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339章 理念冲突下的歼-16

第一卷 第339章 理念冲突下的歼-16

    歼-11的外形其实更像是歼-10和F-14的综合体,机体是相对平直的,机头略微下垂,这么做是为了让飞行员有较好的下视视野。

    当时方从文他们搞歼-11,参考得最多的,是F-14和歼-10。

    李干认为,有这样一个基础在,往下搞改进型歼-11BS,看能不能把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搞出来,是最省时省力的选择。

    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方从文竟然把歼-16搞出来了,是另一个时空的歼-16!

    有依据吗?

    当然是有的。

    远东战争结束后,东大军队缴获了远东叛军的飞机,其中就包括苏-27。

    因为接口不兼容,加上数量和性能都比不上歼-10,放到现役部队里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那些苏-27就全用作研究了。

    主要是给了211厂,该厂毕竟在北方。

    这个时间东大空军走的不再是源自于苏制再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路子,所以,苏-27和F-14一样,许多技术都是作为储备来进行研究的。

    李干绝对想不到,方从文竟然吃透了苏-27的技术,把歼-16给搞出来了。

    方从文把地面测试得出来的数据交给李干,说,“李局,地面测试的指标全部超过部队的要求。”

    他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对于眼前这款飞机能不能让部队满意,他有绝对的信心。

    李干翻看起来,他看得很认真。

    他对歼-16实在是太熟悉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另一个时空里的歼-16是在歼-20首飞整整半年后才进行首飞的,而且服役时间也比歼-20晚。

    当时有一种观点,在歼-20已经服役的情况下,还需要歼-16吗?

    沈霍伊抱着苏-27的老底子啃了几十年,啃出来的巅峰就是歼-16,但是,这让广大军迷们认为,这是沈霍伊不思进取的表现。

    当时,李干完成了歼-20试飞任务后,接到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试飞歼-16。

    他和战友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开过了歼-20之后,其他飞机都不香了,同样认为空军不再需要新的三代机,有歼-10、歼-11系列足矣。

    但是,当他开始试飞歼-16后,这个看法改变了。

    纵观空军装备序列,没有哪一款战机是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所谓多用途战斗机,也被叫做战斗攻击机,即有一定的空战能力,兼顾对地对海、电子作战、远海巡逻、防空驱逐和拦截等多样化任务。

    说白了,歼-16就是用来干杂活干粗重活的,就像企业里的行政人员,得是个多面手。

    当时,空军和海军有一款经典名机充当这个角色——歼轰-7!

    在这个时空里,歼轰-7这款经典名机没有出现,歼-10在前期一肩挑,什么活都干。

    可是,部队真的不需要多用途战斗机了吗?

    答案是肯定需要的。

    那么大的疆域需要保卫,多用途战斗机必须要有。

    让歼-20去拦截他国的飞机,那是暴殄天物,还会让该机的性能机密等暴露出去。

    呈现在李干面前的性能数据很出色,全面超过了歼-11BS,但是,该机和歼-11BS又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就是航电系统,太他妈强大了。

    方从文竟然把歼-20的技术用上去了,而且发动机也是当前的主力大推涡扇-10B。

    李干问,“小方,你是预留了以该机为平台,搞电子战机的各类接口和空间了?”

    方从文肯定点头,“是的李局,电子战机采取双座双发是常用做法,歼-11BS不行,上面的教学系统以及航电系统都不适合。但是我们这个深度改进型歼-11BS,就是非常优秀的平台了。”

    摆了摆手,李干说,“这个飞机不管是外形还是内在,都和歼-11关系不大,你们大可不必打着歼-11BS深度改进型的名头来做事,我不是小心眼的人。”

    方从文等人便尴尬地低头笑了。

    这是一点小心思,211厂担心李干把项目给否了啊,担心李干说他们不务正业啊,所以才打着歼-11BS深度改进型的名头,先把飞机搞出来。

    这是不自信的体现。

    自从歼-8项目被李干砍了之后,今年是第七年了,211厂搞出了歼-11。

    实事求是地说,用七年时间搞出一款三代机,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算是速度很快的,强大如美国,搞出F-16也是七年的时间。

    但是,凡事就怕对比。

    同一时间段里,985厂不但搞出了歼-20,最后还把歼-35搞了出来,中间还附带了一个世界先进轻型战斗机项目,即完全外贸的JF-17轻型战斗机。

    这么一对比,211厂的自信心当然是备受打击了,要知道,985厂是从他们这个老大哥厂分出去的!

    李干是对事不对人的,能搞出好东西,他是大方的,要项目给项目要经费给经费。

    就是就飞机这块,他是专业的,谁也忽悠不了他,反而要接受他的指导,而他的指导,常常是引领世界的。

    这时,方从文稳了稳心绪,道,“李局,我们这款歼-11BS深度改进型战机……”

    李干摆手打断他的话,说,“定型之后,可以使用歼-16这个编号了。”

    方从文大喜,继续说,“是,李局,我们的歼-16是基于通用平台的理念研制的,其中有一点是其他战机比不了的,歼-20也比不了。”

    顿了顿,他道,“对地探测能力。”

    “歼-16搭载的相控阵雷达,重点放在了下视探测能力上,对地的最大探测距离是300公里,我相信试飞是能飞出这个数据的。”

    “多用途战斗机的第一任务是对地攻击,所以,我们是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全般优化。”

    “歼-16的后舱没有第二套操纵系统,对,我们取消了第二套操纵系统,后舱飞行员就是专职的武器操作员。”

    方从文说这个话的时候,非常的坚定。

    必须要承认,这绝对是一个大胆的取舍。

    世界上现役双座机里,唯一一款后舱没有飞行操纵系统的飞机是F-14,后舱飞行员专司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操作,而前舱飞行员则专心负责飞行操作和空战决策。

    实际上,美国人的理念和东大人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是双座战斗机,东大肯定会给后舱飞行员安装一套操纵系统,苏联人也是,因为一脉相承。

    这个理念的目的是,前舱飞行员在战斗中失能后,战机依然可以由后舱飞行员操纵继续执行作战任务,而不会失去战斗力。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而美国人呢,分工明确,该跳伞跳伞,该投降投降。

    方从文大胆采用这种模式有政治风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