公室极其简朴,里面最多的是书和图纸。

    四张办公桌拼起来的办公桌后面靠墙壁的位置,是几乎覆盖了整面墙壁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书籍和档案盒,专门有一个书架放着一卷一卷的图纸。

    令人叹为观止。

    一身麻布工衣的宋文忠伏案工作,两条胳膊接触的位置油漆都磨光了。

    简单寒暄之后,李干直截了当地把手里的图纸铺在了宽大的办公桌上。

    宋文忠看第一眼就被震撼到了。

    他嘴唇哆嗦地指着图纸,道,“这是,这是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小李,哪来的?”

    展现在宋文忠面前的,是歼-10战斗机的三视线条图,即用铅笔以及简单作图工具,将战机的气动布局画出来。

    内行看门道,宋文忠最擅长专业就是气动布局,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份三视图,专业水准非常高,甚至飞机尺寸比例都是经过严谨计算的。

    李干说,“我一直在自学飞机设计,这图是我画的。我研究了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第三代战斗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新型先进三代机方案,选择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为最佳。”

    “你小子还有什么不会的?”宋文忠一口气吐出来,那份震惊,几乎让他感到麻木了。

    李干笑道,“宋总,你一直在研究鸭式三角翼,是气动布局方面的专家,我想请你指导指导。”

    这就是个由头。

    宋文忠仔细看着三视图,微微摇头说,“你的专业功底已经不需要别人指导了,气动组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你的水平。小李,你真他娘的是个天才啊!”

    李干嘿嘿一笑。

    宋文忠突然抬头道,“你也是项目组成员,在气动布局这块有这样的水平,怎么样,到我们所里干个技术员?”

    啊?又来?

    宋文忠看到李干面露犹豫之色,便连忙说道,“兼任,兼任,全厂都知道你喜欢开飞机,你还不知道吧,大家给你取了个外号,叫飞行狂人。”

    “你本职还是试飞员,闲暇时候或者搞技术攻关的时候,到所里来一起搞搞研究工作。放心,照样有一份工资,这个我就能做主。”

    又来一份工资!

    李干顿时眉开眼笑,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宋总,你瞧得起我,我肯定得兜着,兼职技术员这活,我接了。”

    “好,好好好。”宋文忠满意地笑了,目光又落到了图纸上,科研狂魔就是科研狂魔,哪怕是聊天,他的注意力还是在图纸上,他道,“快跟我说说你这个鸭式气动布局。”

    李干娓娓道来,心里道,宋总啊,这压根就是你四年后拿出来的设计方案,我只不过是替你提前完善拿出来,都是为了国家航空事业,可千万别怪我……

    听完,宋文忠陷入了沉思。

    半晌后,他从放图纸的书架上取了一份出来,挨着李干的图纸铺开,沉声说道,“我研究鸭式三角翼已经三年了,这是我画的总体图,你的设计与我的不谋而合。”

    “小李,你真是个天才。”

    这是宋文忠发自内心的感叹,若不是唯物主义者,他甚至会认为李干不是凡人。

    李干仔细看了之后,顿感羞愧。

    人家宋总早就在研究鸭式三角翼了,就总体外形来看,和他画出来的相似度高达99%!

    本来就是人家的东西,相似度能不高吗!

    “这……”李干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他以为宋文忠要到1980年才开始研究鸭式三角翼。

    宋文忠却是一笑,手指在李干和自己之间指点着,“咱俩想到一处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鸭式三角翼大有可为。”

    “你是试飞员,也是战斗员,你最清楚部队想要什么样的飞机。小李,你的看法非常重要。”

    李干把军代处的证件拿出来,切入正题,道,“宋总,洪海涛总代表让我在军代处兼了军代表的职务,我向他提出了总线技术,他让我们抓紧时间拿出报告,争取早日立项。”

    宋文忠诧异道,“你还兼任了军代表,你小子还真是多面手,有你不懂的吗?等等!”

    他猛地一愣,盯着李干问,“你说的是总线技术?”

    “对!”

    李干把撰写的技术报告拿出来递给宋文忠,一脸平静地说,“我在211厂最后一次飞行,遭遇了双发停车的特等空中险情。我按照指令跳伞时,弹射座椅失效。后来迫降在野外,飞机除了机头,整体基本完好。”

    可是调查组给出的结论很隐晦,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他们认为弹射座椅没问题,最后我挨了个警告处分调离。”

    宋文忠沉声说,“不瞒你说,我后来找原来的同事要了一份调查报告,仔细研究了,的确存在多处疑问。基本可以肯定,调查结论与技术无关。”

    真性情啊!

    宋文忠几乎是明确指出,歼-8项目武达民团队暗箱操作试图掩盖事故真正原因的龌龊事了。

    “这个冤屈,我一定要洗清。”李干指着技术报告道,“对我来说,总线技术是很好的机会。03号歼-8双发先后停车,我个人判断是,在超音速飞行的时候,机身震动超过峰值,机体变形,导致油管遭到挤压破裂。可惜,当时我没有机会接触飞机残骸。”

    宋文忠立即取出211厂老同事托人带过来的那份调查报告,递给李干,道,“你看看调查报告,我先把你这份总线技术报告看完。”

    二人同时坐下,两代人埋头看起了各自的报告。

    东大战斗机发展的齿轮,在这一天里,在一间简朴到极点的办公室里,悄然开始了不一样的转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